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南方甘蔗产区,甘蔗渣资源十分丰富,利用甘蔗渣栽培平菇已很普遍,但用新鲜甘蔗渣栽培未见报道。笔者在1994~1995年甘蔗榨糖季进行了新鲜甘蔗渣栽培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 1试验菌种 珞珈1号和亚光1号。这两个菌株抗杂抗逆性都很强,菌种经复壮后扩繁,栽培种用谷粒做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本市许多地方是甘蔗的主产区,甘蔗渣资源丰富。甘蔗渣的成分:纤维素46%,半纤维素25%,木质素20%,氮0.43%,C/N=120:1,基本能满足金针菇的生长需要。笔者于1993年冬进行了用蔗渣栽培金针菇试验,1994年在本市南华食用菌厂试种10万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甘蔗渣作培养料,在室内用床架式栽培草菇,成本低,收益大,栽培得当,每百斤干料可收鲜菇10~25斤。现将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一)备料:培养料的配方为甘蔗渣70%、稻草25%、麦皮5%、尿素0.1%、多菌灵0.05%。将新鲜甘蔗渣曝晒进行日光消毒后,加入含多菌灵的水预湿,再加麸皮和尿素拌匀,堆积发酵一星期。堆后的第3、5天各翻堆一次。  相似文献   

4.
以甘蔗渣为主料,筛选出适合玉木耳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为甘蔗种植区甘蔗渣资源化利用及拓展食用菌栽培原料领域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不同比例的甘蔗渣为主要原料,木屑、玉米芯、麦麸等为辅料配制成7个培养基配方,以木屑和玉米芯常规配方为对照,通过吊袋方式栽培,比较不同甘蔗渣添加比例对玉木耳菌丝生长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甘蔗渣添加比例对玉木耳菌丝生长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不同,其中玉木耳平均产量以配方4(甘蔗渣40%、木屑30%、玉米芯10%、麸皮20%)最高,生物转化率达到90.7%,且菌丝生长旺盛、整齐,洁白、粗壮。研究证明在主、辅料搭配合理的情况下,以甘蔗渣作为主料栽培玉木耳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1984年,我们以稻草、麦秆和甘蔗渣加少量猪粪,在甘蔗田垄里套种草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技术简介如下。 1.清理蔗田:用来套种草菇的蔗田,在栽培草菇前,要剥去甘蔗的下脚黄叶和部分青叶,拔除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蔗地栽培香菇是我省糖办和汕头市糖办、农业局、农科所等单位联合试验项目,共设12个试验点,利用甘蔗地8亩,共排放香菇菌棒2.5万多袋,初步获得成功。现将试点情况简报如下: 一、供试品种:从外引的20个香菇菌株中,筛选出3号品种作为生产用种。该品种属中温偏高型,菌丝长势好,不易解体,菇体品质较佳。二、香菇菌棒制作及蔗田排放时间:九月份制作菌棒,膜袋15×50厘米,每袋装干料半公斤。培养料配方:甘蔗渣50%,木屑30%,麸皮15%,废糖蜜2%,石膏1.5%,过磷酸钙1.5%。采用常压灭菌10小时。菌棒  相似文献   

7.
蔗渣栽培赤芝的配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白玉  郑传进  柯野 《食用菌》2006,28(3):27-28
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进行赤芝栽培实验的结果表明:赤芝最佳栽培培养基配方:甘蔗渣38%,棉子壳30%,麸皮30%.石膏1%,过磷酸钙1%。通过实验得出纯蔗渣也能栽培灵芝,配方为:甘蔗渣68%.麸皮30%,石膏1%,过磷酸钙1%。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因子试验方法,设计7种培养料配方和4种栽培方法对肺形侧耳P95418菌株进行优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熟料栽培方法效果最好,生物学效率高于100%。适宜配方依次为:稻草培养料(稻草84%,麦麸15%,石膏粉1%),橡胶树木屑培养料(橡胶树木屑84%,麦麸15%,石膏粉1%),橡胶树木屑+甘蔗渣培养料(橡胶树木屑40%,甘蔗渣44%,麦麸15%,石膏粉1%),甘蔗渣培养料(甘蔗渣84%,麦麸15%,石膏粉1%)。肺形侧耳在雷州半岛一年四季都可出菇,尤以初夏和秋季出菇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高温型洛巴伊口蘑的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型洛巴伊口蘑出发菌株经间断低温处理之后,筛选获得耐低温保存的驯化菌株;菌丝在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复合PDA培养基上培养12~15d可长满试管;培养料经发酵后、添加玉米粉和蔗糖均能提高原种和生产种菌丝的生长速度;以棉子壳为主料,添加甘蔗渣、牛粪粉、玉米粉等混合发酵后袋式栽培,生物学效率达68.1%。  相似文献   

10.
甘蔗渣在我区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据分析,含纤维素50~55%,木质素20%,多戊糖26~30%,以及其他有机、无机物,与木材很相似。我们自一九七八年以来,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用甘蔗渣代替木材和木屑培育银耳,具有出耳早,产量高,朵形大,质量好的效果。用甘蔗渣作为培养基栽培银耳,自接种到出耳,只需要15~20天,每百斤原料可收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高温小平菇不同品种和配方为因素,设计出5个品种、5个配方的正交试验,以桉树皮和甘蔗渣为主料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小平菇夏秀990和夏丰一号采用桉树皮48%、甘蔗渣24%、麦麸11%、棉籽13%、石灰3%和石膏1%进行栽培,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为96.50%和89.60%。  相似文献   

12.
在甘蔗产区,用甘蔗渣袋栽平菇,成本低,效益好,生物效率可达120%以上。现将我在广东省陆丰县两年的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一)制备麦粒种 二、三级菌种都用麦粒培养基,其配方为小麦100kg,糖2kg,石膏粉1kg。先将小麦洗净,入冷水浸泡5小时左右,然后置铝锅中加热煮沸约15分钟,至麦粒吸足水而不爆浆为止,沥去明水后与糖、石膏粉混均匀,装瓶、灭菌、接种按常规进行。菌种是平杂1号、平杂49、平杂52,购于广西。  相似文献   

13.
甘蔗渣栽培鸡腿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进行鸡腿菇熟料脱袋覆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渣基质中适当添加米糠、玉米粉、木屑等辅助材料时,鸡腿菇生物转化率可达72.3%;甘蔗渣培养料和棉子壳培养料种植鸡腿菇,两者的经济效益相近或前者略高。因此,该技术在蔗区推广可行。  相似文献   

14.
5种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49%蔗安、30%蔗龙乐、80%蔗农乐、保蔗等药后14d,防效均达97%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因此,它们均可用作甘蔗苗后杂草处理剂,使用剂量以商品标准剂量即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料设计方法,研究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高产配方.以玉米芯、麸皮、棉籽壳、甘蔗渣为主料,以产量为考核指标,建立各组分配比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高产配方为9.3%玉米芯、30.4%麸皮、16.4%棉籽壳、36.9%甘蔗渣、5%玉米粉、1%过磷酸钙、1%轻质碳酸钙,产量可以达到每袋426.5 g,比对照产量(每袋400 g)提高了6.6%.验证试验表明,混料设计可用于金针菇栽培配方优化.  相似文献   

16.
甘蔗叶栽培平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金锋  覃培升  刘斌 《食用菌》2009,31(3):37-38
当前平菇栽培已相当普及,利用各种材料栽培平菇也有较多研究,稻草、麦秆、棉子壳等均可作为平菇栽培的原料(Bano and Srivastava,1962;Jandaik and Kapoor,1974;刘纯业,1980),杂草也可用于平菇栽培(Das&Muk herjee,2007),但利用甘蔗叶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研究报道较少。甘蔗是广西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5%以上,收蔗4170万t,而甘蔗叶作为甘蔗副产品占甘蔗总量的10%,年产量每年几百万吨的甘蔗叶除少量作为牛饲料使用外,大部分就地焚烧作肥料还田或晒干后作为农家燃料,既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苏娟 《中国果菜》2014,34(11):32-33
甘蔗是水果中唯一的茎用水果,也是水果中含纤维(包括非膳食纤维)最多的一种水果.甘蔗含糖量高,浆汁甜美,被称为“糖水仓库”,可以给食用者带来甜蜜的享受,并提供相当多的热量和营养.甘蔗的营养价值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较多,占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为丰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下种和大培土时、667m^2施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40g,对甘蔗叶面害虫、蔗茎害虫和地下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相比,对甘蔗蚜虫、蓟马、金龟子、台湾稻螟、黄螟蛀根和螟虫蛀茎有较好的防控作用,防效分别达到100%、97.4%、55.0%、78-7%、76.7%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32.5%阿米妙收悬浮剂4种不同稀释倍数与常规药剂对甘蔗凤梨病进行田闻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2.5%N米妙收悬浮剂处理对甘蔗风梨病防效随施用浓度(量)的增加而提高,甘蔗的萌芽率与防效成正相关。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000倍液、1500倍液对甘蔗凤梨病防效达32.10%39.63%,明显优于常规药剂;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000倍液、1500倍液及2000倍液处理甘蔗的萌芽率达60-24%以上,高于常规药剂,达到大田生产指标。建议32.5%阿米妙收悬浮剂使用浓度以1000-15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7个杀虫剂处理对甘蔗田间害虫防效及对甘蔗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0%福戈水分散粒剂、30%度锐悬浮剂以及5%异丙特丁硫磷对甘蔗绵蚜虫、蓟马、螟害防效均优于其他药剂处理;经济性状中,株高、产量和糖分在40%福戈水分散粒剂、30%度锐悬浮剂以及5%异丙特丁硫磷处理条件下均优于其他药剂处理。生产上建议以上3种农药交替使用,并结合甘蔗下种和施肥培土一起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