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系杂交棉组合浙杂166的若干生育与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三系"杂交棉组合浙杂166和人工去雄配制杂交组合中棉所29(CK1)与常规品种泗棉3号(CK2)的若干生育与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浙杂166株高显著高于CK2,但与CK1无显著差异,表现为盛蕾初花期生长旺盛,出叶速度、株高日增长及现蕾、结铃高峰期日增蕾、铃数显著高于CK2。前期成铃数少,伏桃数显著少于CK2,但中后期成铃数显著增加,最后总铃数与CK1、CK2相近;铃重和皮棉产量显著高于CK2,但与CK1无明显差异。浙杂166盛花至始絮期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较高,细胞间隙CO2浓度较低,中后期Fv/Fm、ФPS 、光合作用强度高于CK2,有利于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为后期集中开花结铃和增结早秋桃提供充足的有机养分。  相似文献   

2.
两个彩色棉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棕杂1号、淮绿杂1号和白色棉亲本材料zms-41为材料,研究了棕色棉、绿色棉及其亲本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亲本叶绿素(a+b)含量最高,棕色棉次之,绿色棉最低,盛花期后绿色棉叶绿素a、b的含量与亲本差异明显.绿色棉和棕色棉叶面积系数的增长主要在棉花生育中前期,盛花期以后,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叶比重在整...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棉花区试参试品系的抗病虫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参加 1 999年长江流域春棉区试的新品种(系 )有 9个 :苏杂 2 6、湘杂棉 2号、泗阳 1 6 7、鄂41 2 2、川 5 0 993、荆 5 5 1 73、湘 X96 2 8、赣棉 96 - 1、泗棉 3号 (对照 )。参加 1 999年长江流域抗虫棉区试的新品种 (系 )有 8个 :GK1、GK皖 3 8、GK皖 5 9、苏抗 1 0 3、JK1 6、鄂 5 71 1、慈抗杂 3号、中棉所 2 9(对照 )。参加 2 0 0 0年长江流域棉花区试的新品种 (系 )有 1 0个 :即在上年区试中表现优良的 4个新品系 :荆 5 5 1 73、赣棉 96 - 1、慈抗杂 3号和苏抗 1 0 3继续试验外 ,另增加华杂 3 0 2、荆96 - 1、徐 2 4 4、赣棉 96 1…  相似文献   

4.
低温和湿度胁迫对盛铃期Bt棉叶片B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以转Bt基因的常规品种DP410B和泗抗1号、杂交种岱杂1号和泗抗3号为材料,探讨盛铃期18℃低温下不同湿度对Bt棉叶片B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低温下90%、70%、50%这3种湿度胁迫6 h后,DP410B和岱杂1号叶片Bt蛋白含量比各自对照(温度为常温,湿度70%)显著降低,但泗抗1号和泗抗3号没有显著变化;2011年,当低温下90%、50%湿度胁迫时间延长至48 h后,4个品种叶片中Bt蛋白含量比各自对照均显著下降。其中岱杂1号和DP410B在胁迫12h后便开始显著低于各自对照,而泗抗1号和泗抗3号则在24 h以后才显著低于对照。说明随低温和湿度胁迫时间延长,Bt棉叶片中Bt蛋白含量下降效应逐渐增大,但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麦棉两熟种植模式影响棉仁脂肪及蛋白质代谢机制,可为我国麦棉两熟棉区在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提高棉籽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进行,以泗杂3号(中晚熟品种)和中棉所50(早熟品种)棉花品种为材料,以单作棉为对照(CK),设置棉花生产上常用的麦套移栽棉(IC)、麦后移栽棉(TC)和麦后直播棉(DC)麦棉种植模式,研究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模式对棉仁脂肪和蛋白质的累积动态、关键酶活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熟棉棉仁脂肪含量皆较CK低,IC、TC和DC呈依次下降的趋势;IC和TC棉仁蛋白质含量皆高于CK,DC低于CK;中棉所50棉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略高于泗杂3号。(2)两熟棉棉仁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低于CK,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高于CK;IC、TC棉仁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高于CK,DC低于CK;中棉所50棉仁具有较高的PPase、G6PDH、GS和GOGAT活性,PEPC活性稍低于泗杂3号。(3)棉仁最终脂肪含量与棉仁代谢过程中PPase、G6PDH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EPC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棉仁最终蛋白质含量与G6PDH活性及GS、GOGAT活性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总之,在我国麦棉两熟棉区选择应用中熟棉花品种、麦套移栽方式可以在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提高棉籽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Bt基因来源于美国和我国的常规棉花品种DP410B和泗抗1号、杂交种岱杂1号和泗抗3号为材料,应用盆栽试验, 探讨蕾期18℃低温及不同湿度不同时间胁迫对叶片Bt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18℃下不同湿度6 h胁迫对叶片Bt蛋白的含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但48 h胁迫导致2个不同Bt来源常规品种的叶片Bt杀虫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下降6.8%~7.2%,杂交种泗抗3号也明显下降,岱杂1号则未受影响;18℃下高湿度与低湿度胁迫间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蕾期长时低温会对Bt棉抗虫性有一定影响,影响程度与品种及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高温气候下Bt棉抗虫性下降的原因,以2个不同类型Bt棉品种为材料,2011年于盛蕾期设计38℃高温胁迫3、5和7 d;2012年设计38℃/25℃的昼夜变温胁迫4、7和10 d,研究其对转Bt棉蕾的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及其生理机理。结果表明,持续高温胁迫7 d内,棉蕾中Bt杀虫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持续胁迫3 d内下降幅度最大,与未胁迫相比,泗抗3号和泗抗1号分别下降18.71%和26.54%;昼夜变温下高温胁迫4 d时蕾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当胁迫7 d以上时,Bt杀虫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泗抗3号和泗抗1号分别比对照下降11.32%和14.18%。持续高温或昼夜变温高温持续胁迫下,棉蕾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蛋白酶活性都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PT活性都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活性与Bt杀虫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PT活性与Bt杀虫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析表明,高温胁迫下蛋白质合成功能下降,分解能力增强导致可溶蛋白含量,包括Bt杀虫蛋白含量下降。常规种泗抗1号的抗虫性和氮代谢受高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高粱品种克杂15号和克杂19号为试验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化肥(CK)、生物复混肥(B1)、缓释肥(B2)和复合肥(B3),4种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研究不同肥料对极早熟高粱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各处理产量均表现为B2和B3处理显著高于CK和B1;B2和B3处理穗粒数较CK增加约3%,达到了显著水平;B2和B3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与穗柄长,株高增长5.5~7.5cm,穗柄长增长3.1~5.7cm;B2和B3处理在生育后期仍有较高的叶绿素相对含量;B2和B3较CK显著提高了籽粒容重和淀粉含量,B1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综合分析表明,缓释肥(B2)和复合肥(B3)是最佳处理,与常规化肥(CK)处理相比,二者可以明显提高高粱产量,其中克杂15号的产量在7700kg/hm2左右,增产幅度3.19%~4.28%,克杂19号的产量在8000kg/hm2左右,增产幅度5.08%~5.95%,同时提高了高粱的容重,改善了农艺性状并保持了较好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9.
承泓良  陈国平 《种子科技》2000,18(5):302-303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 ,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产量表现苏棉 17号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自育的品系 92— 0 97。 1993年组合比较试验 ,皮棉产量 14 80 .5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18.7% ,列参试组合之首位。 1994、1995年在江苏南京、安徽铜陵、湖南华容、浙江慈溪四地进行鉴定 ,平均皮棉产量 1311.0 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16 .3%。1996、1997年在江苏省杂种棉区试中 ,平均皮棉产量 14 92 .9k…  相似文献   

10.
湘杂棉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仁杯  吴伟  潘志明 《种子科技》2001,19(4):242-242
湘杂棉 2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从 2 1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高优势杂交棉组合 ,亲本为 8891×中棉所 12选系 ,1997年通过湖南省品审会审定。 1997年引入浙江省进行试种、试验和示范 ,参加了 1998年省棉花品比试验、1999年省棉花区域试验和 2 0 0 0年省棉花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表现出丰产性好、吐絮畅、单铃重、纤维品质优、皮棉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1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为陆地棉品种间高优势杂交种 ,全生育期平均 12 4 .3d,比泗棉 3号长 2 .2 d。发芽势强 ,出苗快而整齐。植株呈塔形 ,株高 10 9.5cm,比泗棉…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63棉铃对位叶光合生理性能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杂交棉中棉所63及其亲本为材料,在棉铃发育时期对棉铃对位叶的生理和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探索中棉所63获得高产的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中棉所63产量优势显著。单株结铃数比两亲本分别高21.52%,43.28%,铃重高2.42%,19.31%,叶面积载铃量高22.39%,22.30%。2)中棉所63在棉铃发育后期棉铃对位叶生理指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棉铃对位叶叶面积分别比亲本高26.60%,59.41%,并且中棉所63棉铃对位叶保持较高水平的SOD活性,使其生理代谢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棉所63的MDA含量显著低于亲本,细胞膜受损较轻,延缓了对位叶的衰老。3)中棉所63在棉铃发育后期棉铃对位叶光合指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棉铃发育后期,中棉所63叶绿素含量、SPS活性的高水平,能够维持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使中棉所63获得较高的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杂种棉养分吸收、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大跃  江先炎 《作物学报》1992,18(3):196-204
通过对杂种棉川杂4号及其亲本养分吸收、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均呈 Logistic 曲线,但三者吸收速度并不同步,养分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初花期至盛铃期(30/6~28/7),此期吸收了约养分总量的60%;川杂4号的养分净积累量在各吸收期均较高,其养分吸收强度优势在初花期至盛铃期尤为显著,在三要素吸收  相似文献   

13.
在三个地区进行了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农艺因素对杂交棉浙杂166的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杂交种若干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最佳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因地区而异,金华点要比杭州和慈溪要求较低的种植密度和较高的氮肥用量;播种日期以4月15日播种地膜覆盖的处理铃数最多。从纤维产量和衣指上看,最适密度和氮肥用量分别为每公顷4.5万株和180kg,播种日期为杭州和慈溪为4月15日,金华为4月20日,播种后全部地膜覆盖。不同密度、氮肥用量及播种期之间,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但慈溪点表现为N1(135kg·hm 2)处理的纤维长度显著低于其它氮肥用量较多的处理。叶绿素含量(以SPAD表示)生育期间变异很大,在初花期和吐絮期,杂交种浙杂166高于其双亲和常规品种泗棉3号,而在盛花期和结铃期恰好相反。杂种及其双亲的MDA含量在生育期间也表现出较大的变化,且杂种的变化模式与不育系相似,表现为蕾期较低,而初花期及此后保持较高。与双亲相比,浙杂166具有明显的SOD杂种优势,生育期间的变化模式也与不育系相似。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不同铃重类型种质主要纤维性状遗传及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棉所48的母本S9708与不同铃重大小的父本杂交,配置6个F2群体,采用SAS 8.0软件对各组合亲本、F1和F2的铃重和衣分及纤维品质等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F2群体中纤维性状都有极显著差异。铃重和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衣分和纤维强度,而纤维长度、伸长率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在杂交早代群体中,仍然表现亲本的铃大、衣分高、纤维长、强度高、整齐度好等优良特性。这表明,在杂种优势利用选择亲本时,选择大铃、高衣分、优质纤维材料仍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转 Bt基因棉中棉所 30第 I期 (1 998年 7月2 5~ 2 6日开花 )棉铃花后 1 0 d的体积和单铃重分别较轮回亲本中棉所 1 6增加 8.57%和 1 1 .88% ,表明其库强度较高 ;而第 II期 (8月 3~ 5日开花 )和第 III期 (8月 1 2~ 1 4日开花 )棉铃的早期 (铃龄 1 0 d前 )及各期棉铃的中后期 (铃龄 1 0 d后 )体积和单铃重均低于中棉所 1 6,并且其瘪子数随开花期推延快速增加 ,反映了该品种源器官供应能力的不足。中棉所 30棉铃纤维对同化产物的竞争力较强 ,每饱子纤维数、每饱子皮棉重、每铃皮棉重和衣分基本上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中棉所 1 6,而铃壳和种子的物质积累减少 ,铃壳比例、饱子数、饱子重和子指降低 ,瘪子数上升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chlorophyll, soluble sugars and N, P, K concentrations, and SOD, POD activities and MDA cont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F1 Bt hybrid cotton Cikangza 1 and its male (transgenic Bt gene bollworm resistant lines and female parents, and commercial hybrid Xiangzamian 2 under field condi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hybrid Cikangza 1 had distinct heterosis in lint yield as reflected by HOBP and HOMP values of 25.7% and 28.9%, and the heterosis of bolls per pla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ll weight and lint percentage. Significant HOBP, HOMH and HOCP in Chl a, Chl b and Chl (a+b) at SS and FFS were observed in Cikangza 1, suggesting that the higher Chl content at SS and FFS is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potential yield, and thereafter may aid in identification of parental lines and hybrid combination. The results also elucidated that the HOBP and HOMP of N, P and K concentrations, and SOD and POD activities were much smaller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Chl parameters. However, Cikangza 1 has higher soluble sugars content, and N and K concentrations at FFS and BOS,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hybrid Xiangzamian 2, denoting that N and K nutrient might perform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senescence, and more additional application of N and K fertilizer at late growth stages of hybrid may be beneficial to keep more nutrient for late growth stage and delay the senescence.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棉中棉所30第Ⅰ期(1998年7月25~26日开花)棉铃花后10d的体积和单铃重分别较轮回亲本中棉所16增加8.57%和11.88%,表明其库强度较高;而第Ⅱ期(8月3~5日开花)和第Ⅲ期(8月12~14日开花)棉铃的早期(铃龄10d前)及各期棉铃的中后期(铃龄10d后)体积和单铃重均低于中棉所16,并且其瘪子数随开花期推延快速增加,反映了该品种源器官供应能力的不足。中棉所30棉铃纤维对同化产物的竞争力较强,每饱子纤维数、每饱子皮棉重、每铃皮棉重和衣分基本上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中棉所16,而铃壳和种子的物质积累减少,铃壳比例、饱子数、饱子重和子指降低,瘪子数上升。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于各主要生育期测定了棉株地上部营养器官的全N、非蛋白质N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16相比,中棉所30苗蕾期的C/N较低,非蛋白质N含量较高,N代谢比较旺盛;初花期至盛花期的C/N则较高,C代谢明显加强;进入结铃早期,中棉所30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营养体中非蛋白质N的含量均下降,反映出其"根源”和"叶源”的功能已减弱,表现出早衰迹象.为了改善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生育状况,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促源”是根本.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棉花受体材料进行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研究。通过卡那霉素鉴定、抗虫性鉴定和PCR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已成功将Bt基因转化到泗棉3号、辽棉15、中棉所19、中棉所29母本、中棉所35、中棉所36等棉花材料中。通过对转基因材料后代与非转基因材料的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等差异分析,发现花粉管通道转基因后代材料存在广泛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抗虫杂交棉F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 F1代与抗虫亲本的 Bt蛋白表达量及抗棉铃虫差异性研究表明 :抗虫亲本与其杂种 F1代均高抗棉铃虫 ,但抗虫亲本的抗虫性略好于其杂种 F1代 ,并且明显地高于非抗虫亲本 ;正、反交杂种 F1代间的抗虫性几乎没有差异。生长前期的抗虫性好于后期 ,同一时期嫩叶或侧枝生长点的抗虫性好于幼蕾。抗虫亲本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杂种 F1代 ,抗虫亲本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上部非功能叶 ,而杂种 F1代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则明显地低于其上部非功能叶。盛花期后至吐絮期前 ,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在抗虫亲本中表现最为明显。与叶片相比 ,在花瓣中检测到的 Bt蛋白含量极低。正、反交 F1代间的 Bt蛋白表达量差异较小或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