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乡村公园作为村庄重要的文化窗口,在文化传承与延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晋江市华侨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在自然资源较差、华侨文化突出的场地特征背景下,因地制宜地提出"华侨文化、滨海风情、运动休闲"的设计主题,重塑场地功能,恢复生态环境,为村民提供一个可观、可赏、可游的文化空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探讨地域特性的乡村公园规划设计,以期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部分小区的景观提升设计存在大面积同质化、模板化等问题,景观设计如何体现自身独特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以洛阳华林居住小区为例,从空间结构、服务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绿化、精神场所等方面分析研究小区人居环境的现存问题和突出矛盾。基于文脉传承理念,采取有机更新的景观优化设计手法,在满足小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激活场地空间、补齐功能缺失、重塑道路交通、提升植物景观、调动居民文化参与性等措施,将文化和历史的记忆延续,保留居民的情感记忆,促进老旧小区景观提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固态水景"的设计理念,认为水景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的设计风格;尊重自然、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切合实际。针对流动的水及固体的水,强调要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形态上进行合理的、全面的设计,开发新的景观元素,丰富冬季景观;设置室内水景,让水景"流入"东北的冬季景观,与此同时丰富色彩设计。以"河岸人家"小区水景设计为例,着重利用水的固态特性,凸显冰雪文化与东北风格,为居住区营造自然、生动、亲民的冰雪景观,让冰雪成为冬季景观的主角,进而让水景在四季更迭中为人们奉献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正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本文强调小区环境设计应坚持社会性、生态性、经济性、实用性和地域性的原则,并通过对重庆东和春天小区环境设计的解读和评析,肯定了其在小区绿化造景、交通组织、配套设施等方面可取的设计手法和措施,并提出了减少水景、优化游乐空间、简化装饰用材等建议和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态宜居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57-18059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中存在的概念与形式难以完美融合,重视觉感受、轻视功能性,注重平面设计、忽视垂直空间,强调"档次"、忽视适用性等问题。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景观特征总结为自然秀美的自然环境,安全宽敞的活动场地,亲切和谐的交往空间,浓厚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景观特色。提出人本性、整体性、多样性、文化性的生态宜居环境的设计思想,提出因地制宜,尊重场地,继承场所精神,合理布局,合理利用水体,塑造和谐的植物群落,创造舒适的活动场地,突出主题,体现文化性的设计思路,将生态、宜居的理念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认为以绿色、生态为主线的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改造的关键,也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赵春仙  谢会成  贾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67-170,190
对东源庄园的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小区以生态社区为基础,植物的应用以乡土植物为主,通过多层次的植物群落配置设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绿色空间,中央以景观主轴线来表现其特色。在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上,注重空间形态多样性的变化,从公共空间及局部空间架构体现出丰富层次感的小区空间体系;注重传统文化特色的体现,以提升其人文景观效果。东源庄园的绿地规划是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出发点,体现休闲与生态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强调了居住区绿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强调了新建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应遵循适合本地种植、居民喜欢、节省成本、方便养护的原则,提出了小区绿化养护要突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以达到节约成本、长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坞公园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对这一类型的历史名园周边的景观建设,应当有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法:一、以现代空间形态展示历史文化特征,以具有时代气息的场地空间演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二、注重场地生态的良性持续发展,尽量遵循和保护历史名园周边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三、从视觉控制要素与空间关系分析不同视角下的空间感受和艺术效果,以期对于此类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叶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81-12983,12990
公园规划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注重生态原貌保护,把低碳节能的理念应用到公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过程中。基于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功能完善、要素配套,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尊重地方(场地)特色,满足公园经营需求,贯彻低碳、节能,避免过度设计等设计原则,以蒙山县古榕公园规划为例,本着保护公园自然原貌、历史文化原貌和地方特色原貌,尽量为居民提供多种活动所需的空间场所。融入现代审美形式,强调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营造出与基址环境相适应的古榕公园景观空间系统。公园总体布局分为体育竞技运动区、全民健身广场区、园林休闲游憩区、古榕书院文化区4个功能区,根据各分区的不同功能展开设计,营造出既独立又统一的节约型园林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沧源佤族聚集区为调查范围,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从人类学社会学视角,把嘎多村的村落景观空间与民族文化及乡土生活联系起来。结果发现:嘎多村由新寨、上寨和下寨三个明显的组团,并且各组团空间的建筑密度不同,有干栏式和落地式2种建筑结构;嘎多村外部被东丁河所环绕,水域周边为自然式驳岸,整体竖向层次丰富而清晰;村内道路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别为主路、连接组团间的次路以及通往每户的巷道;内部巷道在节点空间形式体现上较为丰富多样,其交叉点有Y字型、交叉型、T字型、十字型等,公共空间节点主要由路口的活动场地、月亮广场等组成,空间形式略为单一;嘎多村顶界面、侧界面和底界面受到当地地理条件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展现着当地独有的景观空间特征。嘎多村在建筑风格、布局、材料以及细部的体现上,与沧源县其他传统村落相比既有共性,又具有差异,其建筑具备着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省吴堡县"谐园小区"为例,围绕生态性、树种合理、实用性、文化特色性、经济性解析了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指明了小区的规划主题在于增强邻里沟通,加强交流,并以打造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创造健康交流的场所,重现地域生态文化,创造和谐家园为设计立意。具体从主入口区、中心主题广场、次景观轴线、小区道路和建筑小品方面分析了"谐园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布局,与此同时阐释了小区的种植设计和居住区功能设计。以探讨居住区景观中生态与文化的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道路"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太行山道路的实践总结,阐述了太行山道路与太行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指出太行山精神的实质是体现河北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和彰显河北农业大学个性的大学精神。坚持太行山道路与保持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内在统一的。提出应继续弘扬太行山精神,不断强化学校独特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3.
王志国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74-174,177
从培养企业精神强化职业道德、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成功法宝、建立以人为主体的管理理念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用文化塑造独特的企业精神,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经营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相似文献   

14.
彭璐  韦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56-8557
在大力发展住区建设的同时,广州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和人文历史积淀,创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安康住区。通过对新建居住小区环境建设的分析,指出当前居住小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住区环境规划建设与生态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丁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45-16647
水景是自然界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在现代城市居住环境中被广泛应用。水景在不同的地域有地带性差异,人造水景应与所在地域的客观环境条件相适宜。该研究着眼于北方城市,对居住区水景的表现形式、设计手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灌溉.[方法]采用Borland Delphi 7.0高级编程语言+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的集成开发模式.[结果]开发了棉田墒情远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运用农田墒情远程监测设备系统实时获取水分监测数据、通过Internet远程获取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新疆全境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气象数据、棉田苗情数据,判断棉花是否缺水并向农户手机发布棉田墒情状态和灌溉决策.系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5团2连、农八师149团11连、农八师150团12连自动化灌溉地进行了安装应用.[结论]采用该系统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灌溉决策,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灌溉,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传统设施温室中应用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生产,该系统通过软硬件设备合理设计,实现了实时温室环境参数采集、自动和人工控制灌溉作业等功能。同时对该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18.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客家文化承载着客家人的希望与追求,展示了客家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综合成果.客家人聚落地的选址与规划,围龙屋的设计、营造及其对园林元素的糅和应用,凸显了梅州园林明显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体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内涵,为人类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探析客家文化及其传统聚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梅州园林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洪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49-12951
分析了江南水乡的区位特征及其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指出江南水乡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忽略了地域性的自然元素与人造元素的和谐结合,存在"水乡"特色缺失的问题,住区规划"城市小区"化、建筑风格"欧"化,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3个方面,就如何塑造"水乡"特色,提出了相关的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着重探讨了建设基地类型、环境与住区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当今住宅可从传统建筑中获取的灵感和设计方法;景观设计在总体规划和具体设计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