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目的]通过大田玉米试验,研究不同养分含量的昌鑫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玉米株高、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周长、千粒重等生物量数据,对玉米产量进行理论测定。[结果]大田玉米追肥施加25%颗粒肥后,籽粒饱满,穗粒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增加,增产率达到27.2%。[结论]施加25%颗粒肥有效地改善玉米的成产因素,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1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玉米经济产量是指玉米的籽粒产量,它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3个主要因素构成的。亩产量(千克)=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穗数、穗粒数、粒重三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理论上说,玉米品种特性、播种技术、种植密度影响着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取决于苗期、穗  相似文献   

3.
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干旱地区7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判断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干旱地区玉米选育目标及制定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表现为:株高0.595 93、穗位高0.571 86、穗长0.809 2、穗粗0.623 93、秃顶长0.667 3、穗行数0.661 57、行粒数0.796 67、千粒重0.615 08,关联序为穗长行粒数秃顶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径分析表明,在寒地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最大,而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受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表现不同,穗粒数的贡献超过粒重的贡献。限库处理降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减源处理下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超过穗数。  相似文献   

5.
对玉米籽粒产量与穗粒数、干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穗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更大 ,育种上可把穗粒数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 ;并探讨了多粒型玉米品种的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6.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弄清影响玉米产量性状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进行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重、行粒数、吐丝期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株高、籽粒含水量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小,行粒数、株高、籽粒含水量、吐丝期均通过穗重间接地对穗粒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产量水平与穗粒结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玉米研究所1986年以来玉米联合产比鉴定的杂交组合和试种区内外68个玉米新杂交种的穗粒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表明,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穗粒数都有所增加。在较高产量水平时,对玉米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穗长,穗粗和穗粒数,在较低产量水平时是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粒数起主要作用。在广西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玉米施用穗肥对提高结实率尤为  相似文献   

8.
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艳鲜  何金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30-7431
为玉米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在同样的施肥和管理条件下,研究产量不同的16个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三要素和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总结出高产玉米杂交种应具有的穗部特征。在产量达到高产要求的5个玉米杂交种中,4个产量较高杂交种的穗粒数都在500粒/穗左右,属中大穗型玉米杂交种,只有豫玉22为大穗型杂交种(穗粒数为580粒/穗),而穗粒数在450粒/穗以下的中小穗型杂交种没有一个产量超过11 250 kg/hm2。高产玉米杂交种具有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重均高的双重优势;在穗部性状中,穗行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相对于大穗型品种,中大穗玉米杂交种更易获得高产,而小穗型品种则难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对玉米会单4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找到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同一玉米品种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低,单株长势好,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但由于每公顷有效株数较少,土地空间未被充分利用,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补偿不了每公顷穗数减少的损失,所以产量偏低。随着密度增加,个体发育虽然受到一定影响,穗粒重开始下降;但由于群体发育较好,公顷穗数增加的多,因公顷穗数多而增加的籽粒产量远远超过因穗粒数减少而降低的产量。当密度增加到一定时,个体发育受到了严重限制,产量反而降低。76 380株/hm2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穗数、穗粒数、粒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三大因素。随着玉米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穗粒数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更加显著,而玉米花丝能否正常受精直接影响果穗的结实潜力。该文通过对玉米花丝及茸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花丝活力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期为玉米基础研究及制种等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黑龙江省玉米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免耕平作(T1)产量最高,产量为10088.5kg/hm2,穗数为秋翻平作(T2)>免耕平作(T1)>秋翻垄作(T3),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长为T1>T2>T3。各处理的棒3叶叶面积差异极显著,大小依次为T1>T2>T3;各处理株高、穗位高以及茎粗大小依次为T1>T2>T3,但处理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洛玉941亩产750公斤左右的根、茎、叶、穗分化、籽粒形成灌浆规律,探讨了适宜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和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甜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MMI模型分析方法对福建省2008~2011年连续4年甜玉米区域试验数据进行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有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产量、出苗至采收日数、穗粗,以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的有行粒数、鲜百粒重;性状的稳定性以穗长、穗粗、穗行数最好,其次为出苗至采收日数、行粒数、鲜百粒重,第三为株高、穗位高,最差为产量;不同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密度制约对源库形成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大丰26和平展型太单23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5万,4.5万,7.5万,10.5万株/hm2共4种群体规模,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的光合系统与干物质生产、籽粒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源库关系等在群体调节上的异同,并提出挖掘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途径。结果表明,紧凑型大丰26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平展型太单23最适密度为4.5万株/hm2,前者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群体调节作用小于后者,但获得最高经济产量适宜经济系数都在0.5左右,适宜源库比均为1.50左右;生长发育后期,紧凑型大丰26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作用因株型而异,平展型太单23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主攻粒质量为主,稳定粒数为辅,而紧凑型大丰26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为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宜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15.
以新麦26为试材,采用3年定点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秸秆腐蚀剂及精制鸡粪配施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全部还田情况下,冬小麦群体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粒数和产量的变化相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666.7m2施纯N13 kg+精制鸡粪100 kg和施纯N13 kg+腐蚀剂150 g处理情况下,其产量和千粒重与分别单施纯N 16、19 kg的处理相近。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试验地区666.7m2宜施纯N 13 kg+腐蚀剂150 g。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条件下糯玉米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鲁糯6号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下降,秃尖增加,鲜穗产量和商品穗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6.0万株/hm2时鲜穗产量最高,达到20 022.0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密度间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鲁糯6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不同类型的夏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植比较,研究其在当地(阿拉尔)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主要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关系,进而筛选出适合南疆夏种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与生育期长短显著相关,并且与穗部呈正相关的性状大小排列为单穗重〉穗粒数〉穗长〉百粒重〉双穗率,与生长形态呈正相关的性状大小排列为穗位高度〉空秆率〉株高。因此,在选择夏玉米品种时首先要考虑生育期,以保证能正常成熟为准,并应注意对穗重较高、穗粒数较多、穗长较长、穗位较低等性状的考察。早熟品种新玉29和新玉13号产量表现较好,可为南疆复播玉米品种,但应注意防止新玉29号的后期倒伏。  相似文献   

19.
郑单958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品种"郑单958"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种植密度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此时玉米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抗逆性等方面都比较适宜,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低于或超过这一密度,产量均有所下降,密度较低时,玉米果穗大、单穗粒重较高,但穗数偏少,产量达不到最高值;密度较大时,果穗变小,秃尖较长,空秆增加,抗逆性下降,单穗粒重下降,产量也不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