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等3种接种体对离体枣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在‘骏枣’和‘壶瓶枣’上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均高于30%;在‘圆脆枣’、‘马牙枣’和‘酸枣’上未发生。室内优选菌饼作为接种体对离体枣果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骏枣’、‘壶瓶枣’的致病性最强,病情指数≥40,对‘灰枣’、‘冬枣’、‘赞皇枣’和‘马牙枣’的致病性最弱。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西枣黑顶病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枣黑顶病的致病因素,在山西省晋中枣区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枣园,调查了枣黑顶病发病规律,对病果上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回接试验,测定了发病枣树的枣叶、枣果氟含量及大气的氟含量,并进行了氟化物浸果诱导黑顶病试验.结果表明: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与普通侵染性病害不同;枣黑顶病在枣果膨大期、白熟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从黑顶病痛果中分离到6种真菌,对这些病原菌进行回接试验,均未诱导出与黑顶病相似的症状;枣黑顶病发病率与大气氟含量、枣叶片含氟量、枣果含氟量呈正相关关系;用氟化氢溶液也成功地诱导出枣黑顶病.说明氟污染是枣黑顶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枣尺蠖(Sucra jujuba Chu)俗名枣步曲,是我国北方晋、冀、鲁、豫等省枣树重要害虫。主要为害嫩芽、嫩叶及花蕾,造成枣果减产。从1986年开始,进行了田间中试和万亩枣林防治示范,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疆枣树根腐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枣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 ill.)植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枣树的喜光、喜温、耐寒、耐旱等栽培特点,非常适合在新疆这种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区生长。近年来,随着新疆红枣产业的迅速发展,枣树病害问题也逐渐突显。2010和2011年,新疆南疆多地枣园出现枣树根腐病,该病害主要造成枣树实生苗和多年生枣树根部腐烂,叶片黄化,植株树势衰弱,最终导致植株  相似文献   

5.
枣疯病传病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枣疯病是我国枣树上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多年试验表明:土壤、花粉、种子均不传病,病叶汁液接种以及病健树根系在地下的自然接触也不传病;人工嫁接虽可传病,但枣树繁殖一般不通过嫁接,因而不是自然传病的途径。经过对在枣树上活动害虫的系统调查,1980年于河北玉田选常见的11种叶蝉进行了传病实验,证明橙带拟菱纹叶蝉(Hishimonides aurifacialis Kuoh)、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lhler)和红闪小叶蝉(Typhlocyba sp.)均能传播枣疯病。从接种发病的实生枣苗维管束和媒介叶蝉的唾液腺的超薄切片中,都检查到枣疯病原类菌原体。鉴于这三种叶蝉普遍存在于北方枣区。因此,认为是枣疯病在北方枣区自然传病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6.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枣步曲(Sucra jujuba Chu)为我国北方枣树和苹果树上的食芽、食叶害虫。几年来在我省枣、苹果混植地区为害猖獗。造成严重减产。常年施用化学农药,幼虫产生了抗药性。施药次数逐年增多,浓度加大,而防治效果极差。且杀死大量天敌,其它害虫严重发生。1976年在太谷县枣步曲发生特别严重的南张大队试用,“五道防线一专管”综合防治枣步曲有效措施。近万株枣树没有受害。1977年在全县推广了这一措施,基本上解决了枣步  相似文献   

8.
在枣疯植原体16S r DNA片段内设计并合成引物对DZ16SF-2/DZ16SR-2(扩增190 bp片段),用重组质粒p MD18-DZ16S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并建立枣疯植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检测体系。溶解曲线分析显示:该引物特异性好,该体系对质粒模板的检测灵敏度达102copies/μL。利用该体系对不同月份、不同发病级别的嫁接接种枣树接穗样品进行植原体含量测定。通过对高抗品种‘星光’,中抗品种‘黑腰子枣’、‘嘎嘎枣’和‘葫芦枣’,感病品种‘月光枣’、‘马牙枣’、‘莲蓬子’、‘北流西冬枣’和高感品种‘大红袍枣’嫁接到发病‘冬枣’砧木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病级、病情指数和病原浓度比较结果发现,表现无症状的样品中植原体的含量在每克鲜重105~106个,发病Ⅰ~Ⅱ级枝条中植原体浓度在106~107个/g,Ⅲ~Ⅳ级发病枝条含量在107~108个/g鲜重,而V级发病枝条达到每克鲜重109个,表明接种发病的接穗症状严重度与其体内植原体浓度积累密切相关。高抗枣疯病‘星光’品种嫁接接穗体内病原浓度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而且有较多‘星光’接穗嫁接的发病砧木症状有所减轻,植原体浓度也有所降低。本研究可为探索枣树品种的抗病机制、抗病性鉴定及枣疯病植原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10,23(5):19-20
<正>枣树Zizyphusjujuba Mill.属于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xyphus Mill,是我国特产果树之一,栽培历史达4000年之久。落叶乔木,叶长卵形,基部广而偏斜。托叶呈刺状,永存枝上。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内,花小,黄绿色,有花盘,多蜜。核果  相似文献   

10.
陕北枣区是我国重要的红枣种植区,枣疯病、枣裂果病和桃小食心虫的危害已成为制约当地红枣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陕北枣区“两病一虫”的发生程度及分布特点进行全面调查,旨在为当地制定红枣重大病虫害的预警和综合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根据陕北枣区红枣的分布特点,调查了延川、清涧、吴堡和佳县4县15个乡镇60个行政村枣园的枣疯病、枣裂果病及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枣疯病在陕北枣区普遍发生,呈现偏南部发病率高、偏北部发病率低的特点,15个乡镇枣疯病平均发病率在0.17%~33.63%,感病最严重的枣园发病率高达61.00%。枣脆熟期的裂果率在10.33%~77.40%,也呈现枣区偏南部裂果重、偏北部裂果轻的特点。枣裂果率与枣园所处纬度呈负相关,与8月-9月降雨量呈正相关。此外,枣裂果率的高低与枣树品种有关,‘骏枣’和‘团枣’的平均裂果率显著高于‘木枣’;‘骏枣’裂果以纵裂和不规则裂为主,‘团枣’以不规则裂为主、环裂次之,‘木枣’则以不规则裂和纵裂为主。陕北枣区桃小食心虫蛀果率较低,介于0.50%~10.40%,‘团枣’和‘骏枣’的蛀果率显著高于‘木枣’。在陕北枣区枣树病虫害防控中...  相似文献   

11.
玉米黑束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秋,甘肃省种植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母本773,穗期田间发生大面积枯死.病菌侵染玉米茎部维管束,致使植株叶片从上到下枯萎而死,病情发展迅速,造成严重为害.经调查发病率为66~98.9%.根据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试验,鉴定为直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 (=CePhalas porium acremoninm Cda)侵染而引致的玉米黑束病,该病在我国引进玉米上大发生还是第一次.种子检验发现南斯拉夫玉米杂交组合的种子,均不同程度带有病原菌,带菌率为1.25~13%.经研究明确,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母本773对直枝顶孢霉菌高度感病,而当地品种中单二号和户单一号等表现抗病.田间大面积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土壤.  相似文献   

12.
枣锈病 [Phakopsoraziziphivulgaris (P·Henn .)Diet.],危害枣树 ,造成大量落叶落果 ,严重时绝产绝收 ,经济损失惨重 ,枣锈病防治应采取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清除越冬苗源 ,抓好“三肥”、“四水”管理和化学防治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守平 《植物保护》1988,14(5):55-55
食芽象甲是枣树芽期的主要害虫。4月底5月初枣树发芽期,大量上树啃食枣芽,继而啃食嫩叶,造成二次发芽,严重削弱树势。1986年,在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基础上,用氰戊菊酯大面积防治该虫。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枣树嫁接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调查了枣树主干、主枝、侧枝嫁接部位、主干绑缚防虫带部位枣黏虫的越冬情况。结果表明,在10~15年生枣树(尚未形成老翘皮)的新嫁接区,枣黏虫已向新越冬场所转移,在4个调查部位均有越冬蛹,以主干防虫带处越冬蛹数最高,平均达16头左右,其次为主干和主枝嫁接部位,平均达6~8头,越冬蛹存活率均在60%以上。另发现枣黏虫除以蛹越冬外,在新嫁接处还有越冬幼虫存在,这些幼虫可能会对枣树的新愈伤组织造成危害。本研究表明枣树栽培模式的改变对枣黏虫的越冬场所和越冬虫态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云 《植物医生》2006,19(6):20-20
近年来铜仁地区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枣树种植由原来的零星种植到现在的成片种植,全区大约种植13.3hm^2,但各地枣区不同程度地受到枣疯病的危害,已成为枣树的毁灭性病害,造成枣树大量减产,甚至毁灭整片枣林。据调查,一般发病株率6%左右,重病区10%~40%。  相似文献   

16.
桑褶翅尺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褶翅尺蠖(Zamacra excavata Dya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于1974年在河北省阜平县一带枣树上初见为害,近年来有发展趋势。此虫比枣步曲发生稍早。 该虫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晋县、石家庄市郊、正定、抚宁、阜平等地,为害桃树、洋槐、枣树等多种林木和果树。 桑褶翅尺蠖幼虫发生期在4月中旬,较集中,此时枣芽刚刚萌发,被食害后形成“顶门吃”。有的幼龄树,枣叶被吃成缺刻。此时幼虫增长较快,食量大,枣树叶常被吃得光秃秃,只剩下枣吊轴。  相似文献   

17.
仿生农用杀菌剂银泰对苹果两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苹果腐烂病和轮纹病是苹果生产上两种重要的病害.苹果腐烂病在山东的发病株率为20%~100%,病情严重的果园,树干上病疤累累、树冠残缺不全、病株寿命缩短,甚至造成死树毁园.苹果轮纹病不仅可以危害枝杆,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还常造成大量烂果,有些年份田间病果率可高达70%~80%,并且在贮藏期可继续发病.长期以来,苹果枝杆上的腐烂病和轮纹病主要以福美胂等药剂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治后的病疤不易愈合,还易得由于砷中毒而引起的粗皮病.果实上苹果轮纹病的防治主要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为了有效地防治这两种病害、提高果品质量和环境安全性、减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作者根据银杏Gingko biloba L.体内含有大量杀菌物质的报道,经过10余年的研究,从中筛选出了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物质,以其化学结构为先导化合物仿生合成出了新型农用杀菌剂“银泰”.  相似文献   

18.
虞国跃  周在豹  王合 《植物保护》2020,46(3):163-166
有文献报道,枣葵粉蚧"Trionymus sp."是河北省枣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但我国蚧虫的重要文献上并没有记录这一种。国内有关枣星粉蚧Heliococcus destructor Borchsenius(=Heliococcus zizyphi Borchsenius)的生物学,实来自枣葵粉蚧。枣葵粉蚧其实是一个新的枣树害虫,2016年定名为枣树皑粉蚧Crisicoccus ziziphus Zhang et Wu。本文记述了这两种粉蚧的研究历史、形态区别特征,并提供了生态图片,供生产上鉴别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陕北枣区发现红缘天牛危害枣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枣生产是陕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家已将枣树定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的生态树之一。但是 ,枣树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制约当地枣业的发展。 1999~2 0 0 1年对陕北枣树害虫进行了调查 ,发现红缘天牛[Asiashalodendri (Pallas) ]是陕北枣区的新害虫。1 主要  相似文献   

20.
方香树 《植物检疫》1991,5(1):11-11
枣疯病是枣树上一种灭毁性病害。多年来在淳安主要枣产区日趋流行,使大批枣树枯死,造成青枣减产,经济严重损失。据统计,全县枣树种植面积为20967亩,约147万多株。已投产面积为4668亩,占种植面积的22.26%。几十年来,枣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因受枣疯病危害,产量一直徘徊在500~600吨之间。为了有效地控制枣疯病流行蔓延,我们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调查,摸索本县枣疯病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