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瓜夏秋栽培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雄  聂晓文  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2-10633
为筛选适宜夏秋露地栽培的黄瓜品种。采用宽窄行栽培,以津研4号为对照,观察了津优1号、津优4号等6个黄瓜品种在高海拔地区夏秋期间栽培的表现。7个品种的产量排序为津优4号>中农8号>津优1号>津春4号>津育4号>新秀>津研4号。津优4号、中农8号的产量为61 683.06、0 117.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1.53%、11.24%。单瓜质量以中农8号最重,其次为津优4号。津优4号雌花节位出现较早,以主蔓结瓜为主,中农8号主蔓最长,节数较多。津优4号、中农8号对霜霉病抗性较强,病情指数分别为12.3和16.4。津优4号和中农8号的商品性和抗病性均较好,适合高海拔山区夏秋栽培,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石灰氮是一种碱性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及防治土传病害等作用。为探索石灰氮对大棚秋黄瓜产量相关指标及草害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棚秋黄瓜上施用石灰氮,对黄瓜瓜长、瓜横径有促进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1.7cm和0.2cm,对瓜把长有抑制作用,比对照缩短1.5cm,黄瓜商品性明显提高;对平均单瓜重、理论产量有促进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8.0%、8.6%;在黄瓜整个生育期都能明显抑制杂草生长,平均杂草总防效达43.5%。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盐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6个品种的黄瓜种子为材料,在不同Na Cl浓度的溶液中培养,观察黄瓜种子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形态,测定发芽指数和相对电导率等生长指标的变化,对黄瓜幼苗进行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处理,应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各品种黄瓜抗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升高,幼苗株高及胚根伸长受到抑制,但盐浓度为50 mmol/L时,黄瓜幼苗下胚轴与对照相比更为粗壮;与对照相比,盐处理浓度为50 mmol/L时,新津研七号、津研四号、唐山秋瓜和新津春四号的发芽指数较高,浓度上升至100 mmol/L时,仅唐山秋瓜发芽指数高于对照;盐浓度达到150 mmol/L时,6个品种发芽指数均低于对照。说明低盐浓度对种子萌发不起抑制作用,但盐浓度较高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大。由结果还可见,随盐处理浓度上升,相对电导率在一定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供试材料抗盐性强弱依次为春夏秋王津研四号唐山秋瓜新津优一号新津春四号新津研七号。研究认为春夏秋王为抗盐性最强的品种,新津研七号抗盐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选育,培育出适合于设施栽培的全雌性欧洲迷你型黄瓜杂交组合"春秋王".栽培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抗霜霉病;瓜长15~18 cm,果形指数4.9,单瓜重120 g左右;瓜条亮绿色;比对照增产4%~25%.  相似文献   

5.
秋黄瓜喷施多效唑后的生长状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黄瓜喷施多效唑可有效地控制节间长度,表现株高降低,茎粗增加,单株叶面积减少,霜霉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降低,植株抗寒性增强。单株结瓜数、单瓜重以及产量都比对照增加。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有下降的趋势。50~100mg/kg是多效唑在秋黄瓜田的适宜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6.
以蜜本南瓜为对照,对河南科技学院南瓜课题组培育的百蜜1号、百蜜2号、百蜜3号、百蜜4号南瓜品种进行性状调查。结果表明:百蜜1号比对照表现早熟,蔓粗度较小,叶柄较短,瓜形指数大,固形物含量低于对照,熟后质地稍差,但其坐果性好;百蜜2号第1雌花节位出现最晚,叶面积最大,叶柄最长,亩产最高,比对照增产39.1%,固形物含量小于对照;百蜜3号生长势强,第1雌花出现较晚,雌花间隔数小于对照,蔓粗度最小,叶面积最小,固形物含量最低与对照达到显著水平,亩产比对照增产33.5%,综合品质较好;百蜜4号蔓粗度最大,节间长度最短,瓜形指数小于对照,固形物含量最高,综合品质较好,是较好的食用品种。  相似文献   

7.
套袋对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农8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白色聚乙烯膜进行果实套袋,研究了套袋对中农8号黄瓜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瓜长为6~8 cm时套袋最佳,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黄瓜的瓜长、瓜径、瓜重和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1.6%、17.1%、64.4%和45.0%;黄瓜果皮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85 μg/mL和4.01 μg/mL;黄瓜VC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9.64 mg/(100 g);套袋能提高黄瓜的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且畸形瓜率降低了44.53%,黄瓜的感官品质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黄瓜不同品种对温室白粉虱为害的防御反应,选择4个对温室白粉虱抗感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测定并比较了黄瓜受温室白粉虱为害前后防御酶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为害后,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是感虫品种降低显著;在虫害胁迫后抗虫品种“新优一号”可溶性糖含量为89.61 mg·g-1,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感虫品种“小康村”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9.93 mg·g-1,比对照显著下降;抗虫品种“新优一号”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4%、385.7%,差异显著,感虫品种“小康村”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则不显著。虫害胁迫后,黄瓜不同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比对照增加,其中抗虫品种增加幅度在12%~146%,达到极显著水平,感虫品种变化不显著。说明温室白粉虱胁迫后,黄瓜通过改变体内营养物质含量、防御酶含量来抵御温室白粉虱的为害,其中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和CAT、POD含量在抗感品种之间变化突出,可以作为抗虫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天香3号是用金山黄瓜(V05A0115)和黄瓜(V05A1412)为亲本杂交育成的杂交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前期平均折合产量25 101.9 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5%;总平均折合产量73 694.3 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 g/kg,维生素C含量7.3g/100 g,可溶性糖含量29 g/kg,干物质含量57.4 g/kg。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均表现为抗病。该品种是春季早熟品种,生长势强,回头瓜多,瓜条商品性好,口感香脆,品质好,单瓜重120 g左右。适宜在春秋保护地或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黄瓜育种现状,以中农15号为对照,对8个黄瓜杂交新组合的单株产量、平均单瓜重和果实形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以组合XUE1×DDX、XUE1×EP6392、ZR×ZL-1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59.68%、52.13%、50.21%,达极显著水平;单瓜重以JY308×mm86、ZL-1×EP6392、ZK×L3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1.02%、19.75%、17.68%,达极显著水平;结瓜数以XUE1×DDX、XUE1×JY308、XUE1×EP6392较多,比对照分别提高68.18%、50.00%、45.46%,达极显著水平;第一雌花节位以XUE1×DDX、XUE1×EP6392、XUE1×JY308较低;从果长、果径、瓜把长及果肉厚综合而言,以XUE1×JY308较为理想。因此,XUE1×DDX、XUE1×EP6392、ZR×ZL-1、XUE1×JY308可作为理想的设施黄瓜栽培新品种进一步进行区域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的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进行马铃薯试管微型薯(MT)与普通种薯(CT),以及与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T作种薯的生育期较CT的长;马铃薯的商品薯数不受种薯类型的影响;CT和MT作种薯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8450和26300kg/ha,分别是2006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的259%和177%;MT作种薯的商品薯鲜重和干重分别是CT的69%和71%;以CT和MT作种薯种植的马铃薯商品薯折干产量1999年分别为6400和43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个玉米新品种的平均产量,2000年分别达7500和56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户农民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因此,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可以利用MT作种薯来发展马铃薯生产,并可利用该地区作为秋冬种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024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024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以西峰27号作母本,89-235-11-2-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0-2012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5019.4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6.31%;2012-2013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421.95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6.00%,居参试3个品种(系)的第1位。抗寒性1~2级,抗旱性1~2级,抗青干1级,落黄1级;总体抗锈性表现较好,病情指数在20%以下,具有慢条锈特性。籽粒含粗蛋白质15.25%(干基)、湿面筋32.4%(14%湿基),沉降值29.2 mL、吸水率62.8%,面团形成时间2.7 min,稳定时间1.7 min。适宜在甘肃庆阳、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区山塬旱地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三抗一丰一优"为总体育种目标,联合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冬小麦新品系。2005—2007年参加平凉市山塬组冬小麦区试,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1.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15.13%,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2006—2008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2 a 9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423.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4.1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5位。该品系株高85 cm,平均穗长5.6 cm,平均小穗数15.8个,平均穗粒数33.6粒,平均千粒重48.9g,容重784 g/L。籽粒含粗蛋白108.7 g/kg(干基)、赖氨酸4.04 g/kg(干基)、湿面筋184.7 g/kg(14%水分基)、淀粉值32.5 mL(14%水分基)。抗旱抗冻,高抗条锈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分蘖成穗率高,群体结构好。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和丘陵干旱山区,以及陕西省陇县,宁夏固原等周边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3号是从冬小麦品种烟D27的变异单株中经过多年连续选择选育而成,株高90.75cm,穗长6.80 cm,千粒重36 g,容重811 g/L,生育期280 d,属中早熟品种。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18.5 g/kg,赖氨酸(干基)0.46%,湿面筋19.0%,沉降值35.4 mL,灰分(干基)1.4%,属...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种宁麦9号是以长武131为母本、晋麦1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8年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 585.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02%。在2008—2009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 087.8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8.34%,居4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籽粒含粗蛋白12.73%、湿面筋25.00%、赖氨酸0.40%,沉降值31.5 mL,千粒重36.3 g,容重785~825 g/L。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成熟时落黄好,中熟、丰产,抗旱、抗寒性强,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宜陇东旱塬及子午岭林缘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福建木薯新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引进5个木薯新品种,在漳州市龙文区进行区试.结果表明:5个木薯新品种的综合性状都优于对照种,华南5号产量突出,比对照高出144.4 96,而华南6号的出粉率最高,比对照高出了156.3%.引进的5个新品种显示了极强的适应性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番茄不同品种抗青枯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南昌市郊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育成的两个新品种(F_1)洪番1,2号及对照早丰、郑州853、西粉三号等品种(系)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番茄不同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其中洪番2号和1号抗病性较强,其病情指数分别为14.2和20.0.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LSD测验,洪番1号与2号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洪番1号和2号与早丰、郑州853和西粉三号的病情指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豆超高产品种类型的设计与选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道了大豆超高产育种方面的进展。根据超高产育种目标 ,选育产量潜力达到 5 0 0 0kg/hm2 的品种 ,设计并选育了几个品种类型 :①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为 5 5 ;②小叶、多分枝、紧凑型品种 ;③亚有限适宜密植型品种。试验表明 :这些品种类型都比较容易获得超过 4 0 0 0kg/hm2 的产量水平 ,具有 5 0 0 0kg/hm2 的产量潜力。系谱分析表明 ,这几个超高产品种中 ,吉林省本地血缘较少 ,仅为 1/ 16~ 5 / 16 ,相邻省的血缘各占约 1/ 4 ,其余为地理远缘  相似文献   

20.
广西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广西主栽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CK_1)和新台糖16号(CK_2)为对照,于2009—2010年对10个参试甘蔗品种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来宾、龙州和合浦8个区试点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新材料的比较试验,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10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281和桂糖03-2357的蔗茎产量表现突出,分别比对照CK_1增产18.76%和7.46%,比对照CK_2增产26.17%和14.16%;蔗糖分表现最佳的为桂糖03-1403,分别比CK_1和CK_2高1.15%和1.10%;桂糖02-281、桂糖03-2357、桂糖03-1403、桂糖02-1156的含糖量均比对照高5.00%以上。参试材料中,柳城04-12的产量分别比CK_1和CK_2减产10.85%和5.29%,含糖量分别比CK_1和CK_2减少10.70%和3.10%,表现较差。[结论]桂糖02-281在2009—2010年区域试验中综合表现最优,具有高产、稳产、宿根性好、有效茎数多等特性,适宜在广西不同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