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C组,51头)、烯丙孕素组(A组,51头)、烯丙孕素+PMSG+Gn RH组(APG组,50头),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发情集中度、配种率、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结果表明:在发情率和配种率上,APG组(84%、100%)和A组(92.16%与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70.59%)(P0.05),且APG组、A组的发情集中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妊娠率上,对照组(62.75%)极显著低于APG组(90%)和A组(88.24%)(P0.01);在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上,APG组(13.40、12.75)和A组(12.65、12.0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8、10.35)(P0.05)。综上可知,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备母猪,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配种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2.
实验旨在分析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对后备母猪妊娠早期子宫发育的影响,从组织水平探究定时输精程序影响后备母猪产仔性能的机制。实验后备母猪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FTAI组),对照组后备母猪自然发情、查情后进行人工输精,试验组后备母猪按照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在妊娠第16天和第25天对后备母猪子宫组织进行样品采集,分别记为FTAI_16组(3头)、C_16组(3头)、FTAI_25组(3头)、C_25组(3头)。结果表明:定时输精处理后,FTAI组后备母猪子宫重量和子宫角长度都高于C组(P0.05);与C组相比,FTAI组后备母猪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管更加致密丰富,腺体发育更发达,分布更均匀。综上,定时输精处理可以调节后备母猪妊娠早期子宫和子宫内膜的发育,最终影响母猪的产仔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从配种次数、配种时间以及促排卵药物的使用3个方面对后备母猪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将后备母猪随机分成6组:(1)自然发情对照组:母猪自然发情、配种;(2)简式定时输精组:使用烯丙孕素性周期同步化后母猪自然发情配种;(3)传统定时输精组:母猪性周期同步化后,经过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戈那瑞林处理使得卵泡发育和排卵同步化,无需查情,固定时间输精;(4)两点式查情定时输精组:在传统定时输精的基础上增加了注射促排卵药物时和配种后24 h 2个查情、配种时间点;(5)诱导发情促排实时输精组:性周期和卵泡发育同步化后,母猪发情时注射戈那瑞林促排卵,实时输精;(6)诱导发情实时输精组:母猪性周期和卵泡发育同步化处理后,实时输精。使用B超监测各组母猪卵泡发育和排卵情况,评价不同程序对母猪发情时间、排卵集中度、卵泡囊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简式定时输精组相比,注射外源促性腺激素改变了卵泡生长速度和排卵时间,缩短了最后一次饲喂烯丙孕素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但是并没有改变发情-排卵间隔时间和排卵前卵泡大小。诱导发情促排实时输精组母猪妊娠率(93.52%vs 76.85%)和分娩率(8...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16):49-52
为了研究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对母猪发情率、妊娠率及产仔数的影响。试验1:将200头后备母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头。所有后备母猪连续饲喂四烯雌酮(ATL)(15 mg/d)14 d,第15 d开始查情。试验组后备母猪停止饲喂ATL 24 h后肌注促性素(PMSG)、再过72 h肌注生源(Gn RH),肌注Gn RH 24 h后开始输精1次,过24 h再输精1次;对照组后备母猪停止饲喂四烯雌酮后有发情就开始输精,过24 h再输精1次(如还发情,第2次输精过24 h后再输精1次);试验2:将200头断奶母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头,断奶第2 d开始查情。试验组断奶母猪断奶24 h后肌注促性素(PMSG),再过72 h肌注生源(Gn RH),肌注Gn RH 24 h进行输精1次,过24 h再输精1次;对照组断奶母猪发情就开始输精,过24 h再输精1次(如还发情,第2次输精过24 h后再输精1次);精液剂量为80 ml(2×109个精子细胞)。试验1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后备母猪的静立率(P>0.05)、妊娠率(P<0.05)、分娩率(P<0.05)、窝产仔数(P>0.05)均高于对照组。试验2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断奶母猪的发情率、妊娠率、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窝产仔数也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母猪肌注PMSG和Gn RH,可改善母猪的发情率、分娩率、窝产仔数,减少隐性发情母猪的漏配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100头丹系后备母猪和200头丹系经产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输精和常规输精为主要配种方式,分析比较了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对丹系母猪的配种、受胎和产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技术的使用,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无不良影响,且在后备母猪窝均总仔数上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定时输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增加猪场经济效益,以定时输精和分娩同步化为基础的批次化生产管理具有可推广之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烯丙孕素对乏情后备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将566头225日龄前未发情的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烯丙孕素口服液5 m L,连喂18 d;对照组按猪场精液诱情、舍外运动场运动、限饲等流程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后备母猪9月龄利用率提高33个百分点(P0.01),配种分娩率提高11.41个百分点(P0.01),胎均活仔数提高0.77头(P0.01),胎均健仔数提高0.97头(P0.01)。说明烯丙孕素能够显著提高225日龄未发情后备母猪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和来源对后备母猪体成分、初情日龄和发情表现的影响.选用(147±3)日龄、平均体重(59.0±4.2)kg的长白×大白(LY)杂交母猪54头,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能量水平,中能量水平参照NRC(1998)推荐量,低、高能量水平在此基础上减少和增加12.5%,每个能量水平下设2个能量来源,淀粉组和油脂组.母猪于第2情期的第19天屠宰.结果表明,高能组背膘厚、体脂含量、瘦肉含量和脂肪/瘦肉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淀粉组与脂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率随能量水平增加而提高;各能量水平组间初情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而脂肪组初情期日龄比淀粉组提前12 d左右(P<0.05).体成分分析发现,背膘厚,体脂含量与发情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值分别为0.998和0.952,P<0.01),发情母猪背膘厚,体脂含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母猪(P<0.01).由以上结果可知,后备母猪饲喂高能量并添加脂肪的日粮有利于促进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及发情表现;后备母猪的背膘厚、体脂含量与发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诱导青年母猪初情期及同期发情后单次输精的研究东德海德勒等(1977年)取初情期前的母猪560头,在其190日龄,进行激素处理,以诱导母猪性成熟。在258—259日龄时,从中取同期发情青年母猪352头,分别在发情开始后30、35或40小时输精1次,并将其每窝产仔数与情期输精两次者作一比较。本试验共采用14种不同激素处理和输精安排。观察受胎率、输精后30天平均黄体数及胚胎数。结果表明,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进口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对性成熟后备母猪同期发情的诱导效果和其对母猪产仔的影响。先后筛选210日龄以上的120头健康后备母猪,随机分为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0头。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按20 mg/(头·d)口服5 mL进口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和饮用水,连续给药18 d。试验中记录各组动物发情时间、妊娠时长、分娩结果(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等,计算各组母猪的发情率、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分娩率等指标,采用SPSS21.0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母猪发情率分别为95.00%和81.67%(P<0.05),其中药物受试组猪在给药结束后第3天开始出现发情,24 h同期发情率为35.00%,48 h同期发情率为68.33%,而空白对照组试验猪发情时间离散,无集中发情规律;2组母猪平均妊娠时长、断奶后平均发情时长、平均窝总仔、窝产活仔和窝产健仔数、仔猪断奶后平均窝重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可有效诱导母猪同期发情,且对母猪生产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化发情、体质量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50头后备母猪,随机均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饲喂0,10,15,20,25 mg/(d·头)的烯丙孕素口服液。结果显示,在口服烯丙孕素15 mg/(d·头)的剂量时,母猪的同期发情率最高为96.67%,受配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为100.00%;口服烯丙孕素20 mg/(d·头)的饲喂剂量时,停药后6,7 d内发情的母猪比例最高为70.37%(19/27),母猪体质量增加量(11.67 kg)及仔猪健仔数(11.17头)、有效产仔数(11.67头)在试验组中最高,但所有体质量及繁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限位栏定期口服15 mg/(d·头)烯丙孕素剂量下可以有效促使后备母猪发生同期化发情,而在20 mg/(d·头)剂量下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产仔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