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秋敏  张无敌  尹芳  赵兴玲  许玲  柳静  刘士清  陈玉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18-16319,16332
[目的]比较两种接种物对熊粪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效果。[方法]以熊粪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接种物(混合厌氧活性污泥和熊粪厌氧发酵结束后驯化所得的接种物),在30℃下进行了批量式恒温厌氧发酵,分析两种接种物对熊粪厌氧消化产沼气效果的影响。[结果]使用不同接种物的两组试验产气量存在差异,但相差不大;发酵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经过原料(熊粪)驯化的接种物发酵时间明显缩短,为沼气厌氧活性污泥发酵时间的1/3,且经过驯化的接种物具有更好的降解效果,能创造更好的适合于沼气发酵的中性环境。[结论]经过原料富集培养驯化的接种物具有更好的产沼气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不同因子对秸秆干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为农作物秸秆沼气干发酵工程实施提供参考。【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接种物比例、碳氮比和料液pH 3个因子对玉米秸秆干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形状(短秆状、细丝状、粉末状)玉米秸秆干发酵的产气量特性及甲烷含量。【结果】接种物比例对干发酵启动及整个厌氧反应的影响显著,原料接种物比例为30%,碳氮比为20∶1,pH 7.0的工艺参数组合产沼气较优,总产气26 100 mL、日均产气量为900 mL,池容产气率为0.18mL/(mL·d);细丝状玉米秸秆日均产气量最高,沼气甲烷含量高且稳定,日均产气量为2 121mL。【结论】接种物比例对干发酵启动及整个厌氧反应的影响显著,将玉米秸秆粉碎为细丝状更有利于提高干发酵累积产沼气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批量式发酵,观察了生物质炭对沼气生成量和甲烷含量的影响。观察结果显示:室温7-12℃,经过24d的发酵,添加生物质炭能使沼气发酵快速启动。其中,在25%接种物组添加10克生物质炭的沼气生成量与100%接种物对照组相接近,且甲烷含量估计值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椰子加工剩余废弃物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椰子废弃物干法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每个试验组加入300 g椰子废弃物,发酵温度均为室温.前3组接种量分别为20%、30%、40%,第4组接种量为30%,发酵前用6%NaOH对椰子废弃物进行浸泡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原料中接种物含量越高,沼气产气量越大,且接种量为30%~40%为椰子废弃物干法厌氧发酵的最佳接种量范围.椰子废弃物经过化学预处理后,发酵启动速度加快,发酵周期缩短,沼气产量得到提高.因此,椰子干法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对解决椰子废弃物资源浪费及对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条件对沼气产量以及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接种量可以提高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但过多的接种量会使单位总固体质量的沼气产量和甲烷产量降低.小麦秸秆厌氧干发酵产肥兼顾产气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料总固体含量为25%、秆渣质量比为1∶10,在保证较高产气量的同时,可较好地保留发酵残留物中的营养成分,能提供肥效良好的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6.
沼气灯不亮或时明时暗,是什么原因?如何调整?答:原因:①沼气中甲烷含量低,压力不足;②沼气灯喷嘴安装不当、堵塞或偏斜;③输气管内有积水;④纱罩型号与沼气的要求压力不配套。处理方法:①增添发酵原料和接种物,提高沼气池产气量和甲烷含量;  相似文献   

7.
刘彦珍  李安华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060-2063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不同接种物浓度下的产气特性,为秸秆在大规模沼气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接种不同比例的厌氧污泥,采用批量发酵工艺,在38℃左右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结果]经过50d的发酵后,秸秆中大部分物质可以得到分解.当厌氧污泥和秸秆比例为10∶3(两者TS比0.57、VS比0.46)、总TS浓度为10.16%时,秸秆产气效果最佳,TS产气率为370 mL/g,沼气中甲烷含量为56.04%.[结论]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随接种污泥比例加大,秸秆的产气量和产气率逐渐升高,但接种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原料产气量和产气率升高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消化器,启动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种。 1、连续膨胀法。连续膨胀法即消化器检验并清空后,在接种物不足的情况下,将收到的接种物和首批原料按一定比例(2:1,视接种物活性和原料浓度而定)投入消化器气停止进料若干天,在静止条件下,对消化器内的接种物进行富集扩大培养,使厌氧消化微生物得到驯化和生长,或者附着于填料表面,至料液中生成的挥发酸大部分被去除时,即产气高峰过后,料液的PH值在7.0以上,所有沼气中甲烷含量在55%以上时,首批富集扩大培养即告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接种物对低次烟叶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方法]从低次烟叶厌氧消化的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等方面,研究了4种接种物对低次烟叶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不同接种物对低次烟叶厌氧消化的启动时间以及产气量的变化规律无显著影响.相对于其他接种物,A接种物(猪粪+人粪+沼气池底泥+玉米芯,经过一年培养)对低次烟叶厌氧消化的累积产气量分别提高了49.0%、139.0%、85.8%、55.7%.[结论]该研究为低次烟叶厌氧消化接种物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什么是沼气发酵接种物?答:沼气发酵的核心微生物菌落是甲烷菌群,沼气发酵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在发酵原料中,接入含有大量甲烷菌群的菌种,也称为沼气发酵接种物。  相似文献   

11.
不同接种量对稻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秆为原料,厌氧发酵后剩余的沼液为接种物,在中温35℃的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试验,研究接种量分别为40、80、120 g 3个处理对其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接种物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缓冲能力,有利于产气高峰提前,同时对稻秆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其中接种量为80 g的总产气量最高,为3 452 mL;TS产气量达到256.27 mL·g-1;分别比接种量为40和120 g的试验组高93.71%和15.14%。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沼液在甘蔗叶循环利用中的应用潜力和途径。在厌氧发酵产沼气实验中,用沼液浸泡长度1~2 cm甘蔗叶5 d的效果最好,沼气总产量为1101.2 L,甲烷含量为57.8%,沼气总产量较对照提高了106.0%。在甘蔗叶快速降解实验中,采用沼液淋洒甘蔗叶+猪粪复合物料方法的降解效果最好,物料降解率达83.15%,较对照提高了3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复合肥和普通农家肥为对照,设不同浓度的沼液处理。采用不同浓度沼液对西兰花、冰糖橙、香蕉3种作物进行追肥,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测定西兰花、冰糖橙、香蕉的产量、Vc含量和含糖量。[结果]用沼液进行追肥,可以增加西兰花、香蕉、冰糖橙的产量和Vc含量,增产率最高分别达111.90%、100.80%、132.40%,Vc含量的增加率最高分别达45.33%、33.13%、14.13%;香蕉和冰糖橙的还原糖含量增加率最高分别达407.56%和18.07%;沼液对3种作物的含糖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西兰花含糖量随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少,还原糖含量最大降幅达10.15%,总糖含量最大降幅达37.13%。[结论]综合分析,沼液在作物种植中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沼液在设施番茄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将沼气池直接建在大棚内,产完沼气后,将沼渣与沼液分离,沼渣作基肥与土壤改良剂,对沼液进行净化、喷施量及浓度、喷施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设施番茄栽培中,土壤施用沼液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通气能力;沼液用松籽壳过滤后以60%的浓度,每隔6 d叶面喷施一次即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设施番茄栽培中施用沼液肥,产品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可增产22.5%,增收7.30万元/hm2。  相似文献   

15.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一种重要的补益中草药。由于野生甘草面临过度采撷和资源耗竭,人工种植甘草规模日益扩大,发展低耗高效的甘草种植技术成为迫切需要。通过盆栽试验考查了不同沼液添加水平(沼液/去离子水体积比:10/0、9/1、5/5、1/9及0/10)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甘草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对甘草根系形成良好侵染,菌根侵染率在25.0%~48.4%之间。AM真菌对甘草表现出显著促生作用,接种处理使植株生物量、磷浓度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71%~271%、64%~143%和98%~127%。施用沼液显著提高了植株磷浓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磷的同时,也增加了植物及土壤铬、铜和铅浓度。在沼液稀释比为10/0和9/1水平下,植物铬、铜和铅浓度超标,而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植株重金属浓度至安全阈值以内。施用沼液同时接种AM真菌可在促进甘草生长的同时保障甘草品质,因而在甘草人工种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沼气发酵残余液(沼液)是一种典型的优质有机肥料。本研究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杨麦12号为材料,就沼液作为肥源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沼液对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以基肥施用沼液75000 kg/hm2、追肥施用沼液37500 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为最高,与不施沼液的对照相比,增加产量达12.26%。因此合理利用沼液,对浙东沿海淡涂泥田小麦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沼液预处理时间对蔬菜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特性的影响,以黄瓜、番茄、茄子和辣椒4种蔬菜秸秆为原料,用猪粪沼液在(35.0±0.5) ℃分别处理3、5、7和9 d后进行中温批式厌氧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对蔬菜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及其厌氧消化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各蔬菜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逐渐提高(1.53%~24.47%和2.11%~52.48%),但木质素难以降解。不同蔬菜秸秆的最佳预处理时间不同,番茄秸秆和辣椒秸秆的最佳预处理时间均为5 d,最大累积甲烷产量分别为147.95和99.17 mL·g-1,较未处理分别提升36.52%和26.33%;黄瓜和茄子秸秆的最佳预处理时间均为7 d,最大累积甲烷产量分别为152.42和129.84 mL·g-1,较未处理分别提升38.00%和27.42%。同时,沼液预处理能够缩短蔬菜秸秆的厌氧消化周期(T90缩短了3~8 d)。整体上,沼液处理后4种蔬菜秸秆的产甲烷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黄瓜秸秆>番茄秸秆>茄子秸秆>辣椒秸秆。综上所述,猪粪沼液作为预处理剂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秸秆的厌氧消化性能,且最佳预处理时间为5~7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不同的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为提高麦秆能源转化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恒温发酵装置,以经生物(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和化学(NaOH(添加量为60 g/kg)和氨水(20 mL/L))方法预处理过的麦秆和未处理麦秆(CK)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次厌氧发酵(35 ℃),分析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NaOH和氨水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量、甲烷含量和pH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气指标(干物质产气率、挥发性干物质(VS)产气率和甲烷平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预处理方法均可明显提高麦秆的日产气量峰值,并可提早产气高峰的出现时间。各处理总产气量的高低顺序为:NaOH>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氨水>CK;与CK相比,不同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可提高麦秆产气量5.85%~48.16%,提高甲烷平均含量15.06%~39.47%。经NaOH预处理的麦秆发酵后总产气量为12 620 mL,比CK提高了48.16%;甲烷平均含量为46.8%,比CK高出39.47%。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pH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经NaOH处理的麦秆发酵后TS、VS产气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用NaOH(添加量为60 g/kg)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后在35 ℃下厌氧发酵,可以有效提高麦秆的产气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蓝藻沼液替代不同化肥和沼液用量田间试验,研究蓝藻沼液与不同化肥用量间、不同蓝藻沼液用量间蔬菜产量、硝酸盐、维生素C(VC)的差异,并分析蓝藻沼液应用蔬菜的化肥替代作用。结果表明:①小白菜连续2茬施用蓝藻沼液,第1、2茬的产量效应分别与蓝藻沼液中氮、磷、钾养分量的72.3%、85.6%化肥相同,替代化肥率第1茬比第2茬增加18.4%。②与等养分量的化肥相比,施用蓝藻沼液有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和提高VC含量的作用;连续施用有提高VC含量的后效,但无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作用。③蓝藻沼液用量对菜椒产量、VC的调控作用均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对硝酸盐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产量与品质相协调的蓝藻沼液用量为134.1~138.9t.hm-2。  相似文献   

20.
蓝藻发酵沼液对青菜生物学特性和品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菜为材料,研究了蓝藻沼液不同施用量和化肥组对青菜生物量、品质的影响以及MC-LR在青菜体内积累状况。结果表明,沼液的使用可有效增加青菜的生物量和株高,其中以中量沼液处理效果最好,与化肥组的没有显著差异;同样沼液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青菜的品质,使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其中以中量沼液处理最为明显,而化肥组虽然生物量最高,但是品质相对较差;单位鲜重青菜体内MC-LR含量和生物富集系数在低量沼液处理下,没有检测到,随着沼液处理量的增加,单位鲜重青菜体内MC-LR含量和生物富集系数增加。说明沼液中的MC-LR可被作物吸收并进行积累,对人类的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