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选用来自9个国家的17份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在日光温室模拟旱境胁迫条件下,通过土壤干旱法,开展了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分析测定了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理化指标,综合评定了17份种质材料的抗旱性强弱,并针对上述4个理化指标变化率,通过赋分分级的办法将其划分为较强、中等、较弱3个抗旱性级别,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包括Ag-2,Greenar,AJC-320,Reliant,1;抗旱性中等的种质材料包括2,Clarke,D-2111,Slate,DT-3175,D-1483,X93035;抗旱性较弱的种质材料包括D-1987,699,D-939,D-3244,VIR103。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甜菜苗期抗旱种质资源及确定抗旱指标。本研究以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提供的24份甜菜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以正常生长条件的Hoagland水培溶液(CK)为对照,对甜菜幼苗进行7天的6% PEG-6000处理,并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表型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叶鲜重、根鲜重、叶饱和鲜重和叶干重的影响较大,降幅均超过50%;且干旱胁迫后甜菜种质根冠比明显增加。聚类分析将24份甜菜种质分为四类,其中ZT000516单独为一类,是抗旱性最强的种质资源;第二类为抗旱性较强的种质分别为ZT000078、ZT000547、ZT000247;第三类为中等抗旱型种质共7份;第四类为抗旱性弱种质共13份,其中ZT001698、ZT001398为干旱高度敏感型种质资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叶干重和叶饱和鲜重与D值极显著相关。ZT000516为抗旱性强种质资源,ZT001698、ZT001398为干旱敏感型种质资源,叶干重和叶饱和鲜重可以作为甜菜苗期干旱胁迫快速准确地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绿豆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及形态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田间育种和生产过程中,为绿豆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可借鉴的形态,快速、便捷的筛选出具有抗旱特点的绿豆资源,通过模拟干旱条件进行全生育期抗旱性研究,分析不同绿豆品种的形态性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变化,采用相关、偏相关、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这些形态指标与抗旱指数(DRI)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株高、相对单株荚数、相对单荚粒数、相对荚长,相对百粒质量均可作为鉴定绿豆抗旱性的指标。共鉴定出强抗旱性种质9份,较强抗旱性种质10份,中等抗旱性种质9份,较弱抗旱性种质32份,不抗旱性种质213份。  相似文献   

4.
《种子》2021,(9)
采用盆栽反复干旱法对17份纤花香茶菜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测定其冠层萎蔫比例、叶片含水量、株高等10个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等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有抗旱性差异的种质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隶属函数值与叶长和叶面积的相关性较大;主成分分析将10个指标归纳为光合因子、产量因子和生长因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438%;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强抗旱型、中抗旱型、弱抗旱型和抗旱敏感型四种类型;抗旱性不同的种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应答策略不同,弱抗旱型种质需要做出更强烈的生理应答来应对干旱胁迫。结合课题组前期芽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认为,R 16两生育期均具有优良抗旱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海南地方稻抗旱差异性,采用人工反复干旱和自然干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33份海南地方稻资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海南地方稻资源抗旱性排序不同;海南地方稻资源的抗旱性具有明显差异,且抗旱性总体较强,强抗资源占6.06%,中抗资源占81.82%,弱抗资源占12.12%,其中Z1、Z30两份资源具有强抗旱性,建议在季节性干旱地区推广,而Z4、Z19、Z24、Z25几份资源抗旱性较弱;生育后期干旱对地方稻资源影响较大;抗旱性强的资源能够通过促进分蘖和延长生育期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抗旱性强的花生品种,为开展花生抗旱品种选育和抗旱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研究基础。在干旱胁迫及对照处理下,通过对13份花生品种生理指标和表型的测定和分析,筛选抗旱指标,鉴定品种抗旱性。结果表明,各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070~0.683之间;13个花生品种的CDC值和D值整体趋势一致;主成分分析表明,总生物量、可溶性糖等6个公因子可反映花生抗旱性89.97%的原始数据信息量;聚类分析在阈值为5时,把13个品种分为4个类群(较强抗旱、中等抗旱、敏感和高感品种),其中L147和L149具有较强抗旱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相对含水量、POD、可溶性糖可作为花生抗旱性快速鉴定指标。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为L186、L147、L221和L149。  相似文献   

7.
抗旱性是大豆在干旱胁迫下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性状,筛选耐旱种质资源提高新品种的抗旱能力,是保障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大豆微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利用海南冬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系统调查了干旱对163份不同大豆资源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4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3份微核心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63份大豆微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并鉴定出高抗旱(1级)种质4份(ZDD02159、ZDD10430、ZDD13560和ZDD16874)、抗旱(2级)种质14份、中抗旱(3级)种质52份、敏感(4级)种质74份以及高敏感(5级)种质19份。这些研究结果和抗旱种质的挖掘,为利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培育抗旱大豆新品种和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都匀、广西南宁及福建漳平马尾松良种种子园内的132个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筛选出的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及条带清晰的12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8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83条,多态性比率高达98.9%;引物UBC 840标记指纹能区分18份马尾松红心材种质材料;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7~0.90,表明供试马尾松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以相似性系数0.68为阈值,可将其大致按地域分为3大类,且同一地域内种质聚类结果与特异性状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0余份国内外稻种资源的抗旱性筛选及早作区自然鉴定,从引种材料中发现原产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的IRAT109不仅抗旱性强,且农艺性状优良。目前,该优良早稻种质在江苏省的沿江、沿海旱作区及宁镇丘陵地带试种推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也引进试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亚麻种质对派斯莫病的抗性差异,采用菌土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统计分析各种质的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对20个亚麻品种(系)进行派斯莫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根据病情指数将20个亚麻品种(系)的派斯莫抗性分为抗病、中感、感病和高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但整体抗性较差,无免疫品种(系);有7个抗病品系,分别为H2012-1、ZY03001-2-4、Y0310-7-3、ZY03119-2-12、ZY06175-10-15、01059-1-6-2、9804-38,占供试种质总数的35%;中感、感病和高感品种(系)分别为9、2、2份,共占供试种质总数的65%,因此,H2012-1、ZY03001-2-4等7个抗性较强的品系可作为亚麻抗派斯莫病育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PEG对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的抗旱性,选取1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材料在0%、5%、10%、15%和20%的PEG胁迫下,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幼苗长度进行综合测定评价。10份材料抗旱性可分为3类:相对抗旱老芒麦,分别来自新疆伊犁昭苏阿合牙子(E01);中等抗旱材料,新疆(E03)、新疆乌鲁木齐(E04)、山西台怀镇清水沟(E08)、青海同德(E09)和青海刚察(E10);北京百花山(E02)、甘肃碌曲玛艾(E05)、青海刚察(E06)和北京雾灵山(E07)的抗旱相对易感。老芒麦作为优良的牧草,研究其在PEG胁迫下时的萌发特性的变化,对其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普通菜豆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不同来源的普通菜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种处理,测定11项生理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苗期抗旱性指标筛选,通过加权抗旱指数(weighted drought-resistance index,WDI值)和抗旱度量值D(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D值)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不同指标与综合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叶片相对含水量(0.7726)、PSII最大量子产量(0.7607)、叶绿素含量(0.7435)、反复干旱存活率(0.7341)、生物量(0.7329)、茎叶干重(0.7314)、根干重(0.7192)、气孔导度(0.7159)、根冠比(0.7092)、株高(0.7086)、叶面积(0.6910)。基于加权抗旱指数和抗旱度量值D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材料的抗旱性排序大体一致。根据抗旱度量值D将供试材料分为高抗、中抗、敏感和高敏感4个级别,各占总数的10%、6%、58%和26%。综上所述,叶片相对含水量、PSII最大量子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等10项指标可用于普通菜豆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加权抗旱指数与抗旱度量值D两种综合指标相结合能够提高鉴定结果的可靠性;50个参试普通菜豆品种中,白金德利豆、跃进豆、兔子腿、圆白菜豆和260205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3.
甘蔗野生种蔗茅的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茅(Erianthusfulvus)是甘蔗育种中极为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研究其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选育抗旱、抗寒、耐贫瘠、高蔗糖分含量的甘蔗新品种极为重要。为深入研究利用蔗茅野生资源,以保育在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甘蔗种质资源圃的48份蔗茅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包括株高、叶宽、节间长度、茎径、锤度的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8份蔗茅材料在所调查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9.37%~33.52%之间;基于5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将所分析材料分为了3类以及很多小类群,表明所研究蔗茅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对蔗茅资源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红花耐旱机制及为选育耐旱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红花种质萌发及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干旱胁迫下10个红花种质萌发率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对红花种子萌发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15%时,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因此本研究选用15%的PEG浓度鉴定红花种质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红花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重、子叶重等降低,胚芽生长受到抑制,干旱对不同种质的根长和根重的影响不一致。通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及隶属函数值对红花种质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BXY1465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材料,BXY512、BXY426、BXY1466以及BXY1859属于萌发期抗旱性中等的材料,BXY1805、BXY2527、BXY2110、BXY750以及WH0086属于萌发期抗性弱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SSR标记及其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朝友  杜雄明  马峙英 《作物学报》2006,32(9):1371-1378
利用37对多态性SSR引物和15个表型性状对155份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及其10份陆地棉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用3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08条带,多态性条带占85.2%。种质间成对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6791,范围为0.4762~1.000。建立了165个陆地棉材料的SSR聚类图,共聚为4个类群,分别为法国种质群、美国AcalaSJ系列种质群、美国PD种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块茎易受到损伤引发褐变,褐变会对其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不同马铃薯品种材料抗褐变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拟测定27份不同马铃薯种质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强度、褐变指数和煮后褐变4个褐变相关指标,综合分析以实现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抗褐变能力的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 27份材料可分为4种类型,第1类高抗褐变,包括09306-82和13041-52,它们4项指标均能满足抗褐变材料的要求;第2类抗褐变材料,包括延薯4号、Q8、12-1、春薯3号、19-1、14018-142、大西洋、龙薯12号、威芋5号、丽薯6号、春薯5号和早大白,它们的褐变相关指标存在个别明显不足;第3类中度褐变材料,包括09001-136、中薯5号、龙薯4号、东农310、青薯9号、15-1、云薯505、BF006、闽薯1号和黔芋8号,其抗褐变能力弱;第4类是易褐变材料,包括春薯6号和费乌瑞它,它们不具有抗褐变能力或抗褐变能力非常差。筛选的高抗褐变和抗褐变品种(系)可以作为鲜食抗褐变马铃薯育种材料,为马铃薯净菜加工提供品种支撑,易褐变材料可用于马铃薯褐变机制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绿豆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是获得抗旱资源和挖掘抗旱基因的前提。本研究以21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温室内盆栽控水旱胁迫,考察不同品种单株产量、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根冠比等12项指标,计算各指标在旱胁迫与对照条件下的比值,运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方法,评价绿豆成株期抗旱性,筛选抗旱优异种质。结果表明,抗旱系数与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在旱胁迫与对照条件下的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从而遴选出这7项指标作为绿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基于隶属函数、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且3种评价抗旱分级结果一致性较高,故认为抗旱指数法适宜于大规模绿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筛选获得高抗种质3份、抗旱种质6份、中抗种质4份、敏感种质5份和极敏感种质3份。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抗旱性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陆地棉抗旱性和寻找与陆地棉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挖掘与抗旱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方法】以191份陆地棉栽培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在萌发期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PEG6000竖直滤纸法对191份材料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发芽率。根据隶属函数值对萌发期抗旱性划分抗旱级别。利用关联分析的方法以74对SSR引物对该自然群体进行基因组变异扫描。在利用Structure 2.3.4分析该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的基础上,使用Tassel 2.0的GLM模型将基因型数据与萌发期抗旱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寻找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筛选出强抗旱材料46份,中等抗旱材料59份,干旱敏感材料86份;群体结构分析将191份材料划分为2个亚群,分别包含123份和68份材料;通过关联分析获得与陆地棉萌发期抗旱性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15个,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2.2%~7.4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强抗旱材料46份,获得与萌发期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15个,可供棉花抗旱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