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屈丽莉 《农技服务》2014,(6):138-138
通过在大洼县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雄成虫示范,结果表明:对性信息素水稻二化螟雄成虫诱杀效果较好,且省工、省事、无残留、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稻防治二化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董本春  王晓蔷  李晓光  李岩  孟令斌  张明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12-11012,11015
[目的]探究应用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成虫的效果。[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放置点三角形性诱剂诱捕器诱杀水稻田二化螟成虫的效果。[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放置点诱捕器的诱虫数量不同,性诱剂共诱杀二化螟成虫数量为1697头,6月24日诱虫量有1个小的峰值,7月14日诱虫数量达到最高峰。放置在稻田中间的性诱剂诱捕到的二化螟数量最少,放置在稻田外缘的性诱剂诱捕到的二化螟数量较多。[结论]为水稻二化螟无公害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应用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诱杀农作物害虫技术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应用的绿色控害技术。为探索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性诱剂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二化螟性诱剂的配比类型,验证昆虫性信息素控制水稻二化螟探索田间应用技术,2010年在桂林双季稻区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试验,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见,二化螟性诱剂是防控水稻二化螟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还可应用于水稻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准确反映出水稻二化螟各代成虫盛期、高峰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化螟求爱过程中释放性信息素这一规律,笔者对两种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诱杀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A诱芯(Cs2009410)能显著降低田间二化螟蛾量基数,从而减轻二化螟的田间危害,利用物理诱杀技术防控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中部单季稻区,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剂诱杀一代二化螟雄虫试验表明,平均每日每盆诱捕量为1.95~4.19头,最高可达24头/盆*晚,从而使性信息素引诱剂试验田块二化螟幼虫的数量减少87.7%,枯鞘数量和白穗数量分别减少76.19%和90.92%,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作性诱剂诱捕器,在水稻秧母田、大田生长期内放置田间以诱杀二化螟蛾示范,结果表明:被害株率和直接影响产量的白穗率仅为0.01%。采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诱剂对水稻二化螟雄虫有诱杀作用,通过调查诱捕区、农药防治区和对照区田间的雄蛾量、卵块量和株害率,评判二化螟性诱荆在水稻生产中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对二化螟雄蛾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可以使诱捕区田间雄蛾量、卵块量和株害率比对照区分别下降71.4%、80.0%和81.3%,防治效果和常规农药防治无显著差别,可以在水稻...  相似文献   

8.
<正>一、性诱剂诱杀性诱剂诱杀是利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简称性诱剂)用释放器释放到田间,通过诱杀雄成虫,阻止雌雄交配,减少受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性诱剂杀虫技术属于新型绿色防控技术,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是国际公认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进行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二化螟成熟雄虫技术防控水稻二化螟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该技术使用方便,对环境无影响,深受水稻种植专业户和合作社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昆虫性信息素在蔬菜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原理与使用方法,研究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蔬菜三大害虫性信息素的应用效果,为昆虫性信息素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等害虫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在成虫羽化期间可诱杀大量雄蛾.导致田间雌雄比例失调,有效减少了雌雄之间的交配行为,降低了成虫的自然交配率,造成下一代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二化螟是对我市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茎秆对水稻进行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和白穗而影响水稻产量。一、试验目的近几年水稻二化螟在尚志市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虫源基数较高,宿主植物多,食物种类不同,造成越冬代羽化期极不整齐,使危害期延长,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性诱剂诱杀螟虫的原理是利用螟虫雌性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量,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今天,利用性诱  相似文献   

12.
<正>一、性诱剂诱杀利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简称性诱剂)用释放器释放到田间,通过诱杀雄成虫,阻止雌雄交配,减少受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性诱剂杀虫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是国际公认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秀山县水稻病虫害种类多、发生危害重。2016年,推广"稻鸭共生控虫除草+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成虫+性诱剂诱杀二化螟雄虫+赤眼蜂(生物导弹)寄生二化螟卵块+农药减量控害+全生育期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用量、环保农药,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控制水稻病虫害"技术模式取得积极成效。融合示范区减少用药1~2次,用药量减少45.6%;防治成本降低9元/亩;融合示范区比常规区增产7.0%,增加收益123.8元/亩。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21年对武冈市晚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通过对各处理二化螟成虫诱捕量、枯鞘率、枯心率及产量的调查,评价其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显著降低二化螟成虫诱捕量(P <0.05),性信息素安装后0~42 d干扰率达95.28%~97.17%,安装42 d后干扰效果有所下降;在第42天更换1次性信息素后能持续起效,更新后干扰率可达92.52%及以上;从枯鞘率来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性信息素处理区的枯鞘率较低,表明其对防止二化螟为害有一定效果,其中8月24日和9月7日,仅用性信息素防治的处理防效达31.03%~40.22%;从枯心率来看,性信息素的防效与农药防效相当,但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更稳定,成熟期防效达62.34%;使用性信息素的处理能间接增加水稻产量,增产率在10.00%以上。由此可知,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干扰二化螟成虫交配,防治效果明显,结合1~2次农药防治,能有效防治二化螟为害。  相似文献   

15.
迷向性信息素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洪  周巍  汤义 《吉林农业》2011,(8):58+60-58,60
2010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部分中稻使用了信越二化螟信息素进行了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并且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刺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螟害率都控制在防治标准(196以下)以内,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都达90%以上,其中速向性信息素区防效为91.11%,迷向性信息素配合化学农药区防效达95.56%,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剂配合化学农药防治区比较增加防效3.56%。比常规用药区增加防效7.12%。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及诱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阐述了昆虫的化学通讯方式和昆虫性息素的生物学特性,二化螟性诱剂的成份,结构及其原理。从实践上开展了二化螟性诱剂的诱捕技术和应用效果研究,并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水盆式诱捕器简单方便,对二化螟雄蛾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成虫羽化期间的盆中日诱蛾量可明显反映出田间虫量。由于诱杀了大量雄蛾,导致田间雌雄比例失调,降低了成虫自然交配率,有效减少了子代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其诱控效果一般为70.0%~80.0%,与杀虫灯或一般药剂的防效相当,该项技术在二化螟中等或偏轻发生年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理论与调查实践相结合,就吉林省水稻二化螟之多提出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二化螟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想获得绿色大米首要解决化学防治,故建立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刻不容缓。该体系含2部分,社会组织和集成技术。而技术也分成3个部分,经济阈值、防治措施以及虫情预测,预测主要靠性信息素,可无公害诱杀害虫,还简单说明了性信息素使用方法即组织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应用性信息素防治二化螟具有高效、低毒、无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顺应和谐植保理念,对推动绿色水稻生产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二化螟性信息素组分的化学合成、诱芯研发、田间应用技术、植物挥发物与性信息素协同作用、性信息素与赤眼蜂等防治技术相容性以及温度和Cd~(2+)胁迫对二化螟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为性信息素应用于二化螟预测预报和防治二化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是北镇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绿色农业的普遍实施及害虫可持续控制策略的推广,应用信息素诱杀成虫已成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使北镇顺应市场的需求,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绿色食品这一农业的新思路和新走向,我们不断地更新和调整安全控害技术,引进了二化螟诱捕器—性诱剂防虫的安全控害措施,既  相似文献   

20.
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1999年在吉林市7个地点进行了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的试验。结果表明;性诱芯田间有效期长达42d,水盆诱捕器每盆每晚最大诱蛾量达481头,每盆每日最大诱蛾量Y与每盆每日平均诱蛾量X之间的关系是:随着X的增大,Y对X的倍数逐渐下降,在平均诱蛾量较低时,雄蛾对诱捕器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当虫口密度大时,雄蛾对诱捕器的选择性下降,结果使不同诱盆的诱蛾量接近均等。初步结果表明;性诱杀效果较好,与化学农药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