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 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已有多种变异型发现。生产上最常见的是形成六角形多角体(Hexagonal polyhedro)的细胞质多角体病,简称 HC;另一种是形成四方形多角体(Tetragonal polyhedro)的变异型,简称 TC,生产中极少见;其它还有三角形多角体及针状、球状封入体(Inclusion b-ady)等变异型。十多年前,田中、山口相继在 TC 中又发现了只在中肠圆筒形细胞核内形成大型立方形(Hexahedro)多角体的新病毒株。该病毒株引起的多角体病,与已知的家蚕细胞  相似文献   

2.
用病鸡的输卵管囊肿液中脱落的上皮细胞感染SPF鸡胚及BHK21、Vero、L929细胞,观察3~10d鸡胚死亡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等.结果为SPF鸡胚感染后盲传15代,1~11代基本无鸡胚死亡,12~15代鸡胚有死亡.细胞感染后第1代可见到CPE,敏感性L929>Vero>BHK21细胞,被感染的细胞及卵黄膜(第4代起)CF呈阳性;电镜观察到胞浆中有衣原体;Giemsa染色光镜下可见包涵体颗粒;碘染色及磺胺嘧啶敏感试验均呈阴性;病毒学及细菌学检测阴性;雏鸡感染试验阳性;病鸡肝、脾、输卵管等组织病理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病鸡的输卵管囊肿液中脱落的上皮细胞感染SPF鸡胚及BHK21、Vero、L929细胞,观察3~10 d鸡胚死亡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等.结果为SPF鸡胚感染后盲传15代,1~11代基本无鸡胚死亡,12~15代鸡胚有死亡.细胞感染后第1代可见到CPE,敏感性L929>Vero>BHK21细胞,被感染的细胞及卵黄膜(第4代起)CF呈阳性;电镜观察到胞浆中有衣原体;Giemsa染色光镜下可见包涵体颗粒;碘染色及磺胺嘧啶敏感试验均呈阴性;病毒学及细菌学检测阴性;雏鸡感染试验阳性;病鸡肝、脾、输卵管等组织病理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同时分别添食家蚕细菌性肠道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和微粒子病病原给家蚕,比较四种蚕病的发病过程、病蚕中肠病变、病原胚种传染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发现四种蚕病都有蚕体群体发育不齐的现象,细菌性肠道病发病时间最早,但发病较轻的蚕体有病情自愈的现象;浓核病发病过程最长,与对照差异也最大;中肠型脓病中肠后端呈乳白色;只有微粒子病对家蚕有胚种传染:只有细菌性肠道病对抗生素治疗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人工感染雏鸡,观察了法氏囊上皮的形态学变化和机能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法氏囊上皮细胞微绒毛坏死、断裂、脱落,表面上皮细胞坏死剥脱,形成火 山口样特征性变化;法氏囊上皮细胞的内吞功能和分泌功能严重破坏和减弱。  相似文献   

6.
1987年,湖北省南漳县首次发生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nyma.CE)的大面积流行,我们采集病料,分离出CE病毒。在羊体进行了回归试验,出现与自然感染羊相同的典型症状,通过电镜观察找到了典型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粒子;将病毒在犊牛睾丸细胞上培养成功;交互免疫试验证明HCE细胞弱毒疫苗对该病毒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用HCE弱毒疫苗对全县羊只进行大面积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从西藏牦牛体内分离到了一株能使犊牛睾丸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的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该分离物能使西藏牦牛和山东黄牛出现类似的临床症状,其中以牦牛的症状更接近于自然感染病例。电镜下可看到分离物为球形有囊颗粒、直径约为65nm;对酸、热和乙醚敏感,对5—碘脱氧脲苷有抵抗力;将病变细胞用吖啶橙染色后能见到橙红色荧光;通过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细胞中和试验,均证明分离毒与BVD毒具有共同的抗原性,它们的抗体也具有共同的抗原结合位点。上述结果充分证明西藏牦牛分离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它将为西藏地区控制和预防本病流行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英国和欧洲大陆曾多次发生猪水疱病的疫情,需要研究对猪水疱病病毒有效的化学药物和消毒剂。美国梅岛动物病中心曾试验许多杀灭病毒的化学药物,其中有三种有效,这就是氢氧化钠(0.5M,2%),次氯酸钠(0.005M,0.04%)和甲醛(2.6M,8%)。试验材料和方法病毒:试验所用的病毒是香港毒株。用猪肾传代细胞 IBRS—2培养。  相似文献   

9.
蜜蜂大肚子病,(又名膨胀病)蔓延快,死亡率高,是养蜂的一大障碍。近年来,笔者作了用中药治疗蜜蜂大肚子病的试验。现将试验经过及结果简介如下。感染大肚病的蜂群的症状有四种:1.病蜂肚子膨胀发亮,不能活动,腹内积满了水;2.病蜂腹部胀得象皮球一样,有气;3.病蜂腹内有排不出的干燥粪便,用手指挤压,可压出似干面条一样的粪便;4.病蜂在箱内或巢门口排出稀薄粪便。有的病蜂则在箱壁、框梁、复布上发抖,不能行动,甚至在箱底排稀粪,腥臭难闻。治疗试验:药方为“三化汤”加减味:羌活10克,生军6克,积壳10克,前仁10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月,甘肃省某鸡场50日龄鸡发生疑似马立克氏病(MD),导致大批死亡。为进行进一步确诊和病理学研究,分别采集样品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琼脂扩散试验呈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原阳性。病理学观察显示,病鸡肝、脾、肾、心等实质器官程度不等肿大,色泽变淡,甚至形成大小不等和数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部分病鸡坐骨神经呈单侧性不规则肿粗,弹性降低或丧失;病鸡实质器官及坐骨神经组织中均出现大量多形态的类似淋巴细胞、成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网状细胞聚集或散在,并可见典型的MD细胞,尤其在血管周围和淋巴管周围;各型肿瘤细胞和MD细胞异型性明显,肿瘤细胞周围实质程度不等变性、坏死,间质水肿。研究证明,该鸡场鸡病为MDV感染引起的马立克氏病(MD),病理变化主要为高异型性的淋巴样肿瘤细胞的广泛浸润,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增生活跃。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场随机选取产后14、21 d的69头奶牛,旨在调查产后酮病奶牛的高血糖现象。根据血浆β一羟丁酸(BHBA)浓度,将试验牛分成酮病组(K)和健康对照组(C)。在酮病组中将产后14d和21 d都发病的分为病程长组(LTK),否则分为病程短组(STK)。检测所有试验牛血浆中GLU,游离性脂肪酸(NEFA)、BHBA和肝功指标。结果显示,围产期高血糖现象主要集中在STK组中;LTK组BHBA极显著高于STK组和C组。LTK组和STK组NEFA极显著高于C组,而LTK组与STK组之间差异不显著。LTK组GIU显著低于C组和STK组,而STK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是肝功正常的酮病奶牛病程短,血糖维持正常,具有高糖现象;反之,肝功异常的酮病奶牛病程长,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因此,患病奶牛的病程长短与奶牛血糖的调节能力及肝脏的功能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乳鼠非病料致病性死亡因析及预防甘肃省动物检疫总站赵春林应用乳鼠进行接种试验,是病原微生物研究的手段之一。乳鼠敏感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口蹄疫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猪水泡病病毒、蓝舌病病毒等。在试验过程中,乳鼠的非病料致病性死亡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对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核糖酸病毒,能在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肾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及幼素领肾细胞等各种细胞上生长良好,并产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乳病康注射液的药效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病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有良好的效果.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研究其抗菌作用;采用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试验研究活血化瘀作用;采用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试验研究抗炎作用;采用2,4一二硝基苯酚2%水溶液致热家兔试验研究解热作用;采用0.6%冰醋酸致痛小鼠试验研究镇痛作用.结果:乳病康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致热家兔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致痛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表明:乳病康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菌、活血化瘀、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桑病防除     
桑的传染性病害,已知的有30多种,但广泛发生、影响生产的有10多种。根据1965~1975年,桑病害的综合试验及蚕桑技术联合试验,提出的桑病发生情况: 纹羽病21县市、芽枯病20县、萎缩病18县,缩叶细菌病14县市、胴枯病13县、桑里白粉病11县。从实际情况看、可以说都是比较难治的病。特别是近10年流行的萎缩病,  相似文献   

16.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以 I S C O M 作佐剂的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机理,对其诱导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反应进行了测定。用上述疫苗免疫 9 头试验猪,采用间接 E L I S A 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及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A N A E染色试验、 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等检测细胞免疫反应;用该疫苗和铝胶苗分别免疫昆明小鼠各 20 只,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和 T 淋巴细胞抑制/杀伤亚群的动态变化。体液免疫的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 7 天即出现抗体,21 天后抗体全部转阳,持续的时间不少于 193 天,效价明显高于铝胶苗;细胞免疫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猪外周血 T淋巴细胞转化率、 A N A E+ 细胞和粗粒型 A N A E+ 细胞、 E R F C和 Ea R F C细胞显著升高,免疫小鼠 T淋巴细胞抑制/杀伤亚群显著升高;与铝胶苗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可同时激发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及杀伤性 T 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 据最近调查发现,有少数蜂群发生孢子虫病。而此病是以晚秋和早春为多发季节,是蜜蜂孢子虫寄生在成峰中肠上皮细胞引起发病。病蜂初期腹稍大,飞翔力弱,腹末端油黑,后期不能飞翔、振翅,蜇针失灵,四处爬行,箱底巢前多痢斑,有大量死蜂,病王更换或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及其它禽类全身性淋巴瘤病或多克隆T细胞淋巴瘤病。俄罗斯、中国、葡萄牙、摩洛哥、秘鲁等国目前仍有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奶牛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河北省某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疑似病例中采集病料,将处理好的病料接种MDBK细胞,盲传9代,得到了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琼脂扩散试验表明本病毒能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OregonC24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出现沉淀线;细胞培养物用BVD/MD荧光抗体染色检测,可见到荧光着染的特异性细胞,荧光颗粒出现于胞浆中。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病毒抗原结果BVDVOregonC24VP/N为3.141,分离毒P/N为3.012,P/N>2,与BVDVOregonC24V结果一致;电镜观察到圆形、直径为40~6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突起的病毒粒子,与BVDV颗粒基本一致。经RT-CR检测,扩增出了唯一的315bp的目的条带,进一步证实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相似文献   

20.
对进境火烈鸟、黑天鹅等动物,通过间接血凝(IHA)试验,检出衣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分别为火烈鸟34只,阳性率65.4%;黑天鹅40只,阳性率41.7%;白天鹅51只,阳性率53.7%;黑颈天鹅3只,阳性率33.3%;冠鹤2只,阳性率16.7%。将阳性火烈鸟血液及病料通过接种鸡胚、BHK21细胞、小鼠等做病原分离鉴定试验,均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