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贯彻中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背景下,长株潭三地积极推进试点工作。通过供需平衡分析,发现长株潭三地农民具有一定的参保意愿和能力,但供给方在宣传、保障水平、管理、筹资机制、基金运营、法制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立法、构建长株潭联合财政补贴资金保障机制、拓展基金增值渠道等办法进行积极化解。  相似文献   

2.
覃双凌  林祖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59-18561
阐述了新农保的特点,剖析了新农保制度试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机构建设滞后,形成了庞大的需求和微弱的服务体系;二是地方财政负担不均衡;三是农民存在逆向选择;四是基金保值增值难以保证。为了解决新农村试点存在问题,提出了的相应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能力;二是加强政策执行力,落实好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三是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激励政策,强化农民的参保意识;五是提高统筹层次,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925 名农村居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民的参保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研 究。结果表明、广东新农保虽然参保率较高、但近一半的农民是由于受制于野家庭捆绑式参保冶条例被动参保。影响农 民主动参保的原因主要在于保障水平过低、另外、投保职工险、不了解政策、收入低和经办手续繁琐也是影响农民参 保意愿的重要原因。政府需充分考虑农民参保意愿、改革新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农保”参保决策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农保推进过程中农民参保决策问题,将新农保一般化为跨期交付的特殊商品,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对制度需求方,农民的消费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实证分析制约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人均可储蓄收入是农民参保决策的经济基础,但与经济因素相比,非经济因素在农民参保决策中的作用更为关键。这些非经济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设计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捆绑等,该类因素使不同群体形成了有差异的参保决策过程;另一类是认知方面的因素,如对干群关系认知、对村干部信任、对新农保的了解和满意度等,该类因素通过影响农民对制度的信任和预期,从而影响农民最终的参保决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增强农民参保积极性的角度为新农保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完善新农保村级服务组织;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新农保与其他保险制度的接续转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重大的惠民政策,"新农保"制度较之前的"旧农保"制度具有多项优势,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普及,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出台具体集体补助办法;强化基金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尽快出台相关制度衔接办法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新农保试点县的实地调查,笔者发现政府在新农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引导工作不到位1、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这项新的惠农政策还不够了解。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有12%的农民"不知道"新农保,41%的农民"知道但很不清楚",他们更看重的是眼前利益,对新农保的信任和信心指数不高,对是否维持长期缴费意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参保,中途断  相似文献   

7.
新农保实施过程采用的自愿参保的原则,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做好新农保的普及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充分理解制度并积极参与是保证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泸州市某区新农保宣传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知晓率较高,但是政策具体了解程度不高,政府宣传力度和深度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因应着力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且加强部门之间衔接,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省耒阳市周星村的新农保实施情况进行入户调查,测评了农民对新农保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农民的满意度水平,揭示了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雷  沈长月  江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96-1799,1802
通过对河北省涿州市试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制度设计层面与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对策:坚持政府对新农保的主导地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覆盖面及提高新农保养老金待遇;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保证新农保的集体补助;加强管理监督与经办服务、提高新农保的有效性;注重新农保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构建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真正使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耒阳市新市镇周星村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Logistic模型,对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最主要因素是参保者的年均收入、性别及其对新农保制度的了解程度,而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子女数量、家中承包的土地数量等变量与农民参保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前者对后者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邯郸县和永年县两个试点县的实地调研为依据,对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作了探讨,分析出河北省新农保试点存在农民养老金待遇低、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转移接续不畅通、养老基金来源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大财政对新农保的投入力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处理好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转移接续问题,扩大和稳定养老基金来源等对策建议,以期对总结河北省新农保试点经验教训,促进试点深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高真真  杨杰  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95-17896
随着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建立建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成都市金堂县的调查,以城郊农户为对象,了解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进程,并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其购买新农保的意愿,分析影响其购买新农保的各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明确农民利益预警调控的思路与特性出发,通过确定农民利益失衡区正、负指标体系以及农民利益预警线,进行农民利益失衡区的分类处理。对农民利益预警调控程序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具体探定农民利益调控预警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保障农民利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68-17070,17074
以内蒙古为例,研究了现行试点方案的待遇保障水平,对依据不同缴费档次和年限参保农民的新农保收入替代率进行测算,在测算财政负担能力和个人缴费负担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新农保待遇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属于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养老刚性需求持续增长、资金需求日益攀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拓宽投资渠道,依托专业机构管理运营,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三方面探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了解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从财政支什能力、个人缴费标准设置及缴费水平高低、村集体补助能力、缴费激励和约束机制、参保率、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基金保值增值和监管、试点推进策略、经办服务能力、制度的稳定性等10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可能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旨在增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促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与旧农保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的财政补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且新农保明确了地方财政对新农保所承担的补贴责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补贴有所倾斜,但全国区域财政对新农保补贴的负担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依然不太明确。因此,文章通过计算分析各地财政收入、养老负担和地方政府对新农保的补贴占其财政收入的值,认为各地区的财政负担有一定的差异,长期来看,人口多的地区财政负担会更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南省112户农村居民的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有超半数以上的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还未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农村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对养儿防老的态度、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等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杨  吴孔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2-363,366
基于湖南通道、芷江县202户农村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①农户人均收入少,文化程度低;②农村老龄化严重,家庭养老保障弱化,社会养老保险日趋重要;③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缴费水平低、养老金待遇低、统筹层次不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渠道分析法,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人际交往,对社会适应具有明显的改善效应,在对内生偏误进行有效处理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改善效用具有性别、年龄和居住方式差异;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是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重要路径。因此,应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并建立稳定持续的增长模式、强化社会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精准施策、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并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