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蚜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趋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桃蚜(Myzus persicae)对不同植物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白菜的气味对桃蚜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而韭菜等非寄主植物的气味对桃蚜无明显的引诱作用,甚至有排斥作用;桃蚜对非寄主植物韭菜在自然状态下和经过机械损伤后产生的挥发物的选择行为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哥德恩蚜小蜂(EncarsiaguadeloupaeViggiani)对螺旋粉虱(Alerodicusdispersus Russell)不同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行为,为人工扩繁哥德恩蚜小蜂的最适寄主植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寄生选择试验和Y型嗅觉仪观测哥德恩蚜小蜂对6种螺旋粉虱寄主植物(番石榴、一品红、木薯、番木瓜、番茄、辣椒)的趋性差异。【结果】哥德恩蚜小蜂对6种不同供试植物上螺旋粉虱的寄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番石榴>一品红>辣椒>番木瓜>木薯>番茄;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哥德恩蚜小蜂对一品红的趋性最强,其次为番石榴,对木薯、番茄趋性较弱。【结论】一品红和番石榴均是哥德恩蚜小蜂选择率较高的植物,理论上可将其作为寄主植物繁殖饲养哥德恩蚜小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MHO)、6-甲基-5-庚烯-2-醇(MHOH)、水杨酸甲酯(MeSA)和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对有翅型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化合物按各自对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的质量浓度等体积混合,分析或比较不同混合物对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最后,比较MHOH、EβF及二者混合物对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MHO、MHOH、MeSA与EβF分别在100,1,1,10ng/μL时对有翅型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两两混合或三者混合后,对该蚜虫在处理臂与对照臂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影响,丧失了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MHOH或MeSA与EβF混合后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丧失,MHO与EβF的混合物对麦长管蚜仍然有强烈的驱避作用。翅型分化试验结果表明,EβF处理的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明显增加;MHOH与EβF混合后,不能引起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增加。【结论】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的不同组分对麦长管蚜的行为反应影响存在差异,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防治红缘天牛的引诱剂,以柠条锦鸡儿和沙棘配方与3种昆虫引诱活性较高的化合物,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1-22烯,以最佳活性浓度按相同比例组合成16种配方,对红缘天牛进行触角电位、嗅觉行为及野外诱集实验。结果显示:配方16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活性最好,雌雄虫对该配方的相对选择率分别为73.33%和60%,野外诱捕率达到14.5%;其次分别是配方10、15、9、5。综合结果得出,配方16、10、15、9、5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效果比较好,配方中含有反-2-己烯醛,而且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复合配方比一种寄主植物挥发物配方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活性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发育、存活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气候箱内测定了5种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寄生、生长发育、存活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间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差异显著,5种寄主植物中,丽蚜小蜂在番茄上的寄生率最高(84%),其次为菜豆、烟草、棉花,黄瓜上寄生率最低(26.9%)。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有较大影响,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但对其存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古代诗人对垂柳的赞美。然而最近在金水河畔的大石桥游园内,我们发现,婀娜多姿的垂柳正受到一种害虫的严重危害,它就是柳黑毛蚜,属同翅目毛蚜科,寄主有垂柳、杞柳、龙爪柳等柳属植物。一、形态识别(一)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长约1.4mm,全体黑色,体表粗糙,胸背有圆形粗刻点,构成瓦纹,腹管截断形,有很短瓦纹尾片瘤状。(二)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长约1.5mm,体黑色,腹部有大斑、节间斑明显黑色,触角长0.81mm,超过体长一半,腹管短筒形仅0.06mm。二、发生规律柳黑毛蚜每年发生世代数不一,为害时间各有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安全、高效地防治南瓜蚜虫,以南瓜蚜虫为试验对象,采用浸渍法对20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花椒、夹竹桃花、大血藤、苍耳子和油茶这5种植物的乙醇粗提物对蚜虫有致死作用,其中,花椒粗提物对瓜蚜的杀虫效果最明显,处理浓度为2 000 mg·L-1,对瓜蚜校正死亡率为87.1%。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红缘天牛寄主植物挥发物配方对其引诱活性,以筛选出更有效的配方来防治红缘天牛并保护其寄主植物,该实验从葡萄和国槐2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几种化合物并混合,得到16种配方。将这16种配方对红缘天牛进行EAG测试、嗅觉行为测试和野外诱集实验。结果显示:G5号配方引诱效果最好,雌雄EAG值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对选择率:雌性达73.33,雄性达46.47,相对诱捕率达19.05;其次为G4和G2号配方;向原有配方加入反-2-己烯醛后,配方引诱效果增强。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G5配方可以作为下一步开发红缘天牛引诱剂的配方;反-2-己烯醛可以作为红缘天牛引诱剂配方的重要成分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叶树小蠹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欧洲和北美的针叶树小蠹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主要包括小蠹对非寄主植物的绿叶和树皮挥发物,如绿叶挥发物、反-螺环缩醛(tC)、辛醇和其他化合物的行为反应,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小蠹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非寄主挥发物的应用前景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6种寄主植物繁育烟蚜和烟蚜茧蜂的能力,筛选出更多适宜繁殖烟蚜茧蜂的寄主植物,为烟蚜茧蜂低成本规模化繁育技术集成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茄科龙葵、云烟203、野生烟G80,十字花科小白菜和樱桃萝卜,以及旋花科空心菜作为烟蚜繁殖寄主植物,分别设10次重复,接蚜后每5 d调查1次单株蚜量,共调查4次;于接蜂30 d后调查僵蚜量、寄生蚜量和正常蚜虫量,并对6种寄主植物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雌性比、寿命和后足胫节长度进行比较.[结果]从繁蚜效果来看,6种寄主植物均可作为繁育烟蚜的理想寄主植物,其中以云烟203和龙葵的繁蚜效果最好,接蚜后第20 d的蚜量分别为3153.90和3369.80头/株,野生烟G80、空心菜、樱桃萝卜和小白菜的繁蚜效果次之;以空心菜的繁蚜速度最快,接蚜后15 d繁蚜量即超过2000.00头/株.从繁蜂效果来看,6种寄主植物上僵蚜量最高的是云烟203,达2081.90头/株,野生烟G80次之,僵蚜量为1805.60头/株,空心菜的僵蚜量最少,为1261.40头/株.各寄主植物上繁育的僵蚜羽化率以龙葵最高,为92.00%,显著高于其他5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云烟203、野生烟G80和樱桃萝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次之,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小白菜和空心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4.00%和69.00%;6种寄主植物中除空心菜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性比较低外,其他5种寄主植物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性比均较高,在65.00%左右,5者间无显著差异;各寄主植物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寿命存在一定差异,且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其中以龙葵和樱桃萝卜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峰寿命最长,显著长于其他4种寄主植物;6种寄主植物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长于雄蜂,不同寄主植物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雄蜂后足胫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以小白菜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蜂后足胫节长度最短,为0.75 mm,显著短于其他5种寄主植物.[结论]龙葵和樱桃萝卜可替代烟草类寄主植物用于繁蚜繁蜂.  相似文献   

11.
灰葡萄孢菌不同发酵方式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灰葡萄孢菌固体和液体发酵后的次生代谢产物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抑菌、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用于测试的5种真菌病原菌中,固体发酵粗提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有很高的抑制活性,对番茄早疫病菌、菜豆炭疽病菌、梨黑星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有很高的抑制活性;液体发酵粗提物对番茄早疫病菌、梨黑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菜豆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有非常高的抑制率.对2种细菌病原菌烟草野火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固体、液体发酵粗提物抑制生长率均高达80%以上,但固体稍高于液体发酵粗提物;在杀虫方面,固体发酵粗提物对桃蚜触杀作用明显高于液体发酵粗提物.  相似文献   

12.
夹竹桃蚜是危害园林植物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植物挥发物是化学信号中的一种通讯分子,在植物-害虫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该实验选用20种植物挥发物,利用Y型嗅觉仪对夹竹桃蚜进行行为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夹竹桃蚜对丁酮醇和芳樟醇的选择达到了显著的水平(P0.05),而丙烯醛和乙硫醇则有一定的趋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寄主植物对不同基因型麦长管蚜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并探索寄主适应性的生理生化基础,以8种基因型麦长管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代或连续3代取食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草后,体内3种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4种麦类植物上饲养1代后,大麦对AChE和GST的诱导效果最显著,燕麦对CarE的诱导效果最显著。4种植物相比,大麦对麦长管蚜基因型1、2、3和8的AChE,基因型2、4、5、6和8的CarE,以及基因型1、3、5和6的GST的诱导效果较为显著。比较各寄主植物上第1代和第3代蚜虫的酶活性,发现4种寄主均对第1代蚜虫的CarE活性具有明显诱导效果;大麦对第1代蚜虫GST活性的诱导效果显著,但小麦、燕麦和黑麦草均对第3代蚜虫GST的诱导效果显著。因此,不同寄主植物对麦长管蚜体内3种解毒酶的诱导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这种诱导作用与蚜虫的遗传背景、繁衍世代数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在2种液体和5种固体培养基中发酵比较,以麦芽汁液体和小米粒固体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和分生孢子活力较高。液体发酵5~12 d 的代谢产物粗提物(稀释10倍)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毒杀作用,以发酵7 d 的为最好,24 h 校正死亡率为50.18%,但与发酵5 d 的(34.18%)无显著差异(P<0.05)。代谢产物粗提物对棉铃虫、麦长管蚜的触杀作用较好,对瓜蚜次之,对桃蚜最差。如试验24 h,稀释5倍的代谢产物杀虫校正死亡率,麦长管蚜66.7%、棉铃虫66.7%、瓜蚜48.8%、桃蚜23.4%。稀释2倍时,24 h 瓜蚜的校正死亡率为78.8%,略高于氰戊菊酯(7768mg·L~(-1))的毒杀作用(77.2%)。说明该菌代谢产物中具有杀虫活性物质,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挥发物对昆虫选择寄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卓  康育光 《现代农业》2013,(12):44-45
概述植物挥发物的种类,分析不同种类的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植物定向行为的常见影响,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意在为今后利用植物挥发物控制害虫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嗅觉选食机制,对由其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诱发的蝗蝻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进行研究。【方法】以5龄蝗蝻为材料,测试整株小麦苗和棉花苗的气味及两种单个挥发物所引起的趋向性反应和触角电位反应,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整株小麦苗的气味能引起蝗蝻的正趋向性反应;整株棉花苗则相反。1-辛烯-3-醇和庚醇均可以引起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反应上,1-辛烯-3-醇能引起不同饥饿状态的蝗蝻的正趋向性反应;庚醇能引起不同饥饿状态的蝗蝻的负趋向性反应。【结论】东亚飞蝗蝗蝻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及其部分挥发物有明显趋向性,但趋向性因蝗蝻的饥饿程度和挥发物的浓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未交配桑天牛成虫对7种寄主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以洁净空气为对照,研究植物挥发物对桑天牛行为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未交配的雄性桑天牛对桑树气味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旱柳气味的选择不明显;未交配的雌性桑天牛对桑树气味的选择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旱柳气味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7种试验植物挥发物对未交配雌雄天牛的引诱趋势:桑树旱柳垂柳、白杨榆树、构树五角枫。综合分析认为,植物挥发物在桑天牛对寄主植物选择偏好时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昆虫取食诱导的受害寄主植物与邻近异种健康植物间的化学通讯作用,以番茄和辣椒2种寄主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虫害及机械损伤处理植株及邻近对照异种健康植株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的2种寄主植物间与防御相关的化学通讯作用。结果表明,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不仅能诱导番茄和辣椒PAL活性增加,还能诱导邻近异种健康植株PAL活性增加;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能诱导受害植株的LOX和PPO的活性增加,但邻近异种健康植株的LOX和PPO活性没有变化。因此,PAL、LOX和PPO在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的辣椒和番茄的防御反应中起作用,而PAL在桃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的番茄-辣椒间的通讯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核桃缘吉丁成虫对核桃、苹果和山楂这3种植物在取食选择和取食量上的差异,并分析植物挥发物的组成与含量,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核桃缘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提供了依据。  方法  测定核桃缘吉丁成虫对核桃、苹果和山楂叶片的取食选择和取食量,采用动态顶空法收集这3种植物的枝叶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的测定,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比较核桃缘吉丁对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结果  核桃缘吉丁成虫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选择和取食量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对核桃的取食选择性最高且取食核桃叶片,对苹果和山楂的选择性较低,且存在不取食现象。从核桃、苹果和山楂的枝叶挥发物中,共收集到45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类5种、酯类8种、芳香烃类3种、萜类18种、醛类2种、醇类4种和酮类5种。在行为反应测定中,莰烯对核桃缘吉丁雌雄成虫均具有明显的趋向反应,而乙酸冰片酯、癸醛和桉叶油醇这3种单体化合物仅对雄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效果。  结论  核桃可作为核桃缘吉丁成虫补充营养的寄主植物,该成虫不取食苹果和山楂。莰烯、乙酸冰片酯、癸醛和桉叶油醇对核桃缘吉丁成虫具有一定的吸引效果,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枝叶挥发物成分在核桃缘吉丁成虫寄主植物识别与选择的阶段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蚜虫的标本采集和文献查阅,对该森林公园蚜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寄主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已知蚜虫5科23属47种;武安地处古北区南端,与东洋区种类有较明显的交汇,故蚜虫区系以古北+东洋种和广布种为主;已知蚜虫的寄主植物29科,其中蚜科寄主植物最为丰富,斑蚜科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