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灌溉条件下棉叶螨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灌水量、灌水方式和不同灌水时期对棉叶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和灌水方式都对棉叶螨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水量过高、过低的棉田都有利于棉叶螨的发生,水量低的棉田棉叶螨盛期发生早,水量高的棉田棉叶螨盛期发生晚,螨量高。沟灌棉田有利于棉叶螨的发生,滴灌棉田不利于棉叶螨的发生;不同灌水时期的棉田对棉叶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4种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1号)对昆虫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双价 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但与常规棉常规施药田差异显著;转双价基因 棉田昆虫群落的物种数(50种)与常规棉田(50种)和转Bt基因棉田(53种)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常规棉常规 施药田(44种);转双价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个体总数和相对丰盛度与其他棉田无明显差异;转双价基因棉和转Bt 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物种数的时空动态无明显影响,而常规药物防治对棉田物种数的时空动态分布影响较大;棉铃 虫已不是转双价基因棉田和转Bt基因棉田的优势害虫,但仍然是常规棉田和常规棉常规施药田的优势害虫。  相似文献   

3.
杏棉间作对棉花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作棉田、杏棉间作棉田(东西)和杏棉间作棉田(南北)棉花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方法]2008~2009年5月中旬~8月中旬定期系统调查各类棉田节肢动物数量,每7 d调查1次,调查全株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杏棉间作棉田牧草盲蝽和棉叶螨发生量轻于单作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 G)中度发生时(2008年),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显著性高于杏棉间作棉田;棉蚜轻度发生时(2009年),三类田无差异.杏棉间作对棉蓟马(Thrips tabacci L.)发生量影响不大.棉蚜轻度发生年份(2009年),间作田和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但间作田瓢虫和食虫蝽较多;棉蚜中度发生年份(2008年),单作棉田由于棉蚜数量较多,瓢虫和食虫蝽也较多.2 a中间作田棉花上的蜘蛛数量均多于单作棉田.杏树走向对棉叶螨的发生有影响作用,棉间杏田(南北)棉叶螨量高于棉间杏田(东西),但对棉蚜、牧草盲蝽和棉蓟马发生量影响不大.[结论]杏棉间作不利于棉花上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和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 K)的发生.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春播棉、春棉两熟制春套棉、晚春套棉及夏套棉四种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棉田土壤水分消长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阐明了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棉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和在棉花不同发育时期土壤水分的消长动态,以期为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棉田土壤水分管理和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鲁西南直播棉、蒜套棉、麦套棉三种种植模式棉田中盲椿象的种群数量和盲椿象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晚播棉——蒜套棉和麦套棉的盲椿象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直播棉,其中棉田盲椿象发生高峰期,蒜套棉和麦套棉未防区盲椿象百株虫量分别为直播棉未防区的4.56倍和4.45倍;8月份之前化学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棉田盲椿象的种群数量,盲椿象发生高峰期,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种群数量均在防治指标(20头/百株)之上;棉田播种时间越晚,减产幅度越大,麦套棉、蒜套棉和直播棉的减产幅度分别为38.4%、27.5%、22.1%。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的种类及发生特点,指出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盲蝽不具抗性,对棉田的用药减少和气候条件的改变是引起棉盲蝽发生危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尉犁县棉田苗期主要虫害有棉蚜、棉蓟马。棉蚜刺吸棉花叶片,造成卷叶,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迟缓,严重影响棉苗正常生长。棉蓟马危害棉花叶片和棉株生长点,造成植株畸形,出现无头棉或枝叶丛生的多头棉,导致棉田减产10%以上。本文概述了棉田苗期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波  周桂生  顾巍菊  刘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61-1362,1366
以常规棉苏棉16、渝棉1号和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科棉4号为试验品种,调查了初花期和盛花期2种类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2种类型棉田初花期和盛花期害虫发生量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即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大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棉叶蝉和棉盲蝽等非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2种类型棉田害虫的主要差别是非鳞翅目害虫。研究结果还表明,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和赤眼蜂、瓢虫等天敌的发生间有一定的追随关系。针对不同类型棉田应有不同的防治策略,常规棉主要是进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兼顾非鳞翅目害虫;抗虫棉棉田害虫的防治以非鳞翅目害虫为主,以免其取代鳞翅目害虫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9.
研究总结出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盐城农区Bt棉田的优势种群、两种棉盲蝽在棉田的交替危害可影响棉花的一生、发生代次多且转移频繁增加了棉田的防治难度、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随Bt棉种植比例的上升而加大、有利的气候条件加重了发生危害、立体间套种导致棉盲蝽在棉田的集中为害等Bt棉田棉盲蝽的灾变规律;并相应提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综防策略、加强虫情监测的力度、抓好农业防治这个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天敌保护利用措施、认真开展化学防治控制种群密度等当地Bt棉田棉盲蝽的可持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兴化市属里下河稻棉轮作棉区,是我省棉产水平较高的一个重点产棉县(市),近10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棉田种植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麦后移栽棉(简称麦后棉)迅速发展,常规大麦套栽棉(麦套棉)的比例不断缩小。1988年统计,全市麦后棉种植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85%左右,已成为该市最主要的植棉方式。麦后棉田的第一个出草高峰期迟于麦套棉,一般在6月中下旬,与中稻栽插期相吻合,劳力、季节矛盾突出,棉田管理若不及时,容易形成草荒。本调查旨在探明兴化市两种种植制的棉田杂草种类和构成,为合理选用除草剂、制定化除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轮作并结合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对青海柴达木盆地农田杂草的防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即利用春小麦与春油菜 2种作物轮作 ,在苗期分别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混剂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进行综合防治 ,并且筛选出了用于春小麦田和春油菜田苗期施用的一次性复混化学除草剂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从而达到综合控制该地区农田杂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共生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麦棉共生期间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对麦棉共生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主要生理特性和棉花的生长势做了连续测定,并对共生期间田间耗水量分别在2种作物上的分摊量做了估算。结果表明,随着麦棉共生期的生育进程,冬小麦旗叶水势、气孔导度、表观量子效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下降的趋势,且均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处理间差异明显。蒸腾速率随着共生期进程和冬小麦的衰老,处理间差异迅速减小。共生期土壤含水量增加,作物田间总耗水量、冬小麦和棉花的耗水量均有明显提高。共生期作物田间耗水量占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总耗水量的28.8%~30%,而共生期冬小麦耗水量占同期作物田间耗水量的67.9%~72%。试验中60%(相对含水量,试验场地的田间持水量为24%,下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了1.63 kg/m3,这时其产量并无明显下降,且棉花的壮苗指数表现最大。7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小麦产量略有增加,但其水分利用效率却下降到1.45 kg/m3,同时棉花的壮苗指数有所减小。研究还表明,在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的共生期,田间土壤的适宜水分为60%~70%,这样既保证了冬小麦的产量,又促进了棉花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3.
以播娘蒿为受体,小麦和棉花为供体,采用人工培养箱种子发芽试验,研究小麦和棉花不同部位(根、茎和叶)的不同浓度水浸液对播娘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上下胚轴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皿中随着小麦和棉花各部位水浸液浓度的上升,各处理的播娘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中棉花茎和根水浸液处理对播娘蒿种子发芽率的抑制效应明显高于小麦茎和根,两种作物叶片的抑制效应没有差异(P >0.05).小麦和棉花根、茎、叶水浸液处理下,播娘蒿幼苗上下胚轴生长量和生物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两种作物各器官对播娘蒿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抑制效应强弱顺序均为茎>根>叶.综合效应比较而言,小麦各器官中茎水浸液对播娘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效应大于50,值为67.541,而棉花根和茎水浸液对播娘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效应均大于50,值分别为60.579,82.891.小麦茎和棉花根、茎中均存在着播娘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物,其中棉花的抑制效应明显高于小麦,对播娘蒿种子发芽抑制剂的研发具有一定价值,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小麦和棉花的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长江流域棉田杂草防控及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区域棉田化肥和除草剂减量综合技术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t抗虫棉GK19为试验材料,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M0,CK),设3个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处理[15000 kg/ha(M1)、20000 kg/ha(M2)和30000 kg/ha(M3)],观察棉田不同生育期内杂草防效、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叶绿素含量、株高、果枝数、成铃数等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田整个生育期内杂草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秸秆高量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P<0.05),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M0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基本维持在20.79%~21.70%,而小麦秸秆高量覆盖棉田土壤含水量可达26.25%~35.65%。小麦秸秆高量覆盖还可显著促进棉花的快速生长及提高叶片叶绿素合成,但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其增长幅度不显著(P>0.05)。另外,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提高棉花的果枝数、蕾数和成铃数也有显著促进作用,M0处理在吐絮期的果枝数和成铃数仅为8.0和10.7,而小麦秸秆不同高量覆盖处理可达12.2~13.2和25.9~29.9。【结论】长江流域棉花定苗后,一次性覆盖15000 kg/ha小麦秸秆可有效抑制全生育期内的棉田杂草,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及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Aphid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key pests for wheat production worldwide. Major aphid species that infest wheat in China include Sitobion avenae, Rhopalosiphum padi, Schizaphis graminum and Metopolophium dirhodum. However, during our wheat field survey in Wenshang County of Shangdong Province, China, we observed that Aphis gossypii can feed on wheat. The damage risk of A. gossypii on wheat was assessed using host shift method. A population of A. gossypii collected from a wheat field in 2015 and another population reared on cotton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for a decade without exposure to insecticide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of host shift demonstrated that the A. gossypii colony from wheat has not yet developed wheat specialization. Moreover, the assessment of A. gossypii fitness on wheat and cotton showed that fecundity and net reproductive rate of A. gossypii population fed on whea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ing to the population fed on cotton, whether the initial host of A. gossypii population was wheat or cotton. This study raises a warning that the cotton aphid has potential to establish well on wheat and it may cause significant effects unde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erefore, future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 gossypii on wheat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6.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棉盲蝽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发生绿盲蝽、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3种棉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要发生种,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种群为1.54∶1,绿盲蝽为优势种,但具体在各棉苗床上这些盲蝽虫口发生优势差别与附近杂草群落种类有关。棉盲蝽在苗床上虫口增长与附近杂草花期消退、除草剂使用、棉苗移栽晚苗龄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地区麦后直播短季棉密度及叶龄化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进行了黄淮海地区麦后直播短季棉密度及叶龄化控的研究。结果表明,中等以上肥力的麦田,麦收后及时整地造墒施足基肥,直播短季棉中棉50,留苗密度12万~15万株/hm2,缩节胺总用量143.5 g/hm2,采用"早、轻、勤"叶龄模式化控技术,全生育期进行6次化控,塑造最大叶面积系数为4左右的理想群体结构,皮棉产量达到1 481 kg/hm2,霜前花率92.3%。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不同配置方式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及其环境因子有极显著的影响。麦棉套种棉苗迟发晚熟是由于预留行内光照、土壤水分、地表温度等条件较差所致。几种配置方式相比,以4行小麦宽0.6m,预留行宽1.0m的配置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不同播期对黄萎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品种在7个不同播期的平作棉与麦套棉进行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斯的黄萎病发生规律存在着差异,尤其对黄萎病侵染和扩展具有较大的影响。4月30日,5月7日,5月14日,5月21日播种的4个处理,2个品种的黄萎病侵染扩展速度较慢,9月10日播种的平作棉的黄萎病株率均低于37.5%,麦套棉的病株率均在37.0%以下,6次调查病情指数总和与4月9日,16日,23日播种的3个处理相比,  相似文献   

20.
几种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马唐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二甲戊灵EC和氟乐灵EC两种土壤处理荆,精喹禾灵EC、高效氟吡甲禾灵EC和15%精吡氟禾草灵EC 3种茎叶处理荆对棉田主要杂草马唐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棉花没有药害,高剂量的除草剂对马唐的防效基本一致,但是低剂量的精喹禾灵防效显著地优于其它除草剂:用该5种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马唐,棉花增产效果显著,同时节省人力,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