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海中南部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等大洋性中上层生物资源。文章分别介绍了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的渔业与资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相关渔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南海大洋性生物资源开发应以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为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
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月报》1975年3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柔鱼乌贼渔业的现状”,摘译如下: 一、日本周围的柔鱼乌贼钓渔业日本的渔业总产量为1070万吨(1973年),其中柔鱼乌贼类的渔获量为40万吨,占  相似文献   

3.
西北印度洋海域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区, 在季风的控制下形成了季节性季风洋流, 洋流的运动改变了水体中各环境因子的分布, 进而对海域中栖息的各种海洋生物造成影响。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是一种短生命周期的经济头足类, 在西北印度洋海域资源量巨大, 是中国鱿钓渔业目前重要的开发对象。本文从生长与繁殖特性、种群划分及对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介绍了西北印度洋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 分析了西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与渔场的形成机理, 描述了西北印度洋的季风气候特点, 指出了印度洋偶极子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影响, 综合归纳了季风变化及异常气候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生长、繁殖、洄游及资源分布的影响。此外, 还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提出了利用耳石、角质颚等硬组织蕴藏的微化学和微结构信息, 深入开展季风变化及异常气候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及渔场学影响的机制研究的展望, 为后续深入研究季风变化与鸢乌贼生长特性、洄游路线和资源分布的关系探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日照市开展乌贼增殖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18日~24日,山东省日照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在省乌贼增殖放流队的指导下,将4万个附有受精卵的乌贼笼投放在日照市岚山头以东增殖海域,成功地进行了乌贼放流增殖。 乌贼曾是我国传统四大渔业品种之一,目前在海洋渔业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乌贼科中的经济种类在我国北方沿海的分布,主要是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其中尤以金乌贼因其体型较大、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综合利用广而更具经济价值,著名的海洲湾是金乌贼的主要产卵场,日照渔民素有用乌贼笼捕捞金乌贼的习惯,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重要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5.
渔业动态     
<正> 乌贼资源增殖研究取得初步成果1991年5月中、下旬,在舟山外海的中街山列岛,浙江水产学院渔业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增殖研究,几个长6米,宽约3米的水泥池里养了近百只活乌贼,它们在人工诱导下正在交配、产卵。乌贼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产品,曾是舟山渔场四大经济海产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乌贼资源急剧下降,在自然海区已  相似文献   

6.
菱鳍乌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5,37(2):187-196
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是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经济头足类,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捕捞对象之一。根据其洄游路径的研究及分布广、价值高的特性,今后有可能成为我国头足类渔业的捕捞对象,为此,本文对菱鳍乌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与垂直分布状况、繁殖习性、早期生活史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其开发利用状况。同时,以我国东海外海菱鳍乌贼资源为重点,阐述其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即需要对我国东海及其外部附近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菱鳍乌贼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其生活史及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科学评估其资源量,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年龄和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正雅  徐汉祥 《海洋渔业》1985,7(3):102-105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brune(以下简称乌贼)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无脊椎动物。乌贼渔业是我省的重要渔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brune(以下简称乌贼)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无脊椎动物。乌贼渔业是我省的重要渔业之一。捕捞对象年龄和生长的研究,是渔业资源调查的基础工作。本文对乌贼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9.
韩德鑫  曹台国 《海洋渔业》1983,5(5):222-222
<正> 由浙江水产学院与普陀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合作,从4月下旬以来,在中街山等海区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亦称东海无针乌贼,以下简称乌贼)半人工孵化试验。到6月底止,18,225,700只稚乌贼脱膜而出,洄游在浙江北部沿海。  相似文献   

10.
日本海枪乌贼资源与近年渔业动态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海枪乌贼的资源状况,介绍其生态和渔业动态概况。着重从鱼群数量、资源密度、鱼体组成、稚仔鱼的出现情况等几个侧面分析资源的动向,并就今后资源预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金乌贼是我国黄渤海海域经济价值较大的头足类品种,年捕获量在乌贼科中排名第二,曾与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一起并称我国传统四大渔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产卵场被破坏等原因,其资源量锐减,目前在很多海域已经消失,因而开展金乌贼人工增养殖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对金乌贼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渔业概况、苗种繁育、池塘养殖和越冬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金乌贼的人工养殖和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春季育苗亲体需求,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养殖,并进行了越冬养殖技术研究。经过几年的越冬实践证明,用太阳能作为热源进行曼氏无针乌贼越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23-23
《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月报》1975年3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柔鱼、乌贼渔业的现状》,摘译如下:1973年世界柔鱼、乌贼类的渔获量为102.9万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年报的分类来区分,其中11%为金乌贼,52%为太平洋斯氏柔鱼,37%为其它柔鱼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伏季休渔期的提前,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的亲本收集起来比较困难,近年来,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利用蓄水池进行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的混养,收获亲本进行越冬,用作来年育苗的亲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2008~2010年,对日照近海金乌贼产卵场的水文状况、生态环境、生殖群体组成、半人工采卵、人工育苗技术及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宜附着基的投放、饵料和病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海捕金乌贼作为亲体,育成幼乌贼37.85万只;在金乌贼种质资源保护区放流人工培育苗种30余万只,投放人工附卵基150余万具,实施金乌贼资源增殖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正> 日本农林水产省不久前公布了渔业生产速报产量,据此,1990年渔业总产量为1088.7万吨,比1989年减少约9%。这是因为远洋渔业的狭鳕、乌贼类和近海、沿岸渔业的远东拟沙丁鱼、鲐类等减产的缘故。海水养殖业产量为124万吨,也比1989年减少了3%,这里虽然鱼类养殖产量增加了,但海藻类和贝类减少了。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及莱州湾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群体组成和洄游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耀泉  唐质灿 《水产学报》1990,14(2):149-152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是一年生的中型乌贼,俗名叫墨鱼,生长快,肉质鲜美,是受市场欢迎的海味食品。在我国沿海本种乌贼是资源丰厚,产量最高的一种经济头足类。它每年产量可选几万吨,其中以东海产量为最高,是东海群众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种在黄河口及莱州湾一带海域也有繁殖群体洄游,是我国北方海区重要的水产资源。每年5、6月间,当水温上升到16℃时,无针乌贼的群体从黄海越冬场,游抵黄河口及渤海其他海湾,进行产卵繁殖。秋末11月水温下  相似文献   

18.
正曼氏无针乌贼俗称墨鱼,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科、无针乌贼属。有关曼氏无针乌贼的研究虽已有大量报道,但有关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繁养殖现状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通过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自身对繁养殖工作的总结,对曼氏无针乌贼繁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优化繁养殖技术及加快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期逐渐修复和振兴我国的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一、繁养殖现状为了拯救绝迹的曼氏无针乌贼,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之间的海域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达1 kg/(kW·d·km2)以上。根据克里金插值法估算,在南海108°–118°E、9°–20°N之间的359个渔区,鸢乌贼资源量为204.94万t,总可捕量为99.40万t。评估认为,南海鸢乌贼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南沙渔业开发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之间的海域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达1 kg/(kW·d·km2)以上。根据克里金插值法估算,在南海108°–118°E、9°–20°N之间的359个渔区,鸢乌贼资源量为204.94万t,总可捕量为99.40万t。评估认为,南海鸢乌贼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南沙渔业开发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