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明确引起喀什地区核桃叶斑病的病原,有效防控该病害的扩展和蔓延,为病害的进一步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对病原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喀什叶城和莎车两个县的8个核桃园中采集典型的核桃叶斑病标本,经分离培养纯化及接种试验,确定了喀什地区核桃生产园叶斑病的病原.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和测定,并采用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F-ITS4)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序列登录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定引起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喀什地区核桃叶斑病主要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华中农业大学野生柑橘上的病害进行鉴定。运用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病样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的野生柑橘枝稍病样上共分离到24个单孢菌株,这些菌株根据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分为3种真菌:(1)菌落粉红色,长势非常缓慢,孢子镰刀形,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砖红镰孢菌Fusarium lateritium;(2)菌落灰黑色,气生菌丝多,孢子砖格状,ITS序列分析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3)菌落灰白色,气生菌丝较少,常产生橙色胶滴和黑色小粒点,分子孢子短杆状,ITS序列分析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利用健康柑橘枝条对此3种真菌进行回接实验时,接种胶孢炭疽菌的枝条出现了跟采样枝条相同的症状,而且从发病的枝条上又分离到同样的炭疽菌;而接种链格孢及砖红镰孢的枝条不发病。该病害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感染引起的炭疽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镰孢菌是土壤真菌中一类能引起植物和昆虫病害的病原,同时又是可利用的资源.掌握库尔勒地区土壤镰孢菌种类情况,对进一步了解和利用镰孢菌具有深远意义.[方法]运用稀释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到3株镰孢菌,采用形态学及其培养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同时利用ITS rDNA序列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分析,确定分类地位,并分析比较了基于形态学和ITS rDNA序列分析的两种鉴定手段.[结果]3株菌分别鉴定为芳香镰孢菌(Fusarium redolens)、增殖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c).[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ITS rDNA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在对镰孢菌的鉴定中,只有将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才能使镰孢菌的鉴定分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红枣贮藏期间主要病原真菌的污染情况,首先对红枣表面的真菌进行分离,然后经过形态观察,并结合ITS序列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对分离的相关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有8种真菌菌系在红枣表面上出现。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和青霉(Penicillium spp.)是主要的菌株,而链孢霉属(Neurospora spp.)、纸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是在红枣贮藏期间新发现的2种真菌。本研究结果为控制红枣采后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重庆地区危害蚕豆叶部的链格孢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从重庆市分离得到蚕豆叶部链格孢属真菌16株,对其中代表性的2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根据ITS和EF 2个基因序列的比对,明确2株菌分别属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2株病原菌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 H为7。[结论]该研究为重庆蚕豆链格孢病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引起新疆向日葵列当茎基腐病的镰刀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向日葵列当在新疆严重发生,从田间自然死亡的列当植株上分离致病菌并进行鉴定,为新疆列当生物防治提供菌种来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采集的样品,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集的镰刀菌进行鉴定.[结果]从587个生病的向日葵列当样品上共计分离获得377个分离物,其中镰刀菌234个,占总分离物的62.07;;丝核菌114个,占30.24;;腐霉菌6个,占1.59;;其它23个,占6.10;.在镰刀菌中鉴定出了3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Fusarium cerealis.[结论]镰刀菌是引起新疆向日葵列当的主要致病菌,为向日葵列当生防菌的进一步筛选提供了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并探明其体外生长速率。[方法]用马铃薯葡聚糖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病原真菌,以真菌体外培养时的菌落形态和回接试验中的病兆特征和再分离真菌的菌落形态进行形态鉴定,以真菌ITS序列扩增与比对进行分子鉴定,用体外培养时病原真菌菌落直径和厚度的增加速率来表征其生长速率。[结果]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为双孢柱孢、人参链格孢和槭菌刺孢。体外培养时,双孢柱孢菌落的直径和厚度增大最快,其次为人参链格孢的,槭菌刺孢的则最慢;在同一培养时间,不同真菌的菌落直径、厚度间的各自差异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为双孢柱孢、人参链格孢和槭菌刺孢,当三种病害同时发生时,根腐病将蔓延最快,黑斑病次之,圆斑病则最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鉴定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并探明其体外生长速率。[方法]用马铃薯葡聚糖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病原真菌,以真菌体外培养时的菌落形态和回接试验中的病兆特征和再分离真菌的菌落形态进行形态鉴定,以真菌ITS序列扩增与比对进行分子鉴定,用体外培养时病原真菌菌落直径和厚度的增加速率来表征其生长速率。[结果]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为双孢柱孢、人参链格孢和槭菌刺孢。体外培养时,双孢柱孢菌落的直径和厚度增大最快,其次为人参链格孢的,槭菌刺孢的则最慢;在同一培养时间,不同真菌的菌落直径、厚度间的各自差异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为双孢柱孢、人参链格孢和槭菌刺孢,当三种病害同时发生时,根腐病将蔓延最快,黑斑病次之,圆斑病则最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鉴定广西采后火龙果果实上的病原真菌,明确病原菌菌株对季铵化壳聚糖(HTCC)的敏感特性,为火龙果果实的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火龙果果实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依据菌株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PI染色法,观察HTCC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结果]从采后贮藏自然发病的白心火龙果果实上分离到1株丝状真菌菌株E;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E为火龙果采后病害病原真菌;经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E鉴定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HTCC对菌株E的作用结果显示,HTCC对菌株E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HTCC浓度呈正相关,0.25、0.50、0.75和1.00 mg/mL HTCC对菌株E的抑菌率分别为20.84%、50.05%、72.91%和83.23%;HTCC处理能破坏菌株E的菌丝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膜的完整性.[结论]新月弯孢菌能引起广西采后火龙果发生真菌病害,依据HTCC对该菌的抑制效果,火龙果采后流通过程中可使用HTCC来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3周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