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鹤忠 《海洋渔业》1998,20(4):172-173
<正> 对虾池综合养殖是根据生态平衡、物种共生互利和对物质多层次利用等生态学原理,人为地将相互有利的虾、鱼、贝、藻等多种养殖种类按一定数量关系综合在同一对虾池中进行养殖的一种生产形式。它使虾池中各生态位和营养位均有适宜的养殖对象与之相  相似文献   

2.
利用食物链关系,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用于生物防治对虾疾病,同时使用益生素、沸石粉等微生态制剂生态调控水质,通过生物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出了高度集约化对虾养殖高产模式,解决了对虾养殖空间日益萎缩的难题,为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虾池浮游微藻与养殖水环境调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虾池中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对虾的健康养殖有着密切关系,一些有益微藻能调节水体溶氧量(DO)和酸碱度(pH),吸收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等有害物质,有效地调控养殖环境。但一些能分泌毒素的微藻也会给对虾的健康生长带来危害。数量和生物量占微藻总量比例均较高的浮游微藻优势种对整个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主导着微藻群落的功能发挥。不同养殖模式、养殖季节、养殖地域以及养殖阶段虾池中浮游微藻的优势种类分布、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有差异。浮游微藻群落中优势种的变动规律和虾池中各种环境因子的动态密切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动会影响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变动。文章综述了对虾养殖生产实践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生态调控特征的研究概况,并对在养殖中构建优良微藻藻相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是  何海 《齐鲁渔业》2004,21(4):16-16
在虾池内进行多种类优化组合养殖,是目前虾池开发利用的方向,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综合养殖方式有共生互利作用,也是养殖业处于低谷时期的主要养殖模式。虾池混养文蛤,具有简易、高产、低本、高效等优势,是虾池混养的一种高效模式。现将对虾池高效混养文蛤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强降雨对粤西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强台风"莫拉菲"环流云系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前后(2009年7月14日和7月28日),对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凡纳滨对虾半集约化养殖土池的水样和泥样进行调查,研究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及底泥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和芽孢杆菌的变化情况,并利用BIOLOGECO微板对水体和底泥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和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在强降雨前后基本保持稳定;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的弧菌数升高,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降低(P0.05),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率变化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相比较,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及沉积物环境波动变化明显,强降雨对其水域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并针对恶劣天气采取有效措施,以稳定虾池水体及沉积物的微生物生态。  相似文献   

6.
河口区中国对虾虾塘浮游生物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习林  朱正国 《海洋渔业》1992,14(3):111-113
<正> 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水质的好坏。水质恶化对对虾的生长不利,容易患病,甚至有可能导致全部死亡。观察虾池水色,是鉴定水质好坏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水色主要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中泥沙含量所决定,因此,研究虾池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探讨虾池水质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提高对虾养殖技术。而  相似文献   

7.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了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B)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A)在养殖后期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了2种群落的代谢功能的差异。2个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可培养细菌优势菌属都是革兰氏阴性菌;B虾池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数量比A虾池的少;但B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及其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均显著高于A虾池(P<0.05)。结果表明,虾池施用了芽孢杆菌制剂,可促进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斑节对虾双季人工淡化养殖,虾池水与底泥异养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其与主要理化环境因子的关系。表明上半年的第一茬养殖虾池无论是水或底泥的异养菌数和弧菌总数均容易调控在低数量水平,第二茬养殖由于高水温持续整个养殖周期,诸多环境因子波动较大,在人工管理调节下,虾池主要环境因子(细菌数、化学耗氧量、氨氮、溶解氧、pH值)仍处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却显示不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在两茬的养殖中底泥异养菌数和弧菌数都分别比水中高两个数量级和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黑(鱼君)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前几年,黑(鱼君)仅有网箱及网笼养殖方式,近年来,随着市场的走俏,黑(鱼君)渐成虾池养殖的珍品。现将黑(鱼君)虾池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池的选择 虾池大小为30-40亩,水深至少达到2m。虾池要接近外海,夏季高温时水温不得高于28℃,进排水系统相对独立,大小潮均可纳水。虾池周围无大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注入。  相似文献   

10.
于暴雨频发的华南雨季(2009年5月-8月)对粤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进行调查,研究在强天气干扰条件下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水体异养细菌在104-106 cfu?mL-1间波动,弧菌数量在养殖初期高达105 cfu?mL-1, 虾池301# 和404# 自6月18日开始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微生态制剂后,其弧菌(Vibrio sp.)数量维持在104 cfu?mL-1以下,403# 和305# 波动较大且多次超过105 cfu?mL-1;4口虾池水体弧菌与异养细菌的数量比值在养殖初期均超过20%,之后301# 和404# 保持在12%以下,403#和305# 在养殖后期分别达到21%和33%。底泥异养细菌先升高后稳定,弧菌数量除305# 较稳定外,其他虾池波动较大(103-107 cfu?g-1)。施用微生态制剂池塘301#和404#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前期降低,305#和403#较前期升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则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群落的丰富度、常见种的优势度和群落均度较前期有所降低。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可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保持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对稳定,抑制弧菌滋生,降低微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健康养殖即生态养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与减少病原体的侵入与环境污染,提倡科学合理的综合养殖,走病害综合防治之路。一、水质调控1.池塘水色的调控水色主要是浮游植物单细胞藻类色泽在虾池中的反映,浮游植物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这些绿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群落,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目前最常规的方法是在池水中按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如瘦水池塘早期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质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  相似文献   

12.
(3)维持稳定单细胞藻数量:在养殖全过程中,培养以单胞藻为量的水色和保持适宜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在虾池中可调控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洋污染的恶化,海区内的海水富营养化,致使近年海水围塘养殖虾池内青苔大量滋生,严重影响了虾池养殖。笔者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采取了一些对策,在控制青苔生长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我们采取的虾池养殖模式是以贝类为主,虾类稀养,鱼蟹套养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青苔在虾池内大量繁殖,其主要危害有: 1.严重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虾池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虾池混养的贝类以摄食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为主。水质清瘦,贝类无以为食,影响贝类的生长。 2.青苔大量繁殖盖住泥涂,底部养殖的贝类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品牌的斑节对虾饲料与养虾池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关系.选用两种品牌的对虾饲料。在4个虾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粤海脾斑节对虾饲料三个斑节虾池中,水质正常,有利斑节对虾生长的浮游生物种类占优势。浮游生物数量多、且稳定。对虾生长正常.中途没有虾瘸发生。按计划收虾。养虾产量较高,另一品牌对虾饲料.喂养斑节对虾。在养殖的中后期出现严重的虾病.产量低。  相似文献   

15.
一、虾池混养的好处 1.提高虾池综合养殖效益 在适宜的虾池内混养一定数量,一定规格的海湾扇贝有利于对虾生长,且增加商品扇贝产量,混养虾池比单养效益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虾池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对策商志强徐保义张益额(烟台市海洋与水产局,264001)烟台市的虾池综合利用是1993年全国性虾病发生之后逐步探索出的一条路子。经3年实践,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种类趋向多样,模式进一步优化,涌现出很多先进典型,辐射带动了虾池...  相似文献   

17.
大叶藻移植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利用虾池养殖海参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病害频频发生,给养殖带来很大风险。目前虾池养参的普遍做法是虾池加深、铺石等附着基后投苗养殖。考虑到胶州湾内自然海域产海参的海区常常有大叶藻生长,因此我们选择适宜的虾池进行改造,从自然海区移植大叶藻, 进行生态养殖海参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具体做法介  相似文献   

18.
正虾贝混养技术就是通过对虾与花蛤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利用花蛤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防止虾池有机污染。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养殖模式。以2014年诏安县某家庭渔场承担实施的"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为示范简要介绍如下。一、虾池条件1.池塘面积30亩,两端  相似文献   

19.
大官坂垦区虾池浮游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罗源湾大官坂垦区虾浮游植物的调查,初步了解是池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虾池中的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有31属50种;其次是甲藻,8属11种;还蓝藻、绿藻、裸藻、金藻等针对1993年大官坂垦区对虾大量死亡的现象,调查了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和密度变化情况,为在养殖过程中维持水色及控制虾池生物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虾池养殖刺参在我国迅速崛起,大多采取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养殖方式,而刺参虾池生态养殖模式是将刺参、对虾、梭鱼、海藻等引入同一养殖池塘,使其形成品种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生态互补的生态环境.混养对虾、梭鱼,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刺参池塘的水体利用率,投喂对虾的饼类、小杂鱼虾及麸皮等饲料的剩余残饵和鱼虾粪便既可以增加池水肥度,促进藻类繁殖生长,又可以为对虾、刺参提供天然的饵料生物,同时,养殖的梭鱼还可以利用其摄食有机碎屑、浮游动物及吞入大量的泥沙、刺参和对虾的粪便等垃圾,起到清洁养殖水体的作用.现将虾池生态养殖刺参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