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四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配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91-32S、1647S、C407S和1876S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配置的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系杂种产量都具有较明显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91-32S和1647S所配组合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2.
水稻粳爪交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3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1个保持系为母本,以3个粳型、4个偏粳型、1个籼型恢复系或广亲和系为父本,按NCⅡ设计配组32个F1杂种,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12个亲本分类。研究了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F1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中亲优势1.09%~107.86%,平均33.46%,竞争优势-17.09%~82.70%;单株产量竞争优势-36.82%~33.58%,平均-2.38%;而结实率的竞争优势仅3个组合为正向,变幅为-23.47%~3.41%,平均为-7.44%;杂种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表现为粳×粳<粳×偏粳<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为上述趋势,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粳×籼<粳×偏粳;这5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很明显。父本变量对杂种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母本和互作变量。母本变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父本和互作变量的总和。光敏核不育系4008S和恢复系培矮64、广亲和系YH101具有较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是80-4B/YH101,其次是80?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粳稻恢复系R187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然变异选择育成的实用性两系杂交粳稻复系R187,1992-1996年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7001S配组600hm^2以上,杂种试种、示范3700hm^2以上,成为我省应用于生产面积最大的两系杂交粳稻恢复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在河北省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价值的研究。证明:1647S等4个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且育性转换期明显,可以直接利用;用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与当地粳稻良种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F1的结实率正常,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杂种优势大,产量高,其竞争优势一般为20%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农垦58S/激光4号//献党转育成的湖农5S,经研究属于籼型光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主要特点是:不育起点温度低,达到了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的水平,制种安全可靠;转为可育的临界光长要求比N5088S更短,在湖北不能繁殖,需在低纬度地区冬季繁殖;它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较好,有利制种;配合力强,其杂种米质好,抗性较强,可以这配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6.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光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花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7S/02428分别获得84个和35个二倍体花培系,构建成了两个DH群体;在长日下这两个DH群体育性发生明显分离,其中28份为光敏核不育系,短日下各花培系都可育;从N5047S/02428组合中筛选出一个花培系浙农大13S(HP13S),经人工气候箱鉴定表现为光敏核不育特性.不育期为8月上旬到9月2日,长达20多天,制种是安全的,可育期结实率高,繁种也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粳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药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7S/02428分别获得84个和35个二倍体花培系,构建成了两个DH群体;在长日下这两个D体育性发生明显分离,其中28份为光敏不育系,短日下各花培系都可育;从N5047S/02428组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敏核不育性进行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12个粳稻和爪哇稻品种为父本,用4×12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建成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S89。1989 ̄1992年夏季在武昌考察了S89及第1、2、3轮改良群体S90、S91及S92。结果表明:各轮异交群体中88%以上的植株于武汉地区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稳定不育期内(即7月中旬至9月1日以前)抽穗。各办经异交群体内均出现不育、部分不育和可育株的育性分离。各轮异交群体中不育株的平  相似文献   

9.
1987-2001年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7001S,8087S,3502S,3516S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进行了育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合肥历年稳定不育期为8月10日至25日,同时根据多年应用实践,对各不育系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籼,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等位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1991年分析了农垦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相互杂交的F1,F2,F3等植株在武汉自然长光照或遮光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1514S,31111S和33001S的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相互间还存在着微效修饰基因的差异,但灿型核不良系W6154S和W7415S的不育基因座位可能不相同,W7415S的光敏不育基因来源于农垦58S,W6  相似文献   

11.
配组方式对两系亚种F1籼粳分类特性及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个母本(7个光敏核不育材料,4个常规品种)和9个具有一定广亲和性的父本配制99个组合(按NCⅡ设计),根据“程氏指数法”和超父优势指数,竞争优势(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杂种的籼粳分类特性和12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籼/粳杂种为偏籼(66.67%)和籼(33.33%)型,粳/籼杂种为偏籼(91.67%)和偏粳(8.33%)型,籼/偏粳杂种为籼(80%)和偏籼(20%),粳/偏粳杂种为粳  相似文献   

12.
以台中65及其等基因F1不育系为遗传传测验种,测定了栽培稻4个籼型品种10个粳型品种在S-E2和S-E5基因座上的F1花粉不育基因型和分化度,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基因在座上,籼型品种和粳型品种分别带有高频率,高分化度的S和S基因。试验结果支持了单基因座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对杂种不育性的解释,并为栽培稻籼粳亚种的分类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与制种有关的一些基本特性,并对其配组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系双列杂交组合F1和部分F2在长日高温和长日中温两种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S,8902S和2877S,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S,8801S和2558S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S和9202S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前6个与后2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则非等位。  相似文献   

15.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彦长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289-290,349
选用培矮64S(代表农垦58S)、安农S-1、衡农S-1、5460S、新光S等5种光温敏核不育系,于1995年在海南春季可育期内互交,夏季在合肥种植,以花粉败育率、套袋结实率、自然结实率为育性指标,进行核不育基因等位性研究,结果表明:培矮64S、安农S-1、衡农S-1、5460S的核不育基因位点互不等位,新光S与培矮64S基因位点相同。另选用农垦58S转育成的一批籼粳不育系,以培矮64S为桥梁亲本,粳型不育系直接与农垦58S配组,籼型不育系与培矮64S配组,研究方法同上,结果表明参试的不育系均与农垦58S等位  相似文献   

16.
在南宁的自然条件下,对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表现,及其与光、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的天数有差异,同一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同年份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天数也有差异。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KS-9,在南宁只有一个转换期,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和农垦58S在南宁有两个转换期。  相似文献   

17.
在籼型水稻渝83-1A-4/IR8F3中发现光敏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向选择,选育出101S,3001S,7646S三个核不育两用系。它们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低,在重庆气候条件一有40天以上的稳定的全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3001S,101S有较好的光敏性,9月初转为可序,在9月上,中旬不出现连续阴雨的条件下,三个不育系均易于繁殖。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花药和体细胞培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0个籼型光敏核不育材料进行花药和体细胞培养表明,利用花药培养从遗传上尚不完全稳定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中分离纯化出遗传上纯合,农艺性状的,具有明显育性转斯的光敏核不育水稻H90151S。在8902S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发现一特殊败育类型的光敏核不育材料T90-4S。  相似文献   

19.
N95076S/R187是以能成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95076S为母本以粳型恢复系R18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两系粳杂交组合。繁殖每公顷产4500kg左右,制种每公顷3000kg中,与推广组合鄂粳杂1号相比增产5.32%,且生育期缩短2 ̄3d,米质为1级优质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能在生产上应用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20.
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杂交、辐射诱变、自然变异选择等手段培育出了R9-1、R1831、R187等有实用价值的粳型两系杂交稻恢复系,1992-1993年用R9-1、R187、R183等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7001S制种333、3hm^2,示范10000hm^2左右,成为我省首批应用于生产的粳型两系法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