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方面尚需完善。渔药管理的混乱导致禁药不禁,不但使消费者难以吃到"放心鱼",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但到目前为止,在许多关于病害防治的技术资料中,还时不时出现采用禁药防治鱼病的描述。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简单列出当前常用渔药的分类及禁药品种,希望广大养殖户能明辨,杜绝使用禁药。据统计,我国目前渔药生产厂家有近百家,渔药品种也是多种多样,由于有些渔药生产厂家存在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06,(9):23-23
病害防治中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建议使用生物渔药,无公害养殖中药物使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渔业用药使用标准(NY5071-2002)》规定。现将常用渔药使用方法介绍如下:渔药名称用途用法与用量休药期(天)注意事项氧化钙(生石灰)用于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  相似文献   

3.
常用渔药的种类、使用现状及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常用渔药的种类及使用情况,指出了目前国内渔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渔药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渔药研制开发与使用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现状,分析了病害防治系统工程中渔用药物在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近期新渔药主要研制方向和研制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阐述了看法,并对渔用药物的使用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国常用渔药的种类及使用情况,指出了目前国内渔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渔药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由于药物防治具有生效快、方法简单、可控性好等优点,被广大的养殖业户普遍采用。但其潜在的风险也最大,养殖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已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定了渔用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渔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禁用渔药。本文主要介绍一些渔药使用的基本知识及渔药使用的一般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品种的日益增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范围大规模的引种,水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渔用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工作也逐步发展起来。本文对哈尔滨地区渔药生产、经营状况和使用以及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1、渔药的生产和经营状况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日趋严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普及推广,对渔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渔药生产企业也随之不断增加。我国的渔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哈尔滨地区渔药生产并成为品牌的产品目前尚属空白。在销售环节上全国的情况主要…  相似文献   

8.
国内渔药使用现状、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防治是水产动物病害控制的三大技术支柱之一,也是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最直接、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因此在我国病害防治体系中受到普遍重视。我国是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养殖品种众多,养殖产量占全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因而我国也自然成为渔药生产、使用的大国。我国渔药的种类较多,使用范围较广。但渔药使用的不规范或滥用和错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某些渔用药物在水产品内的残留,严重威胁了水产品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对外出口贸易;滥用渔药对环境的污染,防碍了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本文试图针对我国渔药使用的现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旨在为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夏季的来临,鱼病也渐渐进入高发期,水产养殖用药的高峰期也逐渐到来。但由于许多水产养殖户不了解鱼病防治过程中的用药特点和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经济上的浪费。下面介绍几点夏季用药的注意事项。1.要对症下药。盲目用药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大忌,既达不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还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甚至还会污染水质,引发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科学选择和规范使用渔药的前提,是准确诊断疾病,全面了解渔药的性质、防病机理和用法用量等,做到对症下药。特别要注意以下二点:一是不得选用禁用药物,如氯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五氯酚钠等;二是要针对病种、病情及病原体的耐药性等选用适当药物。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危害与控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毅 《科学养鱼》2003,(7):38-38
目前,各种抗生素、杀虫剂和消毒药在水产养殖中已被广泛使用,这些药物在为水产养殖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其抗药性的产生、药物残留问题也日益突出。2002年农业部出台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明令规定在水产养殖中禁止使用孔雀石绿等剧毒、高残留药物,我刊也在2002年第6期上公布了禁药清单。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个问题仍被许多养殖户所忽视,许多禁药还被偷偷使用。为此,自本期起将分3期刊登《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危害与控制》一文,希望能再次敲响警钟,引起读者的足够重视,确保无公害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农业部渔业局下达的"替代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禁用药物的药物筛查"任务,为完成好这项工作,我们组织渔药专家,对照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国家标准渔药的标准(农业部第1435号、1506号公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结合目前已取得的有关科研成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和仔细的筛查;同时还组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主要是养殖大省)对各辖区内的禁用药物使用及其替代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写出两个分报告和一个总报告,组织了20余位渔药、鱼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专家进行了论证与修订.  相似文献   

12.
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的研究跟不上生产实践的需要,是导致渔药滥用、错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一系列水产品药物安全事件集中暴露出我国渔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加强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对提升渔药产业水平、提高出口水产品竞争力、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渔药使用是渔业生产中防病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在夏秋季节是鱼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池使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使用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死亡。因此,在夏秋季节使用渔药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施用药物仍然是防治水生动物病害的最主要手段,但渔药的大量使用也随之带来了诸如水域环境污染、养殖品种耐药性增加和产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负面作用。在无公害水产病害防治中如何安全使用药物,是当前水产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药物残留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隐患,本文介绍了渔药在水产养殖中使用不当引起的危害,重点介绍渔药残留以及渔药的危害防治措施,指导养殖户健康使用渔药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渔药在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渔药使用的安全又成为水产养殖的重要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安全、科学用药的普及有限.乱用、滥用渔药的现实突出,这会严重威胁水产品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7.
渔用中草药制剂是利用中草药加工而成的渔药。在我国现有渔药中,渔用中草药制剂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也能称为我国水产养殖用药物的特色之一。由于中草药中含有各种多糖类物质,对水产养殖动物使用这些药物后,可以达到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最终达到增强水产动物抗病能力的目的。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将中草药渔药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药物是非常适宜的。此外,有一部分中草药中还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渔药的安全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养殖方式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换,为了提高产量,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饵料,导致了爆发性鱼病的泛滥,渔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就目前渔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使用现状,提出了无公害渔药的概念,强调了渔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使用原则和渔药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将目前使用的渔药按来源分为了生物源、矿物源、有机合成渔药,列举了目前受到禁用的渔药,根据无公害渔药安全、高效、经济、方便等特点,提出了几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无公害渔药,包括被称为祖国医学瑰宝的中草药,目前正大量推广使用的新型保健渔药微生态制剂和对某些鱼病具有特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渔药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渔药的发展概况,渔药研发、类别、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渔药基础理论研究、渔药市场规范以及渔药安全使用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渔药基础理论与高效低毒渔药及其制剂的研究,建立渔药的评价、研究与检测的基地,规范渔药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药企业联合体成立,标志着我国渔药研究走上一个新的起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药企业联合体成员由北京鑫洋水产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药物实验厂等单位组成。我国渔药企业联合体成立,将对推动我国渔药生产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