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英国足球球迷群体多元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从足球球迷群体的发展历程看,英国足球球迷群体的形成最初基于鲜明地域认同,随着传统社区改变、媒体和消费文化的发展,球迷群体认同已经由最初单一的地域性认同发展为包含了液态社区认同在内的多元化认同。球迷群体的地域性和历史性不再是联系球迷的主要纽带,以兴趣性和消费性为认同基础形成的球迷文化逐渐成为球迷文化的重要内容。多元化的足球球迷群体意味着足球俱乐部经营策略的多元化。俱乐部需要更加清晰地把握球迷群体发展的阶段和特征,进而促使俱乐部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为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预科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少数民族预科生多数是来自我国的少数民族管辖区,是准大学生,他们的成才成长关系到各少数地区未来的发展建设。他们长期生活在以自己文化为主的文化世界中,民族认同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如何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对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体现了大学生个人和高校创新发展的需求。本文剖析了当今国际环境、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和网络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组织认同为出发点,对高校图书馆馆员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进行研究,分析组织认同各因素对馆员创新行为的影响程度。通过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与专家访谈相结合,提出图书馆组织认同以及馆员创新行为量表。将组织认同分为组织认知,组织归属,领导认知,同事关系四个维度;将馆员创新行为分为创新想法产生,创新想法推动,创新行为实施三个维度;继而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馆员为调研对象,通过SPSS和AMO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组织归属和同事关系与馆员创新行为之间有显著路径系数,其中同事关系对馆员创新行为影响最大;领导认知、组织认知与组织归属、同事关系之间有显著路径系数。  相似文献   

5.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始终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点工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需要经过"感知、判断、认可、内化以及行动"五个阶段。当前大学生群体多表现思想不成熟、价值观不稳定但主体意识强烈的阶段性特征,导致在认同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一阶段缺失或跳跃的问题,致使认同过程失效。对此,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劳模精神学生研究团队选取沈阳市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体育学院的1 020名本科生,参与《沈阳市部分大学生对劳模精神认同情况调研》问卷例证上述判断,并从学生立场为高校思政课相关教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精神文化认同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快速发展。研究从精神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如何构建精神文化认同的对策上着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作为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最基本单位,是高校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各高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已经呈现出结构失调、功能式微、环境杂乱等的生态困境。因此,教学生态的基层组织建设策略主要是要基于生态稳定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来重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并利用生态共生和群体动力原理来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组织作为社会前沿群体,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新力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社会组织管理理念,转变传统高校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多方合作是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群体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研究群体激励问题,实质上是探讨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绩效。结合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改革实践,在分析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素质及需求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群体激励的现状,阐明了群体激励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需求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领导素质以及改善思想工作方式等对策,以期为调动图书馆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图书馆员工作绩效提供良策。  相似文献   

10.
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意义,强调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需要,并结合高校组织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阐述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意义与现状、建设内容与实践路径,旨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对高校人才人文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加强农业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新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农业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便于增强学生对农业地位的认同、对专业的兴趣和献身农业的信心。这种局势下,农业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维,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方法,促进工作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使教育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策”课)以其综 合性时效性,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宣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充分运用好“形策”课教学,利 用多种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向学生宣讲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既是“形策”课本身的要求,也符合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需要,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农业高校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更具紧迫性和艰巨性。文章在考察我国“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理念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时代使命,并以中国农业大学为案例,分析了当前农业高校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基本路径在于: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请进来与走下去”的有机结合、“线上和线下并行”的有机结合,以此使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融进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爱国爱农的情怀。文章认为,这将成为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升级和农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教改实验探索已势在必行。探究提升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健康发展,是全面提升农业院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 实施展开分析讨论。期待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工作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对此,通过对全国六所农林类高校的调查,找到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式——分组教学,最终提高农林类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优势,提出了构建的对策:教育理念层面实现互相融合、教学内容层面实现丰富升华、实践活动层面实现有机结合和组织管理层面实现系统完备。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政课是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两大重要工作,应该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达到融合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工作合力。为此,就要通过用新发展理念统筹融合发展的思路,打破观念上的“壁垒”,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融合发展的师生共建的新型工作团队,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推进大学生党建和思政课的融合走深走实,找准着力点,搭建融合发展的新平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