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森林进展演替方向从次生灌丛到马尾松阔叶落叶混交林,将该地区森林群落划分为3个演替阶段,即次生灌丛(Ⅰ)、马尾松纯林(Ⅱ)和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Ⅲ)。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枞阳大山3个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群落共出现植物42种(包括乔、灌、草),分属23科38属。②群落从次生灌丛到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演替趋势明显。从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来看,乔木层3个演替阶段差异显著,灌木层部分差异显著,草本层差异不大。从均匀度指数来看,乔木层马尾松纯林阶段与针阔混交林阶段差异极显著,灌木和草本层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枞阳大山天然次生林处于以常绿树种为主的马尾松林向以落叶树种为主的化香+枫香+麻栎+马尾松混交林群系演替阶段,处于相对稳定的进展演替状态。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建德市绿荷塘森林公园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生存群落为对象,应用标准样地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种类和结构特征,并用群落学方法计算了群落内乔木层各树种的重要值,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了群落内3个样地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并根据胸径级频率分布的形状,将主要乔木层树种的种群结构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该群落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116种(含变种),隶属于47科79属.从生活型上区分来看,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中共出现木本植物83种,其中针叶树2种,常绿阔叶树48种,落叶阔叶树33种,群落以小高位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的种类较多.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以将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分为3个类型:甜槠Castanopsis eyrei-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林,杉阔混交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在垂直结构方面,大体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此外还有一些层间植物,而且种类较为丰富,并且3种类型群落的高度结构大致相同.在3个样地中灌木层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最大.杉阔混交林中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最大,而甜槠-栲树林和杉木人工林中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最大.Simpson指数在甜槠-栲树林和杉木人工林中乔木层最大,而在杉阔混交林中灌木层最大.主要乔木层种群结构为单峰型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阳性乔木树种,无正常更新能力,在演替后期比较稳定的群落中,将最终衰退消失;间歇型的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乌药Lindera aggregata等为不连续生长型,更新具有波动性和机会性,介于顶极群落先锋种和优势种之间;逆J-字型的杉木、甜槠、栲树、山矾Symplocos caudata等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顶极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松材线虫病入侵30余年紫金山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进程。[方法]对松材线虫病危害前为马尾松林,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结构、Margalef物种丰富度(S1)、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C)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紫金山原马尾松林植被群落正处在被地带性混交森林植被群落逐渐替代的不同演替阶段;3种植被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相互间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密切关联,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除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外,还受到植树造林、直播造林、卫生伐、森林抚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种植被群落灌木层均未见马尾松,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对密度消涨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外,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3种植被群落草本层以阔叶林中物种最为丰富,马尾松林草本层种类多于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对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现在的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乔、灌层中的植物种类、S1和H'均呈递增趋势,与C的变化趋势相反,H'和J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原马尾松林整体朝着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结论]该研究可为紫金山森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林场的杉木阔叶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选取郁闭度、物种多样性、优势树种更新潜力、Godron指数、坡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立地质量、树种组成、平均胸径、龄组、空间配置构建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群落稳定性评价结果: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阔叶混交林.根据评价结果,M-Gordon指数较为接近综合排序结果,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完全代表群落稳定性,需要结合各种影响群落稳定性的立地因子、林分结构、林分特性判定当前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四川山矾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 reen指数(G 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度指数(IP)、莫里西塔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缙云山4个不同群落中四川山矾幼苗、幼树、小树、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四川山矾在常绿阔叶林中多呈聚集分布,在针阔混交林中则多呈随机分布;(2)四川山矾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在同一群落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分布格局也不相同;(3)四川山矾、大头茶等常绿阔叶树种有取代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并使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哀牢山4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演替阶段的划分方法,把哀牢山人工灌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原始常绿阔叶林4种群落划分为演替较早期、演替早期、演替中期和演替后期4个时期,利用植物冠层仪测定了4种群落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从演替较早期到晚期,物种多样性和树种密度逐渐增加,叶面积指数值也逐渐增大,演替较早期叶面积指数最小(2.27),演替晚期叶面积指数最大(5.60)。各个演替阶段的叶面积指数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演替阶段内测定的叶面积指数也有较大的标准差(0.35~0.73),说明各群落之间甚至同一种群落内,林冠结构都有较大差异。演替晚期乔木层叶面积指数最大,早期最小;演替中期灌木层叶面积指数最大,早期最小;4个阶段草本层叶面积指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G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度指数(IP)、莫里西塔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缙云山4个不同群落中四川山矾幼苗、幼树、小树、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四川山矾在常绿阔叶林中多呈聚集分布,在针阔混交林中则多呈随机分布;(2)四川山矾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在同一群落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分布格局也不相同;(3)四川山矾、大头茶等常绿阔叶树种有取代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并使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舟山海岛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发生前设置的7个典型松林样地进行复查。结果表明:通过17 a的自然恢复,舟山海岛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已演替到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阶段,其乔木层的多样性有所增加,增加幅度顺序为:演替到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演替到落叶阔叶林的黑松P. thunbergii纯林>演替到针阔混交林的马尾松纯林>演替到落叶阔叶林的黑松阔叶树混交林>演替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更新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下降,原更新树种极少的黑松纯林更新层多样性上升,其他林分的更新层和灌木层多样性变化不大,而草本层的多样性均明显减少。恢复形成至相同阶段的植被类型其多样性特征缺乏相似性,更多地取决于原有群落的组成结构。根据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海岛实际,提出应在除治迹地补植地带性植被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的建议,以丰富物种和景观多样性。表2参21  相似文献   

9.
实地调查了红安天台山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纯林、枫香-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 Maxim)等阔叶混交林、枫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针阔混交林3种森林类型的12个样地,分别选用特卡钦科法、分层频度法评价各森林类型的更新等级和演替趋势。结果表明,3种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更新较差,幼苗数量比较少,主要受郁闭度、坡向、坡度和坡位的影响。阔叶纯林(枫香林)将演替为以枫香、锐齿槲栎和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为主要组成树种的阔叶混交林;以枫香为主的阔叶混交林在一定时期内将演替为阔叶混交林;而针阔混交林将演替为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湖南省宁远县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阔叶林(栎木纯林和常见阔叶树种混交林)、针叶林(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常见阔叶树种+杉木混交林和常见阔叶树种+马尾松混交林)共6种典型林分,测定31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修订最小数据集,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针叶林的pH值、养分元素、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森林类型,且土壤容重最高,阔叶林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与土壤有效元素,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介于两者中间;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容重、有机质、全钾、有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磷和磷酸酶;6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质量指数(SQI)介于0.25~0.59之间,整体偏低,但中等质量及以上占62.5%;表现为常见阔叶树种混交林(0.52)常见阔叶树种+马尾松混交林(0.48)栎木纯林(0.45)常见阔叶树种+杉木混交林(0.39)马尾松纯林(0.34)杉木纯林(0.32)。结论表明针叶林地的土壤质量显著低于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在针叶林中间种植当地常见阔叶树种能提高林地土壤质量,防止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森林流域林地的地表糙率系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2—2003年期间,作者选择三峡库区响水溪流域11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林地,在野外小区径流实验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地表糙率系数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糙率系数介于0.018 2~0.257 5之间,其中板栗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小,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大.大小依次排序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尖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石栎纯林>柳杉纯林>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柳杉、楠竹混交林>尖杉纯林>荒草地>楠竹林>杉木纯林>板栗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省桐庐县3种森林类型共9个森林样地的调查,分析了植物多样性、种群分布格局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树种组成上,常绿阔叶林主要以中幼龄林木为主,针叶林以高大成熟乔木为主,针阔混交林介于两者之间;②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3种类型中重要值最大的树种是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重要值分别为31.27%,47.00%和96.92%;③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常绿阔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丰富度最大的是针叶林;3种多样性指数趋势基本相同,其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最大;而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的Shannon-Wierner指数远大于针叶林,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针叶林草本层最大;④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大部分树种为随机分布,针叶林中主要树种马尾松为集群分布。图2表3参17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桉树(eucalyptus)3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各林龄阶段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幼龄、中龄、过熟龄阶段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桉树>马尾松,杉木幼龄、马尾松、桉树近熟林微生物数量在各自的林型中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在杉木幼龄林、马尾松中龄林、桉树过熟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在杉木过熟林、马尾松和桉树幼龄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磷(Pmic)在杉木成熟林、马尾松幼龄林、桉树近熟林最大,杉木Cmic、Nmic、Pmic随着林龄的递增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马尾松和桉树微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Nmic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具有显著的(P<0.05)分形关系,其余的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数量均不存在分形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亚热带黄壤、红壤地区不同林分的蓄洪和防洪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在黄壤地区,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抗一次性暴雨、连续暴雨和一般暴雨能力优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和针阔混交林;在红壤地区,在连续性暴雨和一般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抗洪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一次性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毛竹林抗洪 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福建三明地区属于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森林火灾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可吸入颗粒物(PM2.5), 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 研究福建三明地区森林火灾PM2.5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福建省三明市2000—2011年森林火灾数据, 采用蓄积量-生物量模型计算林火过程消耗生物量, 其中, 森林损失蓄积量和过火面积数据由当地防火部门提供。运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出PM2.5排放量, 各林型PM2.5排放因子由历年文献统计得出。针对福建三明地区4种主要林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对森林火灾中PM2.5排放量分别进行估算, 为该地区森林火灾污染物排放研究提供依据。结果结果表明, 福建三明地区2000—2011年间森林火灾PM2.5估算总排放量为458.789~2958.339t。其中杉木林燃烧PM2.5排放量估算为217.117~1072.489t, 阔叶混交林, 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PM2.5估算排放量分别为94.123~903.154t、93.379~478.634t、54.169~504.063t。结论综合分析, 按不同森林火灾等级分析, 由于重大火灾和较大火灾发生次数较多, PM2.5排放主要集中在重大火灾和较大火灾; 按不同森林类型分析, PM2.5排放主要集中在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两种林型, 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由于其地上生物量相对丰富, 且易发生森林火灾, 是今后重点抚育管理对象, 相关部门应在防火期到来之前做好修枝抚育间伐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4种典型马尾松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马尾松群落植被种类差异显著,其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植物种类最多,为23种,马尾松硬阔混交林最少,仅11种。对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综合分析表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整体表现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天然次生纯林>人工纯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2)不同群落间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纯林, pH值则相反,有机质和有效磷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全钾含量与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马尾松群落土壤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差异不显著,脲酶、β ̄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且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或全磷呈显著相关,这3种酶可作为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和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从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壤、净初级生产力等多方面分析了针叶纯林生态效益低下的原因,并建议采取抚育间伐、封山育林及补植阔叶树等技术措施,促使杉木、马尾松等针叶纯林逐步演替到生态效益相对较高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