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扬辐粳8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进程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扬辐粳8号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末至5月下旬初;播种时间太早或太迟均会由于结实率低、穗粒数不足导致扬辐粳8号极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如皋市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比较了17个水稻品种的田间种植表现。结果表明:1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在154~164d,以南粳3908、宁粳8号、常农粳10号、镇糯20号、南粳5055较长;株高在89~115cm,以常农粳10号、淮稻20和宁粳8号较高;有效穗数在307.95~406.8万/hm2,以华粳8号、南粳5055和淮粳1309较多;穗总粒数在101.5~148.1粒,以淮稻20、丰粳3227和镇糯20号较多;结实率在90.1%~97.2%,以盐粳13号、宁粳8号和淮稻18号较高;千粒重在24.6~29.5g,以宁粳8号、扬粳805和南粳3908较重;产量在9 320~11 280kg/hm2,以镇糯20号、宁粳7号和宁粳8号较高。综合比较表明,南粳5055、南粳3908、宁粳8号、宁粳7号和镇糯20号田间表现较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在如皋市及相应生态条件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盛祝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32-32,41
于2011年在凤台县进行了高产、优质中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以期推动凤台县粳稻生产迈向新台阶。结果表明,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高的泗稻11号、盐稻10号、扬粳9538等品种,在凤台县可示范推广;宁粳4号、皖稻90的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较多、产量也较高,可继续示范种植;泗稻11号、盐稻10号、扬粳9538等品种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产量较高,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麦草还田直播水稻扬辐粳8号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和不同播种量对扬辐粳8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粳8号耐迟播,是苏中地区理想的直播稻品种;明确用种量以67.5 kg/hm2为宜。秸秆还田优化了直播稻产量结构,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强了直播稻的生理功能,增加结实期物质生产。讨论了高产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扬辐粳8号高产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江苏中部机插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地调查测定江苏中部机插淮稻7号、武育粳3号、镇稻9424和扬粳9538不同产量水平的典型田块的产量及其构成,对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作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计算各品种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总决定程度.结果表明:前3个机插稻常用的半矮秆粳稻品种的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穗数对产量的总决定程度最高,可见穗数是影响机...  相似文献   

6.
选择直立穗型粳稻品种北粳1号和半直立穗型粳稻品种铁粳11作为试材,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7.5 t/hm2和15 t/hm2)对不同穗型粳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北粳1号和铁粳11抽穗期及成熟期的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重;施用7.5 t/hm2生物炭可以显著增加北粳1号的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分别为7.7%和6.6%,但对铁粳11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施用15 t/hm2生物炭时,北粳1号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分别提高9.8%、4.7%和11.2%,铁粳11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分别增加6.0%、6.1%和7.4%。生物炭能够促进北粳1号和铁粳11干物质积累并提高产量,但存在差异性,直立穗型品种北粳1号比半直立穗型品种铁粳11对生物炭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以早熟晚粳(南粳44)、迟熟中粳(南粳45)、中熟中粳(苏香粳3号)等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网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栽条件下,灌浆期网室内水稻冠层光照强度极显著降低,而水稻植株高度显著增加,增幅达3.45%~8.55%.网栽水稻产量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产量降幅分别达21.71%、22.08%、29.50%.网栽水稻单位面积总穗数较常规栽培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降幅分别达9.58%、10.15%、7.19%.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同时,网栽×水稻品种的互作效应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单位面积总穗数的极显著降低可能是网栽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水稻对镉的吸收转运与耐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了水稻品种耐Cd能力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水培法对江苏地区10个水稻品种对镉(Cd)的吸收转运和耐性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不同水稻品种耐Cd能力和体内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特优559的地上部生长受Cd抑制最大,而镇稻8号没有受到Cd处理的影响。扬辐粳7号的地上与地下部Cd浓度比(S/R)最大,而K优818的S/R值最低。水稻的吸收转运和耐性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按照水稻对Cd的耐性指数和冠根比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品种分为4类:①Cd转运多且耐性弱(扬辐粳7号和特优559);②转运较少但耐性较弱(两优培九和苏优22);③转运少且耐性较强(Ⅱ优838、K优818和武运粳7号);④转运较多但耐性强(宁粳1号、镇稻8号和86优8)。[结论]该研究为筛选同时具有低Cd含量和高Cd耐性特点的水稻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方面深入探讨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大穗型品种增产8.71%-11.11%,中穗型品种增产6.85%-7.89%,小穗型品种增产5.30%-6.34%。钵苗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茎蘖数栽后增长快,高峰苗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最终有效穗数足,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钵苗机插水稻显著高于对照,拔节期两者相当,孕穗后钵苗机插水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17%-11.00%,干物质积累量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36%-9.20%。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为带土带蘖栽插,秧苗素质高,群体起点质量优,活棵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栽后地上和地下部物质积累多,为争足穗、促壮秆和攻大穗奠定生物学基础;抽穗期株型紧凑,叶系配置优,叶面积大,比叶重高,基部茎秆粗壮,粒叶比高,形成高光效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灌浆充实量大,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结论】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发快,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表现为“穗数足、穗型大、粒数多”。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采用湿润育秧人工移栽和人工条直播种植方式,明确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常规粳稻品种在赣北地区的丰产稳产性。研究3个不同种植方式的品种生育进程、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粳稻品种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全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差异。采用人工条直播方式的播期延迟,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提高,但全生育期相比人工移栽的缩短,且产量增加;播种期推迟和全生育期缩短对水稻的亩有效穗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于2020年在扬州市公道镇河东村进行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应于该地丘陵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以促进水稻丰产增效。结果表明,13个优质粳稻品种中,宁香粳11的产量最高,达1.21万kg/hm2,其次为武粳7375、武香粳5245、南粳9036,均达到1.05万kg/hm2。从穗型来看,宁香粳11穗粒数最高,达158.4粒;金香玉1号次之,153.1粒;武香粳113与武粳7375穗型较大。从结实率来看,南粳5718结实率最高,达97.8%;其次是泗稻301与武粳7375,均为95.0%以上。从千粒重来看,泗稻301最高,为31.90 g;其次是南粳5718和扬辐粳11号,均在30.0 g以上。综合比较显示,宁香粳11、武粳7375、武香粳5245与南粳9036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东北地区76份不同基因型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氮效率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肥力水平下,不同水稻基因型的产量表现出显著差异。根据产量变化情况,确定辽盐2号、吉粳803、辽星1号等22份水稻材料为氮高效型水稻品种,通35、沈稻12、长白15等27份水稻材料为氮低效型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肥力条件下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施氮条件下,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氮肥主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氮低效型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方式下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及同化物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为水稻种植区划、栽培措施和品种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18年以南粳9108和南粳46为供试品种,模拟机插秧移栽和机械化直播2种种植方式,以常温(NT)为对照,于始穗期进行中度升温(平均增加2℃,MT)和极端高温胁迫(平均增加5℃,HT),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温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同化物转运、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中度升温和极端高温胁迫下,南粳9108和南粳46产量降幅均为移栽<直播,长生育期品种南粳46产量降幅较小。穗干物重增长速率表现为NT>MT>HT,水稻茎叶向穗的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递减,且南粳9108下降趋势大于南粳46。穗后21 d至成熟期,剑叶SPAD值总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剑叶净光合速率穗后14—21 d均以极端高温胁迫处理下最小,而到穗后35 d以极端高温胁迫处理下最大。剑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NT>MT>HT趋势,生育后期差异更显著。通径分析表明,产量各构成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结实率>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温度处理对产量各构成因子的影响都表现为负效应,且以结实率影响最大(-0.819)。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受中度升温、极端高温胁迫后,成熟期干物质总重量、茎叶干物质转运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穗数除外),一、二次枝梗籽粒结实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始穗期2—5℃升温均显著降低粳稻结实率,从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从光合物质特性究其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降低了干物质向穗的转运率和穗干物质积累速率,从而导致生育后期水稻剑叶SPAD值增加,延长叶片持绿时间,抑制“源”向“库”转移。从气候变暖应对措施来看,选择采用移栽种植方式和长生育期品种易于表现出对极端高温胁迫逆境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粳1号和南粳44为供试水稻品种,选用旱育秧稀植、塑盘育苗抛栽、直播种植和湿润秧常规移栽4种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变化以及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旱育秧稀植方式群体生长协调、分蘖成穗率较高,生育进程合理,干物质积累量高,并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和协调的穗粒结构;塑盘旱育抛栽方式生育进程相对较慢,分蘖发生量较大,分蘖成穗率有所下降,物质积累及产量水平次于旱育稀植方式;直播种植方式全生育期大幅缩短,生育进程虽然有所加快,但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均明显后延,对于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南粳44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而品种宁粳1号的产量有大幅降低,其高峰苗后延,有效成穗率低;湿润秧常规移栽方式分蘖成穗率相对较高,生育进程合理,但产量水平略低于旱育秧稀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给海安县当地优良水稻品种(系)的筛选及其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观察了23个水稻品种(系)穗期穗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恶苗病的发生程度。结果表明,"华粳7号"、"扬粳806"、"淮香稻15"对穗瘟病,"南粳46"、"扬粳806"、"华粳7号"对稻曲病,"盐稻12"、"盐稻13"、"宁9213"、"宁2600"、"扬粳805"、"苏粳815"、"南粳9108"、"宁9210"对纹枯病,"武运粳27"、"淮香稻15"对恶苗病,均表现出较高的感病性,在种植以上品种(系)时,需重点开展好对相关病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粳稻各产量性状间的关系,为粳稻育种和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江苏省17个粳稻品种(系)(南粳9108、南粳94140、南粳44、武运粳24号、武运粳23号、武运29154、武运粳21-1、扬粳806、扬粳4227、宁9213、宁9210、宁0212、淮稻5号、淮6188、迟815、盐9029、常粳11-5)为材料,对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产量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产量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关系大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因子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为:穗粒数(d2=0.836)>有效穗数(d1=0.630)>千粒重(d4=0.158)>结实率(d3=0.158);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表明,产量与4个因素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在粳稻的高产栽培过程中,应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把促大穗、提高穗粒数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要综合考虑穗粒数和穗数以及千粒重间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扬辐麦4号产量构成要素及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中单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它对产量的效应大于每公顷穗数;扬辐麦4号稳产性好,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年度间变异小,对外界条件的缓冲协调能力强;扬辐麦4号适应性广,增产点率80%,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均在6 750 kg/hm~2以上,连续两年均是参试12个品种(系)中产量变异度最小的.  相似文献   

18.
里下河稻区优质机插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建湖县于2013、2014年对里下河稻区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了机插种植比较试验,对这些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南粳9108经历了2013年极端高温和2014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考验,分蘖性好,成穗率高,穗型大,田间综合表现较好,品质、产量优势明显,具有推广价值。中熟中粳品种对极端高温天气较敏感,相比较连粳7号、宁粳4号和武运粳27号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强,易种好管,适宜在里下河稻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孕穗期低温胁迫寒地粳稻颖花形成的影响,丰富寒地粳稻化控抗寒研究,试验以耐冷品种东农428和冷敏感品种松粳1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SA浓度(0.25、0.50、1.00、2.00和4.00 mmol·L~(-1)),设置低温清水对照(Cold)与常温清水对照(CK),分析外源SA对孕穗期低温胁迫寒地粳稻颖花形成、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低温胁迫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显著降低。施用不同浓度SA提高寒地粳稻花粉育性、颖花分化数、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随喷施SA浓度增加,东农428与松粳10号花粉育性、颖花分化数、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分析得出,孕穗期低温胁迫下东农428与松粳10号喷施外源SA最适浓度为0.50 mmol·L~(-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特点。【方法】常规中熟籼稻品种黄华占(耐热品种)和双桂1号(热敏感品种)与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种植于盆钵,于抽穗和灌浆早期(始穗后0-10 d)设置高温(日最高温度为37.5℃)、干旱(土壤水势保持在-30±10 kPa)、高温+干旱3种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且正常供水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温、干旱和高温+干旱3种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各品种的花粉可育率、受精率、结实率和产量;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崩解值,增加了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高温及高温+干旱处理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大于耐热品种黄华占,两优培九和扬粳4038大于双桂1号和黄华占。干旱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热敏感品种大于耐热品种;双桂1号和黄华占大于两优培九和扬粳4038。高温、干旱或高温+干旱胁迫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其对根系氧化力、叶片光合速率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趋势一致。【结论】抽穗与灌浆早期高温或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双桂1号和黄华占的耐热性强于两优培九和扬粳4038,两优培九和扬粳4038的耐旱性则强于双桂1号和黄华占。在高温或干旱胁迫下根系氧化力、叶片光合速率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高是一些水稻品种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