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养种火鸡     
<正> 采用厚垫料的方法饲养种火鸡。种鸡舍应是无窗的。鸡舍的中央应有生产走廊。宽为1—1.2平方米。每10只母火鸡需饲养1只公火鸡。每一平方米的面积饲养的密度为1—2只母火鸡。供料、给水采用机械方式,但人工集蛋。  相似文献   

2.
<正> 有了好的种火鸡才能有好的雏火鸡。饲养1只父母代母火鸡就要饲养4只雏火鸡,在地面散养时,养2只母火鸡就要饲养4—5只公火鸡, 120日龄的后备青年火鸡应用120%的后备群母火鸡,而公火鸡不应少于200%。例如:饲养1000只后备青年火鸡就要按下列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 (一) 近代养鸡实践证明,笼养鸡是一种技术成熟、易于推广、效益较高的先进养鸡技术。从微观上看发展农户笼养鸡技术的优点有: 1.节省占地面积,提高饲养密度。一般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全阶梯式为10~14只/m~2,三层叠层式鸡笼为18~22只/m~2,而平面散养的饲养密度仅为5~6只/m~2;笼养肉仔鸡的饲养密度为20~38只/m~2,而平  相似文献   

4.
<正> 国外,饲养火鸡都已采用工厂化饲养的方法。在美国,从放牧饲养火鸡转到工厂化饲养火鸡使重型品系的肉用火鸡的饲养期由28周缩短到18周,火鸡的活重由4~5公斤提高到8~10公斤,每公斤活重所消耗的饲料由4.5公斤降到2.9公斤以下。1~8周龄的火鸡利用煤气育雏器在网上饲养,然后,转入地面饲养。22~26周龄的种火鸡在铺的厚垫料上饲养。饲养雏火鸡有两种类型的育雏器:一种是加温的多层笼子,另一种是伞形的育雏装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评估垫料类型及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相对重量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560只1日龄商品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在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中,T1和T2组肉鸡采用秸秆作为垫料,饲养密度分别为10和15只/cm2,T3和T4组肉鸡采用木屑作为垫料,饲养密度分别为10和15只/cm2。结果:垫料类型对肉鸡体重、日增重和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木屑组肉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秸秆组(P<0.05)。在同一垫料类型条件下,饲养密度为10只/m2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5只/m2组(P<0.05)。垫料类型和饲养密度对肉鸡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无论饲养密度如何,秸秆垫料组肉鸡的腹脂相对重量均显著高于木屑垫料组(P<0.05),而秸秆作为垫料组的肌肉滴水损失和温度均显著高于木屑组(P<0.05)。在同一垫料类型条件下,高密度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结论:使用木屑作为地面平养肉鸡的垫料,饲养密度为10只/m2时可改善肉鸡增重和饲料效率,降低腹脂相对重量,对肉品质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垫料|饲养密度|肉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重量|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2 d的黄羽肉鸡14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6只鸡。试验处理中不同的饲养密度分别为8、10、12、14和16只/m~2。结果表明,饲养密度为8、10只/m~2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2、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为10只/m~2组热休克蛋白70水平显著低于饲养密度为14只/m~2组(P 0.05),其中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最高(P 0.05)。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血清T-AOC和SOD活力最低(P 0.05),而饲养密度为10和12只/m~2组的CAT活力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4和16只/m~2(P 0.05)。饲养密度为8只/m~2组T-AOC活力显著饲养密度为12、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10只/m~2组CAT活力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为10只/m~2组肝脏SOD活性最高(P 0.05)。随着饲养密度从8~10只/m~2增加到16只/m~2,白细胞介绍-4(IL-4)浓度显著升高(P 0.05),与饲养密度为8、10和12只/m~2组相比,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IL-1β浓度显著升高(P 0.05)。综上所述,肉鸡饲养密度达到8或10只/m~2时可以防止对肉鸡生长和免疫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某养殖场于1985年7月种火鸡突然发病造成大批死亡,经诊断为禽曲霉病,现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该场饲养贝蒂纳雏火鸡950只,尼古拉种母火鸡511只,种火公鸡51只。这次发病主要是240—360日龄尼古拉种  相似文献   

8.
1986年10月份,我院养禽场从外地购回3月龄火鸡2010只。至4月龄时,鸡群中发生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病鸡呈高度呼吸困难和咳出血样渗出物。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尸体剖检、实验室检验等综合性诊断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简介如下。一、发病经过鸡场系今年新投产的,总面积为1200m~2,其中饲养火鸡面积为240m~2。10月23、24日分两次运回火鸡200只,分两群饲养。25日在群内相继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饲养密度下肉鹅的体重和舍内氨气浓度变化,探讨肉鹅网上平养模式下的合适密度。试验选取同批出雏的马岗鹅母鹅800只,1~3周龄每周根据不同养殖密度分为5个组,4~5周龄每周根据不同养殖密度分为3个组,测定试验鹅各周体重,并测定0~3周龄马岗鹅在8只/m~2和10只/m~2饲养密度下的舍内NH3浓度。结果表明:各周龄密度最大组肉鹅体重显著或非显著性低于其他各组;同一饲养密度下地面NH3浓度高于网上NH3浓度,但对肉鹅体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1~5周龄马岗鹅母鹅网上养殖密度应分别不高于20只/m~2、15只/m~2、11只/m~2、7只/m~2和5只/m~2;马岗鹅网上育雏饲养密度在8只/m~2时,16日龄的NH3浓度将影响肉鹅健康与生长发育;饲养密度提高至10只/m~2时,10日龄的NH3浓度将影响肉鹅健康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为试验对象,采用两种饲养模式:单层栖架系统与自由散养。研究单层栖架系统中密度和垫料对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行为的影响,并与自由散养模式下舍外运动场中蛋鸡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为单层栖架系统中适宜的饲养密度和合适的垫料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5.5只/m2、9.7只/m2、13.8只/m2三种密度中,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均可以得到满足,当饲养密度为13.8只/m2时,进攻啄发生率最低;在砂土、沙子和稻草三种垫料中,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均可以得到满足,当沙子作为垫料时,进攻啄发生率最低。单层栖架系统不设运动场,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可以基本得到满足,与自由散养模式相比,进攻啄行为显著减少(P0.05)。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发病情况:83年7月引进星白杂交肉鸡4000羽,饲养于新建鸡舍,发病前20天饲养密度24只/m~2,木屑垫料,地面潮湿,喂给配合饲料,从10日龄起连续用氯苯胍45PPM 拌料预防球虫病,8月21日鸡群出现血便,28日较大的鸡突然死亡24只,9月2日出现高峰,7天内共死亡385只,死亡率高达12.2%。  相似文献   

12.
父母代种鸡大多采取混合地面平养或笼养饲养方式.混合地面平养为2/3板条棚架加1/3地面垫料,此种方式有利种鸡交配,但更换垫料不方便,容易惊吓鸡群,成鸡饲养密度5只/m2.中小型父母代种鸡多采用笼养,便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使用.笼养饲养密度可高于混合地面平养,为6~8只/m2.种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包括根据产蛋率变化更换饲粮与控制饲喂量,以及加强产蛋期各环节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1种火鸡的阶段划分和饲养1.1育雏期(0~8周龄)的饲养又分育雏前期(0~4周龄)和育雏后期(5~8周龄)。此阶段与鸡的育雏期饲养管理类似,应早饮水、开食、勤喂料,保温、通风良好是关键,尤其应照管好0~4周龄的幼火鸡。须严格施行防病、免疫按程序。育雏期每只雏火鸡应有5cm和2cm的饲料和饮水槽位;1、2、3~6和7周龄后的饲养密度,分别是30、20、10和4~6只  相似文献   

14.
火鸡的屠宰率和瘦肉率皆高于肉鸡和猪,且生长迅速,脂肪少,营养价值高,是一种理想的现代禽肉。因此,饲养火鸡经济效益较高,前景极为广阔。目前饲养火鸡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户发家致富的一条门路。育雏是火鸡饲养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阶段,也是火鸡饲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时期。火鸡的育雏期一般为0~8周龄。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现将火鸡雏的饲养与管理技术简述如下。一、育雏前的准备彻底清洁和消毒育雏舍。备置好保温设施、饲料槽、饮水器、饲料和药物,安装好照明灯,铺好无霉菌污染的清洁垫料等。垫料可用稻壳、麦秸、稻草,以木屑做垫…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1发病情况吴江市一草鸡养殖场饲养草鸡近万只,采用稻壳垫料,半开放式饲养。雏鸡在10日龄使用过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2羽份饮水;  相似文献   

17.
梁永昶  钱君 《中国家禽》2005,27(3):25-25
2002年春,某火鸡场养有种火鸡55只,其中母火鸡45只,公火鸡10只,公母火鸡分群饲养。2002年3月28日,该母火鸡群发病,29日死亡6只,30日死亡6只。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此次发病共死亡母火鸡20只。该鸡群按时接种疫苗,并于2001年11月28日和12月31日分两批接种过一次新城疫I系疫苗。发病前该鸡群健康活泼。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春,某火鸡场养有种火鸡55只,其中母火鸡45只,公火鸡10只,公母火鸡分群饲养,2002年3月28日,该母火鸡群发现发病,29日死亡6只,30日死亡6只,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此次发病共死亡母火鸡20只。发病前该火鸡群健康活泼,按时接种疫苗,并于2001年11月28日和12月31日分两批接种过一次新城疫Ⅰ系疫苗。现将发病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20,(3):34-37
为避免育肥猪后期粪尿量超过发酵床的可承载限度,在发酵床内增设了定点排泄区,发现有71%~76%的猪粪尿经定点排泄区的漏粪地板排出,可以提高发酵床养猪的密度,减少垫料用量。饲养试验显示,锯屑、稻壳和菌糠复合型垫料对猪粪的适宜承载量为1.40~1.86 kg/m~3,对尿的承载量为2.70~2.98 kg/m~3,垫料厚度60 cm的发酵床,在每头猪占床面积2.24 m~2,占圈面积2.72 m~2时已出现轻度死床;而增设定点排泄区的垫料厚度40 cm的发酵床,在每头猪占床面积为1.08 m~2,占圈面积1.36 m~2时,仍未出现死床现象。与原发酵床相比,增设定点排泄区后单位面积及每头猪的一次性垫料投入量分别为2/3和32%~64%,饲养过程中每头猪需添加的垫料量仅为10.7%~16.0%,且猪增重提高10.2%~34.9%,为猪群提供了更为清洁的拱翻和活动场地,保证了动物福利,有利于发酵床饲养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后备种火鸡的饲养管理是指从19~28周龄这一阶段的火鸡,其饲养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限制饲养:公母火鸡留种后应分开饲养,要控制好公母火鸡的体重,使其符合品种体重标准,否则会使母火鸡产蛋少,公火鸡精液质量下降。控制火鸡体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限制饲养。限制饲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限制饲料营养水平,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增加粗饲料的比例;另一种是限制喂量,这种方法在生产中被用得较多。采用限制喂量时,公母火鸡要每周抽取5%~10%的火鸡称重,算出平均体重与品种的标准体重相对照,决定下周的饲料喂量(增加或减少)。每天的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