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度和光周期2种因素在蚜茧蜂滞育诱导中发挥的作用及影响程度,筛选最适温度与光周期组合。[方法]对陕西地区影响蚜茧蜂滞育的诱导因素和蚜茧蜂田间滞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蚜茧蜂的滞育型为冬滞育型,低温并配合短光照(L∶D=8∶16)可明显诱导蚜茧蜂滞育,其中温度为8℃时滞育率可达47.6%。在温度25℃的条件下,所设置的光周期条件下均不能诱导蚜茧蜂滞育。自然条件下,陕西地区蚜茧蜂大多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滞育率最高达82.2%,其余个体以蛹或预蛹越冬,田间滞育期持续4~5个月。[结论]试验结果为蚜茧蜂投入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滞育诱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温度、光周期以及温光组合条件对烟蚜茧蜂滞育诱导的效果。结果表明,僵蚜形成前,各种温度、光周期及温光组合条件均著的作用。僵蚜形成后,低温可大量诱导产生滞育,0℃处理30d,60%以上个体进入滞育,而光周期的诱导作用仍不明显。作者认为你温是引起烟蚜茧蜂滞育的主要因素,处理的敏感时期为老熟幼虫-预肾期。滞育虫态为肾。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斜纹夜蛾生物防治中天敌数量供应不足或不及时的问题,以斯氏侧沟茧蜂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发育天数对其滞育诱导以及滞育解除后成蜂羽化、寿命及产卵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斯氏侧沟茧蜂在适宜环境下发育1~3 d后进行滞育诱导处理,滞育率在98%~100%之间,成蜂羽化率在86.4%~90.0%之间;最佳诱导时间为发育1~2 d后,滞育率达100%;滞育茧在6℃黑暗条件下可保存3~5个月,有效地将蜂种的保存周期延长至原来的4~5倍;而且羽化后成蜂的寿命和产卵量等生物学指标均未出现退化,与非滞育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红侧沟茧蜂为材料,对其滞育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几种生理代谢指标进行测定,以明确其主要抗寒物质.结果表明:糖原含量除第16 d/6 d外,滞育条件下一直高于非滞育条件下的浓度,且差异显著,滞育条件下蛹期浓度最大为155.73μg/mg.海藻糖含量也是滞育条件一直高于与非滞育条件下的含量,二者均在蛹期出现最高值,滞育条件下浓度为104.75μg/mg,非滞育条件下为37.86μg/mg,且差异显著.脂类物质含量除蛹期外,其它任何时期滞育条件下的甘油三酯浓度一直高于非滞育条件下的浓度,且差异均显著.但含量一直较少,没有明显变化.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进入滞育之前,即发育12和14 d时蛋白质浓度分别为5.53μg/mg、5.66μg/mg,非滞育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4 d时为13.89μg/mg,5 d为14.74μg/mg,两条件下差异显著.而整个滞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平缓,无显著差异,含量一直较低.滞育茧冷藏第60 d时蛋白质含量最大为8.47μg/mg,蛹期最少为5.05μg/mg.比较各指标含量可知中红侧沟茧蜂滞育时的主要抗寒物质是糖原.  相似文献   

5.
系统报道了在自然条件下双色泉蝇及其寄生性泉蝇茧蜂越夏代和越冬代个体的羽化情况 ,并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两者滞育维持和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自然条件下 ,双色泉蝇越夏代和越冬代全部羽化完后 ,泉蝇茧蜂才开始羽化 ,且羽化集中在一个短时间内完成 ;(2 ) 10℃低温比中性温度更有利于双色泉蝇滞育的解除 ;(3)光周期对双色泉蝇越冬蛹滞育的解除没有影响 ,但在越夏蛹滞育中短光照似乎更有利于滞育的解除 ;(4)泉蝇茧蜂的越夏滞育解除完全由光周期控制 ,在 14~ 16h的长日照下不能解除滞育 ,而在 10~ 13h短日照下全部解除滞育 ,其中在 11~ 12h光照下解除最快  相似文献   

6.
室内饲养及田间系统观察表明 ,黑胸茧蜂Micrabraconnigrorufum(Cushman)、黄胸茧蜂Micrabraconisomera(Cushman)可相互正常交尾繁殖 ,其子代体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在 2 0~ 2 3℃条件下子代全为黑胸茧蜂 ,当温度上升至 2 8~ 2 9℃时 ,其子代绝大多数为黄胸茧蜂。由此证明两种茧蜂并非两个不同的种 ,而是同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不同生态型 ,后者的种名应修订为M nigrorufumCushman。  相似文献   

7.
温度、光周期和补充营养对淡足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周期和补充营养对淡足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蜂寿命缩短,成蜂寿命在不同温度间有显著差异;补充蜂蜜和清水能显著延长成蜂寿命;在18℃饲喂10%蜂蜜水条件下,雌蜂和雄蜂寿命最长,分别为17.05d和15.44d;在38℃不饲喂条件下,雌蜂和雄蜂寿命最短,分别为1.70d和1.95d。同时,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建立了以淡足侧沟茧蜂雌蜂寿命和雄蜂寿命为目标函数的二次回归模型,可预测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组合下的侧沟茧蜂成蜂寿命。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分布于我国湖北省、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侧沟茧蜂属二新记录种,马氏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arshalii Kokujev,1987和异色侧沟茧蜂Microplitis varipes(Ruthe),1860。  相似文献   

9.
淡足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人工繁殖淡足侧沟茧蜂以控制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在室内恒温27℃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接种淡足侧沟茧蜂,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淡足侧沟茧蜂羽化多在自天,以8:00至16:00时最多,雄蜂早于雌蜂.出蜂时间6~7d,以1~3d最多,占90%以上.雌雄一生均可交配多次.未交配雌蜂其子代全为雄蜂.雌蜂产卵高蜂多在羽化交配后1~3d,卵多产于幼虫腹部第5腹节与臀节之间;绝大多数寄主体内只产1粒卵.2)在一天中,侧沟茧蜂的寄生率以14:00至22:00时间段最高.雌蜂以第2天的寄生率最高.单雌一生平均寄生虫数可达101.6头.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1~4龄幼虫的选择寄生比率分别为0.0863,0.2795,0.2609,0.3733.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我国本土天敌昆虫对外来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以中红侧沟茧蜂和管侧沟茧蜂为试材,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2种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2种侧沟茧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的低龄幼虫,其中中红侧沟茧蜂寄生4、6和8日龄幼虫的结茧率分别为30.99%、19.01%和3.98%,死亡率分别为7.99%、6.98%和72.96%;管侧沟茧蜂寄生6日龄幼虫的结茧率为62.00%,死亡率为30.95%。2种侧沟茧蜂均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管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能力优于中红侧沟茧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羽化温度在15、20、25和30℃时,滞育蛹最早羽化分别在第63、33、11和14天,发育历期分别为71.2、40.5、22.0和16.8d,羽化持续时间分别为16.0、16.0、14.0和6.0d。同时,低温处理(10℃)显示,25℃时,长光照下,低温处理0、20和40d后,滞育蛹分别在处理后第24、19和17天开始羽化,羽化时间持续分别为22.0、12.0和9.0d,发育历期分别为35.8、24.5和21.3d。[结论]随着羽化温度升高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滞育蛹羽化时间提前,发育历期缩短,温度越高或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羽化越早,发育历期越短。25℃和低温处理20.0d滞育蛹的羽化率最高,是促进美风蝶滞育发育的较适合条件。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诱导滞育的方法,对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不存在某个龄期对滞育因子特别敏感。在淮北只有当幼虫在低温(22℃)和短日照(12h)不发育,并使低温保持到末龄幼虫和预蛹阶段才能使棉铃虫有较高的滞育度。在22℃,12h光照条件下淮北地区棉铃虫滞育的临界诱导虫态为3龄幼虫。  相似文献   

13.
光照对天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蚕幼虫与茧(蛹)期,在温度25℃,相对湿度75%,幼虫体表与茧(蛹)层表面光照为130 lx的条件下,采用3种不同的光照时间,即16h(L)×8h(D)、12h(L)×12h(D)、8h(L)×16h(D),研究了光照对天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h(L)×12h(D)区组,全龄期经过37 d 19 h;幼虫发病率17.0%;茧(蛹)期经过时间短,成虫羽化率高,整齐,集中;结茧率83%;绿色、浅绿色茧,黄色、浅黄色茧分别为45.6%和54.4%,阴阳茧率为9.5%;茧层率为8.7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机理及影响因子。[方法]研究不同的光周期与温度梯度对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影响。[结果]对于苹果蠹蛾滞育幼虫,在一定低温范围内,低温处理的温度越低,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效率就越高;长光照虽然能够促进苹果蠹蛾滞育的解除但不是其打破滞育的依赖因素,如果不经过低温处理,苹果蠹蛾很难解除滞育;在低温处理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其化蛹率越高,越有利于苹果蠹蛾滞育的解除,低温与长光照的配合能有效地解除滞育。[结论]低温是解除滞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光照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光周期与光脉冲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20℃LD12:12时,滞育蛹第31天开始羽化,持续36d,平均历期46.9d;LD15:9时第37天开始羽化,持续22d,平均历期47.7d。25℃时,LD12:12开始羽化时间为第18天,持续23d,平均历期25.9d;LD15:9为第19d,持续14d,平均历期为26.4d。在25℃时,断光后间隔2h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推迟4d,在第19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延长1.2d,为21.8d;断光4h后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提早2d,第15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缩短1.9d,为18.8d。[结论]光周期和光脉冲对滞育蛹发育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basis for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diapause mechanism of Papilio memnon L. [Method] RNA and DNA content of non-diapause pupae, diapause pupae and eclosion-adult from diapause pupae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ere detected by the colorimetry. [Result] RNA content of non-diapause pupae was 4.614 0-7.946 3 μg/mg, while diapause pupae was 4.326 0-5.885 3 μg/mg and eclosion-adult from diapause pupae was 20.779 3 μg/mg at initial stage. DNA content of non-diapause pupae was 0.448 7-0.535 0 μg/mg, while diapause pupae was 0.452 0-0.828 3 μg/mg and eclosion-adult from diapause pupae was 1.727 0 μg/mg at initial stage. [Conclusion] The nucleic acid content and change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相似文献   

17.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美凤蝶为四川省峨眉山市人工养殖的同一批滞育蛹,化蛹时间相近(9月中旬左右)。  相似文献   

18.
美凤蝶非滞育蛹与滞育蛹及其羽化成虫蛋白质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美凤蝶为四川峨眉人工养殖同一批滞育蛹,化蛹时间相近(9月中旬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影响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培养温度、光周期与低温处理3个因素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培养温度、光周期与低温处理3个因素对滞育蛹影响大小R^2值分别为1621.3、143.2和11.6。培养温度是影响自然发育至12月下旬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光周期;低温处理对滞育蛹发育历期影响较小。[结论]培养温度、光周期和低温处理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