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闽甜107”适宜播种期及需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播种期春播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且秋播鲜穗产量高于春播;最适施氮量为240~270kg/hm2。  相似文献   

2.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9-7799,7802
以豫芝10号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砂姜黑土中等肥力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16.5万株/hm2,可获得籽粒单产1350~1500 kg/hm2。  相似文献   

3.
皖稻17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耐寒早籼新品种。2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6 562.5 kg/hm2,比对照竹青增产0.45%;苗期耐寒性强,全生育期107 d;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4.
在白银市川水地区对陇春 2 0进行了适宜播种期和施肥量和密度试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 ,适宜播种期以 3月 15日至 2 0日为宜 ;肥料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在施纯氮量 112 .5 kg/ hm2 条件下 ,以氮肥总量的 5 0 %基施、3 0 %苗期施、2 0 %拔节期施和保持密度 5 2 5万株 / hm2时的产量最高 ,达 6 92 1.0 kg/ hm2。  相似文献   

5.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探讨黑皮花生中花9号的适宜播种期。结果表明:分水镇露地栽培中花9号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11日,荚果产量可达4 666.7 kg/hm2,荚果饱满度为0.51,饱满籽仁产量达2 388.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种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对不同播种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在不同时期播种,产量差异明显。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适当推迟播种期,产量增加,且以5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20 987.71 kg/hm2。  相似文献   

7.
连作晚稻甬优2638种植攻关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产量为9 429.0 kg/hm2,其中最高产量达到9 772.5 kg/hm2,创连作晚稻高产新记录。按照品种的特征特性,甬优2638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底至7月初,秧龄20 d。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对波斯菊结实和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不同播种期对早熟、中熟、晚熟等3个波斯菊类型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采种栽培,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29日前后,平均产量为495 kg/hm2左右,晚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13日前后,平均产量为525 kg/hm2左右,而早熟品种不适宜在长江流域采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期对杂交粳稻浙优12单季免耕直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播种期对浙优12单季晚粳免耕直播的影响试验表明,以5月31日播种增产增效显著,平均产量为9492kg/hm2,分别比5月26日、6月5日、6月10日播种增产219、552、768kg/hm2;纯收益为11198.64元/hm2,分别比5月26日、6月5日和6月10日增收1444.98、1335.84、1858.56元/hm2。由此可见,浙优12适宜在绍兴县作单季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播种期应掌握在5月底至6月初。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菜用大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北生态区,闽豆1号春播以4月16日和30.0万株/hm2处理组合的鲜荚产量最高,为14288.21 kg/hm2。其适宜播种期是4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是30.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谷子新品种长生07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谷子新品种长生07为试材,研究了肥力水平、播种时期、留苗密度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作底肥可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该品种施有机肥1 500 kg/hm2+化肥675 kg/hm2做底肥时产量最高(7 185 kg/hm2),且小米品质等级最好;最佳播期为5月中旬。不同类型地块达到较高产量的留苗密度不同,其中,瘠薄地种植时要保证密度,留苗数在45.0万株/hm2左右;肥旱地种植时可适当稀植,留苗数在3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水分与肥料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两大因素。在坐水播种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玉米苗期坐水与施肥的耦合效应,对玉米苗地上部干重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各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苗地上部干重主要因素是坐水量,其次为磷肥,再次为氮肥,各因素交互作用顺序为:NP〉水N〉水P。水肥耦合作用的最佳组合为:略高的坐水量(49.356t/hm2),略低的氮肥量(63.923kg/hm2)和中等的磷肥量(128.25kg/h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补灌及施氮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秸秆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相同P、K肥条件下,增施N肥可增加玉米秸秆干物质量;补灌(50 mm)条件下,相同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和N肥农学效率分别比无灌溉增加4%~21%、1.8%~20%;补灌条件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Wl N4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可达到10 971 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玉米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和补灌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西洋南瓜的大棚早熟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洋南瓜大棚早熟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对‘锦绣’的不同整枝方式、播期、种植密度、基肥用量和追肥类型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西洋南瓜以单蔓整枝为佳,江苏地区西洋南瓜大棚早熟覆盖栽培的最佳播期为2月上中旬,立架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15 000~18 000株/hm2,基肥施用量以有机肥600 kg/hm2+复合肥50 kg/hm2为宜;开花坐果期叶面追肥可以显著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增施钾肥可有效改善果实品质,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和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西洋南瓜的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密度和肥料对菜用大豆南农961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4水平3重复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菜用大豆品种南农961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综合衡量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得到各因素最优组合为:氮肥(纯氮)75~150 kg/hm2、磷肥(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氯化钾)120 kg/ hm2,选择4月份天气晴朗、地势较干燥时播种,播种越早,经济效益越高,密度1 hm2 3.75×105株.不同施肥水平对菜用大豆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增施钾肥可提高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甜豌豆越冬露地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荣浩  宋德宝  马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61-5863
[目的]提高甜脆3号的种植效益,加速其推广。[方法]以甜脆3号为材料,通过播期、种植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种类等试验,研究上海地区甜豌豆露地越冬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呈先上升后急剧下降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基肥用量为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时,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达15 181.50 kg/hm2。在花荚期增施钾肥可以明显减少落花落荚,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豆荚的商品性。使用防虫网可有效减轻蚜虫和夜蛾类虫害的危害。[结论]上海地区甜豌豆的最佳播期是11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基肥用量以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为宜,追肥以氮、钾肥配施为佳。  相似文献   

17.
杂交小麦超高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相似文献   

18.
从油菜生产的品种选择、大田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等方面规范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其关键技术包括油-稻(油-玉)二熟制地区播种期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油-稻-稻三熟制地区为10月中下旬;播种量为4.5~6.0 kg/hm~2;适宜密度为45万~75万株/hm~2;每公顷施肥量为150~240 kg N,60~90 kg P_2O_5,90~135 kg K_2O,7.5~15.0 kg硼砂,氮肥50%作基肥,磷、钾、硼肥全部作基肥;分段收获在全田油菜全株70%~80%角果变黄时实施,联合收获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变黄色或褐色时实施。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普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1125 t/hm2的基础上,以播期12月10日,密度7.5万株/hm2,施尿素75 kg/hm2、磷肥900 kg/hm2、钾肥450 kg/hm2、锌肥22.5 kg/hm2作底肥最为适宜,产量为25.31 t/hm2,商品薯率为6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