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盆栽砂培实验,以“翠甜”厚皮甜瓜为材料,设 6 个氮处理(0、5、10、15、20、25 mmol/L)研究其对海南地区春茬厚皮甜瓜生育后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显著增加膨大期根、果实氮含量,显著增加生育后期茎叶、果实及全株中的氮、磷和钾积累量,显著增加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和单果鲜重,增加磷生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膨大期果实钾含量及氮生理利用效率。钾生理利用效率随氮水平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 10 mmol/L 时达到峰值。本研究中,10 mmol/L 氮处理单果鲜重最大,氮磷钾养分生理利用效率也最高,且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居中,最有利于节约施肥,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条件下番木瓜的生长及植株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时期,番木瓜的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氮、磷、钾三要素中,番木瓜对钾的需求量最大,其次为氮,磷最少,表现为不同器官在同一测定时期内的氮、磷、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不同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中,对氮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叶>根>茎,对磷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茎>根>叶,对钾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根>茎>叶;但是,同一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均表现为钾>氮>磷。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目前冬季北运苦瓜生产上肥料过量施用问题,探讨氮、钾不同施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以6个不同的N、K施肥量为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和各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伸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幼苗期和初瓜期同等施钾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盛果期,在同等施氮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随供钾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其中T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盛果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90.76 g/株、43%。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变化随生育期的延伸呈上升趋势,嫁接苦瓜对钾需求量较高,其次是氮,磷最少;T2处理在各生育期氮、磷、钾累积量持续呈较高水平,成熟期累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20.9、3.5、27.3 g,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52.7%、43.2%、38.5%;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明显增强叶片(源)向 果实(库)的养分供应能力,氮、磷、钾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成熟期分别为59%、48%、4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均有差异,同等施钾条件嫁接苦瓜产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2处理嫁接苦瓜单瓜重、产量均显著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37.1%、46.4%。综合研究嫁接苦瓜生长量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性,T2处理(N 260 kg/hm2、K2O 430 kg/hm2)对嫁接苦瓜增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加减法”。  相似文献   

4.
东北和西北春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东北(吉林公主岭,JL-GZL)和西北(新疆伊犁71团,XJ-71)两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生态区春玉米植株养分吸收、积累差异。研究表明,西北试点的春玉米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等养分积累量均高于东北试点,其中,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达极显著水平,叶片、茎秆、子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达显著水平。东北春玉米叶片、茎秆氮含量较西北春玉米高,叶片、茎秆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叶片、茎秆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低于西北春玉米。西北春玉米每吸收1 kg氮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分别较东北春玉米高7.75%、7.11%,每吸收1 kg钾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分别较东北春玉米低9.12%、9.71%,每吸收1 kg磷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两个生态区无显著差异。氮磷钾收获指数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相同,西北试点氮收获指数高于东北试点,钾收获指数低于东北试点,磷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旱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6,(5):282-288
在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以不同氮磷钾组合施肥方式为主要试验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对全生育期马铃薯单株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测定,探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施方式下干物质与养分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马铃薯单株干物质累积呈"慢-快-慢-快-慢"的增长模式;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块茎叶地上茎地下茎根;各处理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_2P_2K(214-6-7 kg/667m~2)有机肥(2 t/667m~2)N_2P_2K(014-6-0 kg/667m~2)N_2P_0K(214-0-7 kg/667m~2)N_0P_2K(20-6-7 kg/667m~2)N_0P_0K_0(0-0-0 kg/667m~2);不同处理马铃薯干物质总累积量均呈"S"形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方程。各处理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所需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量分别在3.89~6.67,1.40~1.55和6.89~10.83 kg,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所需三要素(N:P_2O_5:K_2O)比例平均为1:0.30:1.61。  相似文献   

6.
崔广林  李隆云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118-212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青蒿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选用当地主栽青蒿品种渝青 1 号为材料,设置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施肥水平。于苗期、分枝初期、分枝盛期及蕾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根、茎、 枝和叶 4 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青蒿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累积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青蒿对钾肥 的需求量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高肥和中肥处理整个生育期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为叶>枝>根>茎。低肥处理整 个生育期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为叶>枝>茎>根。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处理整个生育期磷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叶 >枝>茎>根。苗期和蕾期生长阶段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处理钾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叶>枝>茎>根,分枝初期和分 枝盛期生长阶段 3 个施肥处理钾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枝>叶>茎>根。不同施肥处理对养分积累趋势影响不大,但可 显著影响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养分累积吸收量在生育前期较少,生育中后期急剧增加。 养分累积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青蒿中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存在差异,生产中 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采取合理施肥措施,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淹水对棉花主要养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836为材料,在盛蕾期、盛花期和盛铃期分别淹水10 d,研究了淹水对棉花氮、磷、钾养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淹水均显著降低棉花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盛蕾期、盛花期和盛铃期淹水后成熟棉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较不淹水的对照(CK)分别减少55.3%、42.5%和44.1%。氮、磷、钾养分在各器官分配也受淹水的影响,其中分配给根的比例较CK高,分配给棉铃比例较CK低。成熟期棉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籽棉产量显著降低,蕾期淹水所受影响最大,棉株干物质质量较CK降低46.9%,籽棉产量减少50.8%。淹水胁迫后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积累减少,影响了地上部光合和营养生理过程,削弱了植株光合生产,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试验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K2O浓度0、1、10、50、250mg/L)对巴西橡胶树RRIM600种子实生幼苗生长及体内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mg/LK2O范围内,巴西橡胶树实生幼苗株高、根长、茎粗及各器官生物量等均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钾水平处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氮含量、氮利用效率不随钾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的变化,但氮积累效率则随钾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施钾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磷含量,而提高了不同器官磷积累效率和利用效率,但各器官磷含量、磷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均不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橡胶树幼苗根、茎、叶各器官钾含量、钾积累量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钾利用效率则随钾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除在根中0、1mg/LK2O处理钾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外,在根中其他处理间及在茎、叶中各处理间钾利用效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钾利用效率更能体现不同钾浓度处理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需求状况,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在2020、2021年进行,调查中糖1号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生长情况,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在各生育阶段根、茎、叶中氮、磷、钾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氮、磷、钾的累积量、阶段吸收量、日吸收速率。结果表明:甘蔗脱毒原种苗从种苗假植到种茎最佳收获时需6~7个月可达15茎节,在7、8月至9月下旬(茎1期至茎2期)蔗茎生长速度最快,以茎4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干物质量累积增加最快,此阶段为生物量累积的关键阶段。在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中各元素含量及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根茎叶各器官中蔗叶、蔗茎始终为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的器官,氮、磷、钾累积量在茎伸长生长1期前主要贮存于蔗叶中,而后以蔗茎为新的主要贮存器官。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在苗期和分蘖期分别为24.84%、26.18%、27.74%,在茎1~3期(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分别为55.54%、58.61%、52.30%,茎4、5期(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分别为19.62%、15.20%、...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5,(3):58-65
以4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氮磷钾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昌点水稻成熟期氮和磷的平均总积累量小于雅安点,钾平均总积累量略高于雅安点;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表现为西昌点明显高于雅安点。随密度增加,水稻氮、磷、钾总积累量增加,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及磷、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密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氯化钾肥在菠萝蜜苗期的适宜施用量,本试验以'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钾素处理对菠萝蜜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增加,菠萝蜜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参数以及各器官生物量和氮磷钾积累大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呈增加趋势.施钾量为K1(1 g/kg)时促生效果较...  相似文献   

12.
为在巴拿马枯萎病高抗品种‘中蕉9号’推广应用中合理施肥和进行有效的养分管理。以大田正常管理条件下的‘中蕉9号’为试材,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中蕉9号’香蕉根、茎、叶、果穗4个器官的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及分配规律,以探讨其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结果表明,‘中蕉9号’单株鲜重、干重平均为(145.35±6.42)、(18.18±0.70) kg/株,干物质不足整个植株鲜重的1/8,干物质中灰分仅占8%。4个器官鲜重大小依次是茎(93.53 kg/株)>果穗(33.38 kg/株)>叶(14.93 kg/株)>根(3.51 kg/株)。干物质累积分配规律和鲜重一致,即茎>果穗>叶>根。茎的干重为8.44 kg/株,其中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假茎中(76%),球头仅占24%。叶的干重为2.77 kg/株,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是56%,在叶柄中的分配比例是44%。果穗的干重为6.71 kg/株,其中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比高达94%,果轴的仅占6%。对整株香蕉而言,约2/3的干物质分配到根茎叶中,即2/3的光合产物用于根茎叶的生长,而只有约1/3的光合产物用于果实生长。平均而言,‘中蕉9号’每株累积吸收纯氮116.89 g、纯磷23.67 g、纯钾510.29 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0:0.20:4.37。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在4个器官中的分配大小依次是:茎>果穗>叶>根;根、茎、叶、果穗中的N:P:K比例分别为1.00:0.21:6.82、1.00:0.25:7.38、1.00:0.13:1.96、1.00:0.21:3.10,可见4个器官中,茎部吸收累积氮磷钾总量以及钾的比例最大。‘中蕉9号’根茎叶特别是茎中干物质和钾的吸收累积量远大于巴西蕉是其养分管理值得重视的一个特点。根据‘中蕉9号’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累积分配规律,参考巴西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中蕉9号’的养分管理的建议:孕蕾前应适当控制养分水分供应,限制茎叶徒长和养分消耗;肥料N:P2O5:K2O的比例可参考巴西蕉的营养特性,在孕蕾前采用2.0:0.5~1.0:1.0,在孕蕾至抽蕾期,采用1.0:0.5:2.0,抽蕾后至收获前采用1.0:0.5:2.5~3.0的配方。为了做到更好的养分管理和实现化肥高效利用,‘中蕉9号’茎和叶中积累如此多的碳水化合物和钾以及如何促进他们运输到果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华南区甘蔗间作花生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氮磷钾肥各4个水平梯度,比较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对花生养分吸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量增加促进间作花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钾肥施用过量会抑制花生对钾养分的吸收。开花下针期到荚果膨大期是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间作花生干物质累积量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形成1000 g的干物质,就需要吸收同化17.7 g N、1.7 g P2O5和11.3 g K2O,吸收比列为10.4∶1∶6.6(N∶P2O5∶K2O)。间作花生生产百千克荚果需吸收氮、磷、钾养分量分别在6.83~7.98 kg N、0.65~0.80 kg P2O5、4.10~5.32 kg K2O之间。综上,华南区种植与甘蔗间作的花生,较优氮磷钾施肥配比为80 kg/hm2 N,70 kg/hm2 P2O5,80~90 kg/hm2 K2O,可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供钾水平下烤烟生长及硝态氮吸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水平供应下烤烟生长及其对吸收硝态氮的动力学参数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与低钾(K1)、高钾(K3)处理相比,烤烟在中钾(K2)处理时地上部、根系鲜、干重均增加;随钾浓度增加,钾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比例增加,而烤烟生育前期净光合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后期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中钾(K2)水平增加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总体积,而高钾(K3)水平反而有抑制作用。不同供钾水平预处理后,烤烟对NO3 --N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钾水平预处理浓度增加后,Vmax增大,K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与低钾(K1)预处理相比,高钾(K3)预处理降低烤烟根系高亲和力系统对NO3 --N的吸收速率,而中钾(K2)处理提高烤烟根系高亲和力系统的NO3 --N的吸收速率,表明烤烟根系吸收NO3 --N的高亲和力系统受钾水平调控,适宜钾浓度预处理提高烤烟根系对低浓度NO3 --N的吸收。对低亲和系统来说,与低钾预处理相比,中钾(K2)和高钾(K3)预处理均提高了烤烟根系低亲和力系统对NO3 --N吸收,表明长期高钾环境生长下的烤烟,根系对硝态氮吸收的低亲和力系统影响较小,而长期低钾环境生长下的烤烟,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低亲和力系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氮钾配比影响盐胁迫下面包果生长的营养生理机制,以面包果[Artocarpus altilis (Parkinson) Fosberg]为材料,研究不同氮钾配比对盐胁迫下面包果养分吸收及渗透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N0K0+W)相比,单盐胁迫(N0K0+S)对面包果生长指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根系生长指标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N1K1+S处理的面包果地下部干重较单盐胁迫处理呈增加趋势,根系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所有盐胁迫处理均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Na+/K+。与阳性对照(N0K0+S)相比,N1K1+S处理显著增加根茎叶中K+含量,减少叶中Na+含量和Na+/K+。N1K2+S处理较N1K1+S处理显著减少根茎中的Na+含量,N2K2+S处理较N2K1+S处理显著增加根中的N、P、K+、Na+含量和Na+/K+,茎中的N和K+含量以及叶片中的Na+含量、Na+/K+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N2K1+S处理较N1K1+S处理显著减少根、茎中K+含量,增加叶片N、Na+含量和Na+/K+,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N2K2+S处理较N1K2+S处理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Na+/K+。综上所述,适量增施氮钾肥通过调节K+、Na+向各器官的运输缓解盐胁迫对面包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抑制效应,可为盐碱地的面包果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针对南方花生产区春夏湿涝害,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湿涝及其营养调控对花生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涝时花生对N、P、K和Ca、Mg的吸收和积累严重受抑。N、P、K、Ca总体以叶片下降最明显,其次是根系,茎秆相对下降较小。Mg以茎秆下降最多,其次是叶片,根系相对下降最小。湿涝对花269主要营养元素积累总量的影响大于豫花15号;2)几种营养调控措施对受湿涝后花生的N、P、K和Ca、Mg的吸收和积累几乎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含有氮组分的调控处理效果明显,追施磷肥后期可较好的促进花生营养吸收,但效应较迟缓,其余调控处理提高幅度较小。花生叶片中N的积累量和幼果中Ca的积累量与产量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水稻-再生稻体系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水稻-再生稻体系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以深两优5814为材料,在养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于水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完熟期)进行取样,测定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研究头季稻和再生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动态及分配、转运规律。【结果】 头季稻总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茎、叶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分别在分蘖-齐穗期和孕穗前,增长量分别占其最大积累量的81.1%和43.8%,且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灌浆-完熟期之间没有明显降低;从齐穗期至灌浆中期是穗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在此期间增加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量的58.8%。再生稻的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在灌浆期和齐穗期达到最大;头季稻桩的干物质积累量从头季收割后呈下降趋势。养分吸收结果显示,头季稻氮的总积累量以及茎、穗两个器官的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与其干物质积累量相似,磷和钾的总积累量在灌浆后期降低;茎和叶的各养分积累量分别在齐穗期和灌浆期达到最大。头季收获后,头季稻桩的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茎和叶的养分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穗的养分积累量则表现为不断增加。从齐穗期到完熟期,各器官的氮转运量表现为叶>茎>头季稻桩,磷转运量表现为茎>头季稻桩>叶,钾转运量表现为头季稻桩>叶>茎。【结论】 头季稻孕穗期至灌浆中期是其干物质和养分的快速积累期,从头季收获至再生季齐穗期间是再生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头季稻桩中的养分会在头季收获后转移至再生器官中。满足头季稻抽穗灌浆期间的养分需求,及时补充再生芽萌发生长期间的养分供应是水稻-再生稻体系高产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菠萝成熟收获期,分别对巴厘苗残体进行分类和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残体主要由叶、茎、根、果柄和芽5个部分组成,菠萝叶和茎是菠萝残体的两个重要组分,这两部分占到全部残体约87%,其中菠萝叶占72.75%。通过对菠萝残体各组分养分含量分析发现,以芽的N、P、K养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3.86、1.88、24.00 g/kg;菠萝单株残体总量(干重)平均为313.63 g, N、P和K等单株养分的累积量分别为N 2.74 g、P 0.22 g和K 5.46 g,以K的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