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枫 《种子科技》2023,(22):42-4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种植面积相对较广且产量相对较高。玉米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较大的市场需求成为我国农产品种植中的主流产品,其中鲜食玉米生长的适配性相对较强,在我国各地农产品种植中占据着极大比例。优化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玉米质量。但是就现阶段来看,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影响了玉米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推广路径明确可为农业发展乃至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基于此,以广东汕头为例,分析鲜食玉米美玉糯11号的特性与产业应用,提出推广鲜食玉米美玉糯11号种植新技术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冯利 《种子科技》2023,(2):42-44
鲜食甜糯玉米是一种全新的玉米品种,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高于传统玉米。鲜食甜糯玉米可以在春季与夏季播种,适宜在辽阳地区种植,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鲜食甜糯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定西旱作区种植,丰产、稳定、商品性状好、品质优的鲜食玉米品种,对13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糯玉米品种万糯188、甜玉米品种双色先蜜、甜糯玉米甘甜糯928果穗均匀一致,无秃尖、商品性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市场需求,种植价值高,可以作为定西市旱作区鲜食玉米的主推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气候特点和鲜食玉米对水分温度的需求,结合东兴区石子镇、资中银山镇种植鲜食玉米情况,探讨川东南浅丘区 1 年种植 3 季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并介绍种植关键点及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鲜食玉米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经济效益日渐显著。云南具有地形独特,资源丰富等特点,对于发展鲜食玉米的育种及种植有着独特优势。本文旨在根据云南鲜食玉米现有的育种及产业开发现状,讨论云南鲜食玉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鲜食玉米品种综合性状及品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包头市种植的商品性状好、适口性优的多种类型的鲜食玉米品种,对13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美珍208和双色先蜜、糯玉米品种黑宝、甜糯玉米品种佳彩甜糯采收期适宜,无病虫危害,无倒折倒伏,果穗均匀一致、无秃尖、长且粗,无空秆,产量高,品质等级1级、鲜食品质评分高,可以作为鲜食玉米主推品种在包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鲜食玉米需求量及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结合伊犁河谷区域气候特点,形成一套适合该地区的鲜食玉米栽培及制种技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结合近期相关研究及经验,针对伊犁河谷鲜食玉米可种植区域的栽培技术及种子生产给出建议,为伊犁河谷地区鲜食玉米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鲜食玉米作为一种水果型蔬菜,由于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颜色多样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欢迎.特别在大中城市市场需求较大。近年来新疆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选育出一些鲜食玉米新品种.另外,从疆外也引进了很多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从成熟期上看,缺少特早熟品种,特早熟品种由于熟期短,即可作为春播品种抢早上市.又可作为复播品种使用,种植效益明显。当前新疆农民种植的特早熟鲜食玉米大多是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9.
夏清清  蒲全波  刘柏宏  李仕伟  杨云  金容  王鹏  符鹏 《中国种业》2024,(3):158-159,162
鲜食玉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四川鲜食玉米生产水平不高,产量及品质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差距较大。经过多年试验研究,集成优化出以精量点播、干播湿出、高效肥水、控密增效为核心的鲜食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为规范化种植鲜食玉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鲜食玉米的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为鲜食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阳市花生主产区由于连作病虫危害严重,花生与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既能破除花生连作障碍,减轻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安阳市花生生产实际,从带状种植方式、品种选择、鲜食玉米延后分期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提出花生与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安阳市实现粮油协同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磐安县推广种植的优良鲜食玉米品种,以 7 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 7 个鲜食玉米品种间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其中雪甜 7401、浙甜 20、黑甜糯 168 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符合农民对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需求,适宜在磐安县推广种植。珍甜 1718 产量低、易倒伏,田间综合表现较差,不适宜在磐安县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开发鲜食玉米品种提高种植业附加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农民种植玉米历史悠久,但高产不高效的状况延续至今,亩产500kg的普通玉米种植效益只有400元左右,而种植鲜食专用玉米(以下简称鲜食玉米)即使不搞深加工,鲜穗直接上市,亩效益至少可达1200元,生育期短的品种一年可种植两季,收效2400元,淡季上市收效还可提高。因此,发展和开拓鲜食玉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也是农民增收增效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正>1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目前,世界上各类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300万hm2,其中甜玉米种植面积约100万hm2。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约占10%。在欧美发达国家,鲜食玉米被视为一种蔬菜作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所有蔬菜作物中,鲜食玉米的总产值排在鲜售市场蔬菜产品的第4位,加工产品的第2位,成为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目前世界鲜食玉米罐头的贸易量超过10万t,其中日本的年进口量就达到5万t。美国鲜食玉米罐头的产量仅次于番茄罐头  相似文献   

15.
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达 134 万 hm 2 以上,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我国对鲜食玉米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并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鲜食玉米分类和起源入手,介 绍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剖析了产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卫胜 《科学种养》2011,(12):23-24
鲜食甜、糯玉米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保健型特种玉米,产量高,效益佳。上杭县农业局2000年从广东引进鲜食超甜玉米种植并获得成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较好,年种植面积达200公顷以上。为了更好地发展上杭县特种玉米生产优势,笔者于2008年春季引进多份特种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是越南重要作物之一。2000年之前,由于品种缺乏,越南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不大,2000年后,国外甜玉米杂种开始在越南市场上出现,人们对于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笋的需求也急速增加。目前,越南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10%以上。银蝶糯106是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糯玉米杂交种,2011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1021号),2015年1月  相似文献   

18.
正鲜食玉米,好看好吃,农民种了赚钱,市民吃了养生。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新品种源源而出,加工技术、工艺不断更新,物流配送快捷安全,相关行业的齐头并进保障了鲜食玉米产业的迅速、合理发展。不久前召开的天津武清鲜食玉米大会便是产业红火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上海本地品牌鲜食玉米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为更好地推进上海鲜食玉米的品牌建设及为引导本地品牌鲜食玉米的消费提供相应的建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消费群体对鲜食玉米的认知特征及消费者的饮食偏好对上海品牌鲜食玉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出生地、学历、是否愿意把鲜食玉米当作零食、是否知道上海种植鲜食玉米、对鲜食玉米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及是否在意鲜食玉米的产地,是消费者对本地品牌鲜食玉米购买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综合来看,当前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仍是制约本地品牌发展和高质量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因素。据此,从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降低市场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鲜食玉米产品的多样性这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柏 《种子世界》2009,(10):9-9
1现状 鲜食玉米也称甜质型玉米,属特用玉米的一种,富含可流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且粉质淀粉含量少、种皮薄、口感鲜糯、香甜。鲜食还能刺激脑细胞。鲜食玉米是一种集粮、饲、果、蔬于一身的四元新型经济作物。我市1999年开始引种,经过几年的努力,鲜食玉米得到较快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8年已经达到0.34万hm^2。有效带动了鲜食玉米加工业的发展,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