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维蓉  陈园明 《茶叶》2005,31(1):63-64
1月~2月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博览》杂志社、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联合主办了“品赏古雅——浙江民间收藏茶具精品展”。展览展出了20余位藏家收藏的116件精品,展品时间跨度很大,从早期的西周红陶提梁壶,两晋南北朝的鸡首壶、越窑青釉盏托,一直到明清两代的青花、五彩、粉彩、釉里红茶具、紫砂茶具,概括地反映了我国茶具发展的全貌。展览的茶具品类众多,  相似文献   

2.
谈紫砂陶器     
《茶世界》2016,(8)
正紫砂陶器主要有茶壶、酒具、花瓶、花盆、钟鼎、餐具、文具、雕塑和其他陈设工艺品,其中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最具特色。早在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寄茶诗中有名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就是吟咏以冷泉在紫砂壶里泡茶的韵事,后世名人雅士认为"世间茶具此为首","每以泡茶,古雅绝伦","色、香、味皆蕴"。紫砂陶器是由特种原料——紫砂(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饮茶讲究茶具的配备,茶具是品茗的载体。古人重视茶叶的品质,也追求茶具的式样、大小和质地。茶具的种类与品种繁多,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茶具是茶壶。在茶壶、茶杯以及其它茶具上题文,自古为喜爱喝茶人、文人墨客和书画名士所好,他们十分讲究在茶具上题写、雕刻文字,包括警句、诗词和联对,使茶具增添了价值,这正所谓“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从而,形成了中国一种特有的茶具题文茶文化。在茶具上题文,有的在烧制壶前用笔写上去,有的是刻上去(阴刻或阳刻)的。所题文字则五花八门,有单字的,也有多字的;有直式的,也有横…  相似文献   

4.
潮州是“中国瓷都”。枫溪是潮州陶瓷最集中的产区,也是茶具的集中产区。枫溪的茶具分为工夫茶具和中茶具两大类。这里的工夫茶具又分陶茶具和瓷茶具两大类,有纯陶制、纯瓷制、陶茶船冲罐配瓷茶杯、瓷茶船杯配陶冲罐等组合。现在的茶具装饰已与本地独特的地域化特别是陶瓷化结合在一起。以冲罐而言,目前能见到前人笔记所述宜兴(惠)孟臣壶两只,皆用竹刀刻款,一行书一未注明书体,一盖内尚有“永林”二字篆书小印。竹刀刻款“须乘泥半干时,用竹刀  相似文献   

5.
书讯     
《中国茶叶》2007,29(1):45-45
《中国历代茶具》本书介绍了从远古彩陶饮器到魏晋青瓷茶具,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到近代、现代共100多种茶具,书后附录了历代茶书、主要窑址地理图等。8万字, 222幅精美图片。余彦焱著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邮购价143.8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复兴的脚步,中式饮茶又再一次返回国人的生活之中,紧接着琳琅满目的茶具市场也随之到来,各式各样的茶具更让人无从下手。“新中式”也成为一种新的样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新中式茶具也因其特殊性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体现。而在当下茶具市场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为了“像”而设计的新中式茶具。其原因是现代茶具设计者受到了西方设计观影响,符号化造型在设计中也普遍存在。面对这种外在的模仿和嫁接,让新中式茶具呈现出一种“摆设”的姿态,失去了对内“象”的表达。如何更好的传递文化,又在功能和使用场景的营造中产生出对意象的传递成为新中式茶具设计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7.
茶具的变迁     
茶具与茶器同名。最初多用茶具这一名词,如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意思是在烹茶时要将茶具洗净备妥。晋代以后的一些古书中多用茶器这一名词,唐代陆羽《茶经》中把采制茶叶的工具称为茶具,饮用茶叶的器具称为茶器,宋代以后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了。我国古人重视品茶艺术,使用茶具也极为考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众人在栊翠庵品茶,所用的茶具各具特色:贾母身份最高,用的是成窑珍品;妙玉是主人,用的是绿玉斗;宝钗和黛玉是小姐,用的是“古玩奇珍”;宝玉是少爷,用的是“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其余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19,(4)
正好茶配好器。茶叶是中国特有的饮品,一片叶子,地域不同能出不同色泽的茶汤,不同味道的茶香。茶叶作为我国特色农产品远销海内外,为中国农业GDP做了不少的贡献。茶,需要茶具泡制,不同的茶也需要不同的茶具茶壶泡,才能各种茶汤茶香达到最佳,可想而知茶具的重要性。茶具随茶而生,同时也随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的演变而变化。现代新生活方式下,茶具也变得多样化、个性化,所谓茶具是生活方式的缩影,未来的茶具会继续围绕现代人喝茶方式的多  相似文献   

9.
治器是指泡茶前对茶具的预热处理,其作法是用热水烫洗茶具,包括茶壶、茶杯等直接接触泡茶和饮茶的茶具。表面看来,治器只是烫壶杯等而已,但在茶艺演示过程,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茶艺演示环节,热汽腾腾的热水,雅观的茶艺姿态,意味着美好的茶艺意境即将进入高潮。因此,重视治器过程茶艺水平的发挥,是提升茶艺意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治器是指泡茶前对茶具的预热处理,其作法是用热水烫洗茶具,包括茶壶、茶杯等直接接触泡茶和饮茶的茶具.表面看来,治器只是烫壶杯等而已,但在茶艺演示过程,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茶艺演示环节,热汽腾腾的热水,雅观的茶艺姿态,意味着美好的茶艺意境即将进入高潮.因此,重视治器过程茶艺水平的发挥,是提升茶艺意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茶具答问     
《中国茶叶》编辑部,转来几件读者来信,对我国茶具历史的有关情况,提出了一些疑问,要求作答。过去我们对茶具也缺乏研究,为答所问,临时查考了若干史料,所答讹错难免,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有人说“茶具,茶具,有茶就有具”,认为茶具是和茶的利用一起产生的,对吗?所谓茶具,也即指与饮茶有关的专门器具,而茶叶的发现和利用,最初是从药用开始的,后来才发展到饮料。所以,茶叶的利用在前,茶具的产生在后,茶具和茶的利用并不是  相似文献   

12.
治器是指泡茶前对茶具的预热处理,其作法是用热水烫洗茶具,包括茶壶、茶杯等直接接触泡茶和饮茶的茶具.表面看来,治器只是烫壶杯等而已,但在茶艺演示过程,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茶艺演示环节,热汽腾腾的热水,雅观的茶艺姿态,意味着美好的茶艺意境即将进入高潮.因此,重视治器过程茶艺水平的发挥,是提升茶艺意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6,(2)
正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茶的描写篇幅甚多且细节缜密、意味深远。这种详尽的对茶的描述在文学作品中颇为罕见。《红楼梦》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均成长在富贵人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饮茶是上好的茶,茶具是精美奢华的茶具,泡茶的水和泡茶的规矩也是讲究颇多。1茶具:奇品罗列,珍品尽有我国自古对茶就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差不仅是单纯的饮食更是一种精神文化。饮茶讲究的是"色、香、味、形、器",这其中的器就是盛放  相似文献   

14.
杨晓华 《福建茶叶》2010,32(11):58-60
饮茶必有器,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具由粗到精、由繁到简,由单一功能到多重功能演变。它融会了汉魏晋南北朝的朴拙、唐宋的精美、元青花的异彩、明清的繁复。茶具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技术水平和人们审美观点,浸润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陶都宜兴     
紫砂陶是宜兴陶器中最精美的产品,被誊为“阳羡名陶”、“陶都奇葩”。淳朴古雅的紫茶壶,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茶不易馊的功能。使用的时间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发光润,泡出的茶也越芳馨。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陶器。宋代时,宜兴的产品就成为全国各地窑扬的楷  相似文献   

16.
青花,中国传统瓷器制作四大形制之一,这种异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结合的产物历经千年而不衰。以青花制作的陶瓷茶具具有优雅、恬淡的魅力,其装饰之美因品茶人群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研究青花陶瓷茶具装饰之美的目的在于了解青花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其中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比传统青花茶具装饰的文人与市井装饰的不同而对现代青花茶具装饰提供创新的依据。本文介绍了青花的缘起及传统青花茶具的文化底蕴,分析了传统青花茶具的装饰美,对现代青花茶具装饰的改进提出具体措施如下:丰富色彩搭配;创新器型设计;创新图形印制技巧。  相似文献   

17.
在功夫茶风盛的闽南、粤东和台湾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一套雅致的功夫茶具,它除了用来冲饮佳茗外,还是一种典雅的居室饰物。功夫茶具包括“四件宝”:孟臣冲罐、若琛瓯、玉书、红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山东省日照市黄山群体种茶树霜降前后一芽二叶鲜叶原料,按照白茶加工工艺制备白茶样品,研究分析了霜降前后白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体外生物活性情况。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霜前”“霜后”白茶样品的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以及儿茶素含量等存在明显差异;广靶代谢组学分析表明,“霜前”“霜后”两组白茶样品中存在差异化合物有10大类99种,主要包括脂质(16种)、糖及醇类(15种)、黄酮类(13种)、生物碱类(12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2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9种)、有机酸类(8种)、酚酸类(7种)、木脂素和香豆素(4种),以及鞣质(3种);相较于“霜前”白茶,“霜后”白茶中有49种差异化合物呈上调趋势、46种差异化合物呈下调趋势;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霜前”白茶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霜后”白茶样品,“霜后”白茶样品的胆酸盐结合活性高于“霜前”白茶样品;两种白茶样品对NO抑制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茶具小史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说的是拢翠庵有个修女叫妙玉很讲究品茶和茶具。她用海棠式的雕漆填金“云龙献寿”茶盘和白瓷盖碗沏茶招待贾母,又用“绿玉斗”茶碗沏茶招待宝玉。茶是“老君眉”,水是隔年梅花上的积雪,喫在嘴里,幽香扑鼻,清醇无比。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品茶和茶具非常注意,把茶具作为品茶重要条件。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同时我国陶瓷业发展历史更加悠久,驰名中外。自古至今,我国茶具丰富多  相似文献   

20.
茶具答问     
四、我国古代各个不同时期,茶具的内容有哪些变化? 在奴隶制时代,也即我国茶具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茶具主要包括煮茶、饮茶和贮存茶叶的这三部分器具。大概到奴隶制末期,或封建社会初期,由于制茶发展为以蒸压成饼茶为主,如三国时《广雅》所说:“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灸令色赤,持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这时茶具除早期的三种内容之外,又增添了一种如杵、臼之类的碎茶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