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富硒麦芽预防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00 mg.L-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16周,同时分别饲喂含0.3、1.0、3.0 mg.kg-1富硒麦芽硒和3.0 mg.kg-1亚硒酸钠(Na2SeO3)硒的饲料,停止诱癌及补硒处理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生化指标等,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肝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3.0 mg.kg-1富硒麦芽组大鼠的肝/体重比、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 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显著低于模型组,肝癌结节数明显低于0.3、1.0 mg.kg-1富硒麦芽组和3.0 mg.kg-1Na2SeO3组,但ALT和γ-GT高于0.3 mg.kg-1富硒麦芽组;1.0 mg.kg-1和3.0 mg.kg-1的富硒麦芽组S期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明显下降,而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表明富硒麦芽具有减轻肝脏损伤、延缓大鼠肝癌形成的能力。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阻滞G1期细胞向S期的进程,从而抑制DNA合成,阻止肝细胞分裂和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2.
雄性SD大鼠233只,随机分成6组。组Ⅰ~组Ⅲ为富硒麦芽(SEM)处理组,日粮中添加SEM使硒含量分别为0.3、1.0、3.0 mg.kg-1;组Ⅳ~组Ⅵ,分别为亚硒酸钠(SS)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日粮中添加SS至硒含量分别为3.0、0.1、0.1 mg.kg-1。组Ⅰ~组Ⅴ,饮水中添加二乙基亚硝胺(DEN,100 mg.L-1)诱癌,连续16周。18周末采血、处死所有大鼠,观察肝脏形态学、肝癌标志物、肝功能、血糖、血钙及血糖调节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发现,某些剂量的SEM能显著地减少肝癌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目,降低肝癌标志物甲胎球蛋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含量,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抑制血糖水平下降和血钙升高,提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等激素水平并改变其相对关系,且作用显著强于SS组。血糖与上述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SEM比SS能更有效地抑制DEN所致肝损伤,延缓肝癌进程,保护肝脏;肝癌大鼠低血糖症、高血钙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雄性SD大鼠233只,随机分成6组.组Ⅰ~组Ⅲ为富硒麦芽(SEM)处理组,日粮中添加SEM使硒含量分别为0.3、1.0、3.0 mg·kg-1;组Ⅳ~组Ⅵ,分别为亚硒酸钠(SS)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日粮中添加SS至硒含量分别为3.0、0.1、0.1 mg·kg-1.组Ⅰ~组Ⅴ,饮水中添加二乙基亚硝胺(DEN,100mg·L-1)诱癌,连续16周.18周末采血、处死所有大鼠,观察肝脏形态学、肝癌标志物、肝功能、血糖、血钙及血糖调节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发现,某些剂量的SEM能显著地减少肝癌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目,降低肝癌标志物甲胎球蛋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含量,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抑制血糖水平下降和血钙升高,提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等激素水平并改变其相对关系,且作用显著强于SS组.血糖与上述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SEM比SS能更有效地抑制DEN所致肝损伤,延缓肝癌进程,保护肝脏;肝癌大鼠低血糖症、高血钙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雄性SD大鼠153只,体质量100~120 g,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至硒含量为0.1 mg·kg-1;富硒麦芽组(SEM)、亚硒酸钠组(SS)日粮中分别添加富硒麦芽和亚硒酸钠至硒含量达3.0 mg·kg-1.在模型组、SEM组、SS组饮水中添加二乙基亚硝胺(DEN,100 mg·L-1)诱癌,连续16周.阴性对照组始终以普通灭菌水自由饮用.每4周各组鼠眼眶采血5只,18周末采血,处死所有大鼠.结果发现,与同期模型组相比,SEM组血清白介素2(IL-2)显著升高(第8、12周除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第4、8周除外)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以及肝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绝大部分时间内,SS组的IGF-Ⅱ、一氧化氮(NO)、NOS和VEGF水平接近甚至高于同期模型组,仅于试验后期见IL-2升高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下降.说明富硒麦芽通过促进肝癌大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活性,发挥其抗癌作用;亚硒酸钠对细胞因子活性的调节作用弱于富硒麦芽,对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体重为120~15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145 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5只)、肝癌模型组(40只)、亚硒酸钠组(40只)和富硒麦芽组(40只).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至硒含量达到饲养标准(0.1 mg·kg-1),在亚硒酸钠组和富硒麦芽组日粮中分别添加亚硒酸钠和富硒麦芽使硒含量均达到3.0 m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连续16周饮用含100 mg·L-1的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以诱癌,然后改饮自来水至18周末.每组于4、8、12、16和18周时随机挑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肝脏切片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肝癌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并计算PCNA指数(PI);取第18周肝脏上的癌结节经第8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肝癌组织中的新生微血管数目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表明:2个补硒组大鼠MVD值及PCNA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与亚硒酸钠组相比较,富硒麦芽组大鼠MVD值及PCNA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上述结果提示:富硒麦芽较亚硒酸钠更能有效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更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雄性SD大鼠153只,体质量100~120 g,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至硒含量为0.1 mg·kg-1;富硒麦芽组(SEM)、亚硒酸钠组(SS)日粮中分别添加富硒麦芽和亚硒酸钠至硒含量达3.0 mg·kg-1.在模型组、SEM组、SS组饮水中添加二乙基亚硝胺(DEN,100 mg·L-1)诱癌,连续16周.阴性对照组始终以普通灭菌水自由饮用.每4周各组鼠眼眶采血5只,18周末采血,处死所有大鼠.结果发现,与同期模型组相比,SEM组血清白介素2(IL-2)显著升高(第8、12周除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第4、8周除外)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以及肝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绝大部分时间内,SS组的IGF-Ⅱ、一氧化氮(NO)、NOS和VEGF水平接近甚至高于同期模型组,仅于试验后期见IL-2升高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下降.说明富硒麦芽通过促进肝癌大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活性,发挥其抗癌作用;亚硒酸钠对细胞因子活性的调节作用弱于富硒麦芽,对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细毡毛忍冬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差异。通过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检测大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活性以及肝脏指数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研究细毡毛忍冬的保肝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细毡毛忍冬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清ALT、AST、ALP、TBIL、LDH和γ-GT的活性和减少肝组织MDA含量(P0.05,P0.01),并升高肝组织SOD,GSH-px的活性以及大鼠血清中ALB、GSH的活性(P0.05,P0.01),该研究表明细毡毛忍冬对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醇提物优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8.
以100 mg·L-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16周,同时分别饲喂含硒0.3、1.0、3.0 mg·kg-1富硒麦芽和含硒3.0 mg·kg-1亚硒酸钠饲料,停止诱癌及补硒处理2周后,处死大鼠.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肝细胞增殖周期和细胞凋亡,探讨富硒麦芽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富硒麦芽组大鼠S期细胞显著减少,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下降,而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与亚硒酸钠组比较,相同硒含量富硒麦芽组G0/G1期细胞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而S和G2/M期细胞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证明富硒麦芽能干扰大鼠肝癌细胞增殖周期,阻断DNA合成与复制,使癌细胞在G1期堆积,再诱导G1期细胞发生凋亡,提示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癌细胞凋亡可能是富硒麦芽发挥其抗癌作用的细胞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选择108只220日龄健康贵妇鸡,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添加150mg/kg的杆菌肽锌,试验I组添加500mg/kg的糖萜素,试验II组添加700mg/kg糖萜素.结果表明试验I组与试验II组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13%(P>0.05)和8.06%(P<0.05),两试验组的产蛋率、蛋的哈夫单位略有提高(P>0.05),蛋重、料蛋比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代谢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血清中BUN的含量,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分别比对照组低26.67%(P<0.01)和20.00%(P<0.01);TP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87%(P>0.05)和7.73%(P>0.05);ALP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35%(P>0.05)和42.90%(P<0.01);γ-GT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3.02%(P<0.01)和11.34%(P>0.05),两试验组间γ-G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那西肽(Nosiheptide)、黄霉素(Flavomycin)、大蒜素(Allitri-dum)对虹鳟(Oncrhynchus mykiss Walbaum)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影响。在室内饲养虹鳟8周,结果显示,15 mg.kg-1大蒜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提高了肝脏与肾脏中CAT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肝脏与肾脏中SOD活性(P<0.05),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鳃中LSZ活性(P<0.05);2 mg.kg-1那西肽组在肝脏和肾脏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mg.kg-1那西肽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提高肾脏和肝脏中AKP活性,4 mg.kg-1那西肽组肾脏和肝脏中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 mg.kg-1黄霉素组和2 mg.kg-1那西肽组与4 mg.kg-1那西肽组和15 mg.kg-1大蒜素组肝脏中ACP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 mg.kg-1那西肽组与8 mg.kg-1黄霉素组和4 mg.kg-1那西肽组肾脏中ACP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5 mg.kg-1大蒜素组显著降低了肝脏中MDA含量(P<0.05),2 mg.kg-1那西肽组显著降低了肾脏和鳃中MDA含量(P<0.05)。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饲料添加剂,能提高虹鳟的免疫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取60日龄健康吉戎兔72只,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吉戎兔。饲养45d,每处理基础日粮相同,对照组为处理Ⅰ不添加蛋氨酸锌(Zn-Met),试验组为处理Ⅱ、Ⅲ和Ⅳ分别添加40、80、120mg·kg-1蛋氨酸锌。结果表明,随蛋氨酸锌添加量增加,组织中锌、铜和铁含量有增加趋势,但添加到Zn-Met80mg·kg-1以后这种趋势减缓并有所下降。本试验中,添加蛋氨基酸锌增加组织中锌的含量,有促进铜和铁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制剂对蛋鸡肠道酶活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1200只蛋鸡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APS)和小檗碱(Ber)复合制剂(处理组Ⅰ饲喂基础日粮+100mg·kg-1黄芪多糖、30mg·kg-1小檗碱,处理组Ⅱ饲喂基础日粮+200mg·kg-1黄芪多糖、30mg·kg-1小檗碱,处理组Ⅲ饲喂基础日粮+100mg·kg-1黄芪多糖、60mg·kg-1小檗碱,处理组Ⅳ饲喂基础日粮+200mg·kg-1黄芪多糖、60mg·kg-1小檗碱)。结果表明,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处理组Ⅲ、Ⅳ的十二指肠的淀粉酶活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处理组Ⅰ的空肠淀粉酶活和处理组Ⅰ、Ⅱ的回肠淀粉酶活有显著影响(P0.05);对处理组Ⅱ的十二指肠蛋白酶活和处理组Ⅲ、Ⅳ的十二指肠和回肠蛋白酶活有显著影响(P0.05);在肠道微生物方面,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各处理组的盲肠各种微生物都有显著影响(P0.05),对直肠的处理组Ⅰ和Ⅱ的各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添加中草药复合制剂能增加肠道中的酶活,有效地改善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具有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存在及食用安全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选用鼠龄50d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进行Acr染毒实验,染毒剂量分别为0、25、50、100mg·kg-1,即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染毒采用腹腔注射(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隔日染毒,连续12周。在第3、6、9、12周末次染毒4h后处死取样。通过测定肝脏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 P4502El)的活力来观察Acr对大鼠肝脏P4502E1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肝微粒体P4502E1活力在25mg·kg-1剂量组随染毒时间增加而增强,染毒第12周的酶活力明显高于染毒第3、6、9周。在50、100mg·kg-1剂量组,P4502E1酶活力在染毒第6周出现峰值。研究P4502E1酶活力在肝脏丙烯酰胺代谢过程中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丙烯酰胺代谢途径及其毒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酒精肝模型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5% KGM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10% KGM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10%谷胱甘肽(GSH)组,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试验,期间观察大鼠被毛、活动、饮食等一般情况,试验结束时称体质量,并采集血清及肝脏样品,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的活性;同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进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评分。【结果】12周试验结束后,KGM预防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比酒精肝模型组好,毛色更光滑,体质量增长更快,差异显著(P<0.05);与酒精肝模型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及3个干预组ALT、AST、γ-G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与酒精肝模型组比较,KGM干预组肝脏脂肪性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而与GSH预防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由血清肝脏酶学及肝脏组织学分析结果可知,KGM对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360只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0 mg.kg-1芦荟粉、600 mg.kg-1芦荟水提取物、600 mg.kg-1芦荟醇提取物、600mg.kg-1芦荟水提取物+600 mg.kg-1芦荟醇提取物和150 mg.kg-1金霉素.结果表明:Ⅲ组3、6周鸡的体增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Ⅳ组的料肉比与Ⅰ组比较均极显著降低(P<0.01),Ⅲ组与Ⅵ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Ⅱ-Ⅴ组3周鸡的脾脏指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显著提高(P<0.05);Ⅲ组3周鸡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Ⅴ组3周鸡的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Ⅴ组6周鸡均极显著高于Ⅰ、Ⅵ组(P<0.01).可见芦荟粉、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和提取物混合组均能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其中水提取物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培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外源硒(硒酸钠)梯度(0,1 mg·kg-1,5 mg·kg-1)与外源汞(硫酸汞)梯度(0,0.5 mg·kg-1,1 mg·kg-1)条件下,苗期水稻根与地上部分中硒与汞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外源硒抑制了苗期水稻根与苗对汞的吸收与积累,苗期水稻对汞的吸收随外源硒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5 mg·kg-1是外源硒处理与无硒处理组相比水稻根部汞含量的下降最多,达到36.83%,并使水稻苗的汞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外源汞添加量1mg·kg-1时水稻苗中硒含量达到(58.16±0.17)mg·kg-1,是相应无汞添加组的20.12倍,说明外源汞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苗期水稻对硒的吸收与累积。整体而言,水稻苗中的硒-汞的吸收迁移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尤其在水稻苗中的硒-汞富集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8),其可能的机制是硒在水稻根部与汞结合形成硒-汞络合物从而抑制水稻地上部分对汞的吸收,这对于利用硒酸钠来降低苗期水稻地上部分对汞的累积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钼对鸡肝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选取80只健康2w龄雏公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通过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钼酸钠(以钼离子计),建立试验动物模型:对照组(钼:0mg.L-1)、钼Ⅰ组(钼:12.5mg.L-1)、钼Ⅱ组(钼:25.0mg.L-1)、钼Ⅲ组(钼:50.0mg.L-1)、钼Ⅳ组(钼:100.0mg.L-1)。分别在试验处理第10w,采集鸡的肝脏和肾脏,固定包埋处理后,制得切片,经HE染色分析,用显微镜观察鸡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肾脏和肝脏的组织形态学观测结果显示:加钼的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量增多,且有浓染,出现坏死现象,细胞核皱缩加剧,有少量充血。试验低剂量(钼Ⅰ组、钼Ⅱ组)下的钼导致鸡肝肾组织发生不明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而高剂量组(钼Ⅲ组、钼Ⅳ组)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300只1日龄麻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制剂,Ⅴ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mg.kg-1杆菌肽锌和6 mg.kg-1硫酸抗敌素.结果表明:Ⅱ、Ⅲ、Ⅳ组肉鸡全期的平均体增重均比空白组高,差异显著(P0.05),但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组肉鸡全期的料肉比比空白组低2.56%,差异不显著(P0.05),比抗生素组低了6.56%,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肉鸡全期的成活率均高于空白组,略低于抗生素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肉鸡的屠宰率无明显差异,以Ⅱ组最高,达94.50%;Ⅱ、Ⅲ、Ⅳ组肉鸡的胸肌率高于空白组和抗生素组,Ⅱ组差异显著(P0.05);Ⅱ、Ⅲ、Ⅳ组肉鸡的腿肌率均高于空白组,且差异显著(P0.05),与抗生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见,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Vc和中草药添加剂对夏季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选取40周龄体重一致的60只安卡红种公鸡随机分为4组,研究Vc和中草药添加剂对夏季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Vc和中草药能显著提高种公鸡的采精量和精子密度,降低精子畸形率,其中以在基础日粮中同时添加Vc和中草药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在热应激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Vc和中草药可显著改善种公鸡的精液品质,进而提高每只种公鸡可利用的有效精子数.  相似文献   

20.
饲粮锰水平对蛋雏鸭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选1日龄健康金定雏鸭105只,试鸭随机分为7组,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鸭,锰添加水平依次为0,30,60,90,120,150,1000mg·kg-1,试验期为4周,研究饲粮锰水平对蛋雏鸭生长及血液、内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锰水平不影响雏鸭体增重,影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随饲粮锰水平的升高,血清、肝脏MnSOD的活性升高,心脏没有显著变化,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升高,尿素氮、肌酐、尿酸、甘油三酯降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没有显著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本试验表明,蛋鸭在育雏阶段第4组90mg·kg-1锰的添加量为最适宜水平。建议在蛋鸭笼养条件下育雏阶段饲粮锰的添加水平为90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