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沿淮淮北地区不同播期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参试2个品种拔节期和白穗显症期病情均较轻;从品种角度看,淮麦22对纹枯病的抗性比矮抗58选系强;从播种时间上看,播种早的纹枯病重于播期晚的,气温、地温高有利于纹枯病的侵染蔓延。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小麦郑州9023在安徽省沿淮、淮北的生产表现,通过与豫麦18品种的比较,探讨了郑州9023在安徽省沿淮、淮北作为晚茬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省沿淮和江淮之间晚茬麦偏多,由于播种期晚,积温不够,致使麦苗生长较弱、苗龄小、分蘖少,其叶色一般正常,但也有叶尖在低温下呈现紫色的.由于晚播小麦起身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植株生长迅速,对水、肥更敏感,开春后加强管理有利于促分蘖、多成穗.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沿淮地区稻套麦播期与播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示范 ,初步确定了安徽省沿淮地区稻套麦适宜的播期与播量 ,提出了相应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富麦9606”在沿淮麦区抗病、耐渍、耐迟播、高产优质等表现以及整地施肥、科学播种、开沟做畦、强化田间管理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类型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冬性小麦品种淮麦28和淮麦20在较晚的水稻茬口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低,在基本苗270万/hm2时穗数不足,且每穗粒数比适期播种显著减少,产量较低;在基本苗360万/hm2时穗数较多,产量三因素较协调,产量显著提高。而偏春性小麦品种淮麦30和郑麦9023在同样晚播条件下,冬前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淮麦28和淮麦20差异不显著,但在270万/hm2基本苗时抽穗~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淮麦28和淮麦20;在360万/hm2基本苗时抽穗~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淮麦30显著高于淮麦28和淮麦20,郑麦9023与淮麦2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安徽沿淮地区稻茬小麦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在分析沿淮地区稻茬麦产量低而不稳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调整品种布局;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氮磷钾化肥;提高整地质量,推广机条播;防涝除渍;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晚播麦应走主茎成穗为主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淮麦30的特征特性及选育过程,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晚播(不宜早于10月20日),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  相似文献   

9.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沿淮晚播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沿淮晚播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结合小麦生产实际,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症状、危害、发生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指导沿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晚播小麦高产限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7~ 1998年在泰安市农科所农场采用 4因素 3水平正交法 ,研究晚播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 ,4个限制因素的效应依次为 :施氮时期及比例 >施纯氮肥量 >播期 >播量。晚播小麦施足钾肥、磷肥、少施氮肥 ,冬前不追氮肥 ,拔节期多追氮肥 ,就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麦收获后麦茬的不同处理和不同的播种机械使用,探讨其对麦后直播夏棉的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秸秆还田机切秆灭茬、旋耕机整地后,用玉米播种机播种光籽棉种或用非标准棉花毛籽播种机,采用先播后浇的栽培技术,简约、省时、省工,棉花出苗好,为棉花增加了1周的有效生长时间,为麦后直播棉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追氮有利于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 Chl含量、P_n与 RUBPcase活性及植株 LAI, CAP的下降速率.拔节期追肥较其它时期追肥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协调,产量最高;孕穗期追肥能明显增加粒重与粒数,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返青期追肥由于粒重较低,产量略高于氮肥全部底施.  相似文献   

14.
黄钢  汤永禄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044-1048
以连续四年小区试验和多年多点同田大区对比试验为基础,分析了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精量露播栽培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早发生长优势、根系生长优势和持续生长优势,这三大生长优势显著提高了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形成了构建高光效能的高产群体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39-10440
[目的]筛选适合当地的小麦播种机械。[方法]选择了两种新播种机械与当地一直沿用的传统条播机械进行试验对比,以小麦冬前苗情、春季苗情和小麦千粒重、单产为指标,对不同播种机械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种宽幅精播机械都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其中山东郓城生产的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效果最佳;该宽幅精量播种机用种少且种子分散均匀,出苗齐、苗匀、苗壮;麦苗植株个体生长空间大,分蘖较好,苗体健壮,根系发达,因此生长后期单位总穗数多,千粒重增加,产量高。[结论]在山东菏泽地区适宜推广应用山东郓城生产的2BJK-6型小麦播种机。  相似文献   

16.
硬茬复播玉米和大豆田主要杂草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硬茬复播田杂草种类达15科27种。采用除草剂JNH-1,JNH-2或JNH-3进行苗前土壤处理,对已出苗和未出苗的杂草皆有极显著防效,一次用药不仅可保证作物苗期免遭草害,而且对作物生育后期的杂草也可达到有效控制。所用除草剂均对玉米、大豆安全。由于有效减轻了草害和虫害,大豆平均增产19.4%,玉米平均增产26.2%。  相似文献   

17.
耕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抗58为试材,采取旋耕后直接播种( CK)、旋耕+耙实后播种、深耕(25 cm 左右)+旋耕后播种、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4种耕种方式处理,研究了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群体茎蘖数量动态以及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动态、茎蘖数量变化动态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深耕(25 cm 左右)和耙实后播种均对小麦增产作用非常明显。采取深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最高,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穗型强筋小麦的生育特性和对栽培条件的要求与小穗型强筋小麦明显不同.大穗型小麦穗大粒多,以主茎成穗为主,高抗倒伏,对地力和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在优质高产并重的前提下,在试验研究与生产考察的基础上,以小穗型强筋小麦为对照,对大穗型强筋小麦适宜的土壤肥力指标、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规格等播种基础要素以及肥水的使用时机、使用量等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9.
旱作春小麦播种量与施肥量的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木垒县旱作区进行了播种量与施肥量的配置对旱作春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旱作春小麦产量在不同年份间有较大差异,但在一定降水量条件下,施肥量和播种量的合理配置可以明显提高春小麦降水转化效率,尤其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更为重要;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要比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要大,而且在试验范围内两者均与产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淮地区麦棉连作直播种植模式,规定了适于麦棉连作直播模式的小麦种植技术规范,包括规程范围、品种选择、产量目标、播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棉花接茬播种等技术要素,为黄淮棉区小麦—麦后直播棉花连作种植模式下的小麦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