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类型与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无骨干自交系、缺乏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和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对进一步引进资源、创新种质、科技协作及借鉴并探索新的育种思路等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甜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是普通玉米的一个变种,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大开发利用空间的特用型玉米。为了明确我国甜玉米的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研究进展及其在品种选育中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的发展历程、类型及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超甜玉米绿色超人由全国知名玉米育种专家李丹研究员选育而成,并于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鲜食甜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玉米不仅在品种培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在产量和质量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玉米是陕西省高产稳产作物之一,虽然近年来杂交玉米组合及常规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适应我省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较为缓慢。因此,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是使陕西玉米生产更进一步的一项重要技术举措,若想保持玉米的高产量和高品质,就必须对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做好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一、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我国大陆在甜玉米育种方面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对普通甜玉米进行研究。到了90年代,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进一步取得了成效,河北、广东以及湖北等一些重要省份都进行了甜玉米育种立项,有效提升了品种的质量,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对超甜玉米以及加强甜玉米在育种方面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选育成功的甜玉米品种包括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以及加强甜玉米等。其中对于普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超甜玉米的育种目标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广东省越甜玉米育种进展,并对近年所选育的组合进行了分析,指出广东省超甜玉米育种在产量、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结合当前育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育种目标、适宜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国内鲜食玉米生产及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从糯玉米的育种、甜玉米选育、甜硬杂交型鲜食玉米的选育”三个方面阐述了鲜食玉米的研究方向,同时又从“加强对育种研究投入,不断选育出优质高产的鲜食玉米品种”、“种子生产与市场营销问题”、“鲜食玉米加工研究工作滞后是制约鲜食玉米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三个方面指出了鲜食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甜玉米育种及种质创新的思路,即:加强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加强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改良创新甜玉米种质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沪甜1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鲜食超甜玉米新品种,通过品种间连续自交选育亲本自交系,再由自交系杂交后选育而成,并于2022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甜16’综合了父母本的优势,具有籽粒饱满、无秃顶、风味好、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统一试验北方(黄淮海)鲜食甜玉米组中,其鲜穗平均产量为15 117.8 kg∕hm2,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14.2%,产量优势突出,品质平均总评分87.4分,品质好;适合在上海、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以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1 育种目标 目前,新疆种植的西葫芦品种以外地引进及农家品种为主,品种单一,长期种植后商品性、抗病件和品质下降,已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因此,采用杂种优势育种方式进行西葫芦新品种选育及种子产业化研究是解决新疆西葫芦品种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所为加强育种工作主动性和目的性提出的一种新型常规育种方法,它成功地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结合在一起,在对亲本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不育材料作工具,构建多个混合群体-目标性状基因库,利用各基因库内基因的累加效应开展超亲育种,进行种质创新;利用基因库间基因的重组、互作效应及基因突变进行组合育种、改良育种,将各基因库创新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该法已创新出系列早熟、超早熟新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培育出了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培育出4份超早熟谷子新品种,在河北省坝上地区正常成熟,其中超早熟1号还具有甜秆、多穗、秸秆粗蛋白含量高的特点,超早熟2号小米富铁、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综合利用(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甜玉米是一种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特用型玉米,其技术含量和遗传附加值较高,被称作遗传增殖玉米。本文综合介绍了甜玉米的品质特性、国内外育种研究进展,同时对甜玉米综合利用情况及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甜玉米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玉米生产中,良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每进行一次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粮食生产就上一个新台阶,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种质资源狭窄,育种方法落后等问题。笔者借鉴国内外玉米育种文献,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育种实践,提出一套玉米新品种快速选育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选育思路和育种目标 由于甜玉米具有鲜明的独特风味,很容易形成相应的鲜食消费群体,其籽粒加工产品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甜玉米育种目标复杂,育种成本高.工作难度大。我国甜玉米种质资源缺乏,开展这方面的育种工作也较晚,自育优质品种少。为此,我们从1997年开始引进了超甜玉米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并结合育种和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5.
黑河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河地区近几年的气象条件、玉米种植区域和玉米品种审定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指出黑河地区玉米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继续加大基础育种研究;加强单倍体育种研究,缩短育种周期;积极开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育种对策以期为黑河地区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甜13是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选育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2-2013年参加浙江省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皆比对照超甜4号增产10%以上,2014年参加浙江省甜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并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丰产性好,品质较优,果穗商品性好,适宜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作春、秋玉米种植。介绍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玉米机收籽粒是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东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现状及生产上对此类品种的特殊要求;提出了育种思路和选育方法;阐明适宜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选育是未来玉米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芷蓿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在苜蓿新品种的选育、地方品种的整理、国外品种的引进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国外苜蓿育种工作进行比较,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鲜食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米风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鲜食甜玉米的生产与加工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为了选育适应本地区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试验对当地主推品种的鲜食甜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性状表现.[结果]11年间参试品种株高平均增加15 cm左右,穗位高总体稳定在68 cm左右,平均茎粗趋向稳定接近2.0 cm;穗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1.5 cm,穗粗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表明注重大穗型品种的选育;区试品种产量在波动中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育成品种中高产品种占据较大比例;抗小斑病育种取得较好的成果,多数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级别达中抗以上,但近3年来对纹枯病的抗性一般,部分品种感病,抗性级别降低;优质品种占参试品种的比例达30%以上,对品质的选育也在加强.[结论]连续11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表明,甜玉米主要性状的改良取得一定成效,相关农艺性状在不断探索协调产量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使产量逐步提高,优质抗病品种比例有所提升,当今甜玉米育种在朝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复合性目标迈进,注重品种转化及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