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解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带来的环境面源污染和猪肉质量安全等问题,提出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通过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驱动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条件下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政府和规模养猪户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监管与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选择的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机制作用下,规模养猪户难以实现绿色运营模式的自我演化,政府的规制对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的演化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且演化博弈结果受到消费者绿色消费偏好系数,猪肉的环境质量系数,养猪户废弃物转化环保投资,政府的监管成本、环境排污收费和绿色补贴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养猪业带来的环境面源污染和猪肉质量安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生猪供应链绿色运营模式。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条件下生猪供应链绿色运营模式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养猪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猪供应链绿色运营模式演化路径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猪供应链绿色运营模式演化与养猪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绿色运营策略下的收益增加率密切相关,演化路径与双方存在"搭便车行为"时所获得的收益大小有关。如果"搭便车"行为从对方绿色运营行为中获得的收益很大,则生猪供应链演化为绿色运营模式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政府环境规制对"搭便车"行为进行惩罚,迫使养猪户或屠宰加工企业选择绿色运营模式,对选择绿色运营模式策略但收益增加比率较小的养猪户或屠宰加工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将促进生猪供应链绿色运营模式的演化。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政府环境管制、供应链纵向合作关系、激励扶持、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和指导等方面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粗放化发展,导致废弃物大量聚集,温室气体随意排放等问题,以畜牧业新型养殖主体—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碳税税率、低碳养殖补贴系数、产品低碳度水平和消费者低碳产品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决策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碳税政策有效激励了规模养猪户碳减排行为,不同的碳税税率不仅对规模养猪户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猪肉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政府的低碳补贴政策能够促进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的演变;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可以有效引导规模养猪户的低碳养殖行为。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对规模养殖户的低碳养殖决策及政府的碳税补贴政策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促进养猪业环境风险的防控,实现养猪业绿色转型,通过对湖北省280个规模养猪户的实地调研,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整体程度偏低,其中风险事实感知最高,而风险原因感知最低;2)养猪户个体、经营特征中养殖培训数量、养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养殖规模以及养猪户的生态环境态度和责任担当是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的重要内部因素;3)在外部情境因素上,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成本、政府环境监控的力度显著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因此,政府应加强养猪户养殖培训、鼓励其专职养猪、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加大养猪户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及污染责任担当教育、加大环境规制政策的宣传执行力度及粪污设施运行的补贴,还应充分鼓励周围农户对猪场污染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动物疫病风险认知对养殖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北省786个生猪养殖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了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对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引入养殖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了不同规模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和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差异。结果表明:1)养猪户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对其生物安全行为采纳有显著影响,其中外部环境风险认知影响最大,其次是生猪易感性风险认知和生猪病原的危险性风险认知;2)大、中、小和散户4种养殖规模对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养殖规模下其生物安全行为偏好有所差异;3)不同规模养猪户的生猪疫病风险认知有一定差异;4)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受其个人特征、经营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加强养猪户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培训,分类施策促进不同规模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建设,鼓励养猪户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培养新型养猪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蛋鸡养殖是重要的污染源,政府环境规制是促进蛋鸡养殖场实施清洁生产行为,进而从根源上解决蛋鸡养殖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双种群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环境规制强度和蛋鸡养殖场清洁生产行为选择决策的过程、方向、进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蛋鸡养殖场实施清洁生产行为和政府进行高强度环境规制的成本、蛋鸡养殖场产出鸡蛋的单位产品价格以及双方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效益是双方策略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出应加大补贴与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优惠力度、建立绿色鸡蛋品牌以提高养殖场收益以及加强政府监管来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公信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北省的调研数据,本文应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亲环境动机(内在亲环境动机、外在亲环境动机)对规模养猪户农业碳交易参与意愿及意愿支付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84.18%的规模养猪户愿意参与农业碳交易,其对碳排放权的意愿支付水平为10.36~12.30元/吨。内在亲环境动机、外在亲环境动机均有利于增强规模养猪户的参与意愿及意愿支付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养猪户更易因外在亲环境动机的增强而表现出更高的农业碳交易参与意愿,接入互联网的规模养猪户则更易因内在亲环境动机的增强而表现出更高的意愿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的宏观背景下养猪户饲料选择行为分化受养猪户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养殖因素等微观因素影响。利用在江苏省调查所得到163个养猪户的有效数据,运用eviews5.0软件和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养猪户的养殖因素包括养殖规模、养殖目的、对配合饲料的了解对养猪户饲料选择行为起决定性影响,而养猪户的个人因素(年龄)和家庭因素(家庭人口数)对饲料选择行为有显著的减弱和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1年至2013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的数据,运用DEA方法分析比较了河南省大中小生猪养殖模式下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投入冗余等。指出河南省生猪规模养殖的综合技术效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大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不等。中规模养殖在仔畜投入方面存在冗余,大中小规模生猪养猪在饲料投入方面都存在冗余。从政府财政支持、生猪养殖场管理水平和生猪市场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1年至2013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的数据,运用DEA方法分析比较了河南省大中小生猪养殖模式下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投入冗余等。指出河南省生猪规模养殖的综合技术效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大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不等。中规模养殖在仔畜投入方面存在冗余,大中小规模生猪养猪在饲料投入方面都存在冗余。从政府财政支持、生猪养殖场管理水平和生猪市场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猪不同饲养方式生产成本变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模型,对2000和2003年我国生猪饲养业不同饲养方式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散饲养50 kg生猪,2003年的生产成本较2000年增加了6.83%,折算金额为19.15元,主要是由于直接物质费用上升了7.69%和人工费用增加了5.09%,分别使生产成本增加了16.58元和3.08元;规模饲养50 kg生猪,其2003年的生产成本较2000年增加了8.74%,折算金额为23.79元,主要是由于直接物质费用上升了11.19%和人工费用降低了6.85%,分别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了26.94元和降低了1.63元。直接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各项物资的价格及劳动日工价上涨所致。最后提出了鼓励发展中等规模的生猪饲养模式;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加大工业反哺饲养业的力度;提高劳动效率,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加强疫病防疫,降低疫病防疫项目费用等四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优质肉猪配套组合性能测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烟猪”、“杜莱烟猪”和“烟合猪”3个配套组合的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增重速度、饲料报酬和产肉量指标组合间无显著差异,但与含地方猪血统的比重大小呈负相关,即“杜烟猪”最高,“烟合猪”次之,“杜莱烟猪”较低。肉品质量与生长性能呈反比,肉色、大理石纹、pH值、肌内脂肪、肌纤维粗细与肌肉嫩度均以“杜莱烟猪”最佳。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广西出现的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要点进行了概述,提示原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示病意义的典型眼观病变较少出现在非典型猪瘟病例,而原先易忽视的眼观病变如肾纵切面。肾乳头呈现点状出血、扁桃体充出血及点状脓性病灶、心浆膜粘膜有出血斑点、胃浆膜及胃底部黏膜有出血斑点或有溃疡点等病变频繁出现,成为新的示病指征趋势;指出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快速确诊非典型猪瘟的诊断技术;提出实施猪瘟免疫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免疫程序、适度加大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头份、淘汰带毒感染母猪等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2—2017年江苏省生猪养殖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选择小规模生猪养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小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并系统探究了种养结合户和普通养殖户在环境效率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尝试找出生猪养殖数量和农田经营面积的最优比例。研究发现:1)在样本考察期内,江苏省小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为0.813,而且在时间上环境效率出现了略微的增长趋势。2)与普通养殖户相比,种养结合户的生猪养殖环境效率要高一些。平均来看,种养结合户的生猪养殖环境效率要比普通养殖户高0.013。3)生猪养殖数量和农田经营面积的比值与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在“水稻+小麦”的种植模式下,当且仅当生猪养殖数量和农田经营面积的比值为92.98头/(hm2·a)时,生猪养殖环境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路径,基于2004—2016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通过计量实证方法,测算了我国生猪养殖的产业集聚度和环境效率,然后系统考察了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11、0.951、0.900。小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中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相对稳定。2)2004—2016年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度由0.93增长为0.96,呈现出略微上升趋势。中南、华东、西南等生猪主产区的产业集聚度要明显高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3)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度和环境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改善作用的拐点分别在产业集聚度等于0.80、0.77、0.73处。4)产业集聚度、养殖技术水平、地区生产结构、耕地面积数量、政府环境治理支出等会显著影响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减缓我国生猪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猪周期"问题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以往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本文则采用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对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中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生猪价格在"下跌阶段"、"稳定阶段"和"上涨阶段"上的方差、区制转移概率、自持续概率和平均持续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此外,"猪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疫病、政策、自然灾害等外界冲击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而生猪饲养是生猪产业链上抵御外界冲击能力最差,遭受损失可能性最高的环节。因此,为了缓解猪周期,一方面应该依据区制的非对称性特征来制定价格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牲畜疾病防疫体系和价格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提升生猪产业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等措施来增强生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智慧监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污水排放监管存在的取证难度大、实时性低等问题,为了提高污水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提高企业应急反应能力,提出了适用于生态治理模式的生猪养殖业污水处理的智慧监管策略、监管模型以及Ecological数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生猪养殖业污水生态治理方式,通过对监管策略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采用多种传感器监听与收集各节点的实时数据,并通过Ecological数学分析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预测。以Ecological方法为基础,分析并实现了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处理的智慧监管模型,提出了模型的数据监管流程和具体算法,从而可以对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违规排放进行实时判断。将该策略应用于指导生猪养殖业污水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有效解决了生猪养殖污水排放实时监管问题,提高了污水排放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feed a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og production in China. Land scarcity limits China’s ability to continue increasing its hog production without feed imports, particul...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成本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成本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环境影响的货币化。利用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数据,运用产排污系数法,借鉴农业环境成本评估方法,从生猪规模养殖污染物的实物量和价值量两方面建立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成本评估模型,对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4年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所产生的年环境成本为25.2亿元,年际间呈稳定增长的态势。由于各县市养殖规模、耕地情况等不同,地区间污染程度差异大,污染物排放量呈向养殖优势区域、密集区域发展的趋势。建立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多渠道提高养殖户对生猪规模养殖污染环境的认知水平,完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以拓宽养殖户融资渠道,有助于对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成本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20.
对2013年广东省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包括区域分布、产业化水平、价格变化、成本收益、碳足迹测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2014年广东生猪产业效益出现全面亏损的原因,并对2015年生猪产业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供过于求以及需求减弱是导致生猪市场总体下行的主要原因。根据2013年生猪产业碳足迹测算结果可知,高碳排放成为广东省近年来生猪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