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猪的肉质性状受到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包括氟烷基因、 酸肉基因等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以及运输、 营养、 屠宰等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证明肉质性状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且陆续发现了多个与之相关的基因.本文主要对影响猪肉质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运输是猪宰前最易受到应激的阶段。与运输应激相关的问题有猪的皮肤擦伤、死亡、脱水疲劳和宰后肉质的下降等。论文重点阐述和分析装载密度、运输时间、极端温度、驱赶方式和卡车设计等因素对猪福利和宰后肉质的影响,并提出运输过程中改善猪福利和宰后肉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猪肉肉质的好坏是遗传与环境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包括品种、杂交组合、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等主效基因的效应;环境因素包括应激因素(如气温变化、运输、禁食等)、宰前处理和屠宰工艺(如电击、淋浴等)等诸多因素,研究这些因素有利于在育种和生产中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提高猪肉品质。目前在我国养猪业发达的一些地区,通过杂种优势提高商品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的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试验拟通过在外来猪种纯繁及外来猪种间杂交所产生的纯种猪及杂种猪之间进行肉质方面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生产中制定杂交生产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1材…  相似文献   

4.
宰前处理对猪死亡率、胴体性能及肉质的影响王勇强(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遗传组北京100094)在养猪业中,为了满足加工及消费者的要求,养猪生产者尽了许多努力,但如果对猪宰前处理失当,这些努力就会白费。宰前处理欠当会造成胭体及肉质损失[8]。在市场竞争日...  相似文献   

5.
过去几十年里,猪育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但是在瘦肉率提高的同时肉质变劣;此外,在猪肉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脂质的氧化也是导致肉品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影响猪肉品质变劣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宰前处理和宰后处理等。解决在生产、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猪肉品  相似文献   

6.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2):108-10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猪的肉质性状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但遗传因素起到了主导作用。不同的品种、基因、性别以及不同屠宰体重都会对猪肉品质产生影响,文章就近几年国内外对肉质性状的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阐述各种遗传因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优质猪肉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猪的肉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和养猪生产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实践表明重视遗传因素是改善肉质品质的关键。本文就影响猪肉肉质并已基本明确的主效基因,包括氟烷基因、酸肉基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猪肉品质的好坏受到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笔者着重论述了遗传因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并且综述了运用品种、与肉质性状有关的基因、基因技术来改良猪肉品质。连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猪的肉质品质,而且可以降低个体间的差异.即提高个体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不仅降低猪体的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抗病力等,导致猪生产性能的下降,同时还可对宰后猪肉品质形成不利影响。所以,通过提高抗氧化性能的营养措施和遗传改良策略.不仅可以减小因氧化应激给养猪业造成损失,而且还可以改善商品猪的肉质。近年来,提高猪的抗应激性能和遗传选育抗病、抗氧化猪成为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氧化应激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养猪生产中抗氯化应激的策略,同时还综述了猪主要抗氧化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矿物质与肉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物的遗传在整个食物链的第一环上对肉质具有支配地位的作用,就象杜洛克猪和皮特兰猪以及安格斯肉牛等畜种的情形那样.饲养管理对肉质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宰前一天或数小时内对动物所作的处理具有更大的影响.此外,将动物运送去屠宰厂的过程、屠宰技术、胴体冷却以及肉在售前接受的处理和贮存等,都会对肉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基因及其表达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肉质主要受遗传、营养和饲养、屠宰加工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本质上讲,猪肉质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本文系统综述了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以及营养对这些基因表达的调控。为从分子水平深入开展肉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宰前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进  蒋思文 《养猪》2007,(4):27-29
宰前应激严重影响着猪肉品质以及猪的福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宰前应激对肉质的影响规律,以期望通过一些积极的调控手段来降低宰前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同时提高猪在运输、屠宰过程中的福利。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响猪肉品质以及猪福利的宰前应激因素、应激的评价指标以及降低宰前应激的调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可以通过宰前配方对猪胴体肉质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宰前配方中饲养水平、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对肉质的影响,为宰前配方确定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影响猪肉质性状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对猪肉质性状均有影响。前者包括饲养条件、转运、屠宰等众多因素。后者即遗传因素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控制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沉积的主效基因MI基因,候选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 FABP)基因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 FABP)基因;MyoD基因家族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又一个遗传因素;此外还有氟烷基因、RN基因(rendement napole,RN)等。作者就影响猪肉品质的遗传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科技     
正牧医所发现猪肉品质靶标蛋白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发现猪肉品质靶标蛋白,为宰后肉质性状分子调控机制的解析,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及研究饲料营养组分对钙平衡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提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相似文献   

16.
猪的氧化应激及其遗传育种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伟  曾勇庆 《猪业科学》2011,28(12):112-114
氧化应激不仅降低猪体的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抗病力等,导致猪生产性能的下降,同时还可对宰后猪肉品质形成不利影响。所以,通过提高抗氧化性能的营养措施和遗传改良策略.不仅可以减小因氧化应激给养猪业造成损失,而且还可以改善商品猪的肉质。近年来,提高猪的抗应激性能和遗传选育抗病、抗氧化猪成为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氧化...  相似文献   

17.
猪肉质性状基因及其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永玉  张勤 《养猪》2003,(2):27-3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的肉质问题已引起消费者和养猪生产者的重视。遗传因素是改善肉质品质的关键。对猪的肉质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是当前国际畜禽遗传育种的一个热点。介绍有关肉质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基本明确的主效基因: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肌肉脂肪的候选基因及基因扫描定位结果;以及肌纤维、嫩度、多汁性、失水率、pH和肉色的定位;同时讨论了所存在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宰前配方对猪胴体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以通过宰前配方对猪胴体肉质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宰前配方中饲养水平,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对肉质的影响,为宰前配方确定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calpain3在肌肉组织中的特异表达,其活性显著影响宰后肉的嫩化。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首次克隆了猪CPAN3基因的内含子16~23,并利用PCR-SSCP方法在外显子1中寻找到1个插入/缺失突变和1个碱基替代,为进一步分析其变异和肉质的关系并进而确定遗传标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近几年猪肉质性状方面遗传研究进展,综述了候选基因法、转录组、蛋白组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不同研究方法对影响猪肉品质基因的挖掘,分析了现有遗传研究工具在肉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前景提出展望,为进一步促进分子遗传标记在猪肉质性状中的遗传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