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文武 《吉林农业》2011,(6):190-190
纽荷兰M系列拖拉机动力输出轴,是通过位于拖拉机后端的花键输出轴将发动机动力直接传递给农机具的。动力输出轴主动轴是通过变速箱上轴运转,其前端以花键形式同发动机飞轮连接,后端与动力输出轴离合器相连,当动力输出轴接合时,液压操纵的离合器部件压缩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花键从动轴,该动力输出轴通过,操纵位于驾驶室内右后侧的操纵杆或更换花键从动轴来实现两个工作转速即540n/min和1000n/min。  相似文献   

2.
离合器是收割机传动系中直接与变速箱相关联的部件,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可以暂时分离,又可以逐渐接合,并且在传动过程中还要有可能相对转动,通过主动、从动两部分的相互作用把发动机的动力扭距传递给行走系统,来实现收割机的起步、换档等功能。离合器的作用有三:一是保证收割机平稳起步,二是保证行走系换档时工作平顺,三是防止收割机行走系过载。离合器的使用技巧起步时,踩离合器踏板要一脚到底,使离合器彻底分  相似文献   

3.
<正>离合器是收割机传动系中直接与变速箱相关联的部件,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可以暂时分离,又可以逐渐接合,并且在传动过程中还要有可能相对转动,通过主动、从动两部分的相互作用把发动机的动力扭距传递给行走系统,来实现收割机的起步、换档等功能。离合器的作用有三:一是保证收割机平稳起步,二是保证行走系换档时工作平顺,三是防止收割机行走系过载。离合器的使用技巧起步时,踩离合器踏板要一脚到底,使离合器彻底分  相似文献   

4.
正离合器是收割机传动系中直接与变速箱相关联的部件,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可以暂时分离,又可以逐渐接合,并且在传动过程中还要有可能相对转动,通过主动、从动两部分的相互作用把发动机的动力扭距传递给行走系统,来实现收割机的起步、换档等功能。离合器的作用有三:一是保证收割机平稳起步,二是保证行走系换档时工作平顺,三是防止收割机行走系过载。离合器的使用技巧起步时,踩离合器踏板要一脚到底,使离合器彻底分离。抬  相似文献   

5.
<正>离合器是收割机传动系中直接与变速箱相关联的部件,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可以暂时分离,又可以逐渐接合,并且在传动过程中还要有可能相对转动,通过主动、从动两部分的相互作用把发动机的动力扭距传递给行走系统,来实现收割机的起步、换档等功能。离合器的作用有三:一是保证收割机平稳起步,二是保证行走系换档时工作平顺,三是防止收割机行走系过载。离合器的使用技巧起步时,踩离合器踏板要一脚到底,使离合器彻底分  相似文献   

6.
离合器是收割机传动系中直接与变速箱相关联的部件,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可以暂时分离,又可以逐渐接合,并且在传动过程中还要有可能相对转动,通过主动、从动两部分的相互作用把发动机的动力扭距传递给行走系统,来实现收割机的起步、换档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拖拉机离合器是通过操纵机构,依靠主、从动部件之间的摩擦,使发动机与变速器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给变速器的动力,保证传动系换挡工作平顺。同时,在紧急制动或突然降速时,传动系中所产生的大于发动机扭矩的惯性力矩,在离合器主、从动部件之间产生滑动,以防止传动系的过载。在拖拉机的使用过程中,离合器的零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磨损或损坏,致使离合器的技术状态变差而出现故障。拖拉机离合器常见故障有离合器打滑、分离不  相似文献   

8.
多片摩擦式离合器(转向离合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靠压紧机构将多片摩擦片压在一起而传递动力.靠分离机构将被压在一起的摩擦片分开(片与片之间产生间隙)而切断动力传递,实现离合和转向.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联合收割机是一种集收割、脱粒、分离、清选、集粮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式作业机械。按喂入方式可分为全喂入与半喂入式,按行走动力可分为自走式和背负式(也称牵引式),按行走装置可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一、出车前的检查1、机器技术状态。各操纵装置的功能是否正常,离合器、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否适当;发动机机油、冷却液是否  相似文献   

10.
热托—6911拖拉机离合器是摩擦式、蝶形弹簧压紧的常压式、干式、双联离合器。有效扭矩为21.5公斤·米/1500转。具有脚操纵和手操纵,就是将主离合器和副离合器放置在一起,并采用两套完全独立的操纵机构分别操纵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双作用离合器,通常把它称为双联离合器,其特点有:(一)由于主、副离合器的操纵是完全独立的,因而可以单独分离其中的任意一个  相似文献   

11.
高速收割机传动系统是高速作业、高速切割、高速输送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确定了高速收割机的最佳传动方案和设计参数,其主要特点是齿形链式切割器的主动链轮与输送带的主动带轮同轴,使传动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噪音小,功耗低,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2.
在一组约束条件下,采用新型齿形链式切割器及同轴驱动方式,运用综合评判理论,设计并论证了高速收割机的总体方案。论证表明,总体方案设计合理,既可高速作业,又可宽幅收割,实现了高速切割与高速前进、高速收获与高速输送的有机结合和有效匹配,结构简单,噪音小,生产率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软件与RecurDyn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收获机的人-机-路面系统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以驾驶员全身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评价指标,仿真模拟收获机在水稻、小麦以及油菜田行驶时的振动舒适性。结果表明,行驶速度、路面硬度、竖割刀的添加对收获机振动舒适性影响较大,路面硬度越大、收获机行驶速度越快,人体的主观不舒适性感受就越强烈;竖割刀的添加增强了人体的不舒适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收割机切割器运动对甘蔗收割质量的影响,提高切割器的切割质量,研究了甘蔗收割机双圆盘切割器的运动学规律,推算出描述该运动规律的计算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最佳参数匹配,利用pro/E建立甘蔗切割器三维实体模型,在Adams中进行运动学仿真,对刀刃上单点运动进行分析,得出了刀刃单点的位移、轨迹的运动规律图。结果表明,在不同前进速度、不同刀片数目的情况下,随着公式系数P的增加,甘蔗被重复切割次数会增加,通过合理选取系数,可以算出准确的刀盘转速以达到特定的切割效果。当系数P取1或2时,能够控制甘蔗被一刀或两刀切断,是比较理想的切割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采伐机的动力系统,以庞塞FOX采伐机为设计蓝本,结合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确立了混合动力林木联合采伐机底盘动力系统的设计参数;利用动力学计算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元件参数,根据参数对动力元件进行选型;借助AVL Cruise软件建立动力系统的模型,并仿真分析,对比混合动力林木联合采伐机动力系统和传统动力系统的行驶性能,得到混合动力系统,提高了采伐机的最大速度,减小了加速时间;表明利用混合动力系统能很好的改善林木联合采伐机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16.
借鉴立式油菜割晒机的切割输送方式,研制了4SYT–0.8型自走式油菜苔收割机。油菜苔收割机主要由行走底盘、立式切割台、割台升降装置等组成。确定了切割割台、割台升降装置的结构参数、切割割台与机具前进速度相匹配的横向输送链拨齿线速度、切割器切割线速度等作业参数,作业时可根据菜苔切割高度要求调整切割器离地高度。试制样机在垄宽60 cm、行距40 cm、平均密度39.82万株/hm~2的单垄2行油菜菜苔种植地进行收割试验,结果表明:行驶速度为0.8 m/s、横向输送链拨齿线速度为1.12 m/s、切割器切割线速度为0.96 m/s时,对油菜苔的漏割率为0.8%,输送损失率为1.3%,作业质量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甜高粱茎秆切割装置的研究,对于提高其割茬整齐度和糖份利用率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滚刀式切割器切割原理,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甜高粱茎秆切割装置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结果显示,刀片的固有频率为1 908.7 Hz,能够避免滚刀高速旋转情况下动刀片共振情况的发生。研究甜高粱切割过程中刀片的受力情况与动刀片参数的关系,以整机前进速度、刀片安装角度和滚刀转速为3个因素,以切割力为试验指标,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当刀片切割力最小时,刀片安装角度为140°,滚刀转速为1 400 r/min,整机前进速度为4 km/h,为甜高粱茎秆切割装置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棉秆切割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自制的秸秆切割性能试验台,对棉秆的切割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直刃刀、锤片型刀片、以及锯片型刀片3种刀具进行试验,得出最适宜切割棉秆的刀片为锤片型刀片,最佳切割转速为1 000~1 300r·min-1.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履带式联合收割通常不能实现原地转向、水田通过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液压—机械行走系统方案设计。主要阐述了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即采用双联集成变量柱塞泵和2个定量摆线马达组成相互独立闭式液压传动系统;由定量摆线马达驱动安装在履带驱动轮上的单级行星轮减速器,通过单级行星轮减速器增加扭矩后,由履带驱动轮带动履带工作。该设计方案可以实现联合收割机的原地回转,并且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水田通过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研制出了高速收割机输送系统。输送带线速度达355m/s,拨禾星轮尖端线速度达7m/s。为了满足铺放要求和减少铺放籽粒损失,在输送带末端的拨禾轮处增设了弧形铺放导板。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谷层输送流畅、铺放平衡,铺放质量高,落粒损失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