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高粱植株的物理性状与抗蚜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高粱对高粱蚜的抗性及其与高粱物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的抗蚜性属显性遗传。高粱抗、感基因型间的蜡质含量、叶片颜色、叶片表面结构均存在差异。抗蚜品系的蜡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感蚜品系,并且叶片表面光滑,细胞排列整齐致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抗蚜小麦品种正科1号×感蚜品种石4185的F2分离群体(495株)进行田间自然抗蚜调查,发现正科1号的抗蚜虫性状受显性单基因控制,鉴定出的这个显性抗蚜基因,暂定名为dnY。运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到3个在抗感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Xwms350、Xgwm437、Xgwm44);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于7DS上,距离该基因最近的标记为Xgwm44,遗传距离3.29 c M。同时讨论了基因dnY在小麦遗传改良以桨标记在抗蚜基因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抗麦长管蚜品系‘J-31’‘J-48’的抗性遗传,采用穗部接虫法对抗蚜品系‘J-31’‘J-48’和感蚜品系‘J-39’及其F1代和F2代分离群体(‘J-31’בJ-39’和‘J-48’בJ-39’)进行了抗蚜鉴定,并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麦长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J-31’‘J-48’F1代都表现为抗蚜,经χ2测验其F2代群体抗感分离经比为3∶1,(χ2c=3.272 7,P>0.05;χ2c=1.058 6,P>0.05)符合孟德尔理论的比例.据此认为:春小麦抗蚜品系‘J-31’‘J-48’的抗蚜性为质量性状遗传,其抗性各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高粱抗蚜虫SSR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抗蚜高粱———河农16为试材,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摸索SS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浓度和用量,然后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获得适宜高粱抗蚜虫基因定位的SSR体系。其中TaqDNA聚合酶0 3μL(5u μL),10×PCRBuffer(Mg2+)2 0μL,引物1 5μL(10μmol L),模板DNA60ng。利用该体系进行扩增,所得谱带清晰、稳定、非特异性带少。  相似文献   

5.
玫烟色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喷雾法和浸蘸法,进行了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2×105~2×108孢子.mL-1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毒力明显增强,但对枣尺蠖、棉铃虫和甘蓝夜蛾等则没有致病力。菜青虫在接菌2~3 d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的症状,但桃蚜感病后体表无明显的感病症状。经测定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桃蚜和菜青虫2、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8.71×106孢子.mL-1、9.6×106孢子.mL-1和1.81×107孢子.mL-1。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生命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萧  李克斌  尹姣  王冰  曹雅忠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0):2056-2063
【目的】比较小麦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连续2个世代若蚜和成蚜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罩网试验,调查和测量Pm232等10个具有不同抗蚜性的小麦品种上定殖的有翅成蚜数量及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体重、翅型分化和成虫寿命、繁殖力等生命参数。【结果】麦长管蚜对10个供试小麦材料的不选择性有着明显差异,抗蚜材料对蚜虫的趋避作用明显较强。发育历期等5个生理参数的比较表明,抗蚜材料上的若蚜发育历期较感蚜材料明显延长,若蚜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和体重较感蚜材料明显降低或减少,并且这种影响随着小麦抗性的升高而加重。研究还发现抗蚜材料上产生的有翅蚜要显著多于感蚜材料。通过对比不同世代的蚜虫生理参数发现抗蚜材料对蚜虫下世代的影响存在加重现象。【结论】小麦抗蚜品种对麦长管蚜不仅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和抗生作用,而且其抗生性在蚜虫世代间可能存在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7.
燕麦抗蚜性和抗BYDV病毒病鉴定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燕麦品种对蚜虫和BYDV的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一批广谱抗性的品种以确保燕麦生产安全。【方法】用等行距开畦条播方式种植鉴定圃。于灌浆期分别用模糊识别法和目测法调查圃内自然感染蚜虫和人工接种饲毒蚜虫的数量和病叶级数,计算蚜害比值和平均严重度后进行抗蚜性和抗BYDV性评价。【结果】72份燕麦材料中,无免疫蚜虫和BYDV材料。抗蚜性评价结果表明,14份材料抗蚜、58份材料感蚜;抗BYDV性评价结果表明,自然接种后,9份材料抗病,63份材料感病,而人工接种后,6份材料抗病,66份材料感病。【结论】燕麦抗蚜和抗BYDV材料较少,抗蚜性与抗BYDV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人工接种BYDV较自然感染BYDV易增加病害严重度。QO245-7和白燕2号对蚜虫分别表现中感,对BYDV一致表现抗病,是优质的抗蚜和抗BYDV材料,在今后大面积推广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对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及混合种群表现感虫性的品种(系)分别占供试小麦品种(系)的86.90%,57.14%和86.90%。麦蚜的消长曲线也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不抗蚜虫。  相似文献   

9.
1983-1985年在河北邯郸,广平对216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416品种(次)的抗蚜性筛选鉴定,并对筛选鉴定技术作了研究。根据蚜情指数,将抗蚜性程度分为抗、中抗、感、高感4级,选出多毛早3号等13个抗蚜品种材料;提出了新的蚜害程度分级标准和蚜情指数计算公式,可提高筛选鉴定的效率;室内接虫鉴定技术研究表明,其结果与田问鉴定相一致(r=0.8028,r_(0.01)=0.641);根据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受蚜害后恢复能力(耐害性)的差异,认为棉花品种抗蚜性筛选在苗蚜发生后期进行最为适当,这有利于对品种抗性作出全面评定。  相似文献   

10.
甘薯抗薯瘟病的遗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9个不同抗瘟型的甘薯品种做亲本,对其杂交后代分菌系接种鉴定,并考察部分组合后代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甘薯对薯瘟Ⅰ型菌系抗性由显性主效基因控制,母本细胞质效应小,对Ⅱ型菌系抗性则呈现广泛的分离,并有超亲现象;双亲为抗疫的组合,其后期出现抗病型的频率比抗×感或感×感的组合有明显提高,显示出加性效应的遗传特点。相关分析可看出,甘薯F1抗±型菌系的能力与鲜薯衙呈负相关,与干率呈弱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粱抗蚜虫性状与次生代谢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人工接虫、田间调查和室内生化分析研究了不同高粱材料对蚜虫的抗性及其与次生代谢物的关系。结果显示,高粱抗蚜虫性状属单基因显性简单遗传,通过回交转育方式容易获得抗性基因。高粱抗蚜虫性状与植株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丁布(DIMBOA)含量间的关系表现出年度间的差异,有时抗性与感性材料间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丁布含量都不表现质的不同,说明另有更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实际控制着高粱的抗蚜性状。  相似文献   

12.
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甜高梁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南珠  李玥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81-6883
[目的]应用RAPD技术对甜高粱丝黑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方法]以抗病亲本7050B与感病亲本TX622B杂交后的F2代以及抗病甜高粱品种8113和感病甜高粱品种8101为试材,用CrAB法提取DNA,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其DNA进行多态性扩增与初步分析,同时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体系进行优化。[结果]CTAB法适宜提取DNA。在对抗病亲本7050B与感病亲本TX622B杂交后的F1代进行RAPD标记时,用60个引物进行筛选,其中27个引物扩增出了多态性谱带;应用20个具有多态性扩增谱带的引物对抗病甜高粱品种8113和感病甜高粱品种8101进行RAID分析时,共有7个引物扩增出了差异谱带,分别为S56、S66、S67、S70、S72、S75、S78。[结论]该研究为甜高粱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棉蚜刺吸取食胁迫条件下 ,棉花会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并产生诱导抗性 ,其中抗氧化酶系统在这一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POD和CAT对蚜虫刺吸为害反应最早 ,酶活性变化大 ,SOD反应次之。蚜虫为害后 ,这三种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抗蚜品种比感蚜品种上升得更早更多。这种反应速度和强弱与品种抗蚜性高低呈正相关 ,且对后期蚜虫种群总量的消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汰选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采用药液浸渍法,研究了室内饲养的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产生规律及抗性机制,评价了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风险。结果表明:3%啶虫脒连续汰选9代以前,棉蚜对其抗性没有明显变化,但从12代以后敏感性明显降低,至20代时,LC50和LC90抗性倍数分别上升至4.3397倍和6.4177倍,证明已产生抗性基因,但处于低抗水平。结果说明棉蚜对啶虫脒也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的抗性及其与瓢虫的联合控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6个玉米品种(系)在云南昭通地区的玉米蚜及其捕食型天敌瓢虫的发生情况,采用蚜量比值法比较了玉米品种在田间对玉米蚜的抗性,并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瓢虫/玉米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感蚜条件下,高抗品种有9个,分别为路单15号、胜玉6号、云瑞62、靖单11号、云瑞339、云瑞407、云瑞668、云瑞89、云瑞7号;抗性品种6个,分别为云瑞392、云瑞222、临玉9号、云瑞999、云瑞10号、云瑞505;中抗品种1个,为珍禾99;感蚜品种4个,分别为云瑞666、足单808、宣黄单5号、临玉8号;高感品种6个,分别为临玉10号(白粒)、大天一号、海玉92、宣黄单2号、云瑞108、师单4号。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益害比与蚜量比值呈幂函数关系,说明玉米的抗蚜性与瓢虫对玉米蚜有明显的联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福建省有关桉树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差异,选育抗病种系,2006年通过野外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测定,将收集的11个在福建主栽的桉树种系初步划分为抗病种系——巨尾桉9224、尾细桉M1;中抗种系——巨赤桉201-2、邓恩桉、柳桉、巨尾桉广9和尾巨桉Ug9;中感种系——本沁桉、尾巨桉3229;感病种系——巨桉3号、巨桉5号。  相似文献   

17.
新农药防治抗性棉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在太原、临猗等地进行了咪蚜胺、硫丹和丁硫克百威防治棉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新农药对棉花苗期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以咪蚜胺和丁硫克百威的防效最为突出。在棉蚜发生盛期,25%咪蚜胺可湿性粉剂以2000倍液喷雾防治,2~14天的防效可达95%~100%,持效期在14大以上;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1000~2000倍液喷雾,1~5天的防效可达92%~100%。试验充分说明咪蚜胺的防效和持效,明显好于对照农药40%久效磷水剂,是理想的防治抗性棉蚜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8.
大豆新品系抗大豆蚜虫筛选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豆生产田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依靠大豆蚜虫的自然发生、消长与危害,调查大豆叶部蚜虫群体数量,在370份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中筛选鉴定出高抗大豆蚜虫的材料77份,抗大豆蚜虫的材料64份。高感蚜虫和感蚜材料192份,田间不同品系抗感蚜虫差异明显,蚜虫对不同材料选择性较大,建议生产中可选择种植抗蚜材料,以减轻大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