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杂交中稻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为供试品种,设置两个施氮肥力水平和三个栽插密度的互作试验,研究了肥力密度互作对杂交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均在高氮肥、低密度条件下更能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产量和成熟期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也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密度对水稻穗粒数影响明显,减小栽插密度,施用适当氮肥,可通过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穗粒数来实现高产;全两优1号产量在肥力密度互作情况下主要受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影响,而全两优681主要受结实率和有效穗的影响;在180 kg/hm2肥力下主要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而在250 kg/hm2肥力下则主要通过穗实粒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栽插密度的减小,产量逐渐上升,但增幅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高产水稻品种明珠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实粒数随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稻谷和稻草的产量均随着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地上部单位面积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稻谷产量与籽粒需氮量和养分内部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施氮240 kg.hm-2时,增产作用和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扬饲麦3号、港啤1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等4个品种为试材,分析施氮水平对冬大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地上部含氮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千粒重下降,各品种氮肥利用效率亦下降。不同氮肥处理水平下,大麦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氮积累量与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肥生产效率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大田条件下,以辽粳294(直立穗型)和沈农8718(弯曲穗型)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294和沈农871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90kg.hm-2和167kg.hm-2。两个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反应基本相同。增加施氮量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但同时也导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减少,成粒率和千粒重下降。各品质指标中,氮肥对垩白率、垩白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质、脂肪酸含量和整精米率,对其他品质指标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施氮量增加,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下降,而整精米率、胶稠度则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为材料,设置3种氮肥施用量(300 kg·hm-2、350 kg·hm-2、375 kg·hm-2),研究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和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肥量。结果表明:应用垦鉴稻6号和空育131,氮肥施入量为350 kg·hm-2的处理产量均最高,并且对每穴穗数有显著提高,对每穗着粒数(垦鉴稻6号)、千粒重(空育131)提高效果较好。此外,氮肥施入量为350 kg·hm-2的处理可明显增加LAI、上三叶LAI、上四叶LAI和每穴穗数,且应用空育131品种的产量与LAI、上三叶LAI、上四叶LAI呈极显著正相关,应用垦鉴稻6号的产量与每穴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着粒数、千粒重和穗长呈显著正相关。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350 kg·hm-2,是水稻实现高产的理想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6个高垩白水稻品种和6个低垩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垩白水稻品种穗长、千粒质量低于低垩白水稻,穗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垩白水稻品种中势粒、劣势粒的实粒数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每穴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穗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的产量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密条件处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了不同播种量、插秧密度和氮、磷、钾施用量处理的水稻群体,调查并模拟其产量和品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二次曲线趋势,氮肥施用量过多,会导致参试水稻品种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成粒率和千粒重下降,垩白增加,并使沈稻7号加工品质下降,但沈稻3号高产群体的需氮量超过沈稻7号。沈稻3号插秧穴距10~15cm时适量施用钾肥,沈稻7号插秧穴距15~20m时,适当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扩大穴距,会减少单位面积穗数,但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但插秧穴距超过20cm或每盘播种量超过80g会降低加工品质。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氮效率类型品种在不同供氮条件下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与低氮时相比,氮高效品种在中高氮、高氮高效品种在高氮条件下株高增长幅度较大,单位面积穗数大幅度增加,同时每穗粒数明显增加,高氮时尤其明显,因此,这两种类型品种的单位面积颖花量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品种,而氮低效品种的表现基本与此相反。低中氮高效品种中多数在中氮到高氮时穗粒数增加的幅度很小,虽然在低中氮时单位面积颖花量较高,而且由低氮到中氮时增加的幅度较大,但由中氮到高氮时增加的幅度明显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中氮时穗数对产量的影响大,而在高氮时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大。因此,在超级稻育种中,应加强对大穗材料,尤其是高氮时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8个基因型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商188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肥量(0、90N 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小麦叶片、茎鞘、穗轴 颖壳及籽粒含氮量、氮收获指数及叶片、茎鞘、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它们并没有显著受到施氮的影响。氮总吸收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单位面积粒数及单位面积粒重。施氮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氮总吸收量,但并没有显著地增加籽粒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水稻氮利用效率评价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水稻氮高效利用品种,明确氮利用效率与产量性状的关系,选取80份水稻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于2017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和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同时进行试验。试验设置3种氮水平(纯氮0,120,180kg·hm-2),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氮利用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分析与物质生产和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3种氮水平下产量的平均值将试材分为氮高效、中间和低效3种类型,3个氮素水平下的穗数、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均表现为高效型中间型低效型,其中穗数、生物产量的类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效型分别比中间型和低效型增产26.25%和29.59%(N0)、14.13%和16.26%(N1)、24.33%和41.97%(N2),高效型在不施氮(N0)和正常氮(N2)条件下优势尤为突出。3个氮素水平穗部、茎鞘、叶部和植株吸氮量均表现为高效型中间型低效型,其中穗部和植株吸氮量基本达到显著水平;类型间差异显著的穗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与不同部位吸氮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氮水平产量均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是评价水稻氮高效的关键指标,在施氮量较低的中低产和较高的超高产条件下,更应注重氮高效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推荐氮高效品种沈农9816、辽粳237、铁粳11、盐丰47、沈星1号和盐粳468生产推广或作为种质资源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增加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和单株成穗率显著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呈"低-高-低"变化趋势,基本苗数210万根/hm2处理产量最高;籽粒品质影响甚微。在相同基本苗数条件下,增施氮肥,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产量、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长,弱化度显著降低,评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秋祥  张如宏  王娟  张彪  董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1-13985
[目的]探讨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栽插时间、栽插密度、育秧方式和氮肥运筹等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影响其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栽插时间越早,单位面积穗数或每穗粒数越多,单位面积颖花量越大,越易获得高产。120万~150万基本苗/hm2处理的穗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颖花量较大,产量较高。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产量高于270、330 kg/hm2处理;施300、330 kg/hm2纯氮水平下,7∶3处理的产量高于6∶4处理,270 kg/hm2施氮下正好相反;在6个氮肥处理中,以300 kg/hm2施氮量7∶3施氮比例处理的产量最高。高产攻关试验中,不同产量类型田块的穗数差异较小,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颖花量有明显差异;高产F类田块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颖花量高于其他类型水稻;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产量在9 000~10 500 kg/hm2时,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因素;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时,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穴数、每穴穗数与穗数关系密切,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前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后者;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时,后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氮肥水平下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特点,筛选对氮环境具有广适性的高产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为香型杂交水稻高产氮高效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江上游和四川近年审定的8个香型杂交水稻品种和3个非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低(施氮0 kg/hm~2)、中(施氮120 kg/hm~2)、高(施氮210 kg/hm~2)3个施氮水平下进行大田裂区试验,通过对比、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不同氮水平下各品种籽粒产量差异和产量构成特点。【结果】供试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整体高于非香型对照品种冈优725和II优838,但低于F优498;不同氮水平下香型水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品种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低氮下的产量和中氮增加到高氮时的产量变化。施氮增加了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进而提高了颖花量和单穗重从而使水稻增产,香型品种施氮平均产量增幅小于非香型品种。与非香型品种相比,香型杂交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优势明显,但每穗粒数和单穗重低于非香型品种。低氮下,香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颖花量显著正相关,中、高氮水平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均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中、高氮下产量因子间相互抑制作用加剧。通径分析表明,颖花量均是不同氮水平下香型水稻产量的最大贡献因子,其次为单穗重。水稻品种产量在不同氮水平间呈现一定的直线相关性,中氮和高氮下产量相关性较好,但低氮和中氮下相关性略差。【结论】德优4727、德香146和花香7号在低氮水平下颖花量大,中、高氮水平下各产量因子相对协调,因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能收获较高籽粒产量,是本研究筛选出的高产高效香型杂交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宜安徽水稻生产的氮高效品种。[方法]以两优100、广两优6308和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探讨高、低土壤地力下5个氮肥水平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地力水平下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论在高肥力土壤还是低肥力土壤,0、52、104 kg/hm~2水平下两优100和广两优6308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两优培九;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共同决定的。以两优培九最佳经济产量为目标产量时,选择种植两优100或广两优6308可至少节约氮肥14.4%~18.5%。[结论]两优100和广两优6308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节肥潜力,将为安徽水稻高效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高产氮高效水稻品种(江优9527和Q优6号)为研究对象,以高产氮低效水稻品种(丰研425和冈优527)为对照,比较研究两类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氮素吸收与利用、根系生长等指标的差异,探讨水稻高产与氮高效的协同性。结果表明:较高产氮低效型品种,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有效穗数降低,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高产氮高效品种拔节前的氮素积累量降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抽穗后的茎叶氮素转移量和转移率增加。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单茎根干重、单茎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福建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建省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选用福建省育成的经农业部认定的4个超级稻品种及对照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超级稻品种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达10t.hm-2左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构成的共同特点是每穗粒数极显著多于对照;产量与单个构成因素间无显著相关,其中与每穗粒数的正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70.55%);产量与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三者的乘积——库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品种高产的主导因素是具有大库容量,而大库容量主要依赖单位面积总粒数,单位面积总粒数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每穗粒数。在栽培上,应在保持一定穗数基础上,注意培育大穗,以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7.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而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间呈负相关,适当氮肥基追比例增加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未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选用穗型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松散型品种秋光的产量增加,因此可以适当增大两品种的氮肥施用量至375.28 kg/hm~2。氮肥对两株型品种有效穗数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有效穗数的大小次序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低氮处理;两株型品种间结实率差异显著,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差异极显著。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穗粒数和二次枝梗结实率两品种间差异显著。表明,不同施氮量下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较大的穗长、穗质量、一次枝梗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导致了其产量的提高,松散型品种秋光较高的穗长、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粳稻辽优20、弯穗品种沈农8718、半直立穗的沈稻8号和沈稻9号4个品种为试材,施氮处理设3个水平(不施肥、施氮150和225 kg/hm^2),测定各个品种的产量以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适量的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以及成粒数,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但施氮量不宜超过150 kg/hm^2。适量的增施氮肥可提高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减小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4个品种间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适量施加氮肥。  相似文献   

20.
适宜再生水稻品种的筛选及其产量结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近3年审定的24个优质中晚稻品种为材料开展再生稻品种的筛选研究,对这些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再生力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的头季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再生季产量与有效穗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再生力与再生季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供试的24个品种中,准两优608、欣优827、五优328、农香优华占和五优航1573可在赣北地区作再生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