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5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组成5×5不完全双列杂交,估算了不育系细胞质基因对单株粒重、生育期等9个性状的配合力的作用。结果表明:杂交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的胞质基因对不育系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均具显著的作用。因而认为,配合力的遗传基础应包括细胞质基因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优质高配合力三系杂交水稻保持系803B为核供体,比较5种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等性状影响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胞质效应在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转移率方面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氮素利用效率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胞质对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性状的遗传率均大于恢复系。爪哇型质源(JW型)胞质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吸收转化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JW型803A/蜀恢527是产量和氮素利用得到较好结合的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3.
已培育出一组多胞质系,即含Mo17细胞核的同核异质系。在不同发育阶段,对11种多胞质系的不同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电泳分析,结果筛选到生化标记,从而可以生化水平上将不同的多胞质系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已培育出一组多胞质系,即含Mo17细胞核的同核异质系.在不同发育阶段,对11种多胞质系的不同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电泳分析,结果筛选到生化标记,从而可以在生化水平上将不同的多胞质系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辐射水稻雄性不育性在异源胞质背景的遗传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0 Coγ射线辐射水稻恢复系获得 4个隐性单基因不等位雄性不育突变体。用雄性不育突变株 可育株杂合体植株作父本 ,与 1 5个种质的同核异质代换系 (作母本 ) ,杂交配组成 60个组合。结果F1代小穗正常可育 ,F2 代分离出数量不等的雄性不育株。未发现雄性不育基因与异源胞质互作表现完全可育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太空诱变玉米核雄性不育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姊妹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中的细胞分裂素(ZT)、赤霉素(GA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通过外施赤霉素试验,调查了外施赤霉素对育性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赤霉素并不能使植株的育性发生改变。苗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的内源IAA、ABA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的内源ZT、GAs、IAA和ABA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核小孢子期可育株与不育株雄穗中的IAA、AB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双核花粉期可育株与不育株雄穗中仅有AB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可育株中ZT、GAs和IAA含量高于不育株,ABA含量低于不育株。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不属于赤霉素敏感型;不育突变体的发生可能与ABA、IAA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析了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中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同工酶的酶谱中,有些谱带是不育系与保持系共有的,不受雄配子的育性和胞质差异的影响。有些谱带则伴随雄配子的败育而出现(或缺失),其余谱带组分,则因胞质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据此认为,可以通过同工酶酶谱分析,对细胞质进行遗传鉴定。  相似文献   

8.
核外细胞质里也有遗传物质,许多作物如玉米、小麦、高粱、烟草等已经证实细胞质影响某些农艺性状。本文对水稻有无胞质效应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分别与几个有差异的恢复系杂交:G 朝 A×I_(24) W 朝 A×IR_(24)G 朝 A×泰引一号 W 朝 A×泰引一号G 朝 A×古223 W朝 A×古223G 汕 A×IR_(24) W 汕 A×IR_(24)然后种植杂种一代,并且观察13个农艺性状和4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部分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选育问题,运用25个早籼稻组合按北卡罗莱纳Ⅱ(NCⅡ)设计进行了配合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精米长、精米宽、精米形状、胶稠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7个性状受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受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因此在育种中要特别注意不育系本身的特点。垩白级别、糊化温度的狭义遗传力较小并受特殊配合力影响较大,在世代传递中的稳定性是较差的,因而在育种时要特别考虑双亲的表现值。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K305ms的应用潜力,选用雄性不育突变体K305ms群体中不育株(msms)、可育株(Msms)和野生型K305(Ms Ms)3种基因型的植株,以及与10个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0个组合为材料,分析比较3种基因型对玉米主要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K305ms群体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在所考察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与野生型K305相比,不育株单株叶面积极显著增加,雄穗变小,穗长极显著增加,出籽率和百粒重极显著减小,单株产量等其余性状差异均不显著;不育株穗行数一般配合力表现极显著正效应,而秃尖长等4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则呈极显著负效应,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性状一般配合力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K305ms在增加杂交组合穗行数和缩短秃尖长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3种不同基因型组配的同型杂交组合中,多数组合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在不同地点表现正负效应不同,说明母本育性基因型差异与产量特殊配合力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其多数组合单株产量的对照优势差异不显著,表现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关系,表明实践上需要严格的多生态比较鉴定。综合分析表明,K305ms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为突变体K305ms在玉米不育化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经抗性初筛的34个中二软占空间诱变4代(SP4)品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诱变品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性状的变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变幅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结实率,有效穗数的变异幅度最小。除Z34外,其余33个诱变品系的抗谱比原种均有明显拓宽,且田间均抗穗瘟,说明低世代进行抗性初筛是有效的。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和抗瘟性分析,可从这些诱变品系中选择既抗病又具备较好农艺性状的优良材料,实现抗病种质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航恢七号空间诱变变异株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卫星搭载水稻品种航恢七号SP3代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并对抗性变异株系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250个航恢七号SP3代农艺经济性状优良株系经接种后,抗性变异株系H24对菌株GD3286表现抗性分离,分离比例为119∶108,其抗性遗传可能受2对互补抗病基因控制,且在SP4代仍存在抗性分离;H24SP5代株系的抗谱较原种对照显著提高,其抗谱达到84.4%,而原种对照的抗谱仅为40.6%,且H24对部分致病谱较广或专化性致病菌株表现抗病突变。经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多态性分析,H24与原种对照间未表现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软香型品种滇屯502是云南特色优质米生产的当家品种,30余年生产应用种性退化严重,在无病虫害防治条件下,其稻瘟病发病率为100%,产量减少41.9%。为了对该品种进行复壮,采用单穗选择、株系比较、品系鉴定的方法,紧扣稻瘟病抗性、香味和软米几个重要而典型的性状,开展滇屯502复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2.67万株滇屯502群体中筛选出3个复壮品系,入选率为0.01%。这3个品系表型和食味品质与滇屯502相似,但产量和稻瘟病抗性较滇屯502分别至少提高41.1%和58.3%。利用复壮品系混系繁殖形成的复壮滇屯502,较原种滇屯502的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软香常规稻品种复壮提供技术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给我国甚至全世界的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进而培育稻瘟病水稻杂交组合,是选育抗稻温病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双抗77009为抗性基因Pigm-1的供体亲本,以感病恢复系R20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方法,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定向改良优质水稻恢...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嫩组织的硅质化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供硅处理与否的溶液培养水稻作供试材料,研究了硅在新嫩组织中的含量、分布、形态分组和动态变化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组织硅质化在展叶( 或出穗) 前即已开始,在稻瘟病菌入侵的关键时期展叶( 或出穗) 后最初几天,供硅与否其组织硅质化状况已存在悬殊差异。前者新嫩叶片SiO2含量达5-45% ,难溶性硅占全硅量94-5% ;后者新嫩叶片SiO2含量仅为1-20 % ,难溶性硅占全硅量只78-33% 。供硅的新嫩叶片表面已有明显亚铃状硅化细胞出现,乳突粗大,X-射线硅的能谱分析线在硅化细胞和乳突处出现较高的峰,表明该处硅的分布密度较高。而未经供硅处理的对照此时新嫩叶片表面未见明显硅化细胞,乳突小,X-射线硅的能谱分析线为无曲折变化的平滑直线。供硅与否水稻新嫩组织间上述差异是导致日后稻瘟病发病率明显不同的基础。试验还表明,无论供硅与否,水稻体内可溶性硅含量始终维持在0-3% 左右,表明这可能是稻体组织内由可溶性硅转化为难溶性硅的一个阈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拉曼光谱分析寒地水稻叶瘟病害植株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稻叶瘟是影响寒地水稻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减少病害受灾程度,增加早期检测的手段,该文利用拉曼光谱仪对正常水稻与感染稻叶瘟的水稻叶片进行拉曼光谱采集,指认出了水稻叶片的特征频率。通过对无病害叶片与病害叶片官能团的拉曼特性谱峰和特征频率偏移的对比分析,指出稻叶瘟水稻叶片的特征谱峰和稻瘟病敏感谱线为1 800~2 600 cm-1的频谱区域,分析得到984和994 cm-1的双峰连线的斜率以及828和851 cm-1的双峰连线的斜率随着病害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通过对随机抽取的50个拉曼光谱样本的分析,得到2 000~2 300 cm-1散射截面随着病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说明散射截面的变化与稻瘟病害存在良好对应关系。研究表明拉曼光谱分析为早期检测水稻稻叶瘟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江川  朱业宝  张丹  陈立喆  王金英 《核农学报》2019,33(10):1883-1892
为挖掘和利用福建漳浦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对福建漳浦普通野生稻2个居群(石湖潭和古糖)67份材料的苗瘟、叶瘟和穗瘟进行抗性鉴定评价,并用Pi9、Pid2、Pi5、Pi2、Pi54和Pikm共6个抗性基因的功能标记分析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病级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在31.65%~43.46%之间,苗期平均病级为7.51,分糵期和成熟期平均病级分别为5.15和5.84,2个自然居群3个时期的稻瘟病抗性差异不显著,筛选出M1044、M2010和M2016共3份表现中抗(3级)的材料。漳浦野生稻稻瘟病总体抗性差,易感稻瘟病。苗瘟与叶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穗颈瘟与苗瘟和叶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41。67份材料中,4份含有稻瘟病Pi9抗性基因、17份含有Pi5抗性基因、23份含有Pi54抗性基因、2份含有Pikm抗性基因,均不含Pi2、Pid2这2个抗性基因;材料含有的抗性基因数量在0~3个之间,其中有30份材料不含所检测的抗性基因,29份材料含1个抗性基因,7份材料含2个抗性基因,1份材料含3个抗性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漳浦野生稻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籼型杂交稻稻米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米质不同的 7个不育系和 7个恢复系 ,采用NCⅡ交配设计分析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①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 ;整精米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度等性状上基因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大小等性状上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②通过对母本、父本及其互作对F1贡献率分析 ,父本基因型方差在糙米率、精米率、糙米粒长、整精米粒长、垩白大小等性状上比母本对一般配合力方差所作贡献大。母本在整精米率、糙米粒宽、糙米长宽比、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这些性状上比父本所作贡献相对要大。③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各性状上均是相互独立的 ;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型值则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说明在育种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④狭义遗传力以糙米粒长、糙米粒宽、糙米长宽比、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较高 ,这些性状可作为早代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9.
辐射诱变育成系列糯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经辐射诱变育成的糯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交糯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糯稻具有与原品种相同的生育期,相似的农艺性状、穗部和花器性状。糯不育系具有与原不育系相同的花粉不育特性。杂交糯稻保留了原杂交稻的产量水平和产量潜力,此外杂交糯稻具有与常规糯稻鄂荆糯6号相似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