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小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实践 ,论述了反坡梯土在黔西北山区水土保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旱坡地上修建反坡梯土 ,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水土保持措施 ,能够将旱坡地面上的冲刷水变成地下渗透水 ,确保梯土内的肥水肥土不被冲刷流失 ,把“三跑土”变成“三保土” ,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在没有石料砌石坎的砂页岩发育地段和没有取石资金投入的贫困地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石埂坡改梯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小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实践,论述了石埂坡改梯在黔西北山区水土保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旱坡地上修建石埂坡改梯,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的作用,能够将旱坡地面上的冲刷水变成地下渗透水,确保梯土内的肥水、肥土不被冲刷流失,把"三跑土"变成"三保土",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3.
一、整地1.旱坡甘蔗的主要特点。地势较高,地形复杂,有一定的坡度,缺乏水源;暴雨季节,地面水分径流大,水、土、肥冲刷较严重,以致耕作层逐渐浅薄;不少旱坡地沙质较重,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因此,旱坡地整地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冲刷流失。(1)坡度不大而坡面宽阔的地段,可平整为大梯田;坡面小、地形复杂的可平整为小梯田,但每块梯田必须筑田埂,以防雨水流失。(2)坡度较大(15度以上):①坡面斜度小、土层深  相似文献   

4.
<正> 针对黄土丘陵区广大旱坡地跑水、跑土、跑肥严重的问题,在旱坡地沿等高线修成水平阶的基础上,采取地膜覆盖、集中施肥、改变作物、立体种植等配套措施,使“三跑”变为“三保”,由低产田变为中产田乃至高产田。近几年的试验表明,旱坡地上采取本项耕作技术种植西瓜,亩产可达1900—2100公斤,种植玉米亩产可达250—300公斤,比原旱坡地传统种植增产增收好  相似文献   

5.
贵州旱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和主要整治技术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贵州旱坡耕地水土流失面广、程度较重、危害大,为此.全省开展了旱坡耕地坡改梯工程、生物护埂梯化和农艺技术试验研究,并示范推广。通过实施土面平整、拦截水土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加速坡土梯化和培肥土壤的进程.实践证明在贵州省山区耕地.特别是旱坡地采用是可行的。这项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全省推广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扣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贵州旱坡耕地集雨节灌抗旱农业技术集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气候与水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旱坡地与水资源的配置、降水时空分配、地质结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贵州喀斯特山区旱坡耕地农业发展要围绕“集雨、抗旱”两个基本点,狠抓生物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的坡土改梯土工程建设,实施水分涵养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旱坡耕地以“小水窖”为主体内容的集雨节灌工程,增强旱地农耕系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增加冬季地面覆盖、选育与选用耐旱抗逆作物品种、调整作物播种期、以肥调水和化学抗旱剂应用以及保护性覆盖耕作技术,达到农业节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的目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黄土丘陵区旱坡地跑水、跑土、跑肥严重,使肥力水平越种越低、产量水平甚低的问题,把坡耕地沿等高线按种植作物要求修整成等距离的倒水平台阶,并采用测土配方、集中施肥、阶面覆盖、立体种植等配套措施,种植玉米、马铃薯、西瓜、葵花等高产高收作物,在斜坡面上间作豆类、牧草等肥田作物,从而使旱坡地由"三跑田"变为"三保田"。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续第3期第35页)湖南省坡地型农田主要是坡耕旱土。坡耕旱土基本没有田间基础设施保护,且长年的顺坡耕种,受到地表径流的侵蚀,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层浅薄。加之缺少灌溉条件和增肥措施,土壤肥力低下,作物产量不高,生产受到干旱影响大,收成极不稳定。湖南省坡耕旱土面积18.46万公顷,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7.2%。湖南省的坡耕旱土主要类型有红壤旱土、紫色土旱土和石灰土旱土。坡耕旱土的改造宜采用坡改梯治土治水工程改造措施,同时配套  相似文献   

9.
一、坡改梯的目的和意义 山区农业二次创业的主题是: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坡改梯台地、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其中实施坡改台地建设工作就是变"三跑"(跑土、跑水、跑肥)地为"三保"(保土、保水、保肥)地,也是稳定解决贫困山区群众温饱问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寨田是大寨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创造出来的高产稳产田。 通过修建水平梯田,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建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采用秸秆还田,客土改良,调剂土质,精耕细作等一套科学种田韵措施,把“三保田”培肥成“海绵田”;为了适应革命和生产发展的需要,用搬山填沟的办法,建  相似文献   

11.
杉木套种三年桐模式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5年生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模式的土壤肥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套种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0~20cm土层渗透系数比杉木纯林增加1.95mm/min;套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0~20cm土层有机质比杉木纯林增加0.61%.这说明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林分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及其以根茬留田为主要的技术环节,论证了根茬留田的保土肥田效应。垄作少耕、根茬留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保护黑土层不受侵蚀,特别是干旱春季保墒效果良好,有利于一次播种保全苗,同时发挥着未腐解有机物的培肥效应;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更新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质,提高土壤保肥供肥性能,保持和增进地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的土壤肥力、土壤蓄水量的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渗透性能均较杉木纯林的有所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蓄水量比杉木纯林的有所提高。说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作用,可在南亚热带林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在2个典型的丘陵花生生产区,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对丘陵地土壤水分和温度及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方式相比,花生生长前期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高于覆草和露地处理;同时,花生生长前期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以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提高幅度较大。不同覆盖措施对花生生长发育进程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前3~6天;而且不同覆盖措施可促进花生植株生长,提高荚果产量,其中覆膜覆草处理荚果产量最高,比露地栽培平均高24.69%。研究认为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结合成二元覆盖可以综合覆膜和覆草两者的优点,是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将土壤耕作层视为控制体,以化肥、水分在控制体中的停留时间为线索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缓释材料及节水灌溉技术对土壤地力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我国退化农耕地耕作层地力提升的保墒材料和灌溉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实施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部分监测数据 ,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后 ,土壤含水量增加 ;土壤容重降低 ,孔隙度增大 ,改善了土壤结构 ;土壤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对柳窿按9号的造林密度及整地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与造林密度互作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及抗风性的效应不明显.但密度对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却较大,是影响产量和抗风性的主要因素.综合林分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以贫瘠型黑土区土壤为供试对象,对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模式1为秋季深松、平播+秸秆还田;模式2为秋季深松起垄+根茬还田)下土壤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保护性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pH,其中秸秆还田措施效果最明显;对土壤不同速效养分含量影响不同;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种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肥保持同步增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发基于功能互补的不同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分和氮磷肥保持增效的同步效应,本文选取保水剂(A)、腐植酸(B)和沸石(C),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究3种不同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分和氮磷肥保持同步增效的主次和不同目标的组合优化,最终获得提高土壤水分和土壤氮磷保持增效的最优组合,通过过程分析探讨不同环境材料对土壤水肥保持的效应机理。结果表明:3种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分和氮磷肥保持增效有明显效果,对水分保持和氮磷肥同步增效的最优组合为A3B3C2(即保水剂、腐植酸和沸石添加量为1.5、1.5 g·kg~(-1)和9.0 g·kg~(-1)),该组合相比CK的土壤水分淋出量减少3.5%,氮素淋出量减少12.1%,磷素淋出量增多65.5%;比较发现,沸石对土壤淋溶液p H和EC值影响最大,保水剂居中,腐植酸作用最小;3种环境材料的添加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具有改良土壤的效应。研究结果为新型肥料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少耕后,土壤容重在土壤耕层10-40 cm的范围内比对照降低22.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在土壤耕层10-30 cm范围内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并在15-25 cm达极显著水平;土壤耕层0-50 cm范围内田间持水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深松少耕后玉米田增产1 602 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