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采脂对纤维形态的影响大小,以广西华山林场湿地松幼龄林为对象,进行了不同时间长度的采脂试验,并分析了不同采脂处理对湿地松纤维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脂导致纤维长平均变短5.07%。采脂对纤维宽的影响不大,对纤维壁厚的影响较大。切线方向和射线方向纤维壁厚各变薄了6.32%和5.05%。采脂时间越早,采脂时间越长对纤维形态的影响越大。纤维形态的变化导致纤维长宽比平均降低3.34%,壁腔比平均降低7.57%,柔性系数平均升高2.36%,刚性系数平均降低4.89%。采脂处理后的纤维长宽比平均值范围在71-79之间,壁腔比平均值范围在28-41之间,柔性系数范围在73-80之间,刚性系数范围在20-27之间。从几个指标的范围可以判断,幼龄林早期采脂的湿地松仍然可作为优质的纸浆材。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的湿地松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处理的湿地松的胸高处年轮宽度、晚材率和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基本一致。不同的间伐强度对年轮宽度、力学性质影响显著,对晚材率和干缩率影响不显著。其中45%间伐处理不仅可以显著加快湿地松的生长,而且可以提高力学性能,并且对密度和干缩性没有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对湿地松单株材积、全干缩率和力学性质都有显著性影响,而对气干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其中3.5 m×3.5 m处理的湿地松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其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材质在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条件下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生长在南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大于生长在中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而木材尺寸稳定性表现则相反;生长在南亚热带滨海沙地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均小于生长在南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木材尺寸稳定性则表现相反。差异显著性t检验的结果表明:气候和土壤类型极显著或显著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林分密度对木荷生长的影响,选择生长良好的23年生木荷人工林,按不同密度设置标准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木荷的胸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小生长越好,密度越大生长越差;不同密度对木荷树高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对木荷单株蓄积生长影响较大,密度越小生长越好,密度越大生长越差。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适宜经营密度及培育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福建中部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 湿地松速生期早, 是培育短周期纸浆林的优良树种, 也是采脂的良好树种。湿地松纸浆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071 5 时, 可实现短周期内较高的蓄积量, 同时单株充分生长, 以利采脂。建立了湿地松生长模型, 导出了不同林龄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的经营密度上限。根据湿地松短周期的培育目标, 确定出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的4 种培育模式, 可实现林分总蓄积分别为21061 m 3·h m - 2 , 23510 m 3·hm - 2 , 24268 m 3·h m - 2 和27324 m 3·h m - 2 , 并可采脂10 a 。表5 参5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受害材与健康材的年轮宽度和基本密度的对比研究 ,可以看出酸雨对杨树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酸雨会造成杨树生长减缓 ,年轮宽度变窄 ,生物量和材积生长量下降 ,且酸雨的酸度越高 ,造成的危害越严重 .受害材的平均年轮宽度为 1 0 .42 mm,健康材的平均年轮宽度为 1 1 .83mm,受害材较健康材相对下降 1 2 .77%,方差分析表明受害材与健康材的年轮宽度有显著差异 .杨树的年轮宽度与树龄有极好的指数相关性 ,采用比值法求得年轮宽度指数 ,健康材的年轮宽度指数均接近 1 ,受害材的年轮宽度指数偏低 .与健康材相比 ,受害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降低 4.0 1 %、3.97%和 3.60 %,表现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对东方杉生长和材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木材管胞平均长度为3.1 mm,宽度为35.1μm,基本密度为0.32 g/cm3,平均年轮宽为6.7 mm,晚材率为23.3%,各项指标与其他常见针叶树材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幼龄材的形成期约为15年,其速生期在前10年;木材密度在其整个粗生长过程中变化不大,与年轮宽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东方杉具有速生、材质均匀等优良性状,可以同时用作绿化观赏和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材质的影响,该文以小黑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初植密度下林木生长特征和木材材质的差异,并建立了基于林木特征因子的材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胸径、尖削度、径高比明显增大,枝下高降低,而树高受初植密度影响不大;初植密度对木材材质影响也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有降低趋势,而湿心材、边材面积,幼龄材、成熟材面积,以及幼龄材、湿心材比例均明显增大;基本密度不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MOE、MOR、湿心材、幼龄材面积等材质指标可用树木特征因子及初植密度进行较好地预测,而木材密度的预测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9.
以湿地松7个无性系木材为对象,体视显微镜下利用测微仪测定生长轮宽度和早晚材宽度,木材解离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管胞长度和宽度,计算总晚材率和管胞长宽比;采用排水法测定木材的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年轮宽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极显著。总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并不显著,编号为0-1302的无性系木材的基本密度最大。但是气干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无性系之间早材管胞长度和宽度差异较大,晚材的差异较小;早材和晚材管胞长宽比分别为62.7~85.9和92.4~116.9。早、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分布在2 500~4 500μm,均为中等长度。说明木材气干密度、年轮宽度和管胞形态等材性在湿地松无性系之间具有较明显差异。该结果为湿地松优质人工林木材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国有博白林场14年生湿加松进行采脂密度试验,分析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对湿加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加松不同密度之间生长和产脂量存在较大差异,立地条件对生长及产脂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不同的保留密度试验中,胸径和枝下高的密度效应最明显,树高次之;林分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枝下高与树高则是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保留密度为1 125株/hm2林分蓄积最大;5种不同林分密度下产脂量的差异显著,单株产脂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林分产脂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900株/hm2密度产脂量最大;综合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松脂产量,林分密度900~1 12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以现实产脂量而不是产脂力为研究对象,利用包括对照在内的17个湿地松Pinuselliottii高产脂半同胞家系15~16年生时2a的单株测定结果和SAS程序包中非平衡数据分析方法(REML)对实际产脂量和生长量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进行了估算,并利用协方差分析了产脂量和生长量的方差效应、产脂量和生长量间的相关性及产脂量的年度相关。结果表明:2007年和2008年全年产脂量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748和0.6930,单株遗传力分别是0.3678和0.4162;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810和0.6826,均处于较高水平。树高和胸径的相关系数R2为0.7638,相关极显著,且区组、家系以及单株的变差都达到了显著水平;2007年产脂量和2008年产脂量相关系数R2为0.6969,相关极显著(Pr〉F〈0.001),其中家系对产脂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0.0051),而区组和单株对产脂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所有生长量指标和产脂量指标之间的回归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2)为0.4341~0.5434。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产脂量高、生长量也相对较高的家系为212,202,201和219。在高产脂遗传材料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实际产脂量和生长量指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种源生长量、材性的变异与优良种源综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省荆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源试验林的生长量及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因子以及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具有中等程度的广义遗传力。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以及递增为主,年轮段基本密度呈正态分布。木材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增加,用5年生木材密度能可靠地预测12年生木材密度。各种源生长量因子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有正有负,相关性大小与种源有关。木材密度与晚材率的正相关显著。生长量、木材密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晚材率与纬度正相关,与年均温负相关显著。综合评估表明S1,S3、S20为较优种源。  相似文献   

13.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14.
造林密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松4种初植密度(900、1350、1800、2700株/hm^2)林分间树高、胸径、材积、蓄积量和单位面积上1-2级优势木数理等因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初植密度对其人工林木材管胞解剖特征、化学成份含量、干缩性状和木材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的程度。稀植的林分木材纵向干缩大、差异干缩大。1800、1350株/hm^2的林分,其木材管胞长、长宽比大、微纤丝角小,干缩特性适中,力学强度较高,适于培养建筑结构用材。1800株/hm^2林分单位蓄积量大,管胞长、长宽比大、纤丝角小,纤维纱与综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低,适于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连续4年调查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以及马尾松纯种苗木造林早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幼树存活率在造林4年后趋于稳定,且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存活率高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3个树种4年生以下(含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精确测定湿地松产脂力、树脂密度和松节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规律,选择产脂性状优良的湿地松遗传材料,利用一套改良的松脂测试收集器和水蒸气蒸馏装置,对49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显示湿地松产脂力、胸径和松脂基本密度的家系效应均极显著(P0.01),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98、0.436、0.337,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85、0.368、0.295,分别处于较高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产脂力与松脂基本密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0.540, P0.01),而松脂中松节油含量与松脂基本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8, P0.01);松脂中松节油含量是评价松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产脂力与松节油含量的乘积即松节油产量指数估算各个参试家系松节油含量指标的选择差、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筛选出显著优于对照的4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湿地松的木材结晶度,对木材结晶度与树木年轮的生长特征(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晚材率和年轮距髓心距离等)、木材化学组成(α-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木材结晶度与树木年轮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α-纤维素和木质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通过比较木材结晶度分别与树木年轮生长特征因子、化学组成因子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知,回归模型同时选用树木年轮的生长特征、化学组成因子时的拟合性最好,模型校正决定系数最高,并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因此,可以利用树木年轮的生长特征、木材化学组成来评估木材结晶度,并可将木材结晶度作为一项综合评价树木生长特征和木材性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抚育间伐对紫椴木材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紫椴木材材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紫椴木材纤维长度、胞壁率的影响不显著,对生长轮宽度和生长轮密度、木材硬度和小拉伸强度有显著影响。材质综合评定表明,轻度间伐的林分材质最优,可选择轻度间伐的培育措施对紫椴林木进行定向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