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可增加1级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6.0%,在化肥用量减少25%情况下,生物菌肥拌种的产量与常量化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用化肥,仅用生物菌肥拌种,小麦减产22%。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在不同氮肥梯度下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燕麦(林纳)为材料在西藏拉萨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梯度下生物菌肥拌种对燕麦的株高、轮层数、有效成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A2处理(菌肥拌种、喷施+67.5kg/hm~2)的燕麦籽粒产量最高,达到0.57kg/hm~2,比对照高9.62%;生物产量与对照基本持平,为2.24kg/hm~2。在减少常规化肥用量的25%,用生物菌肥拌种22.5kg/ha,喷施15kg/ha的条件下,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不减产,说明生物菌肥可以替代25%的化肥施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微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一定量化肥用量对莜麦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给微生物菌肥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指导。该试验研究微生物菌肥配合不同化肥量对莜麦出苗、各生育期的株高、干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菌肥+75%化肥)产量最高为2 550kg/hm2;处理A(全化肥)和B(菌肥+50%化肥)次之,产量分别为2 220kg/hm2和2 001kg/hm2;处理E(全菌肥)再次之,产量为1 900.5kg/hm2;处理D(对照)产量最低,1 333.5kg/hm2。由此可见微生物菌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莜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设施畜牧业的大力发展,优质牧草栽培技术成为广大养殖户和牧草加工企业凾需解决的问题。对燕麦“陇燕3号”进行菌肥和化肥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燕麦灌浆期和成熟期草产量变化明显,其中微生物菌肥的拌种处理要明显优于未拌种对照组,不同处理间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籽粒产量均差异显著(P <0.05),拌种的菌肥和化肥用量各50%时,各项产量指标均为最高;说明采用该处理方法燕麦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选用张家口地区生产上常用的燕麦品种坝莜一号为试材,以当地尿素追施量300 kg/hm2为基准(100%全量化肥处理),采用微生物菌肥拌种(菌肥施用量15 kg/hm2)然后减少化肥施用量(即试验设化肥施用量100%、75%、50%和0)的方法,研究了菌肥拌种+化肥不同追施量处理对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用微生物菌肥15 kg/hm2进行拌种,而后配合追施尿素150 kg/hm2(三叶期追施60%、拔节期追施40%)效果最好。该处理能够促进燕麦籽粒灌浆,株高、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5681.25 kg/hm2),较传统的全量化肥处理增产显著(增产率10.1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确定生物菌肥与化肥合理施用比例,为辣椒种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以‘长研青香’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辣椒生长、光合特性、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辣椒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在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辣椒植株株高、主茎粗、果实纵径、单果质量明显高于其余处理,最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能够有效提升辣椒光合特性,在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40%化肥范围内,辣椒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差异不显著,其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明显高于其余处理,胞间CO2浓度明显低于其余处理;适量生物菌肥的施入能够有效提升辣椒果实品质,在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30%化肥范围内,辣椒营养品质最高;生物菌肥的施入能够有效提升辣椒种植经济效益,其中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3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4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10%化肥处理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增收57.66%、52.60%、27.68%、24.07%。结论:在普迹镇‘长研青香’辣椒种植过程中,采用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时,辣椒生长、产量、品质及种植效益为最佳,是最适宜当地的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筛选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稳产增收的新型肥料,以青薯9号为试材,探究了施用生物拌种剂、药肥、复合肥、复混肥、微生物菌肥等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肥料对马铃薯的生育期无显著影响,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影响显著。其中施用药肥处理和生物拌种剂处理的马铃薯商品薯率达到80%以上,分别为86.19%、81.06%;施用药肥处理的马铃薯亩产量最高,达1 924.27kg,较常规对照增产31.74%,亩净收益达906.7元,亩增收139.36元。综合考虑,施用药肥可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农户收入,在本地生产上可作为马铃薯新型肥料优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索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本试验分别以不施肥和常规施化肥(氮磷钾复合肥)为对照,设置20%、40%、60%、80%、100%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研究不同用量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花生生理特性、荚果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配合适量常规化肥,可显著提高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花生产量;20%生物菌肥+80%化肥至40%生物菌肥+60%化肥区间,花生同等产量下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总之,生物菌肥有促进农作物秸秆腐熟利用和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增强抗性、提升品质等多种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与氮磷钾复合肥的配施量以20%~40%为宜。  相似文献   

9.
针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产区疮痂病高发且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5种杀菌剂组合处理(70%甲基托布津WP播种期拌种+杀菌剂生长期灌根),以及2种微生物菌肥组合处理(播种期拌种或生长期灌根),探究不同处理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  67.84%和56.09%;商品薯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商品薯率分别增加26.88%和25.80%,产量分别增加62.39%和45.77%。综上可知,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在防治疮痂病及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在草甸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甸黑土作为供试土壤,对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型肥料有效的提高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抽穗期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干重比等养分化肥处理高13.36%~23.28%。生物菌肥的施入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菌肥和减量化肥增施生物菌肥两个处理分别比常规施肥产量提高5.5%和7.9%。  相似文献   

11.
根瘤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大豆根瘤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根瘤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大豆根瘤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剂拌种与颗粒菌肥作种肥施用导致大豆结瘤部位不同,液体菌剂拌种根瘤多集中于根上层,施肥颗粒菌肥根瘤多集中于根下层;施用颗粒菌肥在大豆生长后期根瘤数量及干重均显出优势,且大豆产量高于液体菌剂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小麦土传黄花叶病毒病严重危害小麦生长发育及降低小麦产量的问题,本试验采用“EM+有机肥”制成EM菌肥进行土壤处理,研究EM菌肥对小麦生育进程、抗病性、群体状况、产量性状的影响及防治土传黄花叶病毒病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EM菌肥处理过的田块较未处理田块春季病株率减少70个百分点,小麦春季分蘖、春季单株次生根和春季总茎数分别增加56.3%、29.7%和34.6%,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别增加20.8%、17.6%和42.2%。综合研究结果表明,EM菌肥能显著降低小麦春季发病率、增加春季群体数量,显著增加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对黄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显著。EM菌肥的应用为小麦土传黄花叶病毒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JEM生物菌肥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JEM生物菌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JEM生物菌肥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JEM生物菌肥后,氮代谢水平提高,植株代谢水平旺盛,提高了植株的光合强度;菌肥与化肥配施,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作用明显,以JEM-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麦全蚀病不同防治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焚烧秸秆、化学药剂剑蚀消、菌肥处理均能明显抑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在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剑蚀消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发病率分别为5.0%、2.5%,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小麦成熟期,各处理对小麦全蚀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均在38.7%以上,其中处剑蚀消和功能型生物有机肥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7.4%、71.0%,且均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处理对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增加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见,秸秆焚烧、化学药剂、菌肥处理对小麦全蚀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秸秆焚烧和菌肥处理,而菌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其中超级高产功能宝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功能型生物有机肥次之。  相似文献   

15.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4种高原夏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配施AM或农大哥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对胡萝卜、花椰菜、西芹、莴笋主要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水平下,化肥减量20%并配施AM或农大哥生物菌肥,可提高胡萝卜、花椰菜产量,改善品质;化肥减量10%并配施AM或农大哥生物菌肥,可显著提高西芹、莴笋单重及产量,降低硝酸盐和粗纤维含量。表明在合理配施生物菌肥的条件下,胡萝卜、花椰菜栽培化肥施用量可降低20%,西芹、莴笋栽培,化肥施用量可降低10豫。  相似文献   

16.
2018-2020年,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进行了荞麦有机种植研究,本试验是在有机种植的基础上,基施自制有机肥和珍珠岩,利用珍珠岩作为微生物载体,在荞麦需肥期喷施微生物菌剂促进荞麦生长,设计不同的珍珠岩梯度及种植期间菌肥不同的施用方式,探索生物菌肥在有机荞麦种植中的应用效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菌肥拌种+叶面喷肥+根部追肥”的处理产量高于“菌肥拌种+叶面喷肥”的处理,“菌肥拌种+叶面喷肥”的处理产量高于菌肥拌种的处理,荞麦需肥期喷施微生物菌肥能有效促进荞麦的生长,增加荞麦的结实率、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色素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王军  陈云  吕宁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5):854-865
目的】研究常规化肥与生物菌肥在加工辣椒上合理的配施用量,为色素型加工辣椒化肥与生物肥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龙23号为材料,研究生物菌肥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对色素型加工辣椒生长的影响效应。设置田间单因素区组实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比100%滴施常规化肥(尿素60 kg/667m2+磷酸二氢钾45 kg/667m2,T1-CF)、滴施生物菌肥(40 kg/667m2, T2-BF)、100%化肥+生物菌肥(T3-100%CF+BF)、减施化肥10%+生物菌肥(T4-90%CF+BF)、减施化肥20%+生物菌肥(T5-80%CF+BF)和不施肥(T6)6种处理色素辣椒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植株与土壤中养分变化。【结果】100%化肥与40 kg/667m2生物菌肥配施在促进株高和主茎生长及结果数方面效果最优,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更为明显。单施生物菌肥及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均显著降低了辣椒疫霉病和果脐腐病发病率,疫霉病较对照降低了2~4倍。较2种肥料单施,化肥与生物配施显著提高了单株成椒数和单果重,90%化肥+生物菌肥和100%化肥+生物菌肥处理较对照干椒增产1倍多,增产效益显著且处理间差异不大。化肥与菌肥合理配施明显改善了色素辣椒的营养品质,100%化肥+生物菌肥色价值最高,达到23.14,化肥减施10%~20%量对色价影响不大,化肥减施10%配施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辣椒果实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生物菌肥单施辣椒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促进了植株氮和钾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含量,化肥减施10%~20%有利于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的活化和积累。化肥减施10%配施40 kg/667m2生物菌肥的综合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生物菌肥对裸燕麦光合生理、氮素积累的影响及适宜的生物菌肥喷施时期,为裸燕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在吉林白城以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R1(不拌种)为对照、R2(菌肥拌种)、R3(菌肥拌种+菌肥三叶期喷施)、R4(菌肥拌种+菌肥孕穗期喷施)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可以提高裸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有助于裸燕麦茎、叶、穗中全氮含量的积累,三叶期喷施,穗中积累氮素最多,孕穗期喷施,茎和叶中含量较高;生物菌肥可以提高裸燕麦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光能利用效率(LUE);菌肥拌种结合三叶期或孕穗期喷施生物菌肥,光合生理及全氮含量等指标优于仅生物菌肥拌种处理;生物菌肥拌种结合三叶期喷施为最佳施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简称VDAL)对稻茬小麦生长、抗旱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0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VDAL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和空白对照(CK)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麦苗素质、群体茎蘖数、抗旱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分蘖期喷施VDAL能促进个体分蘖的发生,利于弱苗转壮;拔节期喷施VDAL有助于提高最终成穗率;经过VDAL处理的小麦可以延缓剑叶衰老,使其提供较长的光合功能期,有助于减弱干旱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产量提高3.50%~15.83%。综上,在沿淮下游稻麦轮作区,VDAL拌种与喷施均具有促进小麦生长、提高抗旱性和产量等作用,且在不同生育期多次喷施效果更好,可作为绿色高效栽培措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艾力特生物菌肥与氮磷化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河西平川灌区春小麦上进行的艾力特生物菌肥与氮磷化肥配施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减少全量氮磷化肥 10 %的条件下基施艾力特生物菌肥 15 kg/ hm2 ,较施用全量氮磷化肥的小麦增产 5 .6 5 % ,增加经济收入4 2 3.2 1元 / hm2 ,而且可有效地降低小麦株高 ,增加穗长、穗粒数 ,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