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锰尾渣改良对4种植物吸收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研究锰尾渣改良对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繁穗苋(Amaranthus paniculatus)和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 olium)4种植物吸收锰的影响。将锰尾渣与土壤混合进行基质改良,有利于植物生长。基质含80%锰尾渣时,商陆、美洲商陆和繁穗苋3种植物生长正常,吸收锰多。商陆和美洲商陆2种植物对锰尾渣耐受性强,生物量大,植物提取锰多;繁穗苋对锰尾渣耐受性较强。在锰尾渣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时,商陆和美洲商陆可作为首选植物,繁穗苋可作为辅助共生植物,采用锰尾渣含量为80%的基质改良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2.
土壤酸化与油菜锰毒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北省的主要旱地土壤种植多茬作物后的油菜生产锰毒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供试土壤PH值较原土样下降了1.0个单位。除石灰柱土壤外,其它中酸性土壤交换性锰明显增加,造成油菜对锰吸收过量,同时由于吸收过程中锰铁拮抗作用的存在,植株在土壤锰毒发生后吸上的铁量下降。使体内锰铁比上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对菠萝和水稻的研究,论述了土壤和植物体内铁与锰的关系,认为在植物体内铁与锰的比例应保持一个平衡的关系。如果锰多铁少、比例失调,作物的正常生长将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4.
麦类作物锰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锰是作物极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麦类作物缺锰会导致“灰斑病”、“花叶死苗病”及其它一些植物病害。土壤和作物施锰可以改善小麦的营养生长、提高谷粒产量和品质。植物锰营养的研究表明,麦类作物锰的敏感期是冬前期到返青期。最大效应期是拔节期到剂穗期,锰在小麦体内的移动性较差。叶片中锰的浓度一般最高,其次是茎杆,穗中锰浓度最低。施锰能提高植物各部位中的锰含量,并改善小麦籽粒内的养分平衡。麦类作物缺锰的临界值一般  相似文献   

5.
水稻锰毒与铁素营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水稻锰毒与铁素营养关系,并探讨了过量锰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上部是生长介质中过量锰对水稻危害的主要部位;过量的锰增加铁在水稻根系的沉积,减少铁的吸收,改变体内铁的分布,降低铁的活性,诱发水稻缺铁胁迫;过量锰缺铁胁迫的水稻正常代谢受阻,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钼、锰营养对大豆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钼、锰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影响。钼在植物氮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与钼是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等含钼酶类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关[1]。同时钼对维持叶绿体的正常结构也是必不可少的,缺钼会导致植物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强度降低[2]。锰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氮、碳和脂类代谢有密切关系,并是多种酶的组分与活化剂,锰营养的丰缺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抗逆性有显著影响[3]。在钼或锰营养方面,目前研究较多是钼或锰对大豆的产量、品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例如施钼能提高豆科植物根瘤菌数量,促进植株生长,增加生物量和产量[4~6]。锰浸种会影响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理特性[7],施锰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铅对生长在含过量锰溶液中的水稻生长及某些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铅对水稻锰毒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它能促进受锰毒害的水稻长高和分蘖,并提高水稻的生物产量;铅能促进受锰毒害的水稻对铁的吸收,提高稻叶铁、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铅也会抑制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体内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法研究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进行植物修复后,锰尾渣污染土壤特性的变化。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可增加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栽培植物后,土壤pH值变化不显著,但土壤磷酸酶、尿酶、蛋白酶、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都高于对照。栽培植物可影响土壤锰和镉的形态分布,降低土壤锰和镉总含量,减少土壤水溶性锰和镉含量。在锰尾渣污染区域,混种美洲商陆与大豆进行植物修复,改良土壤特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植物修复对锰尾渣污染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法研究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进行植物修复后,锰尾渣污染土壤特性的变化。栽培美洲商陆和大豆可增加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栽培植物后,土壤pH值变化不显著,但土壤磷酸酶、尿酶、蛋白酶、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都高于对照。栽培植物可影响土壤锰和镉的形态分布,降低土壤锰和镉总含量,减少土壤水溶性锰和镉含量。在锰尾渣污染区域,混种美洲商陆与大豆进行植物修复,改良土壤特性更佳。  相似文献   

10.
罗洋  刘方  任军  朱健  罗绪强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4):46-53,60
[目的] 对贵州省东部地区两种类型的锰渣堆场(采选渣、电解锰渣)上优势植物的Mn富集特点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区域锰渣堆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野外调查采样的基础上,对优势植物Mn含量、生长基质总Mn含量和低分子量有机酸提取态M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锰渣堆场上优势植物体内Mn含量介于34.47~680.70 mg/kg之间,且存在着个别植物组织中的Mn含量超过一般植物正常范围的现象,Mn在植株器官中的分布主要表现为:根 > 叶 > 茎或枝。优势植物生长基质中的总Mn含量介于20 217.14~75 115.58 mg/kg之间,总体表现为:根际基质<非根际基质。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基质中Mn的提取效率在25.72%~78.30%之间,总体表现为:根际基质>非根际基质。[结论] 在植株吸收和根际效应的双重作用下,锰渣堆场优势植物具有治理Mn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锰耐性和超积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超积累植物的确证对成功实施重金属污染环境植物修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试验 ,研究超积累植物商陆 (PhytolaccaacinosaRoxb )的锰富集特性 ,结果表明 ,商陆对生长介质中的Mn具有很强的耐性和累积能力。商陆在锰含量高达 114× 10 3 mgkg-1的尾矿废弃地上依然生长良好 ,叶锰含量最高达 19 3× 10 3 mgkg-1。温室培养条件下 ,当生长介质中Mn浓度为 8 0 0 0mmolL-1时 ,虽然其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 ,但植株仍能生长。随着生长介质中Mn浓度的升高 ,商陆叶和茎的Mn含量逐渐增加 ,生物富集系数则逐渐降低 ,但是地上部分锰积累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当Mn浓度为 5 0 0 0mmolL-1时 ,商陆地上部分锰积累量达到最大值 2 5 8 2mgplant-1;当Mn浓度为 12 0 0 0mmolL-1时 ,商陆仍能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叶锰含量达到最大值 36 4× 10 3 mgkg-1,生物富集系数为 5 5。不同锰供应水平下 ,商陆吸收的锰有87%~ 95 %被转移到地上部分。这进一步验证商陆的锰超积累特性 ,为利用超积累植物对大面积污染土壤实施植物修复提供了有力证据 ,对锰污染土壤和水体实施植物修复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湖南的郴州和长沙选定两小流域(SZY和LKS),从小流域规模分析了酸雨频降区两小流域土壤的主要理化特性和土壤锰铝形态及其分布,并讨论了锰铝各形态和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小流域SZY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锰铝含量均高于小流域LKS土壤中对应形态的锰铝含量;在同一剖面,各种形态的锰铝含量有表土高于底土的趋势。在两小流域土壤中,除无定形锰(Mnox)外各种形态的锰铝均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铝的溶出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有关。酸沉降能影响毒性元素铝形态的转化和淋溶。活性铝、锰形态可能富集在土壤表层或植物根际等富含有机质的区域,酸沉降或其它环境条件可能促进铝、锰形态在土壤表层或植物根际的转化和溶出,从而导致毒害。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料对土壤锌、锰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本文研究了厩肥、猪、牛、羊、鸡、鸭、兔、蚕粪等8种有机肥料的锌、锰总量及不同形态的含量,同时还研究了有机肥料及土壤中酶的活性,试验证明有机肥料是提供作物锌、锰营养的良好肥源,施用有机肥料可提高土壤锌、锰的有效性,但对土壤中锌、锰的有效化的影响和作用不同,有机肥供锰速度慢,强度小,伹在土壤中的残效长;而供锌强度大,速度快.有机肥与无机化肥配合施用,种植麦、稻两季作物后,在第三季的晚稻土壤中锌出现严重的亏缺.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植物有效锰的形态分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效态锰含量,并加以比较和评价,从而确定出最优的土壤有效锰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种顺序浸提的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土壤的供锰状况,锰组分及其相应浸提剂为:易溶态锰(0.05ml/LCa(NO3)2)提取、弱吸附态锰(pH8.5,CaDTPA-B4O7)、碳酸盐束缚态锰(石灰性土壤,用1.6mol/LHNO3快速浸提)或专性吸附态锰(非石灰性土壤,用1.6mol/LHNO3快速浸提)或专性吸附态锰(非石灰性土壤,pH4.4,0.05mol/LCa(NO3)2+0.05mol/LCu(NO3)2提取)和氧化锰(pH2.0,0.1mol/LNH2OH.HCl)。由盆栽试验辣椒吸收的锰与土壤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易溶态锰是植物最易吸收的锰,其回归方程为:Y=-14.409+21.658X,r=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湖南地区某水库冬季锰浓度异常及研究区土壤和沉积物中锰污染特性及其释放影响因素,分析锰异常的成因,并评价研究区土壤和沉积物中锰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方法】采用小试试验、现场监测、历史数据调查与实地勘查调研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土壤、沉积物锰含量,分析了土壤、沉积物中锰释放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解吸动力学特征;调查水库水质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气象数据变化规律及周边环境现状,综合研判本次湖南地区某水库冬季锰异常事件的成因;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研究区土壤、沉积物锰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研究区各处土壤、沉积物中锰含量均超过相应背景值;研究区土壤、沉积物中锰的释放与pH、溶解氧、水温、电导率、扰动等理化性质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区土壤、沉积物除个别实验组外,锰的解吸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解吸时间、空间环境、锰含量及存在形态等差异均会对解吸过程产生不同影响;各个点位锰震荡条件下解吸平衡量在0.026 mg g-1~0.195 mg g-1之间且均高于相应静置状态;研究区各处土壤、沉积物污染程度处于无污染...  相似文献   

16.
大豆锰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锰营养的生理过程、作用及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和施用方法等方面综述大豆锰营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酸性土壤活性锰与pH、Eh关系及其生物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灰潮土为对照研究了湖北省 3种有代表性的酸性土壤在盆栽条件下 ,不同酸化处理土壤pH、Eh与活性锰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供试的棕红壤和黄棕壤酸化后 ,在盆栽油菜生长的前 70d内 ,土壤交换性锰含量增加 ,土壤交换性锰与碳酸盐结合态锰呈一定负相关 ,且交换性锰含量增加明显滞后于碳酸盐结合态锰的增加 ;30~90d内 ,碳酸盐结合态锰与易还原性锰呈一定正相关。虽然土壤pH和Eh在作物生长季节不断变化 ,但其 pe +pH仍维持不变。土壤 pH、Eh与交换性锰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土壤锰的转化机制 ,在进一步酸化时 ,供试的棕红壤MnO2/Mn2+电对是该土壤锰化合物变化的主要形式 ,MnO2是变化过程的电子受体。供试的黄棕壤则以MnOOH MnO电对为其锰化合物氧化还原的主要形式 ,土壤酸化对其锰电对电位的影响没有直接引起Mn2+ 的变化 ;Mn2+的增加可能是MnO在该过程中进一步溶解所致。试验结果还表明 ,油菜体内的锰铁比随锰中毒程度的加强而急剧增加 ,这一趋势远高于土壤锰铁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盐分对土壤锰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友斌  章力干 《土壤通报》2000,31(6):255-258
盐分能诱导土壤锰的释放 .Na+和Ca2 +的离子交换作用促进了土壤锰向水溶液中释放 ,提高了土壤锰的有效性 ;同时 ,盐分降低了土壤的 pH值 ,并使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发生变化 ,引起土壤中锰形态间的转化 .NO- 3 离子对氧化还原电位影响显著 ,硝酸盐处理土壤中易还原态锰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探讨了土壤锰还原和溶解的动力学特征,为土壤锰的植物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以无机酸和酸化还原剂(HCl、NH2OH.HCl-HNO3、NH2OH.HCl-HAc)处理为对照,用连续液流法研究柠檬酸和葡萄糖对土壤锰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葡萄糖可通过在土壤固相表面的吸附使其中的锰还原溶解,几种化合物对土壤锰的相对溶解能力强弱顺序为:0.04 mol.L-1NH2OH.HCl(25%HAc)>0.1 mol.L-1NH2OH.HCl-0.001 mol.L-1HNO3>1%柠檬酸>0.5%柠檬酸>0.1 mol.L-1HCl>1%葡萄糖>0.5%葡萄糖>0.01 mol.L-1HCl。用不同数学模型模拟化合物对土壤锰溶解动态过程,5种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以指数方程、Elovich方程和权函数方程拟合所得的标准差较小,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的标准差最大。表明几种化合物对土壤锰氧化物的溶解速率受控于表面化学反应,而不是由扩散来控制。  相似文献   

20.
酸化及施碳酸钙对土壤各形态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灰潮土为对照 ,研究了华中地区 3种已明显发生酸化的土壤在施用碳酸钙前后各形态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已酸化的红壤、棕红壤和黄褐土施用碳酸钙降低了土壤酸度 ,土壤交换态锰随 pH值上升而降低 ,其降幅分别为 42 % ,49%和 39% ;其它形态锰的增减随各土而异 ,残留态锰较稳定 ,变幅小。作为对照 ,灰潮土虽与前 3种已酸化土壤一样种植过多茬作物 ,但其交换态锰含量仍甚微。无论是否施用碳酸钙 ,在灰潮土的交换态锰、碳酸钙结合态锰和易还原态锰 3种形态锰中 ,易还原态锰占 80 %以上 ,说明易还原态锰是其活性锰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