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毕节蔬菜安全生产、消费及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对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毕节地区635个蔬菜样品中45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635个样品合格率为99.5%;162个蔬菜样品中农药残留有检出,2个叶菜类蔬菜样品的啶虫脒最大残留量和1个豆荚类蔬菜样品的吡虫啉最大残留量均分别大于其MRL,致其判定为不合格,且超标农药均为杀虫剂;叶菜类蔬菜样品农药检出率最高,为29.2%,根茎类蔬菜样品农药检出率最低,为13.9%;甲氰菊酯、氯氰菊酯、霜霉威、噻虫嗪、氯氟氰菊酯、腐霉利、啶虫脒和多菌灵在蔬菜中的检出数居前8位,共占总检出数的79.1%;635个蔬菜样品中不同农药残留最大值、残留平均值的风险商分别为0.04%~31.64%、0.04%~11.92%,表明农药残留引发的健康风险均可接受。  相似文献   

2.
枸杞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功能型特色产品。开展新烟碱类(吡虫啉、啶虫脒)、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毒死蜱、克百威)、菊酯类(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杀菌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哒螨灵)不同作用机理的多种农药在宁夏枸杞中的多残留联合暴露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毒性效能因子法,建立宁夏枸杞中典型农药多残留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模型,采用点评估的方法分析了宁夏枸杞中农药多残留的风险,为保障枸杞的安全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摸清宁夏枸杞园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水平和风险状况,为宁夏枸杞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种植1,3,6,9,12,15 和18年(弃耕2年)枸杞园,在距离枸杞植株主干3 cm、冠层正下方、冠层边缘和距冠层外缘50 cm 4个水平方向,及树冠正下方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 5个垂直方向分别采集土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土样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特征,运用风险商值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方法,评价宁夏枸杞园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引起的环境风险和对人体的暴露风险。【结果】①宁夏枸杞园表层土壤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量分别为ND~162.66 ng/g(平均37.33 ng/g)和ND~101.50 ng/g (平均24.30 ng/g)。水平方向上在树冠正下方2种农药残留量和检出率都较低。0~100 cm土层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量均急剧下降。②种植1~12 年,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枸杞园土壤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量都有逐渐增大趋势。种植15 年的土壤新烟碱类农药在80~100 cm土层有明显富集现象。③种植3~15年的表层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存在中等环境风险;种植3~12 年在20~60 cm土层部分有中低风险,但60~100 cm土层均无潜在环境风险。④宁夏枸杞园土壤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暴露风险主要以土壤摄入和皮肤接触为主;儿童对土壤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潜在暴露风险远高于成人;目前宁夏枸杞园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不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危害。【结论】宁夏枸杞园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量较低,对土壤环境有中低风险,但对人体健康无危害。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枸杞农药残留状况及出口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甘肃省枸杞主产区的195份枸杞样品进行了22种农药残留检测分析。依据我国现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甘肃省枸杞农药残留超标主要集中在多菌灵、阿维菌素和啶虫脒3项。与我国枸杞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比,出口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风险较小,出口美国的风险集中在啶虫脒和噻虫嗪,出口中国台湾的风险集中在阿维菌素和啶虫脒上。出口欧盟风险较大,主要集中在多菌灵、啶虫脒、吡虫啉和螺螨酯。  相似文献   

5.
新疆鲜食葡萄产区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新疆鲜食葡萄产区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研究,为新疆鲜食葡萄食用、农药残留监管及葡萄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修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采集的186个鲜食葡萄中共检出35种农药,51.6%的葡萄样品检出农药残留,生产基地和流通市场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46.7%、94.1%,流通环节高于生产基地。葡萄中34种农药残留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在0.03%~1.56%,均值为0.51%;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 D在0.22%~43.33%,均值为13.70%;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根据残留风险得分,34种农药残留均为低风险农药;以风险指数排序,高风险样品占1.1%,中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样品占98.9%。鲜食葡萄检出的35种农药中,腈苯唑、甲霜灵、腈菌唑、戊唑醇、啶虫脒、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氟硅唑、己唑醇、氯氟氰菊酯、苯醚甲环唑和辛硫磷等13种农药的MRL值过严;咪鲜胺、甲氰菊酯等2种农药的MRL值过松。建议将上述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设为3,8,3,3,7,2,2,1,0.7,0.5,2,1,0.4,1,3 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农药对我国两种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主栽品种Tr01、Tr21生长及农药残留的影响。【方法】采用拌料方式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9组(11种)农药处理,测定各组银耳生长性状、产量、农药残留并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在9组农药拌料栽培处理条件下,联苯菊酯、啶虫脒、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乙酰甲胺磷、咪鲜胺、吡虫啉、异丙威、哒螨灵、克百威、毒死蜱11种农药在500、1 000、2 000 mg·kg-1拌料质量浓度下,除吡虫啉组外,其他农药拌料组银耳均未检出农药残留。银耳中吡虫啉残留引起的最高膳食急性、慢性风险熵分别为0.006、0.000 9,远小于1,说明其膳食健康风险极低。20%异丙威乳油拌料添加会导致银耳子实体无法正常生长。3.5%氯氰菊酯、1.5%啶虫脒微乳剂,5%阿维菌素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拌料添加会显著降低银耳Tr01的产量。3%联苯菊酯、3%啶虫脒微乳剂,3.5%氯氰菊酯、1.5%啶虫脒微乳剂拌料添加会显著降低银耳Tr21的产量。【结论】银耳品种Tr01比品种Tr21更易受农药影响;异丙威等部分农药种类会抑制银耳生长;在试验条件下,银耳中的农药残留膳食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红富士苹果树为试验材料,在幼果套袋前喷施代森联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通过测定其果实、叶片、枝条、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跟踪研究代森联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在苹果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套袋可分别减少苹果中代森联和高效氯氟氰菊酯80%以上和28.6%~47.4%的残留量;喷药2,3,4次对苹果中代森联、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没有显著差异,果实中农药残留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2种农药残留随着苹果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森联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果皮中的残留量分别是果肉中的80.7~477.6倍和2.5~10.6倍;苹果树喷药10 d时,代森联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叶片中的残留显著高于土壤与果实。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产出的成熟苹果中代森联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海南产区豇豆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残留水平及膳食暴露风险情况,为豇豆风险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采自海南省的295份豇豆样品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残留进行检测,通过风险商(HI)对3种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95份豇豆样品中有242份(82.0%)样品农药残留为阳性,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在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8%、64.4%和28.8%,残留值范围分别为0.016~3.049、0.015~1.710和0.011~0.312 mg/kg.通过食用豇豆摄入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残留的最高HI分别为0.200、0.262和0.718.[结论]海南产区豇豆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水平,不会给公众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9.
程根武 《新农业》2007,(3):46-46
新烟碱类是全新结构的超高效杀虫剂,也是自菊酯类以来销售量增长最快的一类杀虫剂。除农民朋友较熟悉的吡虫啉以外,市场上可见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还有啶虫脒和噻虫嗪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称为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等称为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新烟碱类杀虫剂虽然也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但与传统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农药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葡萄中常用的几种防治绿盲蝽农药的残留规律和膳食风险,开展3种常用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噻虫嗪和啶虫脒在葡萄中的残留动态及膳食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噻虫嗪、啶虫脒在葡萄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使用14 d后均可降解至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值以下。3种农药在降解14 d的残留量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慢性风险、急性风险和全膳食风险均小于100%,说明按照推荐的使用方法所选3种试验农药使用14 d后膳食风险较低,可以推荐用于绿盲蝽的防治,推荐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1.
几种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10种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并对其田间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吡虫啉乳油和3%啶虫脒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d防效即达到91%以上,持效期10d以上;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5%溴氰菊酯乳油速效性逊于啶虫脒和吡虫啉,持效期相对较短;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效一般。5%吡虫啉乳油和3%啶虫脒乳油可快速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对天敌等影响较小,对作物安全,可作为防治的首选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型啶虫脒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分析大田和盆栽条件下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为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和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0.01、0.05、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啶虫脒在鲜烟叶、干烟叶、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4%~96.9%,相对标准偏差为3.86%~6.74%,符合农药残留试验要求。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啶虫脒乳油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1.92~2.88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54~5.44 d,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3.26~5.2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4~4.47 d,二者在烟叶和土壤中降解均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360、540 g/hm2和有效成分60、90 g/hm2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4 d烟叶中啶虫脒的残留量最高为0.54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最高为0.027 mg/kg,远低于啶虫脒在烟草中的指导性限量(2.5 mg/kg),表明该农药残留风险低,建议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3.
梨中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梨样品氯氰菊酯农药低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对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在田间对梨进行套袋与不套袋处理,利用优化的检测方法对梨不同部位(果皮、果肉、全果)进行测定,然后进行残留动态分析.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梨不套袋与套袋处理中,梨果皮、果肉和全果中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农药残留量随时间延长呈现一定的动态残留规律,套袋处理中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在梨中残留量明显低于不套袋处理,农药主要残留在果皮中.在不套袋处理中洗涤后的梨果皮,农药残留量比不洗涤所含的农药残留量低,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相差越来越不明显,而套袋处理中洗涤与不洗涤所含的农药残留量相差不大.最终残留量试验证明,按推荐用药量施药,500倍的5.0%氯氰菊酯在不套袋的情况下是不安全的.1 500倍的4.5%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套袋与套袋梨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防治马铃薯蚜虫的药剂,以替代本地区一些常规药剂和高毒,有机磷类农药。选用了4种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马铃薯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 g/L高效氯氟氰菊酯,97%法力佳乳油均有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7 d,14 d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20%啶虫脒的防效最佳,其后依次是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 g/L高效氯氟氰菊酯,97%法力佳乳油。  相似文献   

15.
采集安徽部分地区批发市场258组普通白菜样品,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对普通白菜中啶虫脒、阿维菌素、克百威和毒死蜱4种常用农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58组普通白菜中,203组(占比78.7%)样品中检出农药残留,2组样品中啶虫脒超标,1组样品中毒死蜱超标。在检出的4种常用农药中啶虫脒的检出率最高,达到54.6%;阿维菌素检出率为12.4%;克百威和毒死蜱检出率均低于10%;4种农药残留的均值依次为啶虫脒(0.099 0 mg/kg)>阿维菌素(0.0034 mg/kg)>毒死蜱(0.002 9 mg/kg)>克百威(0.001 2 mg/kg)。72.2%的样品中含有1种农药;4.2%的样品中检测含有2种农药;2.4%的样品中含有3种农药,普通白菜的IFS<1。综上所述,普通白菜的啶虫脒检出率较高,99.2%的样品农药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量,检测的农药残留处于风险程度范围内,不存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小麦蚜虫无害化防治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小麦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药后1天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速效性;5%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具有持效性。4种杀虫剂对小麦安全,环境兼容性好,对人畜毒性较低,是防治小麦蚜虫的理想药剂,可取代50%甲基对硫磷乳油等高毒农药。防治麦蚜可采用具有速效性与持效性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5种杀虫剂防治烟蚜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防治烟蚜的新型药剂,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为评价指标,在田间对70%吡虫啉WP、5%吡虫啉EC、5%啶虫脒ME、10%12a-羟基鱼藤酮EC和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新型烟碱类杀虫剂5%啶虫脒ME 1 000倍液、70%吡虫啉WP 1 250倍液和5%吡虫啉EC 1 000倍液的田间防效较理想,药效发挥快且持久,施药1、3、5、7天后的防效均超过了9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2 000倍液的防效,并且对烟株安全无药害,可在烟草上推广使用;新型植物源杀虫剂10%12a-羟基鱼藤酮EC 1 000倍液对烟蚜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农药产品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国家政策将向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倾斜。农业部今年将大力推进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杀虫剂中的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菌剂中的戊唑醇、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梨安全食用、质量管理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设定提供可靠依据,在2009—2013年对慈溪市生产的61批次梨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定量检测分析,分别用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 D)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指标进行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用大份餐(LP)、每日允许摄入量和体质量计算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 MRL)。结果表明,近5年来慈溪市梨农药残留检出率为60.66%,超标率为0。三唑酮、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三唑磷和毒死蜱等5种农药检出率较高。检出的7种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在0.008 5%至2.380 0%之间,均值为0.400 0%,风险均可接受;除三唑磷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 D)为460.00%外,其他农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 D)在0.21%至19.92%之间,均值为4.97%,风险也均可接受。在检出的7种农药中,甲氰菊酯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过松,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三唑酮最大残留限量值均过严,三唑磷在梨中没有相关限量标准。因此建议三唑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唑酮和甲氰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分别设为0.1 mg/kg、4.5mg/kg、2.0 mg/kg、3.0 mg/kg、3.0 mg/kg。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3~10 d防治效果超过95%,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7.5 g/hm~2、有机磷农药乐果202.5 g/hm~2效果相当;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120 g/hm~2喷雾,药后1 d和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68%~54.83%和62.74%~83.31%,显著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乐果以及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小麦生产中,根据麦蚜的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选择不同结构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和用量,达到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