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麋鹿是我国特有鹿科动物,在古代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其茸、角、脂、血、肉等均具有药用价值.麋鹿茸是珍惜名贵中药材,在古代医学著作中多有记载,后由于麋鹿在野外灭绝而逐渐失传.麋鹿茸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和雌二醇,临床实验证明,麋鹿茸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麋鹿名字的由来比较早。早在5000~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将麋鹿骨骼、骨质角制成生活用具,并在上面刻有字符。我国的骨刻文中就有了"麋(■)"字的记载。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距今约4500~3300年,祖先们在骨刻文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形成了商朝晚期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出现较骨刻文晚约1000年,在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同样出现了麋鹿的"麋(■)"字。那么,祖先们为什么把这种鹿称之为麋呢?或许我们可以从麋字的字形结构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3.
正自远古以来,麋鹿就被华夏祖先视为吉祥兽、图腾,它能知物候、报时节。麋鹿有着神秘的起源和传奇的经历。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是生态文明的升华,也是麋鹿文化形成与传承的过程。麋鹿文化的起源较早,最初源于"麋"字。早在5000~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将麋鹿骨骼、骨质角制成生活用具,并在上面刻有字符,创立了骨刻文,后又逐步发展形成了商朝晚期的甲骨文。从麋鹿的"麋"字的演替过程可以看出麋鹿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发展时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麋鹿是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在本土生存了约有300万年。距今10 000年至3000年间为麋鹿种群发展的鼎盛期。商周时期,由于人为捕杀、开垦麋鹿栖息地、自然气候变化和动物自身等特化因素,野生麋鹿种群逐渐衰减,最终走向灭绝。麋鹿在中国分布广泛,南临海南岛,北至辽宁康平,西到山西襄汾,东达中国东部海边。在动物区划上,麋鹿横跨世界六大动物界区的古北界区和东洋界区。古代,麋鹿在我国华北地区曾大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麋鹿茸化学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麋鹿茸有效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茸内含有氨基酸19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氨基酸总量为54.899%,高出梅花鹿10.959%,主要影响鹿茸生物阶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总量的7.154%,相近于梅花鹿的7.23%,维生素B1,B2分别是梅花鹿茸,马鹿茸含量的1.63倍和2.42,矿物质含量亦高于其它鹿茸。  相似文献   

6.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又是湿地中的大型兽类物种。麋鹿文化是湿地文化的子文化。麋鹿文化的挖掘增加了中华文化的元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麋鹿文化包括麋鹿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麋鹿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是让现代人能继承、创新、发展其文化内涵,使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麋鹿、湿地及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增强世人保护自然的意识,创新生态文明理念,为拯救濒危物种,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鹿产品用于医疗保健历史久远,入药部位多,使用范围广。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鹿茸、麋脂药用的论述。据文献统计,我国药用鹿产品有42种。而近现代的挖掘和创新更为丰富,目前我国现有381个含鹿产品中成药及171个含鹿产品保健食品。因梅花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药用产品多指马鹿等其他鹿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糜鹿普通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以江苏大丰麋鹿种群为例,在麋鹿引种扩群、野生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长角血蜱寄生虫病、瘤胃膨胀、营养性衰竭症、食毛症、难产等常见普通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结论]该研究对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的重引进是国际友好合作项目。该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以来,无论是麋鹿的种群保护与发展,还是在其科学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将麋鹿物种上升为地域文化的层面,并不断丰富和挖掘其内涵,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麋鹿文化。一种以麋鹿文化为主线,以自然保护区为平台,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麋鹿保护为实质的环境教育,正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悄然兴起。社会公众在感悟自然、认识自然的同时,关注和支持麋鹿等野生动物保护与麋鹿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正逐步变为其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麋鹿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麋鹿卵巢、子宫、输卵管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麋鹿的卵巢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中含有各级卵泡和黄体,髓质中含有大量的血管;子宫壁从内向外可分为内膜、肌层和外膜,内膜层中分布着大量的腺体和血管,肌层由环肌层和纵肌层构成;输卵管中央有明显的褶皱,管壁包括黏膜层、肌层和外膜。麋鹿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与其他鹿科动物相似,为进一步研究麋鹿的生殖繁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麋鹿的更好保护和充分利用,以及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的良好发展,通过实地调查、人员访谈、资料查询等方法对大丰麋鹿保护区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的改进办法。大丰麋鹿保护区成功地把野外已灭绝了的我国特有动物麋鹿回归大自然,这是世界自然保护事业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文中首先介绍了该自然保护区在麋鹿的保护和繁衍、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旅游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其次在管理方面提出了5方面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一是为建立共管体制,作出试验示范;二是为适当调整保护区内功能区域的划分;三是加强对麋鹿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研究;四是加强野生生物利用的研究;五是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观光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12.
马鹿茸、梅花鹿茸不同部位无机元素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测定分析中国新疆塔里木马鹿茸、东北马鹿茸和东北梅花鹿茸不同部位中无机元素含量。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结果 从所测鹿茸各部位均检测出26种无机元素。其中包括5种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Ca、P、Na、Mg、K和11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Cr、Cu、Sr、Ni、Zn、Mo、Co、Mn、V、Sn。结论 各鹿茸不同部位的无机元素种类相同,同一元素在同一鹿茸不同部位的含量有一定差异;同一元素在不同鹿茸相同部位中的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鹿茸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茸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中药方剂中应用广泛。鹿茸的多种药效与其化学成分息息相关。本文综述了鹿茸中9种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即无机元素类、脂质、蛋白质、多肽、生长因子、氨基酸、糖类、生物胺和不溶性物质。发现鹿茸的各成分在鹿茸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以及其不同区段的含量存在差异。为鹿茸化学成分的进一步分离鉴别奠定基础,并为研究鹿茸成分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浅谈鹿茸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茸是梅花鹿、马鹿等的嫩角,每年周期性地生长、骨化与脱落,在其尚未骨化时收获。鲜鹿茸富含蛋白质与水分,收获鹿茸时又时值盛夏,如不及时加工处理就会腐败变质,由珍品变成废物。最先应用鹿茸的是中国人,鹿茸的加工技术也是中国人创造的。原始的鹿茸加工是用火烤、太阳晒,近百年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反复水煮、烘烤和风干相结合的传统鹿茸加工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的鹿茸加工技术又有新的进展,但大都是在传统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创新,而冻干茸、保鲜茸则与传统加工技术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生长期的鹿茸尖端组织为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检测不同生长期鹿茸尖端间充质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其中一条差异表达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得到400 bp左右的片段,与野猪的非编码基因MALAT1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为90%。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RT-PCR鉴定发现,该基因在鹿茸生长发育的前期和中期表达量高于后期,该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的上调表达暗示其在鹿茸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是鹿茸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金尚文 《新农村》2006,(4):17-17
鹿茸讲究规格形状,所以鹿茸的收获与加工是养鹿中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之一。只有优质的鹿茸,才能有较高的卖价。  相似文献   

17.
麋鹿重引进是中英两国政府合作的一项伟大工程,大丰麋鹿自回归以来,逐步克服了水土不服、难产率高等难题,种群数量已由39头增至2 818头.随着麋鹿种群的发展,大丰麋鹿主要生活区内的生境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植被在不断退化,甚至出现了某些植物在区域内消失等反常现象.大丰麋鹿种群的增长与生活区主要采食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的长势呈负相关状态.因此,生境退化及麋鹿种群未来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难题,必须尽快将麋鹿种群发展的未来导向提升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8.
北京麋鹿苑麋鹿采食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麋鹿苑散养的138头麋鹿为研究对象,测定麋鹿自由采食量。设置88个1 m×1 m样方,利用群牧差额法测定草地放牧前后产草量,计算麋鹿采食量。结果表明,在以紫花苜蓿、黑麦草、无芒雀麦、早熟禾为主要草种的混播草场,麋鹿的采食量为10.27 kg/d干物质,进而分析了牧草产量差异性和麋鹿的营养需求,为麋鹿的半散放管理和麋鹿的饲料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马鹿茸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并探讨干燥方法、储存时间对其含量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测定马鹿茸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样品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牛血清蛋白计在5μg/m L~40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231x+0.1114(R2=0.995),平均回收率为99.33%,RSD为0.86%;马鹿茸水溶性蛋白含量随储存时间延长而下降,高温干燥比低温干燥含量低。采用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测定马鹿茸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马鹿茸质量控制的方法。存储时间、干燥方法对马鹿茸水溶性蛋白含量有影响,在马鹿茸生产过程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塔里木马鹿茸中基础氨基酸和钙、磷的含量的测定,并与新西兰赤鹿茸进行比较.氨基酸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钙、磷采取高锰酸钾滴定法、钼黄比色法测定.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茸中包含人体所必需的7种氨基酸,总含量与新西兰赤鹿茸相差不大,而钙、磷含量从上到下依次上升,含量与分布存在差异.表明塔里木马鹿茸也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