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螺旋藻粉、酵母、酵母+β-胡萝卜素为饵料,分别在不同盐度(10、30、50、70和90)和不同温度(20℃、25℃和30℃)下,探究饵料对卤虫(Artemia sp.)生长及体内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温度盐度条件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存活率和体长优于其它饵料组;养殖第10d,在温度25℃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和酵母组卤虫均在盐度30时有最大平均体长(7.5mm,5.9mm),而投喂酵母+β-胡萝卜素卤虫在盐度10时平均体长最大(4.0mm);在盐度50下各饵料组卤虫平均体长在温度30℃组均显著大于其它温度组(P < 0.05)。养殖第15d,在温度25℃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在盐度30时存活率(93.7%)最高;在盐度50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存活率在温度20℃(94.0%)和25℃(92.0%)均显著大于30℃组(P < 0.05)。投喂螺旋藻粉各组卤虫抱卵率显著大于其它饵料(P < 0.05),且随盐度或温度升高而逐步增大。对养殖15d卤虫体内类胡萝卜素检测表明,各饵料组卤虫均只检测到海胆酮和角黄素,未检测出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虾青素。投喂螺旋藻粉卤虫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 < 0.05),且随盐度升高呈下降趋势,盐度10组最高(46.25μg/g);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温度25℃组最高(46.28μg/g)。综上所述,投喂螺旋藻粉的卤虫生长最好,卤虫可以将β-胡萝卜素转化成海胆酮和角黄素,温度升高会降低卤虫存活率,加快卤虫生长、性成熟及类胡萝卜素代谢;盐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卤虫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但是高盐可以促进卤虫性成熟,且消耗体内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模拟浙江省南部自然海区生态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培育密度、投饵量、底质对刺参幼体(6.42±0.84 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海水温度为(12.5±0.5)℃,盐度为27±0.3时,温度向上突变至30℃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50%和20%;温度向下突变至0℃时,幼参在第4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50%;盐度向下突变至15时,幼参在第4 d和第6 d的存活率分别为80%和0%,向上突变至39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4天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0%。实验周期30 d,温度10~15℃时,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温度组(P﹤0.01),温度20℃时,幼参不夏眠;幼参分别在盐度24~30,培育密度20~40 ind/m2,日投饵量为刺参体质量6%~9%时,第30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培育密度组和日投饵量组;以水泥、轮胎、轮胎+瓦片、泥为底质,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和存活率均较好。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海区环境条件下,幼参生长适宜温度为10~15℃,适宜盐度为24~30,最适培育密度为40 ind/m2,最适日投饵量为幼参体重的6%,室内水泥池养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是适宜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敏  王晓梅  季延滨  王存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72-12274
[目的]研究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体重(30.71±0.89)g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测定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养殖60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革胡子鲶终末重、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5 kg/m3与65 kg/m3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密度处理组间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处理组(35 kg/m3与65 kg/m3)与高密度处理组(95 kg/m3与125 kg/m3)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补体C3、C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65 kg/m3可推荐为革胡子鲶的最佳养殖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添加生物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对黑神仙鱼稚鱼的养殖效果,开展了为期26 d的养殖实验。以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组投喂为对照组(A),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补充卤虫无节幼体投喂为实验组(MA)开展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补充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可显著提高黑神仙鱼稚鱼存活率,并一定程度提高特定生长率。MA组和A组存活率分别为(95.53±3.21) %、(82.50±4.32) %;特定生长率分别为(8.50±1.47 )%·d?1、(6.92±1.06 )%·d?1。补充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其质量性状、形态性状的生长,提高体长增长量、肥满度和鱼群体长均质度、体质量均质度。养殖结束后黑神仙鱼稚鱼体长、体高、腹鳍长、背鳍高和尾鳍长分别为25 、12 、22、10 和5 mm;体长增长量、肥满度分别为12 mm和3 %;鱼群体长均质度、体质量均质度分别为92%和90%。使用卤虫无节幼体配合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进行补充投喂对黑神仙鱼稚鱼中间培育阶段的生长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可作为优化黑神仙鱼稚鱼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选用沙蚕、菲律宾蛤仔肉、明虾肉、明虾肉海带混合、海带和初孵卤虫6组饵料投喂2龄期中国鲎幼鲎。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初孵卤虫组2龄期幼鲎存活率最高,为71.43%,其他投喂组存活率不足20%;投喂初孵卤虫组的35只2龄幼鲎有12只蜕壳发育成3龄期幼鲎,其他投喂组均未出现蜕壳;投喂初孵卤虫组幼鲎湿重和头胸部宽增加明显,其他投喂组湿重与初始湿重相比略有增加,但头胸部宽无明显变化。说明初孵卤虫是2龄期幼鲎人工养殖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不同开口饵料对似■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采用枝角类、卤虫无节幼体、人工微粒饲料和蛋黄等饵料对似■仔鱼进行21 d喂养。结果显示,枝角类组的存活率最高,达(77.83±1.76)%,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为(63.67±1.76)%,人工微粒饲料组仅为(6.50±1.00)%,蛋黄组在开口摄食10 d累计死亡率已达100%。全长特定生长率以枝角类组最高,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分别为(7.18±0.55)%/d、(6.94±0.38)%/d,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人工微粒饲料组和蛋黄组分别为(3.75±0.23)%/d和(0.98±0.18)%/d,显著低于枝角类组和卤虫无节幼体组(P0.05)。比较R~2,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似■仔鱼全长、生长曲线方程,但Bertalanffy和Gompertz生长模型拟合的似■仔鱼生长拐点日龄均晚于Logistic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综上,以枝角类和卤虫无节幼体等动物性饵料生物为开口饵料能显著提高似■仔鱼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在生长曲线拟合度相近的情况下,以Logistic模型对似■仔鱼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似■仔鱼生长拐点在18~19日龄。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215;1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215;10^4ind/m^2,每日2次投喂时的饵料密度应控制在20&#215;10^4ind/mL。  相似文献   

8.
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生长、存活以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养殖密度(3.33、6.93、10.01、13.65kg/m^3)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幼鱼生长、存活和行为的影响。经48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存活率、肥满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其生长离散影响差异显著(P=0.001);体重变异系数(CV)与养殖密度(SD)呈正相关(CV=0.288SD-5.999,R=0.875,P=0.004);特定增长率(SG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二者呈显著负相关(SGR=15.220—5.908SD,R=-0.832,P=0.005),但净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增加,且各密度组最终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00);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的活动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低密度鱼集群性较低,对光线、声音等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大部分鱼都在水体底层进食,投饵时易剩料;高密度组的幼鱼相遇频率要高于低密度环境中的频率,彼此相互碰撞与避让,鱼类出现游动急躁情况。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215;1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215;10^4ind/m^2,每日2次投喂时的饵料密度应控制在20&#215;10^4ind/mL。  相似文献   

10.
王俊  曹英伟  李良玉  魏文燕  张小丽  陈霞  杨马  唐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19-12120,12152
[目的]进一步丰富细鳞鱼养殖生物学内容,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在水温9.2 ~15.2℃水温条件下,采用3种不同的驯化方式驯养体重(0.055±0.003)g的细鳞鱼鱼苗60d,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和驯化方法对细鳞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确定最适开口饵料和最优驯化方案.[结果]经过60d投喂,C组细鳞鱼体重的特定生长率为5.21%/d,明显大于A组和B组;A、B、C组细鳞鱼的死亡率分别为32.37%、32.27%和37.47%,差异不显著(P>0.05);A、B、C组细鳞鱼体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8%、20.3%和12.9%.[结论]水蚤是细鳞鱼较为理想的开口饵料,但在细鳞鱼规模化养殖中以粉料开口,采用粉料和颗粒饲料投喂(C组)是更为合理的驯化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快速培育优质高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优选最佳的适宜密度。[方法]设间伐强度20.00%、30.00%、40.00%、对照4个处理,即Ⅰ号区2 235株/hm~2,Ⅱ号区1 995株/hm~2,Ⅲ号区1 365株/hm~2,Ⅳ号区2 975.00株/hm~2(CK),选择18年生的林分进行不同保留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10年间各试验区日本落叶松的生物量变化比较明显,Ⅱ号区保留密度1 365株/hm~2,乔林层生物量比CK提高74.80%,总林分生物量比CK提高72.22%;Ⅲ号区保留密度810株/hm~2,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比CK降低3.94%,林分总生物量比CK降低3.36%,而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比CK分别提高2.53%和20.34%。[结论]在日本落叶松中龄阶段,林分的保留密度以1 36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杨晓玲  郭金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0-13590,13592
[目的]探讨2,4-D对盐藻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2,4-D对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1.0~6.0mg/L的2,4-D均能促进盐藻的生长与物质积累,其中4.0mg/L为最佳促进浓度,可使盐藻的细胞密度、蛋白质及β-胡萝卜素积累均达到最大值。[结论]2,4-D可用于盐藻培养中对盐藻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5种配方对草履虫生长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英春  肖友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99-7200
[目的]筛选适宜草履虫生长及繁殖的最佳营养配方及环境条件。[方法]采用5种营养配方,即配方Ⅰ-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Ⅱ-菠菜叶+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Ⅲ-稻草煮剂+牛奶液培养液、配方Ⅳ-0.1%蜂蜜培养液和配方Ⅳ-小麦粒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并对草履虫生长发育和种群密度及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培养时间最短的是配方Ⅲ,仅用2d就可得体长为90~210μm,体宽为加~30脚,每毫升水样含1000~3000个草履虫,纯度也很高,能够用于纯培养,用该配方培养草履虫效果最佳。草履虫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繁殖温度在10~30℃。pH值在5.0~10.0的范围内,草履虫的生长状况都较好,但最适合于在中性略偏酸的环境中生长。[结论]该研究为草履虫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3种微藻的生物量,实现3种微藻的光密度、单位干重和细胞浓度间的相互换算。[方法]测定蛋白核小球藻、杜氏盐藻和钝顶螺旋藻在680、630和560nm下的OD值及其单位干重和细胞浓度,并进行线性拟合。[结果]3种微藻的OD值与其单位干重、细胞浓度(钝顶螺旋藻除外)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应的回归方程为:小球藻细胞浓度(万个/ml)=1557 OD680-34.716,小球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2074 OD680+0.0022;杜氏盐藻的细胞浓度(万个/ml)=901.98 OD630+5.1408,杜氏盐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7516 OD630+0.015;钝顶螺旋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2394 OD560-0.0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相应的线性方程,快速、方便地测定3种微藻的生物量,并实现相应微藻3种生物量指标间的相互换算,从而为相应微藻生物量的测定比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基因重组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为得到高浓度和高产量的链球菌(Streptococcus)G蛋白(SPG)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一级摇瓶、二级种子罐培养,以及将菌种转接到发酵罐并进行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探讨了IPTG加入量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考察了接种量、氧气、pH、培养方式等发酵工艺。[结果]高密度发酵能得到至少80 g/L的菌体,最高达到150 g/L,每升发酵液可得到1 g的SPG。SPG高密度发酵的生产条件为:接种量10%,通气量1 vvm,溶氧控制在30%~45%,发酵过程控制pH 7.0~7.2,IPTG的诱导浓度为0.2 mmol/L,时间为4 h,发酵后SPG总蛋白能达到菌体蛋白的20%以上。[结论]利用该生产工艺可得到高浓度菌体和高产量SPG。  相似文献   

16.
张阳  范丽丽  邵玺文  杨利民  韩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03-6204,6206
[目的]研究平作种植密度对黄芩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密度设4个处理水平,测定黄芩的生育指标和生物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根重、地上重和总生物量逐渐增大,而枝根数、单株根重和地上重逐渐减小;稀植枝根多,地上部与地下部均生长良好,单株干物质积累多,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结论]适宜的平作种植密度单位面积产量高,单株品质好,试验水平下,行距25~35cm时黄芩产量高、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7.
房贤坤  丛伟国  刘德林  刘雨  付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19-11620,11671
[目的]对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的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以布拉酵母为试验菌株,通过分批发酵和流加培养筛,分别测定温度、pH、溶氧(DO)、起始葡萄糖浓度、残糖浓度及氨基氮浓度对布拉酵母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布拉酵母高密度培养的最佳工艺为:培养温度30~32℃,pH 5.0,溶氧30%,初始葡萄糖浓度30 g/L,培养过程中通过流加补料维持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为0.5 g/L、氨基氮浓度为40 mg/L。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后细胞干重最高可达56.6 g/L,细胞得率为42.4%。[结论]该研究对布拉酵母活菌制剂的生产制备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北方地区园林绿地草坪的节水灌溉提供依据。[方法]以纯草坪为对照,设置郁闭度梯度为T1(0.10~0.29)、T2(0.30~0.49)、T3(0.50~0.69)、T4(0.70~0.89),研究冠层郁闭度对颐和园园林复合系统中草坪蒸散的影响。[结果]各处理草坪蒸散量的变化规律均呈双峰型曲线。4个郁闭度梯度处理的年蒸散总量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T3、T4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随着郁闭度梯度的增大,草坪蒸散的差异性逐渐减弱。草坪蒸散总量与郁闭度呈指数关系,蒸散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当郁闭度达到0.60以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对减弱。[结论]草坪蒸散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当郁闭度达到一定值后这种趋势将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9.
马红  叶元土  蔡春芳  宋亮  李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47-5250,5440
[目的]研究猪血球粉与鱼粉组合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探讨以饲料原料优化组合实现猪血球粉对鱼粉的替代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初始体重为(18.40±1.07)g的270尾鲫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以不添加猪血球粉的饲料为对照组,其他饲料组猪血球粉含量分别为2.5%、5.0%、7.5%、10.0%、11.5%;对应的鱼粉用量分别为13.8%、10.7%、7.8%、4.8%、1.8%、0。[结果]经过83 d的养殖试验,与对照相比,当饲料中猪血球粉添加量为7.5%时,异育银鲫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大于7.5%时,异育银鲫肝脏GPT酶活力低于对照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大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T-SOD、LSZ、血红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猪血球粉替代鱼粉对鲫鱼健康无明显不良影响,但猪血球粉添加量大于7.5%时可能会对鲫鱼肝脏造成负担,影响健康。  相似文献   

20.
旱育秧密度对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育秧情况下秧苗密度对秧苗素质的定量影响,为制订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和有关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旱育秧密度下的分蘖数、株高、根长、根数和干物质等性状的调查,研究旱育秧秧苗素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秧苗密度下,播种后43d内各指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43d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总分蘖、根数和干物质等指标的变化逐渐出现显著性差异。不同秧苗密度相比较,秧苗密度6.32cm×6.32cm和5.35cm×5.35cm的处理其分蘖和干物质含量都最高,是合理的旱育秧密度。[结论]密度、秧龄和密度×秧龄对各指标的影响都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