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3种疯草中合成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从西藏毛瓣棘豆、冰川棘豆、茎直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内生真菌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筛选可生成SW的内生真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真菌的ITS序列和IGS序列进行扩增,并根据ITS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种属分类;对IGS序列进行限制性酶切,并分析酶切产物。【结果】从3种疯草中分离到可以产生SW的4株内生真菌,各菌的形态、ITS序列的同源性与埃里格孢属真菌较为接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株真菌均为棘豆埃里格孢菌。ITS序列和IGS序列的限制性片段的分析表明,4株真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仍存在种间变异,可能为棘豆埃里格孢菌的不同亚种。【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探讨内生真菌合成SW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动物疯草中毒病的防除和疯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疯草中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疯草防治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采集疯草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观察和GPS定位,确定样品采集信息。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不同地区采集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生长部位的疯草样品中的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按照疯草种类区分,甘肃棘豆苦马豆素平均含量最高,达到0.148‰,最低为哈密黄芪,为0.044‰;按照区域区分,采于青海野牛坡的花期急弯棘豆苦马豆素含量最高,达到0.277‰;按照生长阶段区分,花期苦马豆素含量最高,平均达到0.139‰;不同部位中,花的含量最高,平均达到0.162‰。不同种类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甘肃棘豆、急弯棘豆、茎直黄芪、小花棘豆、变异黄芪、哈密黄芪;按区域区分,不同区域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按生长阶段区分,不同生长时期的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期、花果期、果期和花前期,按生长部位区分,苦马豆素含量也有差别,由高到低分别是花、叶、荚果、根和茎。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固相萃取-亲水作用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小花棘豆、毛瓣棘豆、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冰川棘豆等5种疯草为样品,经纯乙醇索氏提取和SPE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Waters X-Bredge HILIC色谱柱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缓冲盐浓度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检测苦马豆素含量并用质谱检测法进行验证。【结果】苦马豆素与疯草中的其他成分在异丙醇-2mmol/L乙酸铵(体积比为52∶48)流动相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地分离;苦马豆素在10~100μg/mL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检出限(LOD)(信噪比=3)为6μg/mL,定量限(LOQ)(信噪比=10)为20μg/mL,加标回收率在80%~100%。【结论】建立的固相萃取-亲水作用色谱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替代传统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衍生化法用于疯草中苦马豆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疯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草是指含有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动物疯草中毒病是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苦马豆素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它能抑制动物细胞α-甘露糖苷酶和甘露糖苷酶Ⅱ的活性,影响低聚糖的代谢和糖蛋白的加工,导致低聚糖蓄积和糖蛋白合成障碍.中毒动物表现为行为异常、瘫痪、不育、流产、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发生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疯草的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化学防除和脱毒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疯草中毒病的防治和疯草的利用提供思路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疯草是指含有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动物疯草中毒病是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苦马豆素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它能抑制动物细胞α-甘露糖苷酶和甘露糖苷酶Ⅱ的活性,影响低聚糖的代谢和糖蛋白的加工,导致低聚糖蓄积和糖蛋白合成障碍.中毒动物表现为行为异常、瘫痪、不育、流产、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发生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疯草的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化学防除和脱毒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疯草中毒病的防治和疯草的利用提供思路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测西藏自主研发预防药物对山羊疯草中毒的预防效果,通过瘘管给予不同剂量自主研发预防药物同时饲喂冰川棘豆,采集手术前后、给药期间血清样本,测定分析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 g剂量的预防剂组其生化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自主研发的预防药物对于山羊疯草中毒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疯草"是棘豆属和黄芪属中有毒植物的统称,主要分布西南、华北牧区和高海拔草原上,疯草含有剧毒,牲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死亡,又因其生长特性不易被彻底清除,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草地的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地方畜牧业发展。疯草虽然含有剧毒危害牧畜生命,但经过合理无毒化处理后的疯草就可以做为畜牧饲料,增加牧畜营养;疯草还具有药用价值,被人们所利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5.8S 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筛选出1种可以产生SW的甘肃棘豆内生真菌FEL3,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得其菌丝中SW含量为400.52μg/g。根据形态学、5.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和文献报道,确定FEL3为埃里格孢属真菌。【结论】甘肃棘豆中存在生成SW的内生真菌Embellisiasp.FEL3。  相似文献   

9.
疯草是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总称,家畜食用后会出现中毒死亡的现象,因而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非常必要,有助于家畜的健康生长。就当前的预防机制来看,我国主要采用的病毒预防方法即为化学灭除及人工挖除法,但二者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研究者应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基于此,从传统的家畜疯草中毒防控技术分析入手,详细阐述家畜疯草中毒预防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10.
疯草灵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16只藏系绵羊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和对照组,每天以10 g/kg.BW的量饲喂黄花棘豆干草粉,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每只羊分别投服“疯草灵缓释丸”1丸、2丸和3丸,对照组不投服。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出现棘豆中毒症状后停止饲喂黄花棘豆干草粉,试验前及试验期间每7 d采血1次,做血清酶学和血清生化指标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16~21天出现棘豆中毒症状,试验组出现症状的时间分别为:试验组Ⅰ33~48天、试验组Ⅱ75~77天、试验组Ⅲ75~77天;血清α-甘露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第14天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14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显著(P<0.05);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试验组Ⅰ从第14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从第7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藏冰川棘豆、茎直黄芪、变色锦鸡儿3种野生豆科植物种子进行研究,探究3种野生豆科植物种子的不同发芽特征。在实验室内通过不同温度的种子萌发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3种野生豆科植物的最适发芽温度均为25℃。在低温状态中,冰川棘豆发芽率最高。在25℃条件下,冰川棘豆的胚芽长度和胚根长度均最高,变色锦鸡儿的胚根粗度最高。3种不同野生豆科植物具有不同的发芽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着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中降解疯草毒素——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以苦马豆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甘肃棘豆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苦马豆素降解菌,命名为Ab.在摇床转速为150 r·min-1、28℃条件下培养30 h,菌株Ab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1苦马豆素的降解率为11.577 1%;延长培养时间并不能提高其降解苦马豆素的能力,但可耐受高质量浓度(1 g·L-1)的苦马豆素.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Ab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b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在LB平板上菌落呈圆形,中心凸起,边缘整齐,乳白色,表面光滑,属于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 monas),与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同源性为100%.说明甘肃棘豆中存在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Ab;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可能与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共同维持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产地高节竹竹叶次生代谢物差异、土壤微生物特征及两者之间关系,测定不同产地竹叶中9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土壤中3种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3种土壤酶活性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土壤微生物特征与竹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高节竹竹叶的9种次生代谢产物差异显著,不同产地的3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等土壤微生物特征有明显差异。高节竹竹林土壤细菌数量与竹叶荭草苷、对香豆酸和牡荆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数量与竹叶异荭草苷和木犀草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节竹竹叶次生代谢相关产物的含量与土壤中3种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土壤微生物特征能够影响高节竹竹叶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但是不同次生代谢产物对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响应不同,增加土壤细菌可以提高高节竹竹叶荭草苷、对香豆酸和牡荆苷含量,增加土壤真菌可以提高高节竹竹叶异荭草苷和木犀草苷。  相似文献   

15.
急弯棘豆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及苦马豆素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急弯棘豆的生物碱成分,明确急弯棘豆是否属于疯草类植物,采取醇类溶剂提取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薄层色谱分析及平面色谱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急弯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方法分离苦马豆素。结果表明,1.25kg急弯棘豆干草粉得到113.35g总浸膏,经酸化和碱化后,碱水液分别经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各部分浸膏0.30g、0.20g和5.95g,出膏率分别为0.024%、0.016%和0.476%。各萃取部分经薄层展开、Ehrlich’s试剂显色及软件分析发现,氯仿部分有9个斑点,且斑点3相对含量最大,为40.26%,乙酸乙酯部分有6个斑点,且斑点4相对含量最大,为41.90%,正丁醇部分有3个斑点,且斑点3相对含量最大,为78.26%。上述各斑点均与苦马豆素标准品颜色及Rf值一致。通过柱层析,在正丁醇萃取部分得到苦马豆素51.90mg。结果显示急弯棘豆含有苦马豆素,属于疯草类植物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7.
"疯草"是指豆科黄芪属和豆科棘豆属有毒植物的统称,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科柏、温都尔毛道等6个嘎查的草场有分布,曾给当地的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乌力吉苏木基本概况乌力吉苏木位于阿左旗北部,东  相似文献   

18.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259-262
第一期鸽新城疫病毒及鸽痘病毒血凝特性及HA试验技术参数研究………………………………………………………………………沈文正,张曼,席爱利,黄晓玲(1)疯草灵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效果研究………………………………………………………………樊泽峰,赵宝玉,莫重辉,王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评价苦马豆素抗血清对山羊疯草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攻毒治疗组(B组,6只)和攻毒组(C组,6只),其中B、C组山羊于第1天拌精料饲喂甘肃棘豆草粉,开始攻毒剂量为10 g/(kg.d);C组山羊(第55天)出现死亡时停止攻毒。攻毒后第21天,B组山羊颈部肌肉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每只山羊每次0.25 mL/(kg.d),连续注射4 d。各组山羊于攻毒前进行第1次采血,以后每隔7 d采血1次,共采血8次。结果显示,攻毒后第7天,B、C组山羊AKP活性和AMA活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且均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14天,B、C组山羊血清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第21天,B、C组山羊的E-玫瑰花环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B组山羊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后(第28天)首次检测结果显示,B组山羊AKP、AMA和BUN活性较C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第35天(第2次检测),B组山羊血清中苦马豆素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E-玫瑰花环率明显高于C组(P<0.05);第42天,B组山羊LDH活性显著低于C组山羊(P<0.05)。研究证实,苦马豆素抗血清能够有效治疗甘肃棘豆对山羊肝脏、心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可用于治疗山羊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砂磨赤霉素浸种、浓硫酸酸蚀和热水浸种3种硬实破除方法对悬岩棘豆和米尔克棘豆种子萌发率、萌发进程及平均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磨赤霉素(200 mg/L)浸种和浓硫酸酸蚀2种方法均可以显著提高(p0.05)2种棘豆的萌发率,加快种子萌发进程,缩短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悬岩棘豆和米尔克棘豆的萌发率分别从27.0%和4.0%提高至97.0%和86.0%;平均萌发时间分别由8.9 d和8.1 d缩短至1.6 d和2.1 d。时间长短的控制是处理时的关键问题,2种棘豆砂磨赤霉素处理均以24 h为最佳,浓硫酸处理分别以5 min和10 min为最佳。热水浸种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2种棘豆的萌发率,但对萌发进程和平均萌发时间几无影响。悬岩棘豆在砂磨后用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24 h时萌发最好,而米尔克豆种子在浓硫酸处理种子10 min时萌发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