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控氮法: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抗寒力羞。追肥要早,促使葜苗健壮。低温之前,不能施用速效氮肥,宜追施1次磷钾肥.以增强抗寒力。  相似文献   

2.
1、控氮法 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抗寒力差。追肥要早,以促使菜苗老健。低温之前,不能施用速效氮肥,宜追施1次磷钾肥,以增强抗寒力。  相似文献   

3.
<正>1.控氮法。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抗寒力差。追肥要早,以促使菜苗老健。低温之前,不能施用速效氮肥,宜追施一次磷、钾肥,以增强抗寒力。  相似文献   

4.
一、控制氮肥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抗寒力差。追肥要早,以促使菜苗健壮。低温时,不能施用速效氮肥,宜于追施一次磷钾肥,以增强蔬菜的抗寒力。  相似文献   

5.
盆栽试验表明,3种紫色土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化学氮肥增产作用为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有机氮肥(猪粪)则以酸性紫色土为最大。化学氮肥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影响大于有机氮肥。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农业和生理效率以石灰性紫色土为最高。两类氮肥对蛋白质的生理效率以酸性紫色土最高。施用氮肥可提高紫色土生物量态氮,其绝对量为猪粪氮肥>化学氮肥,并以中性紫色土的增量最大(11.0~16.9mg/kg),酸性紫色土最小(2.8~5.5mg/kg)。  相似文献   

6.
稻田中氮肥损失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尹娟  勉韶平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2):76-80,98
稻田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和径流.其中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通过氨挥发损失的氮可达施入量的9%~42%.氮肥损失一方面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等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减少稻田中氮肥损失的措施主要包括实施生态农业政策和优化氮肥管理.优化氮肥管理主要包括:①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将氮肥的施用量控制在适当水平,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②研究表明,氮肥深施的深度以6~10cm比较适宜;③根据水稻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合理运筹;④控释(缓释)肥料的推广应用;⑤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蕹菜高产、优质的合理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试验与^15N标记示踪技术,分析了氮肥施用量与蕹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将每1kg的氮肥施用量x(g)与每盆的产量y(g)拟合成回归方程为y=14.81+1208.60x-2959.52x^2(F=46.85),表明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每1kg土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0.140-0.170g;氮肥利用率y(%)和每1k土氮肥用量x(g)之间的一元一次方程为:y=48.93x+45.88(r=0.984).适宜的氮肥用量能提高可食部分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蕹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8.
结球甘蓝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7个氮肥处理,研究了结球甘蓝氮肥施用量,方法及生理机制。其结果表明:适宜氮肥施用量硫酸铵25.0kg/1000,62,协调了植株各器官生长,促进叶球充分生长,氮肥缺乏,使其外叶数增加,但有效光合面积减小,根系生长量不足,产量较低;高氮肥施用量硫酸铵37.5kg/1000m^2,营养器官生长过旺,叶球光俣产物分配相对减少,阻碍了产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施用氮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化学分析.研究了氮肥施用量、氮素形态、施肥次数和施用生物有机肥等对蔬菜体内硝酸盐含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施用硝态氮肥蔬菜体内易于累积硝酸盐,增加蔬菜硝酸盐含量;定量氮肥分次施用有利于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氮肥配合生物有机肥施用.既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又有效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因素重复D-饱和试验设计,探讨了井灌沙地春小麦氮肥的基、追肥最佳用量及其比例。试验结果表明,井灌沙地春小麦氮肥基、追肥比例以52.5:47.5为宜,保持该比例,亩基施N5.73kg,追施N5.18kg,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农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量现状估算值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近年农用氮肥总量进行模拟并预测1990年-2020年我国农用氮肥施用量的变化。根据我国农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措施的可能推广情况,分高、中、低三个方案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对各年度我国农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农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量将为1990年的3.27-5.32倍。  相似文献   

12.
刘文忠 《农业与技术》2013,(8):86-86,123
通过对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的氮肥效应的试验研究,得出吉单50在氮肥施用量以160g/6.7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正>1培土法冻前结合中耕,用碎土培土壅根,可提高土温,又可直接保护根部。但中耕培土须在土壤封冻前进行,深度以7~10厘米为宜。2施有机肥法用猪牛粪或土杂肥等暖性农家肥,圈培在菜棵根颈处,可提高根部土温2~3℃。施肥宜晴天进行,每亩1000~1500公斤。3控氮法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抗寒力差。追肥要早,以促使菜苗老健。4浇粪法在霜冻前每亩泼浇稀薄粪水  相似文献   

14.
3年小麦/玉米带田定位试验研究明确了①每公顷总量分别为450、900和1350kgN的氮肥第1年一次性施用和分年施用的增产效果,每公顷450kg左右N为带田适宜施氮量;②一次性施用氮肥后的残效、影响残效大小及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及土壤保肥性;③不同用量及不同分配方式氮肥的当年利用率比累积利用率低5.7%~2.0%,评价氮肥利用率的高低时,应将残效考虑在内;④等量氮肥分年施用与一次性施用相比,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量对食用向日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施氮量试验得出,在向日葵生产中并不是氮肥施用越多越好,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氮肥增加产量反而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在原州区北部711水地食用向日葵生产中,在土壤中等肥力、生育期最少有两次以上灌水条件的地块,以666.7m^2施纯氮9kg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示范推广的结果表明:氛素长效增效剂的施用量不能超过氮肥施入量的8%.也不能低于6%.具有减少人工施肥次数,适合于机械工业化作业,延长肥效期,提高氮肥利用率,节省氮肥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氮肥施用量与莴苣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莴苣高产、优质、低污染、高氮肥利用率的合理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试验与^15N标记示踪技术,分析了氮肥施用量与莴苣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将每1kg土的氮肥施用量x(g)与每盆莴苣的产量y(g)拟合成回归方程为y=104.21 2476.31x-5181.97x^2,表明莴苣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每1kg土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0.1750-3.2125g.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改善莴苣品质,降低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菠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品种中以硫酸铵最好,菠菜产量高且硝酸盐含量低;菠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宜控制在1.92g/盆(相当于360kgN/hm^2)以下。氮肥施用方式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即前重后轻的方式较好。菠菜的收获时间至少应在追肥两周后进行,以保证上市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直播油菜不同氮肥用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稻田,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直播油菜产量逐渐提高,666.7m^2施尿素35kg时产量最高,再增加氮肥用量,产量反而下降;增施氮肥,会加重菌核病的发病率,生产上应早防菌核病。  相似文献   

20.
<正> 冬季将至,有许多大田晚收或越冬蔬菜难耐严寒,发生冻害。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总结以下防寒保暖方法,供大家参考。控氮法。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抗寒力差。追肥要早,以促使菜苗老健。低温之前不能施用速效氮肥,宜追施一次磷钾肥,以增强菜苗抗寒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