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垫料池的建设 生物发酵床养猪法中的技术核心之一就是“发酵床“(填入垫料池中垫料原料的总称),可以说,发酵床制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垫料池的建设所决定的,也决定了日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发酵床+一池三改”养猪法,是将发酵床和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进行结合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将二者的效益叠加和互补,实现了1+1〉2的益处,成为农村家庭适度规模养猪的选择。在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的管理好垫料,实现轻松快乐的养猪呢?本文就垫料的制作、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一池三改”养猪法,是将发酵床和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进行结合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将二者的效益叠加和互补,实现了1+1〉2的益处,成为农村家庭适度规模养猪的选择。在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垫料,实现轻松快乐的养猪呢?本文就垫料的制作、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发酵床加一池三改"养猪法,是将发酵床和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进行结合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将二者的效益叠加和互补,实现了1+1>2的效益,成为农村家庭适度规模养猪的选择。在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垫料,实现轻松快乐的养猪呢?本文就垫料的制作、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生物发酵床垫料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探索生物发酵床发酵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相关性,试验对生物发酵床垫料温度进行监测,采用接触式测量方法对垫料发酵温度进行研究。利用传热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养殖情况,对垫料床内部的结构分层和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将垫料床导热问题作为稳态导热问题进行研究,了解生物发酵床垫料热传导机理。在实验室内建立垫料床模型,选取特定垫料基质组合,采用发热板模拟发酵热温度,用多点测温系统测定不同发酵热温度下的垫料床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垫料床内部的测温点温差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且内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在自然情况下垫料床表层温度分布均匀,而在发酵过程中则会有所上升,但影响不明显。说明生物发酵床垫料内部的温度传导模式与垫料物性相关且受环境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国 《水禽世界》2010,(5):15-16
正发酵床养禽技术的核心是发酵床,而发酵床的核心则是垫料制作与维护。垫料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发酵菌种,这是发酵床养禽成功的前提,垫料合理的维护是发酵床养禽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杜晓光 《中国猪业》2011,6(11):36-37
本文介绍了"发酵床+一池三改"养猪法垫料的组成、配比、混合、发酵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养猪模式采用由谷壳、锯末、米糠等原料按比例混合组成的基质作为培养基,接种垫料发酵菌,经过堆积充分发酵后,形成以环境益生菌为强势菌的发酵垫料。发酵垫料能有效降解猪粪尿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全文针对垫料床零排放养猪模式的技术原理、垫料发酵菌种的选择、发酵垫料的制作、发酵舍的建...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及促进土壤对垫料中磷的利用,研究分析同等时间干法发酵床和湿法发酵床表层垫料、中层垫料和底层垫料中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湿法发酵床垫料水分含量、温度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35.54%&31.49%、34.87℃&31.91℃),垫料深度对水分含量、pH、温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温度最高;(2)湿法发酵床和干法发酵床总磷含量无差异(3.00%&3.43%);植酸磷极显著低于干法发酵床(21.04mg/kg&27.59mg/kg),有效磷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94.22mg/kg&91.16mg/kg),垫料深度对总磷、植酸磷、有效磷有极显著影响(P〈0.01);(3)湿法发酵床植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高于干法发酵床(2.98U/L&2.56U/L、25.83mg/g&21.77mg/g、1.93U/L&1.88U/L),垫料深度对该三种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总磷、植酸磷、有效磷含量及该三种酶活性最高。发酵床种类和垫料深度对垫料pH、植酸磷、植酸酶活性的互作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发酵床中磷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垫料中层,湿法发酵床更有利于垫料中磷的降解,干法发酵床在养殖过程中需增加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肉鸭养殖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污染整治力度的加大,肉鸭养殖主要改为网床发酵床模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网床发酵床鸭舍的设计构造和一种自行式垫料自动翻耙机,取消了轨道式电动垫料自动翻耙机所需的轨道,极大地降低了网床发酵床的建设成本。新式垫料翻耙机质优价廉,两者配合很好地解决了网下发酵床有效翻耙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垫料主要病原菌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病原菌的空间分布特点,本研究对浸水垫料和不同发酵等级的垫料进行致病菌毒素基因的克隆,分析垫料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发酵床垫料中大肠杆菌是普遍存在的微生物,链球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布也比较广泛。魏氏杆菌在发酵等级为ⅱ,ⅲ的垫料中含量低,在发酵等级为ⅰ和ⅳ的垫料分布较多,而在管理不善的浸水垫料中普遍存在。同样,副猪嗜血杆菌在发酵等级ⅲ的垫料中未见到,在ⅱ和ⅳ的垫料中较低,而在管理不善垫料中广泛存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发酵程度为ⅰ和ⅳ的垫料中未检测到,在ⅱ,ⅲ的垫料分布较少,而在管理不善垫料中广泛存在。沙门氏菌和丹毒杆菌在发酵床垫料中都未检测到。通过对发酵床病原菌分布的聚类分析,将病原菌分为三种类型:低频种类、中频种类和高频种类;将不同位置的发酵床垫料分为三种类型:致病菌种类少、种类中等和种类多样的垫料。  相似文献   

12.
法库县在2008年开始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为了探索出适合本地的垫料配比。于2010年8~12月在法库县秀水河镇丰达猪场做发酵床养猪不同垫料配比筛选试验。本试验宗旨是研究不同垫料配比在法库县的应用效果,以筛选出最适宜法库县的发酵床养猪垫料配比。  相似文献   

13.
发酵垫料对发酵床养猪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猪排泄物的环保养猪技术,高效粪污降解菌以发酵垫料和猪粪尿作为基质,实现对猪粪尿的降解转化,达到“零排放”的目的,然而这一环保养殖技术在我国仍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其主要原因与垫料来源紧张、价格偏高有关。传统垫料以谷壳和锯末为基材,发酵效果最好,大规模发酵床养猪造成锯木屑供应短缺,特别是锯末资源来源困难、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南方省份在推广使用2~3年后放弃使用现象比较普遍,迫切需要寻找来源可靠、价格合适、不影响发酵效果的新垫料资源。因此,国内学者和业界在锯末替代资源选择、垫料配比和垫料对发酵床养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垫料配方对发酵床养猪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0,5%,10%和20%4种比例的稻草替代发酵床垫料配方中的谷壳和锯木屑,设计了4个发酵床垫料配方;选择"长×大"二元去势公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饲养在4种垫料配方的发酵床上,每天测定发酵床温度,出栏时测定猪的肥育性能和垫料的损耗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床垫料中加入5%~20%的稻草秸秆不影响其发酵效果;各组日增重在685.6~707.5 g,料重比2.8~3.1,说明在发酵床垫料中掺入5%~20%的稻草秸秆也不会影响猪的肥育性能。  相似文献   

15.
测定垫料厚度分别为20cm、40cm和60cm的锯末稻壳型肉鸡发酵床不同位置的温度、水分、pH及灰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垫料厚度影响垫料温度,垫料表面的肉鸡粪尿影响垫料中的水分、pH和灰分。肉鸡发酵床,垫料适宜厚度为20~40cm,并经常翻挖垫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发酵床养猪的疫病风险,采用细菌常规分离鉴定、小白鼠攻毒、寄生虫虫卵检测方法,分别对5个养猪发酵床垫料和养猪场常规圈舍粪污内的致病菌和寄生虫虫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发酵床垫料内分离到25种(亚种、类)致病菌,而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分离到8种(亚种、类)致病菌;发酵床垫料和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的同种致病菌的致病比较,发酵床内致病菌的致病性高于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致病菌的致病性。3个发酵床养猪时间延长1年后,发酵床垫料中的致病菌增加了4~9种(亚种、类),其中1个发酵床的病原菌种类是1年前的3.25倍;5个养猪场的8个发酵床垫料中,有5个发酵床垫料内寄生虫虫卵呈阳性,即阳性率为62.5%,寄生虫种类为蛔虫和毛首线虫,其中,蛔虫虫卵有4个发酵床垫料呈阳性(阳性率50.0%),毛首线虫虫卵有4个发酵床垫料呈阳性(阳性率50.0%),对患寄生虫病最严重的1头猪进行解剖,其大肠黏膜上布满了毛首线虫。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疫病风险高,不符合健康养殖范畴。  相似文献   

17.
农业废弃物菌糠作为发酵床养猪垫料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生产金针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菌糠为发酵床垫料,探讨此种垫料的发酵效果,以及与水泥地面饲养方式相比较下的发酵床养猪的生产性能差异,旨在探索区域性农业废弃物资源在发酵床垫料使用的可行性,为降低发酵床垫料使用成本提供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接种任何菌剂的条件下,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使用时表现出较高的发酵温度,并且发酵温度持续时间长;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与发酵床饲养模式下比较,发酵床饲养的猪平均增重和日增重分别提高14.41%、12.59%,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发酵床养猪废弃垫料的处理方法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对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发酵床养猪规模呈上升趋势。如何使发酵床的废弃垫料变废为宝,成为了目前面临的新的课题。本文为发酵床养猪废弃垫料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1技术原理发酵床垫料一般由稻壳、锯末、秸秆、发酵菌等构成,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比较短的为数月,长的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特性,试验采集了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程度的垫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了发酵床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抗生素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5稀释倍数下,仅在垫料发酵级别为一级的垫料中,即垫料使用时间较短、发酵程度较低(0<△E≤7.63)的条件下,分离到41株大肠杆菌;而在发酵程度较高的垫料中,即垫料发酵程度二级以上(△E>7.63)的环境中未分离到大肠杆菌。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床中大肠杆菌数量逐渐减少。41株大肠杆菌中含有致泻性大肠杆菌15株,其中具有热稳定肠毒素(astA)基因的大肠杆菌9株,占总数的22%,含耐药性因子(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2株,占总数的4.8%;耐强力霉素的大肠杆菌11株,占总数的27%。含有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具有强耐药性。从以上结果来看,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为发酵床的推广应用及垫料再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时的床体利用期限是影响其大面积推广使用的限制性因素,该研究旨在通过连续测定床体温度,科学判定垫料利用期限,同时分析垫料熟化时的床体微生物组成差异,为生产中高效管理异位发酵床垫料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采用木屑15%、稻壳15%和菌糠70%混合组成垫料高度为1 m的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不额外添加垫料情况下,床体垫料熟化时间约为90 d;不同高度下异位发酵床熟化垫料中细菌与真菌微生物OTU数量测定结果为:离床体底部50 cm、30 cm、10 cm处细菌OTU数量与真菌相比,分别增加135.75%,180.96%和112.26%;离床体底部50 cm处与离床体底部30 cm及10 cm处细菌OTU数量相比,分别增加34.13%和110.64%;离床体底部50 cm处与离床体底部30 cm及10 cm处真菌OTU数量相比,分别增加59.67%和89.66%。异位发酵床“死床”时,上层熟化垫料中细菌以瘤胃菌科的产己酸菌属为主,属于厌氧菌,放线菌属更多聚集于床体中下层部位。这一结果提示在使用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过程中,应注意提高翻抛效率,增加床体内部氧含量,从而增加微生物种类,提高微生物丰富度,加速粪污降解速率,减少因床体内氧气含量不足而造成的死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