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喷雾助剂的理化性质及喷雾助剂在玉米叶片上的沉积特性,该研究将6种喷雾助剂对药液表面张力、药液在玉米叶片上接触角以及无人机喷施6种不同的喷雾助剂对雾滴的沉积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雾助剂可以显著降低(P=0.000)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清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相比Starguar4A喷雾助剂对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最好,降低了67.8%。喷雾助剂对溶液在玉米叶片上接触角的变化程度影响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雾滴在玉米叶片上的接触角均逐渐降低,其中Ultimate喷雾助剂的雾滴在滴落到玉米叶片上90 s后接触角降低至0°。与清水溶液相比倍达通喷雾助剂的雾滴密度、覆盖率与沉积量作用效果最好,雾滴密度与覆盖率、沉积量分别提高了35.1%、93.8%、31.9%;添加喷雾助剂后除倍达通喷雾助剂外,其他喷雾助剂溶液的雾滴体积中径DV0.5均有所降低;添加喷雾助剂对雾滴谱宽的影响不明显。在田间进行无人机植保喷施作业时,可以优选使用倍达通喷雾助剂,虽然倍达通喷雾助剂的表面张力与接触角并不是最优,但是也能够满足田间使用植保无人机喷雾作业的要求。同时,该试验也为进一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玉米田除草剂使用量,并提高杂草防效,本研究对前期筛选得到对除草剂具有增效作用的椰子油进行桶混助剂的配方优化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椰子油桶混助剂的最佳助剂配方溶剂为正己醇,复配乳化剂Span-80∶Tween-80为1.40∶3.60。在温室试验中,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烟嘧磺隆、硝磺草酮2种除草剂单剂的防治效果可提高11.24~49.35个百分点,对烟嘧·莠去津、硝磺·莠去津2种复配除草剂的防治效果可提高14.71~31.25个百分点,且除草剂减量后添加助剂与常量不添加助剂的杂草防效相当。在苯唑草酮和莠去津混用处理中,椰子油桶混助剂对药剂的增效作用比乙基和甲基酯植物油助剂高2.33~6.99个百分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烟嘧·莠去津、硝磺·莠去津等苗后除草剂的防治效果可提高8.46~13.5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添加椰子油桶混助剂后,除草剂减量处理的防效优于常量不添加助剂。综上,椰子油桶混助剂可达到除草剂减量增效、降低成本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农药助剂新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田农药喷雾上层植株雾滴截留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精确喷施农药的效果取决于喷施药液在农作物(靶标)上的有效沉积。研究作物上层枝叶对农药的雾滴截留,为喷雾器具的优化设计、性能改进以及正确使用等提供技术依据;对合理喷施农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以染料Rhodamine-B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代替农药对水稻田进行喷雾。用采样架沿水稻高度方向分3层采集水稻植株样品。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雾滴在水稻某一层间的沉积量。本试验研究提出了定量分析上层水稻植株叶面截留对雾滴沉积影响的方法,分别对早稻与晚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助剂S240对水分散性粒剂及乳油药液雾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探究药液性质对喷头雾化的影响,该文应用粒子图像分析系统、高速摄影仪及粒径分析仪对ST110-03喷头与IDK120-03喷头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水分散性粒剂Don-q、乳油Score及2种药剂条件下助剂Breakthru S240浓度对雾化区及雾滴谱的影响。未添加助剂时,农药剂型不同,2类喷头的雾化区及雾滴体积中径(volume medium diameter,VMD)均发生显著变化,水分散性粒剂溶液与自来水的雾化区结构、液膜长度和VMD相差不大;乳油溶液可以使2类喷头的雾化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液膜长度分别减小35.2%和40.5%,VMD分别增大13.5%和28.9%;不同剂型农药条件下,随助剂浓度增大,2类喷头液膜区及破碎区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液膜长度均先减小后增大,VMD先增加后减小,即液膜长度变化与VMD变化呈现负相关性。结合药液理化性质研究发现表面张力是影响雾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可为田间助剂浓度的添加范围及喷头雾化特性的模拟与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作物冠层高大、枝叶茂密的情况,现有的施药机具存在雾滴穿透性能差、药液沉积不均匀、不适合作业条件等问题研制了电动背负式风送喷雾器。利用水敏纸、激光粒径分析仪、高速摄影仪测试了其射程、雾滴粒径、液膜雾化形态。利用液质联用仪测试了使用该喷雾器时农药在作物上的沉积分布,并测试了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喷雾器在有风送的条件下雾滴粒径变大、喷雾角减小、液膜变短,在最大风速下射程提高2倍以上。该喷雾器可以改善农药在作物叶片正背两面分布均匀性,使用TR80-01和TR80-02号喷头时农药利用率较手动喷雾器分别提高了1.38倍和1.14倍,在分别使用TR80-01和TR80-02喷头时用药量比手动喷雾器减少1/2和1/3的情况下药效没有明显的差异且增加了农药的持效期。该喷雾器可以提高农药的沉积分布均匀性和利用率,实现减量施药。  相似文献   

6.
开展农药雾滴在作物叶面上蒸发时间的研究是寻找提高农药施药效率的途径之一.选取3种烟叶(T66、NC471和Yun1 10)作为试验对象,把3种表面活性剂(农乳500#、Fairland2408和Tech-408)分别添加到10%吡虫啉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农药药液中,混合而形成液体试验...  相似文献   

7.
2016年,秀山县开展油菜菌核病防治减量用药控害增效示范。选用的助剂为"激健"。结果表明,农药减量20%加助剂、农药减量40%加助剂、不减量加助剂、常规防治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84.0%、82.5%、83.8%、72.5%;加助剂处理防治效果比常规防治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植保机械喷施化学农药仍是病虫害防治最为有效的手段。喷施过程中,农药雾滴精准的采集并测定沉积、流失飘移量,对于优化植保机械的作业参数、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述分析了室内与田间采样过程中不同类型采样器的优缺点,并分析采样效率、采样器的布置及采样条件等因素对雾滴沉积、流失飘移采样结果的影响。针对当前的采样方法,该研究提出了未来在农药雾滴采样方面的5点要求与展望,包括提高采样的准确性、提高采样方法和采样设备的标准化、增加对农药有效成分雾滴运动规律的研究、研发新型的采样传感器以提高采样效率、建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雾滴沉积、飘移模型。综上,通过更为标准化和精准的采样,获取可比较、准确度高的农药雾滴沉积与流失飘移数据,可为中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供科学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植保无人机(UAV)减量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该研究采用P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间施药作业。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期开展了两种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水稻冠层雾滴沉积试验,以及两种施药液量下480、540、600 mL/hm2 3种农药剂量(阿维·氯苯酰推荐剂量的80%、90%、100%)的防治稻纵卷叶螟减量施药田间药效试验,并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Knapsack Electric Sprayer,KES)人工施药的常规防治方法进行施药效果对比。雾滴沉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分布均匀性优于水稻冠层下部;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显著优于施药液量15 L/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剂量越大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越好,采用农药剂量100%的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并优于KES人工施药;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较15 L/hm2的防治效果更好;处理T2(施药液量15 L/hm2、农药剂量90%)、处理T4(施药液量22.5 L/hm2、农药剂量80%)与KES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液量22.5 L/hm2可以获得更好的雾滴沉积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施药液量22.5 L/hm2时,减少20%的农药剂量也能保证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该结果对水稻田间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药雾滴沉积特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药雾滴在喷施过程中因无法有效润湿靶标而出现反弹、飞溅、聚并滚落等现象,致使周边环境受侵害,严重威胁生态稳定及安全。由于雾滴沉积过程较为复杂,且相关机理尚不成熟,因此雾滴沉积特性研究是实现药液有效沉积,推动病虫害防治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该文从单液滴微观动力学和雾滴群沉积飘移特性两个方面对目前研究进行总结,主要阐述了单液滴撞壁行为研究方法、影响单液滴界面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单液滴撞壁理论建模研究;雾滴群分布特性研究方法、沉积量收集及检测方法以及雾滴群建模研究;并探讨了以上两种主流研究思路对最终沉积量评估的贡献及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且基于此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农药沉积特性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