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于2005年7月4日联合向社会发布公告,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行为。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07,(10):60-60
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在正常情况下对食品价格不会采取行政手段随意干预。不过,政府将修改价格法规,提高处罚力度,打击不正当价格行为。粮、油、肉、蛋、菜这些价格现在都由市场调节,政府在正常情况下对这些价格不能够采取行政手段随意干预。在这次猪肉等副食品价格过快上涨的过程中,政府遵照市场经济规律,主要采取发展生产、保证供应、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贫困学生生活等措施,同时还严格控制出台政府提价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的变化、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企业的营销思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价格定位时必须创新,不要把自己产品的价格定位在最低档次,而应努力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高价位,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高价畅销品。  相似文献   

4.
第一,价格形成的特殊性。从传统的经济学观点看,商品种子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价值是生产种子的社会必要平均劳动量,使用价值是维护农业的存在和再生产。现代农业又赋予其使用价值新的含义,即再生产增力。种子价格的形成基础是价值,通常种子的价值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很微弱。其价格构成中除受市场供给量、特殊需求、品质、生产企业的品牌、包装、外观、人的喜好心理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其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增力(增产量、增产潜力、增效潜力、品质、新颖性、创新性以及牛产链下游再加工潜力等),再生产增力越大价格应越高。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很清楚,增加客户忠诚度、降低客户流失率可大大提高经营效益,因为忠诚的客户会长期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行为企业做义务宣传(形成口碑传播),忠诚的客户还可降低企业的促销费用……据美国名学雷奇汉的研究:如果企业能使“客户流火率”降低1%,企业利润就会翻一番。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种子价格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启星 《种子世界》2007,(11):14-15
种业价格这个敏感的神经曾经在一段时间决定着企业的生存。2001年的农大108、2005年的郑单958都攀登了价格的顶峰创造过辉煌,可留下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寞。由于生产的片面性、非理性,造成市场的供求波动、价格波动,从而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性。种业均回忆或期盼辉煌的那一年、那一点,现实却感到对价格的无奈,对市场的被动。除种子企业还很弱小外,这与市场发育的初级阶段以及对价格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种子世界》2010,(8):56-56
为确保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到位,规范粮食收购企业价格行为,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发改委从7月开始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地区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根据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的通知》,这次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内容主要是承担小麦、  相似文献   

8.
市场资讯     
《新疆农垦科技》2012,(5):I0001-I0001
2012年农资价格预计稳中趋涨当前我国农资库存和生产供应充足,随着各地春耕用肥市场需求加大,一季度国内农资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后期随着用肥需求进一步增加,预计农资价格将保持稳中趋升态势,部分品种、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供应偏紧和价格快速上扬的现象。2012年3月份和4月份受短时间内供求缺口影响.化肥价格已有明显上涨;预计后期随着企业产量增加,需求有所减缓,价格会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近日,由奶农、乳品企业以及消费者三方呼吁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即将建立。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委下发通知,为了防止原料奶价格大起大落,将建立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在几项措施中,最首要的是建立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包天枫 《种子世界》2007,(10):18-18,55
1内忧外患的复杂现状 种子市场开放初期,是种子企业蜂拥而上种子企业数量最多的时候,激烈的竞争使种子企业老总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其中种子价格的压力尤为突出,特别是2007年玉米种子过剩,同类种子多,优劣同市,导致价格一降再降,而运作费用有增无减。价格的恶性竞争蔓延到生产环节,从而引起降低生产成本的连锁反应,势必导致种子生产基地不稳和生产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喻志东  胡金林 《种子科技》2001,19(5):261-262
(一 )自从这个世界有了农业 ,就有了农业种子。但早期的种子是纯自然繁殖物 ,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农业的延续。但其产量、品质以及社会化水平却相当有限。自从种子被赋予人类的智慧 ,从科学试验中走出来以后 ,种子的产量和品质都大大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相应地种子也就具有了社会属性 ,商品化市场化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提高。到现代 ,种子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价值也就越来越重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推动了种子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水稻的二次绿色革命 ,特别是 70年代中后期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和大规模投入生产 ,使我国的粮…  相似文献   

12.
甜瓜种子老化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对当年采收的甜瓜种子进行48h~216h中8个时间段的处理,加对照、1993和1986年种子,经恒温发芽、低温发芽、TTC测定和田间出苗试验,结果显示:甜瓜种子活力随人工和自然老化的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短期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下降不太明显,而反映发芽速度、幼芽生长状况的相应指标出现变化提前。长期处理的种子上述几种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种子活力越低,种子的适应性越差。POD、CAT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MAD含量则随种子的活力降低而升高。认为室内选用发芽率与发芽速率或幼芽生长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较为实际的反映出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袁双孝 《种子科技》2009,27(9):37-37
杂交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把握好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关,对提高种子生产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制种丰产和歉收年矛盾,确保大田生产用种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现根据我地实际情况,浅谈杂交水稻种子贮藏阶段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种子安全贮藏及延长寿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子入库 1.1分等贮放 种子入库前虽然经干燥、清选等加工处理,由于种子产地不同,收获季节不同,含水量与纯净度等均有差异,因此入库前不但要将不同品种的种子严格分开,必须分别堆放,做到"五分开",即品种好坏、干湿、新陈、有虫和无虫分开,入库的种子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1 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对种子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更严,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种子管理部门必须更新观念,要求种子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种子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也能熟练掌握。过去在“三位一体”的体制下,大都忙于经营,重视经营管理,而忽视了种子行政管理,对管理的这篇“文章”没有做好。种子管理部门对《种子法》学习不透彻,理解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6.
搞好种子认证提高种子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 《种子科技》2002,20(6):321-322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质量制胜战略将是新世纪的必然抉择。同其他产品一样 ,种子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发展为以质量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全方位的竞争。因此 ,提高种子质量总体水平已成当务之急。为了满足新世纪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应对加入 WTO的挑战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种子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 ,推行种子认证制度。1 种子认证概述种子认证是控制种子质量的一种制度 ,是“依据种子认证方案 ,由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来证明某一种子批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的活动”。种子认证主要是通过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来确认种…  相似文献   

17.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科学有效地调控种子市场,保障农作物种子供应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我国种子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种子市场主题及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国有种子公司实行了事企分离和政企脱钩,一大批具备资质的集体和个人股份制种子公司相继成立,种子市场形成了国有、集体和个人共存的多元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维护广大农民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提高种子企业的信誉度,种子企业应订立种子购销制度,把好种子准入和退出关.首先,所调的种子应是通过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其次,应根据种子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区域和公司及农户的需要,参照各种子的产地和各公司的调拨价,择优选择正规渠道的良种场或公司.  相似文献   

19.
陈银华 《种子》2008,27(4):109-110
种子管理是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与农业部相关种子管理规定,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受上海市农委的委托承担了种子生产、流通领域的质量管理与行政执法职能。近年来,市、区(县)种子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和对生产、流通领域质量监督,在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保证农业用种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夯实种子管理基础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以下简称《意见》),具体部署了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和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等相关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种子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