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盐渍化土地治理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和  刘虎俊 《干旱区研究》1999,16(1):67-70,F003
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达省,盐渍化土地面积75000hm^2,主要分布在山前溢出带,洼,地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周围,其中渠系周围和水浇地盐渍化面积占盐渍化土地面积的12%。盐渍化土壤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有种植高耗水作物,连续种植,种植耐盐牧草。减少积水,排放土壤亚表层贮水,打井为主要的工程改良盐渍土地措施,施用石膏和有机肥为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治理以及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灌区内部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化气候和土壤历史积留盐分是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贡献率达69.3%;地下水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贡献率11.1%;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各个治理措施组合权重的分配格局相对均衡,其中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和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效益较高,组合权重达31%。层次分析法可为灌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上耐盐小麦复播玉米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盐渍化地上直接种植耐盐小麦后复播玉米,既是作为快速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措施之一,又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分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北疆条件下,本研究的结果为:土壤盐分(0-50cm)含量为1.07%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冬小麦并复播玉米,比一般的种植方式增产67%-152%,土壤当年的脱盐率达84%以上,光热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较高。这种种植方式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增加了农田的载畜量。同时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4.
新疆生物改良盐碱地效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物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碱化土地)的经济效益。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通过2a直接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0~40cm土壤的脱盐率可达67.3%以上;种植直根系作物枸杞3a后,0~40cm土壤的脱盐率为78.7%。而利用灌水洗盐方式改良盐碱地耗水量大,是生物改良方式的1.6倍。在土壤盐分含量高于1.5%时,利用生物方式改良后土地的产量高于灌水洗盐后的产量。生物改良盐碱地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优的改良盐碱地模式。在以硫酸盐为主的干旱区盐碱地,种植耐盐牧草结合正常灌溉改良盐碱地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1992年连续3年在忻定盆地中度盐化土上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40%-70%,同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盐碱的孔隙度,苗期降低土温1.3-3.4℃,有利于作物蹲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5%-0.103%;固氮菌增加10倍以上,增产44.2%-94.1%。综合看,综合看,盐碱地秸杆覆盖确是一项改土增产的有效措施。从免耕两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硫酸钠盐渍化土壤布置田间试验,研究种植草木樨和施用脱硫石膏(30 t·hm~(-2))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春季灌溉洗盐大幅度降低土体土壤p H值、盐渍化程度,尤其是表层土壤,p H值和EC值分别降低1.54~2.07和7%~69%,主要盐分离子Na+和SO42-分别降低了80%和39%。施用脱硫石膏对灌溉洗盐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20%、15%和50%;施用脱硫石膏提高草木樨生物量34%,但植株磷含量降低了42%。种植草木樨大幅度降低土壤EC值和盐分离子含量,表层土壤主要盐分离子Na~+和SO_4~(2-)含量分别从670 mg·kg~(-1)和2 500 mg·kg~(-1)降低至3.38 mg·kg~(-1)和140.80 mg·kg~(-1),降低了200倍和16倍;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6%和40%,而有效磷、有效钾却降低了49%和26%,同时施用脱硫石膏,尽管对土壤p H值、EC值和盐分离子浓度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也相对有所增加。说明草木樨具有很好改良培肥盐渍化土壤作用,与脱硫石膏也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可加快盐渍化土壤改良培肥,但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统计特征值、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新疆阿瓦提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有50%的土地处于中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方式对盐渍化农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甘肃河西地区选择种植大麦和苜蓿的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干旱区盐渍化农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大麦地的大小顺序为非盐渍化农田(S0)轻度盐渍化农田(S1)中度盐渍化农田(S2)重度盐渍化农田(S3)严重盐渍化农田(S4),在苜蓿地为S1S0S2S3S4,且两种利用方式各梯度农田间的差异不同;(2)在生长季,大麦农田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层只在0-20cm土壤层,苜蓿农田土壤剖面水分剧烈变化层在0-80cm;虽然沿盐渍化梯度的降低,两种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异均增加,但大麦地各梯度农田增加的幅度小于苜蓿地各梯度农田;(3)两种利用方式下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的土壤含盐量的垂直分布和峰值出现的位置不同。在可溶性盐离子的组成和比例上,两种利用方式下相同程度盐渍化农田之间近似,但大麦地中S0和S1的Cl-、Na++K+浓度明显高于苜蓿地中对应盐渍化农田,且沿盐渍化梯度各离子的浓度变化幅度小于苜蓿农田。  相似文献   

9.
土地盐渍化是清代河南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制约因素。面对困境,河南官民总结了丰富的改良和利用经验,他们在治黄的过程中兼顾土壤治理,并通过改进耕作方式和灌溉技术以达到脱碱、淋盐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河南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粮、菜、棉和林业生产,结合抗逆作物种植,使不少盐渍化土地得到改良和利用。政府则从政策角度鼓励开垦盐渍化荒地,"折亩"或直接豁除赋税以提高百姓开垦的积极性。官民结合、技术与政策结合,使清代河南土壤改良和利用取得一定成果,其思路和方式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河西走廊西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一个生长季的观测,分析研究农田盐渍化对土壤理化特性和典型牧草(紫花苜蓿)和农作物(大麦)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 ~ 20 cm土层,牧草土壤容重沿盐渍化梯度增加了3%,4.54%,8.62%,9.96%,农作物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且0~ 10 cm土层的降低速率快于10 ~ 20 cm土层;(2)盐渍化程度等于或高于中度盐渍化水平时,大麦植株的穗长、穗粒数和秸秆重受到显著影响;在开花、孕穗和灌浆期的盐度既会降低籽粒产量也降。低秸秆产量。与农作物相比,盐渍化程度等于或高于轻度盐渍化水平时,牧草植株的株高、主侧枝长和主根直径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牧草产量的降低。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可根据两种作物在不同盐渍化梯度各生育期的受害状况进行相应的水盐调控和耕作管理,以实现盐渍化农田作物产量的维持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